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索道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2
索道课程设计步骤一、基本参数的计算二、索道种类及形式的确定<1>、单索循环索道<2>、双索循环索道:一根循环牵引索,2根承载索,承载索为一端固定、一端配重。
<3>、双索循环索道:一根循环牵引索,2根承载索,承载索为两端固定。
三、支架的设定与计算以下分三个方向设计:<1>四、预选运载索五、运载索配重计算与选择六、驱动轮、滚轮、垂直导向轮直径与包角的选择七、驱动轮、滚轮、垂直导向轮直径与包角的货车运行阻力计算八、运载索各特征点拉力计算九、小车轮数及轮压的计算<2>四、预选牵引索五、预选重车侧、空车侧承载索六、承载索小车轮数及轮压的确定七、确定是否计算牵引索空车侧线路(是否计算牵引索空车侧线轮各特征点拉力)八、预选牵引索的拉紧索九、牵引索拉紧区段的划分十、牵引索各特征点拉力计算<3>四、预选牵引索五、预选重车侧、空车侧承载索六、计算承载索各特征点拉力七、计算牵引索各特征点拉力八、小车轮数及轮压的确定以下三个方向合为一个方向设计:十一、重车侧空车侧承载索空索倾角的计算十二、重车侧空车侧承载索重索倾角的计算十三、最大折角、最小折角的计算与验算十四、承载索支架水平拉力、垂直拉力的计算十五、托索轮数、压索轮数的确定十五、承载索耐久性检查十六、计算承载索无载挠度、有载挠度十七、计算危险点净空高度十八、索道线路绘制十九、牵引索驱动机功率的选择与计算二十、牵引索驱动轮防滑验算二十一、验算牵引索驱动轮上的比压二十二、确定驱动装置类型。
索道工程方案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索道工程方案设计,保证索道工程施工、使用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索道工程方案设计。
索道工程是指以钢绳或钢索为运载用具的架空索道。
索道工程方案设计是指对索道工程进行的工程设计。
第三条索道工程方案设计应坚持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规范性原则,确定设计方案应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索道的技术参数和工程量,提高效益。
第四条对国内主要技术指标和索道工程方案设计进行统一规范。
第五条牵引运输索道和索道工程车辆必须符合国家产品标准。
第六条对于特殊的索道工程,必须经过封闭现场试验,符合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
第七条索道工程方案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严格保护自然环境。
第八条构成索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整填写,经审核人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索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实际需要,尽量采用成熟、可靠及有效的技术。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十条索道工程方案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和试验工作。
第十一条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保证索道的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索道工程应根据载荷特点、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确定索道桩基深度和强度。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索道工程方案设计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保证索道工程施工质量。
第十四条负责索道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按照规定进行验收,保证索道工程的衔接质量。
第十五条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执行,确保索道工程方案设计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设计内容第十六条索道工程方案设计应包括索道的线路布局、站场设置、索道索等级选择、索道材料、索道主要构件设计、索道的牵引受力分析等内容。
第十七条索道线路布局应考虑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索道运行线路。
第十八条索道站场设置应根据需求确定索道的站场位置,并考虑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设置。
第十九条索道索等级选择应根据索道的使用场景、运行效率、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前言:工程索道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支点构成的吊索或吊缆,在重力作用下悬挂着滑车和载重物,以达到纵向或横向运输的目的,是现代工业中常见的高空悬挂运输方式。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计算、设计、制图、施工和管理等技能。
本文将对工程索道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师生提供参考。
一、课程内容(一)索道选型和预算编制索道工程的选型和预算编制是索道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对不同类型的索道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设备选择、成本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等方面。
(二)索道计算和设计在索道工程计算和设计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悬挂索道运输货物的原理、主要参数和运行方式,以及索道的升降、制动和变速等关键技术。
实践中,学生需要从计算初期开始,通过工程案例研究、实地勘察、样本分析和试验计算等途径进行设计和改进,最终设计出满足需求的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索道方案。
(三)索道制图和材料选择索道制图和材料选择是索道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备从底图、标高、构造图、断面图、承载力图等各种制图中获取关键参数的技能。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分析各种索道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包括钢绳、钢丝绳、钢缆、铝合金等。
(四)索道施工和维护索道施工和维护是索道课程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从施工初期开始,通过工程计划、施工图纸、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等环节掌控索道工程施工和维护的全部过程。
