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励志故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30
身残志坚的勇士——青少年励志故事1999年5月27日,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七点。
英国人汤姆·威塔格实现了他一生的梦想(dream)。
经过八个小时筋疲力尽的攀登(climb),越过危机四伏的岩石(rock)和冰层,威塔格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威塔格197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脚和膝盖,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deformity)人。
珠穆朗玛峰天地相连,时速一百六十一公里的狂风劲吹,气温能降至零下九十六摄氏度。
敢于攀登珠峰的登山者要面对一系列的危险:被寒冷冻伤、被太阳灼伤、被雪的反射光刺成雪盲;呼吸寒冷空气能造成剧烈的咳嗽(cough)。
此外,珠峰还有固有的危险:雪崩(snowslide)、深不见底的冰缝、残酷的暴风雪(snowstorm)等。
但是对激情满怀的登山者来说,登上珠峰是冒险的最高奖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1979年车祸之后,医生们截去了威塔格的右腿,但这没有动摇他成为世界级登山者的决心。
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名登山向导训练教练,在车祸后借助于假肢坚持登山。
1989年,威塔格到达珠峰七千三百米的高度,但是由于一场暴风雪,他被迫退回大本营;1995年,他又去珠峰,这次他到了八千三百八十二米,但是他的身体在残酷的高山反应下垮掉了。
1999年的这次登顶成功则是威塔格第三次冲刺珠峰。
攀登珠峰最大的困难在于它的高海拔所导致的缺氧,登山者会得高山病,如脑水肿、肺水肿,这两种病足以置人于死地。
但有趣的是,常常给登山者做向导的当地舍巴人却几乎不得高山病。
科学家认为当地人携带了一种基因使之能有效地(availably)利用氧气。
专家们认为,挑战(challenge)珠峰最好的训练方法是持续不断地(continuously)攀登高山十到十五年,真正获得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地区的严酷环境下生存的经验。
威塔格第二次登顶失败后曾对记者说:“登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大多数人都认为两次登珠峰足矣,但有人对我说,三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身残志坚励志故事推荐文章身残志坚励志故事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身残志坚励志故事:霍金霍金,科学巨匠,他没有正因生理的缺陷灰心丧气,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更加顽强,全身心的投入科学事业中,人们往往会问,一个只有三根手指会动,和要用语音合成器来说话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毅力?正如霍金所说:“我的手指还能动,我还有爱我的亲人和兄弟姐妹……”豁达﹑开朗﹑知足常乐,乐观应对坎坷的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霍金从小就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把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当做自己的信仰。
可在他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
这个致命的打击让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学喜悦中的霍金几乎放弃了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最后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
虽然患病后,霍金经常与病魔抗争,好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这些都无法扑灭霍金对自然科学的热情探求之火。
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什么影响,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里,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金就坐在轮椅上,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撰写了《时间简史》,遨游了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身体情况日益严重,他却还是力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
他甚至是很活泼好动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好笑。
在霍金身体彻底没办法离开轮椅之后,他仍然坚持使用那唯一可以活动的三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
有一次,霍金与查尔斯王子见面时,旋转轮椅来向查尔斯王子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顿。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如霍金自己所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
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
身残志坚励志故事霍金,科学巨匠,他没有正因生理的缺陷灰心丧气,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更加顽强,全身心的投入科学事业中,人们往往会问,一个只有三根手指会动,和要用语音合成器来说话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毅力?正如霍金所说:“我的手指还能动,我还有爱我的亲人和兄弟姐妹……”豁达﹑开朗﹑知足常乐,乐观应对坎坷的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霍金从小就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把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当做自己的信仰。
可在他21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
这个致命的打击让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学喜悦中的霍金几乎放弃了学业,但是,坚强乐观的他最后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难,重新“站了起来”。
虽然患病后,霍金经常与病魔抗争,好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这些都无法扑灭霍金对自然科学的热情探求之火。
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什么影响,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里,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霍金就坐在轮椅上,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撰写了《时间简史》,遨游了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身体情况日益严重,他却还是力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
他甚至是很活泼好动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好笑。
在霍金身体彻底没办法离开轮椅之后,他仍然坚持使用那唯一可以活动的三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
有一次,霍金与查尔斯王子见面时,旋转轮椅来向查尔斯王子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顿。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如霍金自己所说:“活着就有希望,人永远不能绝望。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所以,即使霍金终生都被“关”在“果壳”中,他也依然是受万人景仰的无限空间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你是宇宙奥秘的主宰,人类历史上的传奇!《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