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汉字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A. 池B. 江C. 湖D. 海2.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狐假虎威B. 虎头蛇尾C. 鹿死谁手D. 狗急跳墙3.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是:A.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一本书昨天去图书馆借了。
C. 他昨天一本书去图书馆借了。
D. 他借了一本书昨天去图书馆。
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唐代的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白居易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2. “不以规矩,不成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
3. 《__________》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4. “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王风·采葛》。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简述“初唐四杰”的生平和成就。
3. 请简述《诗经》的组成部分。
4. 请简述“文房四宝”的用途和特点。
5. 请简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B. 风和日丽C. 惊弓之鸟D. 鸡鸣狗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决定在下周举行一场运动会,旨在增强同学们的体质。
C.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它能让我感到心灵的宁静。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却从不骄傲自满。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夜空中的星星像眼睛,闪烁着光芒。
B. 他的脸色苍白,仿佛被风吹过一样。
C.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悦耳动听。
D. 那朵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高尚,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B. 那个地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C. 他做事总是优柔寡断,结果错失了许多好机会。
D. 她的演讲铿锵有力,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去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旅游。
B. 他把书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又放下了。
C. “你昨天去哪儿了?”“我去图书馆借书了。
”D. 他看到小明的成绩单,高兴地说:“你这次考得真好!”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荡漾B. 稻谷C. 融化D. 沉沦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离不开他平时的刻苦训练。
B.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D. 他之所以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努力。
8.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那座山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远方。
B. 月亮升起来了,仿佛一位美丽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C. 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测试卷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要塞(sài)悄然(qiāo)锐不可当(dāng)殚精竭虑(dān)B. 畸形(jī)绯红(fēi)杳无消息(yǎo)正襟危坐(jīn)C. 镌刻(juàn)应读(juān)翘首(qiào)应读(qiáo)深恶痛疾(wù)D. 佃农(tián)应读(diàn)诘责(jí)应读(jié)屏息敛声(bǐ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娴熟滞留鹤立鸡群催枯拉朽B. 胆怯燥热油光可鉴和颜悦色C. 泻气崎岖筋疲力尽抑扬顿挫D. 劳碌教诲正襟围坐诚惶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他在演讲比赛中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他对工作总是拈轻怕重,缺乏责任心。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锻炼。
D.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减产。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
,。
,,。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②心是烦恼的根源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④亦是快乐的根源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A. ③①⑥⑤②④B. ⑤②①③④⑥C. ③①④②⑥⑤D. ⑤②④⑥①③6.古诗文默写。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溃退(kuì)歼灭(qiān)颁发(bān)锐不可当(dāng)B. 泄气(xiè)要塞(sài)歼灭(jiān)摧枯拉朽(xiǔ)C. 斡旋(wò)颁发(bān)遁逃(dùn)眼花缭乱(liáo)D. 凌空(lín)紧绷(bēng)仲裁(zhòng)屏息敛声(bǐng)答案: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仲裁娴熟锐不可挡殚精竭虑B. 颁发翘首摧枯拉朽眼花缭乱C. 浩瀚遗嘱名副其实不容置疑D. 泄气紧绷慷慨以赴惊心动魄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B.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C.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这本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D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阅读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扬州的个园,瘦西湖,苏州的狮子林,拙政园,南京的中山陵,都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C. 扬州风景美如画。
从扬州西入口进入,迎面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条幅。
D. 古诗中常有用典故的情况,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磅礴.(bó)滞.留(zhì)畸.形(jī)杳.无音信(yǎo)B.交卸.(yù)蹒.跚(pán)绯.红(fěi)振聋发聩.(kuì)C.佃.农(diàn)国殇.(sāng)琐屑.(xiāo)情郁.于中(yù)D.颓.唐(tuí)黝.黑(yǒu)诘.责(jí)锲.而不舍(q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B.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C.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
D.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造成的。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6、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是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清照C. 陆游D. 辛弃疾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A. 苏轼B. 王安石C. 陆游D. 杜牧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纸上得来终觉浅C. 一鼓作气D. 亡羊补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好汉中的第一号人物。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庐山谣》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
4.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义。
3.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4. 请解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
5.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 请根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志向的文字。
3. 请根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友情的文字。
4. 请根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写一段表达追求进步的文字。
5. 请根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写一段表达创新和发展的文字。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曹雪芹C. 施耐庵D. 罗贯中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A. 喜怒哀乐B. 酸甜苦辣C. 红橙黄绿D. 风花雪月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拔苗助长C. 对牛弹琴D. 画蛇添足5.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休B. 林C. 明D. 早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5.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出自《孟子》。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去二三里,_________烟村四五家。
”2. “不以规矩,不成_________。
”3. “_________,不耻下问。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_________。
”5. “三人行,必有我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望梅止渴”的意思。
3. 请简述《庐山谣》的主题。
4. 请解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意思。
5.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就……”造句。
2.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3. 请用“如果……就……”造句。
4.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5.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短文。
2.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qián fú)B. 独裁(dú cāi)C. 倾盆(qīng pén)D. 沉着(chén zh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决定压缩课外活动时间。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D.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3.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qiān xū)B. 潜伏(qián fú)C. 沉着(chén zhù)D. 独裁(dú cāi)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B. 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C.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做事拖拖拉拉,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
B. 星星闪烁,像无数调皮的眼睛在眨巴。
C. 他的歌声如泉,悠扬动听。
D.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像一条玉带。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张晓风我永远记得那位叫李老师的语文老师。
她个子不高,微微发胖,总是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却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美丽。
记得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写错了字,李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解正确的写法,并鼓励我以后要更加细心。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爱。
李老师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还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
有一次,我发现我的同桌小王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就悄悄地问李老师。
李老师关切地告诉我,小王最近家里出了些困难,她已经在悄悄地帮助他。
初二语文期中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运用(共24 分)1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真相必露声色俱厉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再接再励错别字改正2 古诗文默写(共11分)(1)感时花溅泪,------------------(2)烽火连三月,-------------------(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4)黄发垂髫,-------------------------.(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
(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_____?”(9)《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
(10)《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__。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3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4分)(1)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2)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竹外桃花三二枝,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闹。
——宋祁《玉楼春》(春意、春色、春风、春江)4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3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5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A、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B、书是阶梯,帮助人门登上理想的高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7.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18分)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胡章平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
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
”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
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
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
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
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
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
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
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
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
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
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
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
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
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
”“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
”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
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
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
”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
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
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
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
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
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
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6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
”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
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
”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
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3.“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关爱”的世界:雨天,父母亲的小雨伞;冬天,父母亲的小心的呵护;同学之间的互助,老师的辛勤的付出……都让你感觉到关爱。
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4-21 题(共19分)渔王的儿子王晔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和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