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5.01 KB
- 文档页数:5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作者:鲍建材、刘刚、郑友兰、张崇禧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苷类成分。
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苷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人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
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已从西洋参中分离鉴定出的皂苷类成分有3种:达玛烷型(Dammarane),齐墩果烷型(Oleanane),奥克梯隆醇型(Ocotillol)。
而分离出的人参皂苷40余种。
根中皂苷的研究1976年,李向高从美国产西洋参中分离得到3种皂苷元,即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皂苷元。
1978年日本学者真田修一等从日本长野引种的西洋参中分离出人参皂苷Ro、Rb1、Rb2、RC、Rd、Re。
1982年Besso,H.等分离出7种皂苷,即Rg1、Rg2、Rb3、Rb1、F2,绞股蓝皂苷Ⅺ和西洋参皂苷R1(quenquinoside-R1)。
张崇禧从国产西洋参中分得人参皂苷RO、Rb1、Rb3。
Rc、Rd、Re等。
1983年魏均娴等从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g1、Re和pseudo-ginsenoside-F11(简称P-F11),P-F11是西洋参中的特有成分,是鉴别西洋参和人参的显著标志。
1985年松浦等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出13种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b1。
Rb2、Rb3、Rc、Rd、Re、Rg1、Rg2、F2。
拟人参皂苷F11(pseudoginsenoside-F11),绞股蓝苷XVⅡ(gynostenoside-XV Ⅱ)和一种新的皂苷,即西洋参皂苷R1。
1987年徐绥绪等从辽宁栽培的西洋参根中分得:RO、Rb1、Rb2、Rd、Re、Rg1。
学术探讨Academic study西洋参中有效成分及其抗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王炜明1赵东娇21.吉林省蛟河市卫生防疫站,吉林蛟河132500;2.吉林省蛟河市中医院,吉林蛟河132500【摘要】西洋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目前已从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已分离鉴定出49种,其中达玛烷型皂苷3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F1),齐墩果酸型皂苷3种,奥克梯隆醇型皂苷2种,其它类皂苷成分12种(新近发现的人参皂苷Rg6和Rg8)。
西洋参除传统的生理活性外,多年来研究证明,西洋参中所含人参皂苷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生理活性方面具有很高价值和发展前景。
本文对西洋参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其在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中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西洋参;有效成分;抗肿瘤【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43-02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味苦,性凉,主入心、肺、肾经,又名美国人参、花旗参,西洋人参、洋参、广东人参等。
为综合利用西洋参资源,国内外学者从西洋参地上部分(茎、叶)提取出主要活性成份—西洋参茎叶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s from steams and leaves,PQS),并已证明其茎叶部总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根,而且茎叶部和根部总皂苷中单体皂苷的种类与含量也不相同[1]。
随着西洋参在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西洋参中含有人参皂苷的结构修饰方法和生物活性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尤其对人参皂苷在防治肿瘤的应用开发方面显示了良好前景。
本文现对西洋参中有效的成分以及其在抗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做简要综述。
1西洋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1.1皂苷类成分西洋参皂苷因其结构类型与人参皂苷基本一致,故以下文献中将其均称为人参皂苷。
西洋参药理研究及应用西洋参(P. ginseng)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化学成分。
西洋参的药理研究及应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且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重点介绍西洋参的药理研究以及不同应用领域。
西洋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老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皂甙、多糖、多酚和次生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能够通过多个途径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西洋参的皂甙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和氧化损伤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西洋参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淋巴细胞的活性。
此外,西洋参中的多酚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老化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
此外,西洋参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作用。
西洋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首先,西洋参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研究表明,西洋参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西洋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的目的。
第三,西洋参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调节血糖水平,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第四,西洋参还具有抗老化的作用。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多酚成分能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累积,延缓细胞的老化进程,从而保持机体的健康和活力。
第五,西洋参对于免疫系统疾病也具有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多糖成分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抗病毒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总之,西洋参的药理研究及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西洋参功效分析及应用西洋参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用途的药用植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西洋参的功效和应用,并探讨它在保健和医疗领域中的作用。
首先,西洋参具有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功效。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和酚类化合物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提高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减轻疲劳感,并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其次,西洋参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和其他化合物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从而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
此外,西洋参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疾病的症状。
第三,西洋参具有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西洋参还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和稳定心律,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西洋参还具有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的作用。
研究发现,西洋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增强化疗的效果。
此外,西洋参还可以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应用方面,西洋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摄入,如口服药物、茶剂、粉末和保健品等。
在剂量上,每日一到三克的西洋参剂量被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
