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入治疗肺癌
- 格式:ppt
- 大小:958.50 KB
- 文档页数:50
肺癌术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临床研究随着介入影像的不断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肺癌治疗多数采用外科治疗,既然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肺内复发和转移较多。
主要根源是肿瘤体积过大,同时有分叶改变,肿瘤包膜不完整。
目前尚无防范术后复发和转移治疗措施。
本文报告84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预防多次给予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旨在进一步探讨减少肺癌术后再次复发和转移机会,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8.2岁。
主要临床症状,发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全组病例术前均经胸片、断层、ct检查,并经支气管镜或/和痰脱落细胞学、病理学证实。
中央型26例,纵隔旁型2例,周边型60例,其中磷癌38例(占45.2%),腺癌26例(占30.5%),未分化癌20例(占23%)。
本组属于ⅱ期69例,ⅳ期15例。
肿瘤直径最大9.0×7.9cm,最小直径3.0×4.2cm,绝大多数肿块呈分叶表现。
肺癌手术根治的标准是,无肉眼残留癌及无远处转移,术前痰落细胞学阳性,而术后查痰脱落细胞学均为阴性。
肺癌术后介入治疗的适应征为,身体状况较好,血像基本正常,心肺肾功能正常,伤口愈合,出凝时间正常。
所有患者在肺癌手术后2~3周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是最佳时间。
1.2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法,在电视透视下操作导管,寻找患侧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时,固定好导管,然后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根据表现,再选择插管或病灶供血动脉,若未见明显血管改变及残留病灶可行单纯大剂量灌注抗癌药物,应用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50mg,环磷酰胺10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60ml。
注射时速度要缓慢15~30分钟。
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肺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器械等送入人体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
在肺癌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通过穿刺针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2. 经皮肺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血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 经皮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4. 经皮微波消融术:通过微波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5. 经皮激光消融术:通过激光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6. 经皮冷冻消融术:通过低温冷冻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三、肺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如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广泛转移等。
2. 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肺癌患者。
3. 肺癌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
4. 肺癌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5. 肺癌患者因其他原因无法耐受手术。
四、肺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1.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3. 出血倾向。
4. 严重感染。
5. 对造影剂过敏。
五、肺癌介入治疗的步骤1. 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患者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介入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插入导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
3. 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营养支持。
4. 随访: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肺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1. 出血:表现为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肺癌介入治疗讲座总结汇报肺癌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通过经皮或内镜途径将治疗器械引入肺内,对肿瘤进行治疗。
它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近期,我们参加了一场关于肺癌介入治疗的讲座,下面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总结汇报。
首先,讲座强调了肺癌介入治疗在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和微创经皮穿刺活检等介入性肺癌活检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肺癌组织,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与传统手术活检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准确度高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其次,讲座介绍了肺癌介入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胸膜腔化疗、经皮气管支气管镜等。
其中,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高频电热或微波能量将肿瘤局部加热,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胸膜腔化疗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胸腔,使药物在肺癌病灶处直接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经皮气管支气管镜是一种新型的介入诊疗技术,通过引导套管将治疗器械引入气管和支气管,对肺癌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
这些介入治疗方式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另外,讲座还强调了肺癌介入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肺癌介入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然而,肺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治疗范围有限、疗效持续时间较短等。
因此,在选择肺癌介入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最后,我在这次讲座中还学到了一些肺癌介入治疗方面的新知识。
比如,现代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肺癌介入治疗不断创新和完善,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治疗方式已较为成熟,而经皮气管支气管镜、光动力治疗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实际临床中。
