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与规范要求-精选版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4
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纸质档案的管理和保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为了许多企业和机构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必要性、技术手段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流程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扫描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和归档阶段。
1.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第一步,主要是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先确定数字化的范围和目标,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筛选,将需要数字化的纸质档案进行整理,清除多余的纸张和文件夹,调整文件的顺序和编号。
2. 扫描阶段扫描阶段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化的图像文件。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使用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将扫描的图像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中。
在扫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扫描的分辨率和色彩模式,以保证数字化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是将数字化的图像文件进行编辑、整理和处理,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的使用和管理。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数字化的图像文件进行编辑和整理,如对图像进行裁剪、旋转、缩放、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操作,以及对图像进行OCR识别等处理,将图像文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本文件。
4. 归档阶段归档阶段是将数字化的文档进行存储和管理,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将数字化的文档进行分类和编目,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以便于后续的检索和管理。
同时,需要对数字化的文档进行备份和保护,以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二、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档案利用率纸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着许多的限制,如存储空间、检索效率、档案保护等问题。
而数字化可以将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文档,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检索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流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数字化加工的目标和任务,搭建信息系统框架。
2、编写数字化加工服务方案,确定数字化加工流程,确定手续、步骤。
3、组建数字化加工队伍,完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
二、文档基本信息录入
1、编制文档索引主题,完成档案信息的录入。
2、检查资料原件,核实文件存档年度、档号、题名、形成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
三、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
1、准备扫描仪、打印机、软件等设备,按照索引档案原件,按要求进行预处理。
2、将纸质档案逐份扫描,转化为程序可读的数字文件。
3、完成图像扫描,检查图像质量,进行彩色、灰度分辨率的设置,提高图像清晰度。
4、将数字化影像保存在预定的存储介质上,进行备份。
四、系统归档管理
1、建立文件索引,记录档案数字化加工状态及时间,实现文档全过程管理。
2、设计档案数字化系统,实现文档管理、索引、检索、浏览等功能。
3、编制文件索引词,建立文件元数据档案,实现档案的快速定位与检索。
4、定期检查与维护系统,保证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档案数字化基本工作流程一、术语和定义1、数字化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2、纸质档案数字化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数字图像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
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
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4、黑白二值图像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
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5、连续色调静态图像以多于两级灰度的不同浓淡层次或以不同颜色通道组合成的静态数字图像。
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灰度扫描和彩色扫描两种模式。
6、分辨率单位长度内图像包含的点数或像素数,一般用每英时点数(dpi)表示。
7、失真度对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数字图像与档案原件在色彩、几何等方面的偏离程度。
8、可懂度数字图像向人或机器提供信息的能力。
9、图像压缩清除图像冗余或图像近似的任一种过程,其目的是对图像以更紧凑的形式表示。
二、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要求1、基本原则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2、数字化对像的确定原则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必须符合国家档案开放规定以及有关规定。
2)价值性原则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
