人类的遗传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12 KB
- 文档页数:3
第3节人类遗传病课标要求核心素养举例说明人类的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1.结合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
(生命观念) 2.通过参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科学思维)3.分析人类遗传病的危害,认同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遗传病的概念:通常是指由于__遗传物质改变__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类型及其比较:类型概念分类实例单基因遗传病受__一对等位基因__控制的遗传病显性遗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隐性遗传镰状细胞贫血、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多基因遗传病受__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__控制的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__染色体结构变异__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变异__21三体综合征__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监测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__遗传咨询__和__产前诊断__。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学霸记忆〕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
4.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进行,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2)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软骨发育不全的发病率。
(×)(3)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4)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人类遗传病中的多基因遗传病。
(√)(5)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6)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思考〕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对吗?试分析原因。
有趣人类遗传学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索有趣的人类遗传学教案目标:1. 了解人类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探索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
3. 理解遗传变异和突变对人类特征和疾病的影响。
4. 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人类基因组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人类基因组是什么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基因组的理解和相关经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简洁明了的PPT,介绍人类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等。
2. 解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基因的编码功能和非编码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基因组都不完全相同?遗传变异和突变对人类特征和疾病有什么影响?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基因型模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模拟父母基因的组合,观察并记录子代基因型的变化。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遗传变异和突变对基因型和表型的影响,并尝试解释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类特征(如眼睛颜色、血型等),调查和研究该特征的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人类遗传学的知识,并回答导入问题:人类基因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实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1. PPT幻灯片2. 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书3. 小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要求教学评价:1.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结果记录。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3. 学生对人类遗传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人士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类遗传学的认识。
《人类的性别遗传》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人类性别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性别是如何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以及不同生物学特征背后的遗传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性别的定义和意义。
- 了解性别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 掌握性别染色体的差异和作用。
- 理解性别决定中的遗传因素和性别特征的表达。
教学内容1. 性别的定义和意义- 描述性别的含义和在社会中的角色。
- 讨论性别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性别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解释性别遗传的基本概念。
- 介绍性别染色体的特点和作用。
- 分析性别染色体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3. 性别遗传的遗传因素与性别特征的表达- 探讨性别决定中的遗传因素。
- 解释性别特征的遗传机制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讲解和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介绍性别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 讨论和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加深对性别遗传的理解和认识。
- 图片和动画:使用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性别遗传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评价-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性别遗传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程度。
- 反馈和讨论:与学生进行个别反馈和讨论,以促进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资源- 幻灯片:使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和重点。
- 图片和动画:使用相关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
-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研究和进一步研究。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人类性别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性别在个体发展和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性别的遗传基础。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教案武进洛阳中学周源泉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4.了解对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基础知识基本策略遗传病的概念→举例说明并区别家族性疾病等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病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多媒体课件展示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人类基因组计划→应用资料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等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探讨调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四教学实施的程序课堂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一些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有一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人类遗传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遗传病(展示课件)。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完成以下四个目标(展示课件)。
(一)、学习目标一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说到人类遗传病,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如果一个婴儿一出生就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心脏病,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或者我们看到某一个家庭中祖孙三代都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夜盲症,我们也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那么,它们是不是一定就是遗传病呢?注意,遗传病一定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展示课件)。
所以要认定一种病是不是遗传病关键在于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比如刚才说的夜盲症和心脏病我们该如何认定?学生参与:(认定的关键在于夜盲症和心脏病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总结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区别。
实施教学:(通过课件展示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分为三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我们先看单基因遗传病,这是不是一个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不是,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大约有6500多种。
