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三上导学单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8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杓铺学校年级数学导学案
设计者:学生姓名:等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导学案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导学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笔算乘法,具体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理解并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笔算的步骤和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来理解和巩固这些法则。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我会准备一些写有不同多位数和一位数的练习纸,以及一些色卡和计数器。
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程,比如说,我会展示一个苹果树,树上挂着5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有3棵这样的苹果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手指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乘法的意义。
我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一些随堂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计算法则,并配合实际的例题来进行讲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题目,并附上答案,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期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内容分享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这个部分是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法则。
我会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这些法则。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这个部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们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到困惑。
我会使用计数器和色卡等教具来辅助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导学案一、计算原理:(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
(2)估算计算时,可以估成整十整百或是整千数来进行估算。
(3)加法的验算方法,A交换加数位置,B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4)减法的验算方法,A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B被减数减差,是否等于减数。
X K b1. C om一、典型示例1、超市有479箱苹果,上午卖出了256箱,大约还剩()箱。
2、停车场原来有345辆车,上午开出157辆车,下午又开进284辆车,现在停车场有()辆车。
3、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还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
4、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要对齐,从()算起。
5、用2、0、9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他们相差( ).6、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354-213= (2)642+235= (3)900-369=(4)259+641= (5)603-278= (6)398+266=7、水果店子里有354个苹果,卖出268个。
今天又运来了186个。
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个?8、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他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二、对应练习1、图书馆有478本童话书,362本科技书,一共有()本书,下午借出了351本,还剩()本书。
2、验算348-194=154时,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还可以用()-(),看得数是不是()。
3、690比()少100,()比300多420.4、判断:一个三位数加一个三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三位数。
()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一定得到一个两位数。
()5、选择题。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对齐()。
A、相同数位B、末位C、第一位(2)、340与153的和是()w W w .x K b 1.c o MA、393B、493C、187(3)、一台VCD原价620元,现价489元,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大约便宜了()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导学案第【1】篇〗《估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题:估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卡五、课前预习设计: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
振兴小学三(6)班导学单姓名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班级评分预习提请用铅笔进行预醒习1.会认“我会读”和“我会写”里面的生字。
会读“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高低不平、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祖祖辈辈”等词语。
会写“蓝、懒、威、武、拣、颜”6个字并能给这些字分别组两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2、3、4三个自然段。
3.理解较难懂的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4、能理清课文的叙述方式。
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
并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家长评价:家长签名:*课文导读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段(课文第二到六自然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段(课文第七自然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我会读*我会多音字划—(huá)划船、划水、划算、划了一道口子;(huà)划分、计划、划线*我会区分同音字鱼——渔*学习思路1、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的成语。
试着有感情朗读。
2、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横线画出来。
3、课文的2、3、4自然段写得很美,请你思考下作者用了哪些写好作文的方法。
4、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5、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水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我会记我会学*摘录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且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它。
1我会积累振兴小学三(6)班导学单2。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B、乘法的估算2、笔算乘法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二、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1、口算乘法 3课时2、笔算乘法 9课时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合计 1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口算乘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习内容第68-69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3题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小树有多少棵》导学单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一、旧知铺垫
1、背一遍乘法口决。
2、口算:
5×4= 3×7= 2×6= 4×6=
7×7= 8×4= 5×2= 6×3=
二、探究新知
1、认真看书第2页主题图,你看懂了什么?
有()捆树,每捆有()棵?
2、根据信息提一个乘法问题:?
3、尝试怎样列式,会解答吗?
第一种:
第二种:
4、尝试练习:完成第2页试一试1、2两题。
5、说说你的收获吧!
三、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让我们明天一起解决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王俊余鸿
《需要多少钱》导学单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一、旧知回顾
口算:40×2= 50×7= 70×6= 5×30=
400×4= 8×600= 6×50= 2000×4=
二、探究新知
1、认真看书第4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呢?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2、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试着做一做:完成书中的填空与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中的1~4题。
四、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王俊余鸿
《参观科技馆》导学单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一、思维体操
1、口算: 18÷9= 45÷5= 49÷7= 56÷8=
2、填空: 90里有()个十,800里有()个百。
300里有()个十,420里有()个十。
二、探索新知
1、请认真读题:60人乘2辆大客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2、可以怎样列
式:。
3、你是怎样计算的?
方法(1):因
为,所
以。
方法(2):因
为,
所
以。
方法(3):因
为,所
以。
你最喜欢的方法是:。
为什
么?。
三、问题训练:完成书上第8页“试一试”的第1题,比较上下算式,说说两
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四、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王俊余鸿
《植树》导学单
班级:姓名: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一、思维体操
1、口算:30×2= 60×4= 50×5= 7×6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王俊余鸿
《第一单元》整理单
一、整理回顾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一想,说一说。
2、做一做()里应该填几?
( )×2=60 ( ) ×3=60 ( )÷2=60 ( ) ÷3=60 3.在( )里填上“>”“<”或“=”。
48÷4( ) 48÷4 720÷8( )720÷9
24×3( ) 24×2 26÷2( )26×2
二、巩固知识:尝试解决问题:P13第6、7、8题。
三、综合提升
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150页,她前三天看了57页。
(1)小丽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如果不能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观察物体》导学单
一、今天继续玩搭积木的游戏,今天的游戏更有趣!请你先认真看课本第15页淘气和笑笑是怎么玩的。
二、看明白游戏的方法了吗?那就和你的家人一起玩玩这个游戏吧!
三、怎么样?你都搭对了吗?
四、你发现今天的游戏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王俊余鸿
《第二单元》整理单
一知识回顾:
学完这一单元,你一定有不少收获。
请你把自己的收获回顾整理一下,试着写出来。
二知识应用
1 连一连:
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3题。
2画一画:
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4题。
3摆一摆:
同伴间一个人按另一个人的指令搭立体图(选3~4个小正方体)
三通过整理复习,你发现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写出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导学单设计者:衡山镇中心学校刘艳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