3、基本环节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4、过程管理1)应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机制,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记录。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是指将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技术手段转换成电子形式的一种操作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档案的保存成本,并便于档案的检索和共享。
下面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规范要点:1. 核查和整理在数字化过程之前,必须对纸质档案进行核查和整理。
首先,核查档案是否完整,并将缺失或损坏的档案进行补充或修复。
其次,将档案按照分类、时序等原则进行整理,确保顺序和清晰度。
2. 扫描和录入将整理好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仪或其他相关设备转换为电子文件。
扫描时应保证文件清晰度和色彩准确性。
对于文字类档案,可以通过OCR技术进行文字的自动识别;对于图像、图片类档案,可以进行编辑和修复,以便更好地保留档案的内容和质量。
3. 统一命名和分类对于数字化后的档案文件,应进行统一的命名和分类。
文件名可以采用有意义的命名方式,如档案编号、日期等,以方便检索。
同时,将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主题、格式等进行分类标注,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或目录结构。
4. 元数据录入和索引建立对于数字化后的档案文件,应进行元数据的录入和索引的建立。
元数据包括档案的基本信息,如档案名称、创建日期、创建者、所属机构等;索引是对档案的内容和属性进行关键词标注,以便更方便地进行检索和查找。
5. 存储和备份数字化后的档案文件应按照一定的存储结构进行保存和备份。
可以采用硬盘、服务器、云存储等方式进行存储,并设定访问权限和安全措施,以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进行档案的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文件丢失或损坏。
6.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验证在数字化过程之后,需要对档案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进行验证。
首先,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进行比对和校验,确保数字化结果与原始档案的一致性。
其次,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测和修复,如修正错别字、调整图像亮度等,以提高档案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7. 档案的检索和共享数字化后的档案应具备便捷的检索和共享功能。
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或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全文检索等操作,以方便用户查找所需档案。
档案数字化流程与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档案数字化流程与规范一、档案接收档案接收概述:档案接收是数字化加工流程的第一步。
为了保证档案接收过程中,档案数目无误,档案实体的安全,接收时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建立电子/纸质接收登记和入库登记本,不出现漏登记或重复登记,记录资料的缺、残、漏、损、重、页码混乱等状况,对所接收的档案资料进行两人以上交叉核对、检查,与客户进行书面交接并签字确认。
实体记录:档案的物理位置(库排架位置)、档案的数量,档案年代、全宗号、案卷号、目录号、档号、存放箱号等信息。
针对接收档案形成档案管理台账,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准备档案箱,按批次接收档案,并填写记录清单,双方签字确认。
质量管理措施:根据用户的电子或纸质的档案目录清单与我方的下架接收清单进行比对。
如发现有误,打印出勘误表由客户签字确认。
接收客户档案的电子目录文件、光盘等。
二、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概述:在图像扫描数字化加工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基本整理,包括盒内文件排序、标盒流水号、记录档案物理状况、拆除装订物,编写页码、做好前期基本整理工作,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
档案整理流程:1.对每盒档案的文件顺序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排列,具体的排列顺序由本单位客户提供标准;2.盒内文件顺序排列好后,对每页档案进行编页,一盒一个大流水号,采用2B铅笔统一编在档案的右上角,背面有字的编在页面的左上角;3.档案拆装:根据采购方的档案分类对档案进行起订、去除金属装订物,排序的工作,核对档案的资料顺序和记录档案的物理状况(纸张状况、照片页、图表页),包括资料的缺、残、漏、损、重、页码混乱等状况,建立电子/纸质档案资料分类接收清单和出库登记本,拆订整理好的档案用夹子夹起,以防错乱,装订的标准是左对齐、下对齐。
4.档案修复:有破损的地方在备考表中注明,对于卷边或边缘破损严重的档案、过于窄小的文件页,用宣纸在档案四周加边或接边,并按照裱补原则,先加长边,后加短边;对于多份文件粘连得情况,采用干揭法小心揭开;对于粘连严重、无法分开的则登记,不在分开。
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流程及技术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
具体流程如下:(一)档案整理在扫描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并视需要作出标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1、目录数据准备按照《档案着录规则》(DA/T18)等的要求,规范档案中的目录内容。
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着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
如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应进行修改。
(详见附件)2、拆除装订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将档案原件的装订线拆除,排好顺序,不得出现任何漏缺页及顺序差错,更不能对档案原件有任何损坏。
3、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按要求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区分开。