学生还需要对索道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索道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
二、教学方法(一)理论教学相结合索道课程设计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又包括实践技能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教学、演示讲解和模拟操作等方式,使同学们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快速掌握索道工程的计算、设计、制图、施工和维护等关键技能。
(二)案例分析与工业合作索道课程设计需要从实际生产中提取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以便学生了解工业索道的设计和管理。
工程运输索道设计方案案例1. 简介工程运输索道是一种利用索道运输系统进行物资和人员运输的工程设施。
它通常由一条悬挂在两座山峰之间的钢索和一个搭载货物和人员的吊篮组成。
索道运输系统在山区和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还能避免因道路崎岖不平和天气恶劣造成的交通障碍。
2. 设计原则在设计工程运输索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a. 安全:索道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b. 经济:索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要合理控制,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成本。
c. 环保:索道使用清洁能源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d. 适用性:索道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地形的需求,包括山地、平原、森林等。
3. 设计技术工程运输索道的设计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包括索道的布设、吊篮的设计、动力来源等。
在设计索道时需要考虑以下技术要点:a. 布设方案:根据实际地形和运输需求,确定索道的布设方案,包括索道的高度、角度、张力等参数。
b. 吊篮设计:设计吊篮的承载能力、大小、材料等,确保吊篮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输货物和人员。
c. 驱动系统:确定索道的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液压系统等,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索道的运行。
d. 安全保护:设计索道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避雷针、紧急制动装置等,保障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设计案例下面是一个在山区建设工程运输索道的设计案例:a. 项目概况这是一个位于川西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地形复杂,运输货物和人员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设一条工程运输索道来解决运输问题。
b. 环境分析该区域山高路险,气候多变,降雨频繁,采用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运输成本较高。
c. 设计方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计一条全长1公里的工程运输索道,索道的高度为300米,坡度为30度,布设两根直径为20mm的钢索,每根钢索间距为20米。
d. 吊篮设计吊篮采用钢结构设计,可以承载10吨的货物,同时也可以搭载3名工作人员,保证了货物和人员的安全运输。
单索循环式索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索循环式索道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运行机制及主要组成部分;2. 学生能掌握单索循环式索道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作用;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单索循环式索道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单索循环式索道的设计与搭建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单索循环式索道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单索循环式索道,培养对现代交通工程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单索循环式索道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索道概述:介绍索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单索循环式索道的定义、类型及其优点。
2. 单索循环式索道原理:讲解单索循环式索道的运行机制及主要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索轮、驱动装置、张紧装置、输送装置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力学分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单索循环式索道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因素。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重力、张力、摩擦力等力学概念在单索循环式索道中的应用。
4. 设计与搭建:介绍单索循环式索道的设计与搭建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索道设计原则、搭建步骤及注意事项。
5.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单索循环式索道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工程索道》课程设计试设计一条单索循环式货运架空索道。
已知设计参数为:小时运量吨(75吨/100吨/125吨/)上下站总平距:米(1000米/1200米/1400米/1600米/1800米/2000米)上下站总高差:米(200米/250米/300米/350米/400米)索道线路纵断面如下图所示:要求:1.有完整的设计计算,如合理配置索道线路支架,选择合适的钢丝绳、电动机、减速器等标准件,进行相关验算与线路计算等,具体可以参考教材第六章例题的设计过程。