5-3 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单基因遗传病(1)概念: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类型和实例①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②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镰状细胞贫血、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
3.多基因遗传病(1)概念: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特点: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3)实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概念: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2)类型①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等。
②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等。
5.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2)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二、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1.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2.产前诊断3.基因检测(1)概念: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
(2)意义:①可以精确地诊断病因②可以预测个体患病的风险,从而帮助个体通过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规避和延缓疾病的发生。
③预测后代患病概率。
(3)争议:人们担心由于缺陷基因的检出,在就业、保险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4.基因治疗: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判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3)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4)进行遗传咨询首先要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5)开展遗传病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其病例(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2.能力目标: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思路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白化病和感冒发烧两病图片,两种病有什么特点?前者能遗传,后者不会遗传!引入人类遗传病。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合作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遗传病?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2.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一定是遗传病吗?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
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而不是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先天心脏发育不良所致。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PPT展示列表总结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PPT展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常见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特点: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子产生过程)学生展示成果,点评,此处学生一般只能联想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以后移向了同意极,最后教师用PPT 总结。
生物教案:人的性状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性状和遗传的基本概念2.理解遗传与环境对人的性状影响的比重3.掌握遗传交叉现象,了解常见遗传病4.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二、教学内容1.人的性状与基因:性状定义、基因概念、基因与性状、纯合子与杂合子2.基因的遗传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联显遗传、共显遗传、性连遗传和多基因遗传3.遗传图谱与交叉现象:染色体和基因图谱、自由组合律、交叉过程和结果4.非经典遗传和常见遗传病:血型遗传、酚酞色觉、聋哑、血红蛋白病和蚕豆病三、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在讲解基础知识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课上问题。
2.课堂互动法: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示例辅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案例研究法:通过常见的遗传病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遗传规律。
4.实验法: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观察和解释生物现象。
四、教学建议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遗传对人的影响。
2.根据学生的听课习惯,选择有趣的动画、图片和实验演示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
3.增加英语课堂的语言:在课程安排中添加英语探究内容,让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阐释遗传现象。
4.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考试:提供不同难度的考试题和在线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
五、学习效果评估1.视听测试:以学生听课效果和对教师话语的响应来评估效果。
2.小组讨论法:以学生小组之间讨论的态度和效果来检测学生对于遗传知识的理解。
3.课堂互动法:以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自然表现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材料1.生物学教科书2.常见的遗传病例子3.动画、图片和实验演示4.难度不等的考试题七、教学反思与总结1.通过本教学内容,学生们对人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以及遗传规律有了清晰认识。
2.增加英语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跨学科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英语水平。
3.帮助学生辨别正误,提高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性别遗传教案教案目标:教学生了解人的性别是如何遗传的。
教学重点:性别基因和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张人类染色体对照表,以供学生参考。
2. 准备一份已经编码的性别基因表格,包括XX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
3. 准备若干个有关性别遗传案例的图片或故事。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话题(5分钟)1. 利用性别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性别遗传产生好奇。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性别遗传的了解和疑问。
步骤二:介绍染色体和性别基因(10分钟)1. 展示人类染色体对照表,解释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介绍性别基因的概念,解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步骤三:解释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15分钟)1. 利用性别基因表格,解释XX和XY基因的差异。
2. 解释性别决定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即男性胚胎会产生阳痿基因,而女性胚胎则不会。
步骤四:阐述遗传规律(15分钟)1.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解释性别基因的遗传方式。
2. 示范性地展示几个有关性别遗传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确认他们对性别遗传的理解。
2. 提问学生关于性别遗传的拓展问题,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家庭成员或朋友,了解他们的性别,并探究他们性别是如何遗传给他们的。
扩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社区中的专业人士来学校给学生讲解性别遗传的相关信息。
2. 利用DNA模型进行性别遗传的实践操作。
教学评估: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性别遗传的理解。
《人类遗传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危害,说出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方法。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遗传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锻炼资料搜集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3.正确认识遗传病的危害性及遗传病预防的必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病监测及预防的方法。
难点:遗传病监测及预防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
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遗传病”相关视频资料)教师提问观看后的感受。
(我国大约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遗传病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遗传病治疗的难度很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遗传病认识的深入,我们对遗传病可以进行适当的监测和预防。
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禁止近亲结婚给出案例,达尔文与其表妹结婚,所生的6名子女中,3人中途夭亡,另外3人终生不育。
遗传学家摩尔根与其表妹结婚所生的子女,不是过早夭折就是智力有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他们近亲结婚)。
追问: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易患遗传病?(因为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