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范文(精选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篇1一、导入:老师给大家送来了一份礼物(出示鸽子图)这是什么?(鸽子),这不是一只一般的鸽子。
它是一只飞跃了五湖四海到处播撒爱的种子的和平鸽。
1、你们知道什么是和平鸽吗?2、这只和平鸽飞到了咱们中国,飞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共同呼吁。
他们在呼唤什么呢?你们一定比我还想知道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
齐读课题!二、师: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2:这个中国孩子在呼唤什么?生3:他为什么要呼唤?……(师把生提的问题归纳整理在屏幕上。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小声读课文。
三、处理前面简单的问题。
1、师: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生:这个中国孩子叫雷利。
师:你怎么知道?生:因为这是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写着他的名字。
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信的落款日期,念一念:1996年11月8日,原来这是一封九年前写的信。
2、师:那谁知道第二个问题呢?生:他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重点处理第3个问题。
师:要想答好第三个问题,咱们还要仔细读读课文,用笔勾一勾,画一画。
生:再读一遍课文。
生1:因为这个中国孩子的爸爸是一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或战士,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光荣牺牲了,这个中国孩子很悲痛,所以要呼唤和平。
生2:因为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人民遭受着极大的痛苦,所以他要呼唤和平。
师小结师:请你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在小组内再深入学习。
学习要求:1、“我”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3、怎样朗读描写爸爸的句子?生:小组交流、学习五、汇报生: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英雄,爸爸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2)学会评价一篇议论文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会评价一篇议论文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如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为什么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统一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2)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关心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评价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评价。
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评价同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评价。
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评价。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孩子的呼声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 培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鼓励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帮助他人。
3.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为中国孩子的权益发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者教学海报,展示中国孩子的一些真实故事和照片。
2. 白板和白板笔。
3. 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孩子的照片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探究欲望。
Step 2:情境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孩子的故事,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每个小组将所选故事以小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Step 3:讨论(15分钟)以全班为单位,讨论中国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学习材料的整理(10分钟)每个小组调整自己的小报告,加入其他组的观点和感受,形成一个整体的学习材料。
Step 5:发声行动(1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中国孩子的问题或困境,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向全班展示。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同情心和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中国孩子的权利和福祉发声。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给中国孩子的信,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Step 8:结束(2分钟)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关注中国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改善困境,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关心他们。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儿童保护组织,了解他们的工作和项目,并为他们筹集资金或提供志愿服务。
2.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记录片或纪录片,深入了解中国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进行相关讨论和思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他发出怎样的呼声?生: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1、同学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接下来,请大家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课文读完了能回答刚才问题吗?〈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雷利,课文的注释)这篇课文其实是当时北京二中学生雷利写的一封信,那收信人是谁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有人知道现任联合国孔径书长是谁吗?(现任秘书长是韩国的潘基文,2023年1月1日上任)〈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呼什么?)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3〉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呼声?(因为他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所以作者发展出这样的呼声——(指引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三、突破重点,读中感悟(一)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跟爸爸在一起一定发生过许多快乐的事情,能跟老师讲讲吗?(学生述说快乐)听了同学们刚才的述说,老师感觉你们真幸福。
我这呢,也有几幸福的画面。
我们一起瞧瞧。
出示课件:(快乐时光:爸爸多爱儿子呀,一家人放着汽球多幸福呀;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漫步在沙滩,幸福吧!爸爸还教女儿踢足球呢;要出门了,爸爸背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篇一学生视角《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书信,它包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文后使学生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愤恨,同时使学生心中涌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懂得和平的重要性。
教师思考课文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优秀维和战士的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由此表达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教学中紧紧围绕理解词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自能读书,课前收集的资料,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内容,了解语言中的呼吁,体会对父亲的怀念。
设计特色激活学生潜在的内动力,使之在自主的阅读实践各,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利用不同途径庥资料,交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能读书的佳境,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资料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世界地图,战争火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并能正确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音。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利用谈话自然引入新课。
二、自主读书,初读感知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把难读部分作好记号,反复读。
(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交流读书情况。
读书过程中还没解决的`困难。
(合作学生,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3、检测读书情况。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让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三篇篇一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过渡:这么优秀的爸爸这样失去了,我们的心当然是很沉重,所以,我们还要读出我们的沉重。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五自然段,怎样读出沉重呢?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2.学习课文6、7自然段。
课件出示语段: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过渡:“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6)师导: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7)抽生念所写内容。
二、深化情感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三、拓展与作业。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课后反思: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变花为实。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潜力。
4.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战争图片,制作。
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
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
2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课前搜集,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新课:最近我们一向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
课下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
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
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期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这天老师想带大家一齐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以前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齐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学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想明白什么4.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5.学生自由读文。
6.指名朗读课文。
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这篇课文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
此刻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下册。
2.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课的主题,并提问:“根据文章的标题,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3.文章阅读教师根据教学课件,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跟读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然后,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写呼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理解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学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7.体会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你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行动能够支持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五、课堂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
(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卡抽查)音:卓(zhuō)越素(sù)质蓝盔(kuī)凯(kǎi)旋手腕(wǎn)硕(shuó)士弥(mí)漫硝(xiāo)烟灵柩(jiù)形:弥碗盔硝柩你腕炭峭疚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
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
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篇1 学习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教学反思: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想象雷利的爸爸凯旋归来的幸福画面。
设计这个环节是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振,也为后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那种深切的悲痛作好铺垫。
学生动情的述说,使曾经的幸福与而今的物是人非的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对战争的恨也就油然而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披文入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