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三则 PPT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18
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关于教学相长的思想学说和古代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
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以及多音多意字、通假字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教学难点:1、逐层理解各段阐发的教育思想。
2、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文章,如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劝学》《师说》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篇,它是秦汉时期系统的阐明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一篇典范作品,这篇文章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二、简介《礼记》和《学记》《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为儒家论礼丛书。
三、听课文录音,教师正音四、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疏通文字,体会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五、串讲课文,疏通文句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文言知识1、请同学齐读第一段:▲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释关键字:嘉:美好的。
旨:味美。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自反:反躬自省。
困:困惑,不通。
相:相互。
长:促进,提高。
译文:虽然有美好的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的。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