2.提交的设计计算说明书需打印,并用塑料抽杆夹装好,由班长负责设计封面格式,全班用统一格式封面。
3.设计参数由班长根据学号统一安排,全班不得出现重复。
索道线路纵断面图由自己虚构后作为索道设计依据。
索道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索道索系的分类,单索式运输索道,是指只有一根既作承载索又作牵引索的工作索,索系没有起重结构,也不另设牵引结构,型式代码为103的货、客运索道。
这种索道,过去一直被称为“单线”式索道,但“线”易与“路线”或“线路”相混,而按索道索系的分类,称之为单“索”式货、客运索道则更为直观。
1.1 单索循环式货运索道单索循环式货运索道的基本结构如图1-6和图1-1所示,主要由驱动机、承载牵引索、托索轮(塔架)、货车、拉紧装置、拉紧重锤、格筛、扁轨、旋转式装载机等。
其特点是,设备比较简单,管理比较方便,但运量较小,经营费用比双索式货运索道高。
1.1.1 货运索道的基本参数 货运索道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索道的工作制度、小时运量、物料块 图 1-1 度、装满系数、发车时间、和运行速度等。
1.1.1.1 货运索道的工作制度(1)年工作日数,按工人轮休考虑,通常为330~306=N 天。
(2)每日运行小时数n 和运输不均匀数系c ,一般推荐为 一班作业: h n 5.7=; 1.1=c 二班作业: h n 14=; 1.1=c 三班作业: h n 5.19=; 15.1=c 1.1.1.2 货运索道的小时运量索道的小时运量s A ,是根据索道的年运输量n A 和日运输量r A 确定的。
索道工程方案范本一、工程概况索道工程是连接两个地点的交通工具,通过运载索道车、输送旅客和货物,实现两地之间快速便捷的交通。
索道工程分为空中索道和地面索道两种类型,可以应用在山区、旅游景点、城市交通等多个场景。
本方案旨在针对某地区的索道工程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方案制定。
二、工程目标1. 实现两地之间的快速通勤和交通运输需求;2. 提高地区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3. 提升景区的旅游开发和游客体验。
三、工程内容1. 地理勘察:针对索道工程所涉及的地理环境进行勘察,包括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将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2. 索道线路设计:确定索道的线路走向、站点设置、高差和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确保索道运行稳定和安全。
3. 索道车辆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索道车辆类型,考虑载荷、运行速度、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车辆运行稳定和可靠。
4. 索道站房设计:设计索道站房的结构、布局、装修等,确保站房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5. 施工方案设计:确定索道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6. 索道工程设备选购:选择符合索道工程要求的设备和材料,确保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7. 索道工程安全管理:制定索道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稳定。
四、工程实施步骤1. 地理勘察:利用地形图、卫星图像等工具对索道工程所涉及地理环境进行细致勘察,获得地形、地质、气候等数据。
2. 线路设计:依据地理勘察结果,确定索道的线路走向、站点设置、高差和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
3. 车辆选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索道车辆类型,考虑载荷、运行速度、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
4. 站房设计:设计索道站房的结构、布局、装修等,确保站房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5. 施工方案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制定索道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
6. 设备选购: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确保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高空索道》教学设计高空索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空索道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能够描述高空索道的结构和运行;3. 掌握高空索道的安全操作规范;4. 了解高空索道在旅游和运输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高空索道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高空索道的结构和运行;3. 高空索道的安全操作规范;4. 高空索道在旅游和运输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高空索道的定义、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2. 演示:对高空索道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3. 实践:安排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高空索道的使用和应用;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高空索道在旅游和运输中的案例,并展开讨论。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出示书面报告,描述高空索道的定义、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2. 学生参与演示和实践,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使用高空索道;3. 学生参与讨论,能够分享高空索道在旅游和运输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高空索道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高空索道的模型或实际设备;3.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4. 讨论和展示用的白板和标记笔。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高空索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高空索道的兴趣;2. 