此外,讲座还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案例,让我更加了解肺癌介入治疗的前沿动态和应用前景。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5), 7177-718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51003介入技术及其联合治疗方案在肺癌治疗中的 研究进展屈光义1,马会平2*,赵 坤1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 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济宁收稿日期:2023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29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9日摘要 肺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被发现时病情多已经进入到中晚期,不宜行手术治疗,而介入治疗技术逐渐发展进步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肺癌的介入技术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两种。
本文旨在介绍每一种介入技术及其联合其他肺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介入治疗,肺肿瘤,综合治疗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ir Combination Regimens for Lung Cancer TreatmentGuangyi Qu 1, Huiping Ma 2*, Kun Zhao 1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Jining No. 1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Received: Apr. 7th , 2023; accepted: Apr. 29th , 2023; published: May 9th , 2023AbstractLung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通讯作者。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肺癌还有这样的治疗——微创介入治疗01、什么是肺癌?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称为支气管肺癌,包括了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病理类型。
02、肺癌分期怎么分?根据肿瘤大小、有无浸润周围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把肺癌分为早期、中期、中晚期、晚期4个期,不同分期会影响治疗方法、效果、预后。
早期(Ⅰ期):有肿瘤,但无浸润、无转移;中期(Ⅱ期):肿瘤最大径≤7cm,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中晚期(Ⅲ期):出现颈部、纵膈、肺门等处淋巴结转移;晚期(Ⅳ期):出现脑、骨、肝、肠等远处转移。
03、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药治疗等。
外科手术适用于早期、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将肿瘤所在肺段或肺叶切除并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在术后大多数患者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放、化疗等相关抗肿瘤治疗。
肺癌早期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刺激性干咳、胸痛、痰中带血、咯血等明显症状,往往此时患者大多已为肺癌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
放、化疗很少作为根治性治疗方法,常常作为外科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放疗可针对单一原发病灶或转移瘤病灶进行治疗缓解临床症状,化疗常作为中晚期肺癌姑息性治疗方案。
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较大,可导致脱发、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合。
能否服用靶向药物治疗,需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介入诊断性手术),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基因检测,明确肿瘤为哪一种病理类型和有无特定的基因突变及对应的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治疗,部分患者效果较好,但治疗费用高昂,此外部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影响长期疗效。
微创介入治疗,相当于“不用开刀的手术”,微创介入治疗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有“微创、精准、安全、高效”的优点。
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肺部疾病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癌、肺结核、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近年来对于肺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了新进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一、肺部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介入性治疗介入性治疗在呼吸道狭窄和肺实质结构破坏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效果。
在介入性治疗中,医生会使用支气管镜将治疗器具送到肺部的不同部位,然后在使用技术、工具来进行治疗。
如现代的肺癌治疗中,射频消融已经成为许多医生所选择的治疗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射频电极可以精确地破坏肺癌病灶,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非常低。
同时,还可以使用介入性支气管肺泡镜,通过支气管穿刺术治疗肺病灶,取材肺活检、肺穿刺;另外一种治疗办法是使用超声波治疗器去除支气管内肿瘤和结石。
维生素D的应用因为维生素D参与呼吸道疾病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构想在尝试使用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慢性疾病。
维生素D2或D3被建议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
有关维生素D 缺乏与肺疾病的关联的研究,还对中药中出现的维生素D缺乏有关的确切解释。
这个过程中,维生素D与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及预后密切相关,但对于哪些患者和维生素D的量和使用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二、肺部疾病诊断的新技术支气管镜技术支气管镜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支气管镜技术包括一系列技术,通过插入支气管镜头来进行诊断;包括可见光(视频)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红外支气管镜、sniff诱发支气管镜、拉锯法支气管镜及形态学分析等。
通过支气管镜技术,医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和诊断。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使肺部病变的取材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并对肺部介入治疗中使用的一些器具进行观察和操作。
高分辨率CT(HRCT)技术高分辨率CT技术可用于测量肺弥散功能和肺的体积,以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
介入手术技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在肺部疾病治疗中,介入手术技术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介入手术技术是一种不开刀的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肺部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癌等。