普发性文件区分的原则是:无关的重份的文件要剔除,有正式件的文件可以不扫描原稿。
4、页面修整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裱糊;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
5、档案整理登记制作并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登记表,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
(二)档案扫描1、扫描方式(扫描前必须准备一台专业的高速扫描仪,并带平板)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O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担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
普通A4纸质文件,采用高速扫描仪的自动进纸方式扫描;纸质过薄、透明的(如信纸、便签纸)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纸质过厚、照片等档案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对文件页面贴有附属小页面、纸张时,将大小页面单独在平板中扫描;2、扫描模式(纸质档案扫描一般采用黑白、灰度和彩色三种模式)页面为黑白两色,字迹清晰的、不带图片的档案材料,采用黑白方式;页面为黑白两色,清晰度较差或者带有图片的档案材料,以及页面多为彩色文字的档案,采用彩色或灰度模式(因情况而定);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采用彩色模式扫描。
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流程及技术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
具体流程如下:(一)档案整理在扫描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并视需要作出标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
1、目录数据准备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的要求,规范档案中的目录内容。
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
如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应进行修改。
(详见附件)2、拆除装订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将档案原件的装订线拆除,排好顺序,不得出现任何漏缺页及顺序差错,更不能对档案原件有任何损坏。
3、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按要求把同一案卷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区分开。
普发性文件区分的原则是:无关的重份的文件要剔除,有正式件的文件可以不扫描原稿。
4、页面修整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裱糊;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
5、档案整理登记制作并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登记表,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
(二)档案扫描1、扫描方式(扫描前必须准备一台专业的高速扫描仪,并带平板)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O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担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
普通A4纸质文件,采用高速扫描仪的自动进纸方式扫描;纸质过薄、透明的(如信纸、便签纸)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纸质过厚、照片等档案采用高速扫描仪的平板扫描;对文件页面贴有附属小页面、纸张时,将大小页面单独在平板中扫描;2、扫描模式(纸质档案扫描一般采用黑白、灰度和彩色三种模式)页面为黑白两色,字迹清晰的、不带图片的档案材料,采用黑白方式;页面为黑白两色,清晰度较差或者带有图片的档案材料,以及页面多为彩色文字的档案,采用彩色或灰度模式(因情况而定);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采用彩色模式扫描。
档案数字化流程与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档案数字化流程与规范一、档案接收档案接收概述:档案接收是数字化加工流程的第一步。
为了保证档案接收过程中,档案数目无误,档案实体的安全,接收时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建立电子/纸质接收登记和入库登记本,不出现漏登记或重复登记,记录资料的缺、残、漏、损、重、页码混乱等状况,对所接收的档案资料进行两人以上交叉核对、检查,与客户进行书面交接并签字确认。
实体记录:档案的物理位置(库排架位置)、档案的数量,档案年代、全宗号、案卷号、目录号、档号、存放箱号等信息。
针对接收档案形成档案管理台账,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准备档案箱,按批次接收档案,并填写记录清单,双方签字确认。
质量管理措施:根据用户的电子或纸质的档案目录清单与我方的下架接收清单进行比对。
如发现有误,打印出勘误表由客户签字确认。
接收客户档案的电子目录文件、光盘等。
二、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概述:在图像扫描数字化加工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基本整理,包括盒内文件排序、标盒流水号、记录档案物理状况、拆除装订物,编写页码、做好前期基本整理工作,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
档案整理流程:1.对每盒档案的文件顺序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排列,具体的排列顺序由本单位客户提供标准;2.盒内文件顺序排列好后,对每页档案进行编页,一盒一个大流水号,采用2B铅笔统一编在档案的右上角,背面有字的编在页面的左上角;3.档案拆装:根据采购方的档案分类对档案进行起订、去除金属装订物,排序的工作,核对档案的资料顺序和记录档案的物理状况(纸张状况、照片页、图表页),包括资料的缺、残、漏、损、重、页码混乱等状况,建立电子/纸质档案资料分类接收清单和出库登记本,拆订整理好的档案用夹子夹起,以防错乱,装订的标准是左对齐、下对齐。
4.档案修复:有破损的地方在备考表中注明,对于卷边或边缘破损严重的档案、过于窄小的文件页,用宣纸在档案四周加边或接边,并按照裱补原则,先加长边,后加短边;对于多份文件粘连得情况,采用干揭法小心揭开;对于粘连严重、无法分开的则登记,不在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