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综合利用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295.86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骨科新技术的发展对护理的影响随着骨科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讨论这种影响。
一、手术治疗随着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手术方式已经被逐步取代。
比如,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法需要开大切口才能手术,需要较长的恢复期。
而现代的微创手术采用微型器械和显微镜技术完成,对患者的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
微创手术给护理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由于患者的组织创伤小,术后的恢复期仅有传统手术的一半甚至更短,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只需短时间的密切观察和全面照顾,减轻了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痛苦,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二、骨科修复技术现代骨科修复技术不仅在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而且还应用在治疗骨折等领域中。
如使用立体制模板和三维打印技术设计和制造的个体化骨折修复材料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骨科医生快速、精准地完成复杂骨折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对于这些新技术引发的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应用这些新技术,治疗骨折等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康复过程也得到了加速。
通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优质的服务。
三、骨科康复治疗在传统的骨科治疗中,康复治疗常以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为主。
现代的骨科康复治疗中,则引入了许多新技术,如远程康复支持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康复机器人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骨科患者的术后治疗变得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可量化,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这些新方法引入之前,一些骨科患者在康复期间因为自我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术后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这些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为康复技术的智能化、科学化,护士可以通过对康复设备的实时了解和精紧的对症治疗,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保证。
总之,骨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普及,不仅让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也对患者护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浅谈鸡骨粉的营养成分及利用王仁华1彭小琴2(1.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昌330045;2.南昌市动物园管理处南昌330006)摘要:本文阐述了鸡骨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以及在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鸡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骨粉;营养成分;利用1骨粉骨粉是将来自制作动物源食品业的下脚料(哺乳动物组织和骨头,不包括皮毛,除非皮毛与头和蹄角粘连),经过炼油、干燥和粉碎后的产品。
骨粉可以作为饲料,促进家畜的生长发育,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骨粉,可增加其食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国主要是将动物骨骼破碎加工成动物饲料,细磨的骨泥经干燥工序为骨粉,骨粉可作为配合饲料中钙、磷的主要原料,用来满足畜禽对钙、磷的需求。
我国畜禽骨骼资源丰富,因此在骨资源利用中多是制成骨糊和骨粉,所以骨粉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
2鸡骨粉的营养成分鸡骨中含有10.35%的蛋白质,粉碎后干燥的鸡骨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2.0%-35.0%。
鸡骨中骨蛋白为较为全价的可溶性蛋白质,利于人体吸收,骨中含有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鸡骨脂肪含量高,含有13.44%的脂肪,也是重要的动物脂肪源。
骨粉中含有合理的脂肪酸比例,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
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
另外骨粉中含有微量的豆蔻酸(14:0)、豆蔻油酸(14:1)、棕榈油酸(16:1)、亚麻酸(18:3)等不饱和脂肪酸。
骨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钙、磷是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是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其中钙磷盐含量高,鸡骨中钙磷比为2: 1,特别利于吸收。
骨髓中含有脑组织发育不可缺少的磷脂质和磷蛋白,以及有加强细胞代谢的47系。
这种体系是确保动物在对应的生存环境下具有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其次才考虑它们的生长繁殖能力。
平衡原则:动物处于自由健康状态时,它的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我们人类是不可能创造优于这种平衡(包括激素、能量和蛋白等代谢系统的协调)的区系。
浅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
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
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的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过去临床上对这些情况已有所注意,诸如Volkrnarm缺血性挛缩、胫前肌综合征、急性肌肉缺血坏死等,均属于此类病变,但缺乏统一的名称,对其发病原因也了解不够深入。
近年来经过研究,提出了“骨筋膜室综合征”这个名词,以包括各个部位的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下面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分析如下。
1.治疗时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的疾患,伤后24h即可形成,故应按急症治疗,不可拖延。
一般认为在发病24h内治疗者,可以完全恢复。
另外,进行手术切开减压的时间对预后也至关重要,有1组病例显示,早期即24h内切开减压的病例,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均可完全恢复。
晚期切开减压的病例,因时间早晚而预后不同,36h切开的病例,前臂深层肌肉尚未坏死,术后手功能仍可恢复正常;3~8天切开的病例,深层肌肉已大部分坏死,但浅层肌肉尚好,术后留有轻度缺血挛缩畸形;伤后18天至3个月切开的病例,对肌肉缺血挛缩无改善。
2.非手术治疗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或可疑病例,先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因为切开将使闭合伤变为开放伤,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对骨、关节损伤的及时治疗,也导致大量的体液、蛋白丢失,加重肾脏负担。
保守方法包括:①制动。
②抬高患肢。
③脱水: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输入,2h后再输入1次,之后再每隔8h输入1次,共使用3~5天。
骨科综述题目推荐1、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需求调查与综合护理应用体会2、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3、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4、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5、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6、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在优化骨科医患关系中的作用7、老年病患骨科护理实践经验8、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影响9、柔性管理在缓解骨科护士职业压力中的作用10、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1、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2、分层管理在骨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13、舒适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4、我院骨科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与分析15、骨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16、质控小组在骨科护理中的促进作用17、探讨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18、骨科临床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19、不同护理用具在骨科卧位安全的综合应用效果20、优化床旁护理交接流程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1、临床路径结合品管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22、护理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23、依据ADL评分细化骨科分级护理实践探讨24、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中的应用25、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的骨科护理26、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27、“品管圈”活动减轻脊柱骨科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疼痛的疗效评价28、有效护患沟通在骨科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29、骨科护理管理中OEC模式的应用30、浅谈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31、骨科新护士培训手册的编写及应用32、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前瞻性护理后的相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研究33、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34、膝关节镜术病人的康复护理35、老年性痴呆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初探36、疼痛护理在骨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37、罗伊适应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38、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39、探讨病房早交班风险点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40、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41、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护理干预及原因分析42、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