本文将介绍介入手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介入手术技术的原理介入手术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不同,它不需要开刀或切口,而是通过组织间隙、自然管道或导管从体内做出小切口,将医疗器械引入体内进行操作。
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介入手术技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痛苦小,并且不需要全身麻醉。
介入手术技术主要包括支气管镜检查、介入支气管镜检查、心脏介入手术、血管介入手术、神经介入手术等。
二、介入手术技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支气管哮喘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抗生素治疗等。
然而,对于一些顽固性哮喘患者来说,这些治疗方法可能无效。
介入治疗可以在保持体表不切开的前提下,通过导管或支气管镜将手术器械引入患者体内,对病灶进行治疗。
例如,通过支气管镜技术在病灶周围喷洒药物或使用射频技术烧灼病变组织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2. 肺部感染治疗肺部感染是病因多样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广谱抗生素治疗,但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病菌,这些治疗方法可能无效。
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技术将手术器械引入患者体内,直接处理病灶。
通过支气管镜技术局部冲洗、局部注射药物、抽取病灶组织等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身体。
3. 肺癌治疗肺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诊断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但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或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有效控制病情。
此时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介入治疗技术可以借助支气管镜技术将射频电极、激光、微波、射线等技术直接引入病灶进行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张新一、肺癌的介入治疗概述(一)介入肺脏病学介入肺脏病学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掌握这一门科学,不仅要掌握常规的呼吸病学的知识和训练之外,还需要更多专门的训练和更专业的判断。
其基本治疗方式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中药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二)肺癌的介入治疗方式初诊肺癌分期的比例各不相同,详细分析如图1所示。
肺癌的介入治疗方式有气道内的介入治疗、经皮介入治疗和经血管的介入。
二、气道狭窄梗阻的介入治疗任何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并产生明显症状的中央气道(即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开口)腔内的阻塞,均可应用激光、微波、高頻电刀、APC等进行切除,从而使气道保持通畅。
治疗的技术,组织消融如激光、微波、高頻电刀、APC等,机械扩张如呼吸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如金属支架、硅胶支架,药物注射,腔内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PDT)。
气道内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有纤支镜与硬质气管镜、麻醉、与其它治疗的联合和疗效评价。
(一)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功率大,组织穿透性强,YAG激光的组织穿透力可以达到10mm;能量高度集中,能准确地定位于病变部位;Cavalier等曾研究了约1800例患者应用Nd: YAG的治疗效果,发现位于气管、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阻塞再通率超过90%;外周病变或外压性气道狭窄成功率较低,从0%至50%不等;大出血、气道穿孔。
激光治疗如图2所示。
(二)高频电灼高频电灼的原理是有个开关的回路电流。
电流经过组织会刺激神经,使组织肌肉伸缩,并产热效应。
高频电灼要大于100KHz.详细分析见图3。
(三)氩离子凝固术近年来使用氩离子凝固术的越来越多。
氩离子凝固术的仪器见图4。
AP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碳化来导电,氩气经过高电压导电,见图5。
(四)微波治疗微波治疗的原理是利用组织中的极性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随微波频率做高速运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继而组织凝固、脱水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肿瘤细胞含水量相对多,可吸收较多的微波能量;肿瘤细胞对高热损伤比正常细胞更敏感;实体肿瘤内存在大量的乏氧细胞,对微波辐射更加敏感。
肺癌晚期最新治疗方案肺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其中晚期肺癌患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治疗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肺癌晚期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介绍肺癌晚期最新的治疗方案,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等。
靶向治疗是目前肺癌晚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致癌基因或蛋白质进行干预,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其中最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和ROS1抑制剂等。
EGFR抑制剂可以抑制EGFR阳性肺癌的生长,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ALK 抑制剂和ROS1抑制剂可用于治疗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
此外,还有针对其他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不断研发中,为肺癌晚期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一项重要突破。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PD-1和PD-L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药物。
它们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从而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免疫治疗在肺癌晚期患者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长期的生存。
放疗是肺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近年来,放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外科手术和放疗已经逐渐被精确放疗所取代,例如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强调调强放疗(IMRT)。
这些先进的放疗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上述治疗方案,肺癌晚期患者还可以考虑参与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了最新、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通过参与临床试验,患者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治疗选择,还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患者。
最后,除了治疗方案,肺癌晚期患者还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