介绍:讲解高空索道的定义和基本原理;3. 分析:分析高空索道的结构和运行特点;4. 演示:进行高空索道的安全操作规范演示;5. 实践:安排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高空索道;6.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高空索道在旅游和运输中的应用案例;7. 总结:总结高空索道的重要知识点和操作规范;8. 评估: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练和研究;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实地考察高空索道的运行和应用;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开发新型高空索道的概念或模型。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3.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学生的研究效果如何;4. 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索道运输》课程设计(1周)院(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指导教师:2012年7月5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2)设计说明书 (3)计算书 (4)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 (4)(1)设计计算跨的确定 (4)(2)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0M的确定 (4)(3)各跨无荷中挠系数S0(I)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I) (m) (4)(4)各跨无荷索长L0(I)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0(m) (5)(5)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 E (I ) (s) (6)2.计算设计荷重P(N ) (6)3.承载索设计计算 (7)(1)初选承载索规格 (7)(2)无荷重时最大拉力T W与下支点安装张力T X(N) (7)(3)计算各跨荷重比N(I) (7)(4)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 Q(N) (8)(5)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 M(N) (9)(6)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 (11)(7)计算跨的有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 (12)(8)承载索的校核 (12)4.索道侧型设计 (12)(1)各跨支点的弯折角δ (I)(°) (12)(2)弯折角的正切值tan δ (I) (13)(3)侧型参数的校核 (13)5.悬索无荷线形f0x(I )和有荷线形f D(I )的计算(m) (14)6.求地面变坡点与有荷悬索间的垂直距离H Y(J)(m) (18)7.集材方式方法的选择 (23)8.工作索和绞盘机的选择 (23)(1)工作索选择 (23)(2)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N X的校核(kW) (24)9.附图1 索道侧型设计 (30)附图2 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 (31)施工预算书 (32)1.课程设计名称:索道运输2.总周数:1周学分:1学分3.目的及任务、要求⑴目的课程设计是《索道运输》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正确掌握工程索道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步骤,为今后学生从事工程索道的设计、架设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⑵任务完成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索道完整的设计,具体设计内容(任务)如下:①对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②确定集材方式方法;③索道侧型图设计;④索道索系图(鸟览图)设计;⑤索道施工预算书;⑥编写设计说明书。
⑶要求计算书和图纸要装订成册,出题每人1题,每人交1份,每份应有封面和目录。
4.成绩评定设计资料的完整性20% 设计文件质量80%封面目录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施工预算书侧型图设计索系图设计封面目录设计说明书计算书施工预算书侧型图设计索系图设计2 2 5 53 3 10 10 20 20 10 10 评分依据:①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内容完整;②图形布置合理,符合索道设计要求;③说明书内容完整、清楚;5.主要参考资料:①周新年.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L Y 1056-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③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理论设计案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009级交通运输专业《索道运输》课程设计试架设一条3跨(N=3)单线3索增力式货运架空索道。
已知参数为跨号I倾角X0(I) /(°)跨距L0(I) /m1 11.27 4042 14.18 2873 10.35 200试选牵引索13 6 × 19 NFC 1 570 B ZS(GB/T 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 Q=5.93 N/m,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 Pq=81 500 N;承载索28 6 × 19 NFC 1 670 B ZZ(GB/T 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 S=27.5 N/m,横截面面积A=289.95 mm2,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 P=402 000 N;钢索弹性模量E=1×105 MPa。
木捆重量P1=20 000 N。
初选K1跑车:跑车轮数N0=4个,跑车自重P2=1 450 N,载物钩重P3=100 N,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初选闽林821绞盘机:额定功率为51.5 kW,绞盘机位置低于集材点73.2 m;起重牵引速度V=1.5 m/s。
