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课-第4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4.3-4.8)
- 格式:ppt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157
小学科学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教案)第一部分:引入合理利用能源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以保护地球和未来的生活环境。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能源和探索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知识点1. 能源的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能源的不同类型。
能源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然再生或在人类寿命内得以再生的能源。
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是指不能够自然再生或在人类寿命内再生的能源。
例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2. 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为什么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呢?合理利用能源对于保护地球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不合理利用能源,会导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合理利用能源可以延长能源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法现在让我们来探索一些合理利用能源的方法:a. 节约用电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来降低对电力的消耗。
例如,我们可以在离开房间时及时关闭灯光和电器设备,调低室内空调的温度,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等。
b. 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来收集太阳的能量。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或发电。
c.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
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或地铁等来减少自己的车辆使用量。
d. 合理使用水资源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并避免浪费。
关闭水龙头,修复漏水的管道,减少用水量等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实践活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活动:制作能源海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色笔步骤:1. 预先准备彩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笔。
2.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能源进行研究。
1、填空题1描述风的性能的特征参数有等。
2世界气象组织将风力分为13 个等级。
3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有 3 种,分别是独立运行方式\风力发电与其它发电方式相结合\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向大电网提供电力。
2、概念题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2风速是表示风移动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所经过的距离3风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引起大气的对流运行从而形成风4山风到夜间,空气中的热量向高处散发,气体密度增加,空气沿山坡向下移动,形成所谓“山风”5谷风在山区,白天太阳使山上空气温度升高,随着热空气上升高,山谷冷空气随之向上运动,形成“谷风”6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3、简答题1风能的优势和缺点有哪些?四大优点: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三大缺点:风能能流密度低,风能不稳定,风能地区差异大2风力发电机是如何工作?⑴风力发电机组成和原理小型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塔架三个部分。
风轮它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
桨叶的材料要求强度高,质量轻。
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获得最大功率,还需要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
通过齿轮变速箱和调速机构,风轮带动发电机匀速运转,因而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塔架它是支撑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需要适当的高度和足够的强度,以获得较大和较匀速的风力。
风轮机运行原理风能驱动安装在一个转子上面的2~3片螺旋桨似的叶片,转子与主轴相连,主轴驱动一个发电机旋转发电。
风轮机安装在塔架上来捕集风能。
在距地30m左右,风能机利用较快又较少紊流的风。
风轮机可以用来给单户家庭,大楼,或者可以连接到电网来获得更广泛的电力分布和供应。
3风光互补新能源照明技术与普通市电照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风光互补照明与普通电照明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它利用光电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将太阳能和风能转换成电能。
能源科学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教案教案:能源科学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引言:能源科学是指对能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应用的学科领域,而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自然更新的能源资源。
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学习与应用能源科学及可再生能源变得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能源科学的基本内容,并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能源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500字)1. 能源与能量的概念- 介绍能源与能量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重要性,以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 能源的分类及特点- 解释化石能源、核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 对比不同能源的优缺点,了解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 能源转换与传输- 探究能量转换的原理和基本过程,如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原理。
- 讨论能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问题,并探讨节约能源的方法。
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应用(500字)1. 可再生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强调其与永续发展的重要性。
- 分类讨论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几种主要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与应用。
2. 太阳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 简要介绍太阳能的原理和利用方式,如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探讨太阳能的优势和限制,并讨论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和潜力。
3. 风能的提取与利用- 解释风能的起源和获取方式,如风力发电厂的基本原理。
- 探讨风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思考风能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4. 水能的开发与利用- 介绍水能的获取途径,如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析水能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5. 生物能源的应用与发展- 分析生物能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如生物质能的生产与利用。
- 探讨生物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讨论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前景。
三、能源科学与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应用(500字)1. 能源科学实验- 设计并进行能源转换实验,如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或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实验。
能源管理与节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能源管理概述 (2)1.1 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3)1.3 能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3)第2章节能基本原理 (4)2.1 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4)2.2 节能的基本途径 (4)2.3 节能评价与考核 (4)第3章能源消费分析 (5)3.1 能源消费结构 (5)3.2 能源消费特点 (5)3.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第4章能源效率与节能技术 (6)4.1 能源效率概述 (6)4.2 节能技术分类 (6)4.3 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6)第5章能源管理体系 (7)5.1 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7)5.2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7)5.3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8)第6章能源计量与监测 (8)6.1 能源计量基本原理 (8)6.1.1 法定计量单位 (8)6.1.2 计量器具 (8)6.1.3 计量方法 (9)6.1.4 计量误差 (9)6.2 能源监测方法与设备 (9)6.2.1 能源监测方法 (9)6.2.2 能源监测设备 (9)6.3 能源数据分析与应用 (9)6.3.1 能源数据统计与分析 (9)6.3.2 能源数据应用 (9)第7章能源需求侧管理 (10)7.1 能源需求侧管理概述 (10)7.2 需求侧管理措施 (10)7.3 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 (10)第8章节能项目实施与管理 (11)8.1 节能项目策划与评估 (11)8.1.1 项目策划 (11)8.1.2 项目评估 (11)8.2 节能项目实施流程 (11)8.2.1 项目立项 (11)8.2.2 项目招投标 (11)8.2.3 项目设计 (12)8.2.4 项目施工 (12)8.2.5 项目验收 (12)8.3 节能项目风险管理 (12)8.3.1 风险识别 (12)8.3.2 风险评估 (12)8.3.3 风险应对 (12)8.3.4 风险监控 (12)第9章节能政策与法规 (13)9.1 我国节能政策体系 (13)9.1.1 法律法规 (13)9.1.2 行政规章 (13)9.1.3 政策性文件 (13)9.1.4 地方和行业政策 (13)9.2 主要节能法规与标准 (13)9.2.1 法律法规 (13)9.2.2 国家标准 (14)9.3 节能执法与监管 (14)9.3.1 节能执法 (14)9.3.2 节能监管 (14)第10章节能市场与产业发展 (14)10.1 节能市场概述 (14)10.1.1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趋势 (14)10.1.2 市场结构分析 (14)10.1.3 政策环境分析 (14)10.1.4 市场发展趋势 (14)10.2 节能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0.2.1 产业规模及增长情况 (14)10.2.2 产业结构分析 (14)10.2.3 产业布局特点 (15)10.2.4 发展趋势预测 (15)10.3 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与挑战 (15)10.3.1 节能服务产业概述 (15)10.3.2 发展状况分析 (15)10.3.3 市场化进程中的挑战 (15)10.3.4 应对策略及发展建议 (15)第1章能源管理概述1.1 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手段,对能源的分配、转换、使用和回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管理。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代码:0100690课程类型:选修课学分:3分总学时:48课时理论学时: 48 课时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知识适用专业:全校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是集各种新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理解原理、技术、工艺流程;在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的教育,传播科学的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节能和利用新能源的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加学生选择职业的范围。
一方面,一部分通过开设这门课,加深对当前能源现状、新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制定合理学习规划,在各种新能源技术中寻找兴趣点,加强学习,做出成绩;另一方面,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加深新能源技术优越性的认识,积极宣传利用新能源技术,对周围的人起到示范的作用。
因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这门课不论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对以后的生活都会有帮助。
通过本课让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的各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新能源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的重要技术,把学习新能源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学用结合;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向学生介绍新能源及其应用技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洁净煤技术以及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逐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针对新能源技术原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能源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学专业知识可以得到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