初定无荷中挠系数S OM=0.035 5+学号后2位数字/10 000,各跨线形按M=10等分计算;计算跨支点位移量D L=0.2 m;温差D T=10℃。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地面总变坡点数S=9,测量得地面变坡点坐标为跨号I变坡点数N(I) 地面变坡点坐标XY(J)、YY(J) /m1 4 (0,0);(166,-49);(280,20);(404,70);2 4 (518.8,32);(576.2,50);(691,148);3 3 (791,100);(891,184)要求按抛物线(堀氏)理论对该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并绘制索道纵断面图。
提示堀氏设计结果:SS(1) =-2.91 SS(2) = 3.83当S0M=0.0355~0.0465时,K=1.05~1.30 J=27.33%~33.00%C=26.12~20.00 N1=2.36~2.94满足全部校核条件:K>1.05、J=10%~35%、C=20~30、N1>2计算书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1) 多跨索道设计计算跨的判断(表2-1)表2─1 判断设计计算跨 /m设计计算跨 L M ≥500 L M <500 最大跨所在跨 最大弦倾角所在跨ΔL ≥20 ΔL <20ΔL ≥10 ΔL<10注:L M —最大跨距;ΔL —最大与最小跨距之差。
判断出设计计算跨后,对该跨的承载索的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计算。
500404M <=L10204200404≥=-=∆L可知最大跨所在跨为计算跨,即第一跨为计算跨 (2) 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 0M 的确定将设计计算跨视为单跨索道考虑,荐用取S 0M =0.03~0.05,因2100000.0355OM S =+学号后位数字,所以0388.0=OM S ,S 0=S 0M 。
(3) 各跨无荷中挠系数S 0(I )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 0(I )(m) MM l I l S I S )()(00=(1) )()()(000I l I S I F = (2)式中 l M —计算跨的弦线长度(m); l (I )—各跨弦线长度(m),)(cos )()(00I I l I l α=;l 0(I )—各跨水平跨距(m); l 0-—-全线路水平跨距,∑==NI I l l 100)(;α0(I )—各跨的弦倾角(°); N —跨数,I =1,2,3,…,N 。
第一跨无荷中挠系数S 0(1)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 0(1)(m)计算如下:00404(1)(1)411.94cos (1)cos11.27l l m α===(1)411.94l m ∴=00404(1)411.94cos (1)cos11.27M l l m α===411.94M l m ∴=0388.094.41194.4110388.0)1()1(0=⨯==∴M OM l l S Sm l S F 6752.154040388.0)1()1()1(000=⨯==第二跨无荷中挠系数S 0(2)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 0(2)(m)计算如下:00287(2)(2)296.02cos (2)cos14.18l l m α===(2)296.02l m ∴= 411.94M l m =0279.094.41102.2960388.0)2()2(0=⨯==∴M OM l l S S m l S F 0073.82870279.0)2()2()2(000=⨯==第三跨无荷中挠系数S 0(3)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 0(3)(m)计算如下:00200(3)(3)203.31cos (3)cos10.35l l m α===(3)203.31l m ∴= 411.94M l m =0191.094.41131.2030388.0)3()3(0=⨯==∴M OM l l S S m l S F 82.32000191.0)3()3()3(000=⨯==(4) 各跨无荷索长L 0(I )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 0(m))()](cos )(381[)(04200I l I I S I L α+= (3)∑==NI I L L 100)( (4)所以:第一跨无荷索长L 0(1)ml S L 47.41394.411]27.11cos 0388.0381[)1()]1(cos )1(381[)1(4204200=⨯⨯⨯+=+= α 第二跨无荷索长L 0(2)ml S L 56.29602.296]18.14cos 0279.0381[)2()]2(cos )2(381[)2(4204200=⨯⨯⨯+=+= α第三跨无荷索长L 0(3)ml S L 50.20331.203]35.10cos 0191.0381[)3()]3(cos )3(381[)3(4204200=⨯⨯⨯+=+= α全线路无荷索长L 0(m):m L L L I L L NI 53.91350.20356.29647.413)3()2()1()(010=++=++==∑=(5) 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 E (I )(s)306.0)()()(00I l I S I S E =所以:第一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 E (1)(s) s l S S E 157.7306.04040388.0306.0)1()1()1(00=⨯==第二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 E (2)(s)s l S S E 115.5306.02870279.0306.0)2()2()2(00=⨯==第三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S E (3)(s)s l S S E 533.3306.02000191.0306.0)3()3()3(00=⨯==2.计算设计荷重P (N)2)1)((21QW G P P P +++= (5) 式中 P 1、P 2—分别为木捆和跑车重量(N);W Q —牵引索自重(N),0L Q W Q Q =,鞍座上有托索器时,M Q Q L Q W 0=; L 0M —计算跨的无荷索长(m);Q Q —牵引索单位长度重力(N/m),其规格按GB/T 20118-2006选取; G —冲击系数,M S G 06=。
2328.00388.066=⨯==∴OM S G)1()]1(cos )1(381[)1(04200l S L L OM α+==94.411]27.11cos 0388.0381[42⨯⨯⨯+=m 47.413=又 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N L Q W OM Q Q 8771.245147.41393.5=⨯==∴12()(1)2QW P P P G =+++28771.2451)2328.01()145020000(++⨯+= N 50.27669=3.承载索设计计算(1) 初选承载索规格根据设计荷重P 按GB/T 20118-2006初选承载索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