然而,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服用剂量,避免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西洋参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失眠、胃肠不适和出血等。
因此,怀孕、哺乳期妇女和帕金森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如抗凝血药物和降压药等。
总之,西洋参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改善心血管健康、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
它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茶剂等多种形式进行摄入,并在适当剂量下安全使用。
西洋参化学成分
西洋参(Panax ginseng)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提
高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
西洋参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成分:
1. 皂苷类:西洋参含有多种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等。
这些皂苷类成分是西
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菌、抗炎等生物活性。
2. 多糖类:西洋参中含有多种多糖类化合物,如人参多糖、人参果胶等。
这些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肝脏等作用。
3. 酚酸类:西洋参中含有多种酚酸类化合物,如人参酚酸、人参鹅耳枥酸等。
这些酚酸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4. 其他成分:西洋参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在西洋参的生物活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为西洋参中的部分化学成分,该植物还含有其他成分,且其成分组成在不同的产地和生长条件下可能有所差异。
在使用西洋参时,建议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药大学成人学院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专业:中药学学号:学生:吴涛指导教师:2016年04月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吴涛(2014级中药学专升本2班)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西洋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药理作用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L 的根。
又名美国参、花旗参、洋参、参。
主产于美国、加拿大。
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种, 1980年获得成功,、、、亦有栽培。
其味甘、微苦、性凉。
为气血双补清凉之品。
归肺、心、肾、脾经。
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宁神益智的功效。
近年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类补品的不断增需,西洋参及其制品研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方面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现对国外学者对西洋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真伪鉴别、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作以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西洋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聚炔类、脂肪酸类、糖类、甾醇类、无机元素类、酶类、黄酮类等,经研究证明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为此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分离出40多种人参皂苷。
1.1 皂苷类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共分4种类型:(1)母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 RA0, - F2;西洋参皂苷(quinquenoside)-R1, 绞股蓝苷(gypeno side)Ⅺ,Ⅹ,Ⅶ等。
(2)线体结构为20(S)原人参三醇型, 如人参皂苷- Re, - Rf, - Rg1, - Rg2, - Rh1, - F3 等。
(3)母体结构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如人参皂苷(ginaenoside)-R0。
(4)母体结构为奥克娣隆型(Ocitillol), 如假人参皂苷(pseudoginseno side) F11。
西洋参茎叶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西洋参茎叶是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庞大的地上资源。
由于西洋参茎叶所含的主要活性物质—人参皂苷在种类上与主根基本一致,含量上明显高于其他药用部位,因而西洋参茎叶可以作为人参皂苷的可靠来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对西洋参茎叶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探索其物质组成,为药理活性实验提供原料,进而为西洋参茎叶的有效开发利用和扩大西洋参药源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滤过、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西洋参茎叶中提取分离得到12种三萜皂苷类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MS、13C-MNR、1H-NMR等)数据分析鉴定了所得12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
24(R)-Ocotillol苷元、24(S)-Ocotillol苷元、拟人参皂苷RT5、25-OH-20(R)-人参皂苷-Rh1、20(R)-拟人参皂苷F11、人参皂苷Re、20(R)-人参皂苷-Rh1、20(S)-原人参三醇、20(S)-原人参二醇、伪人参皂苷HQ、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g3。
其中,24(R)-Ocotillol苷元与24(S)-Ocotillol苷元、20(S)-人参皂苷-Rg3与20(R)-人参皂苷-Rg3分别为2对对映异构体;25-OH-20(R)-人参皂苷-Rh1为首次在西洋参茎叶中分离得到。
疆中医药,2001,19(1):231[17] 南喜连,高雅.四妙全虫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J ]1四川中医,2003,21(7):831[18] 单红利1滋润通络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J ]1四川中医,2005,23(7):741[19] 王晓翠1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6例[J ]1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22-231[20] 孙广裕1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58例[J ]1新中医,2002,34(3):571[21] 门龙祥1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 ]1山东中医杂志,2005,24(8):4651[22] 朱波刚,沈悦1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J ]1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241[23] 应旭文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1761[24] 朱其杰,宋文英1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7):13-141[25] 徐亚萍1“益化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J ]1江西中医药,2004,25(1):461[26] 杜长明,何迅,窦海中,等1自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J ]1四川中医,2004,22(1):80-811[27] 叶之龙,叶飞1自拟四味止痛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J ]1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3):231[28] 杨永禹1自拟复方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J ]1四川中医,2004,22(2):831[29] 王启君1全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1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283-2841[30] 曹桂熙,刘颖1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J ]1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531[31] 王秀莲,张在辰1自拟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与护理[J ]1内蒙古中医药,2005,(2):421[32] 郑国珍1和营镇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J ]1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3671[33] 董黎明1升降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分析[J ]1浙江临床医学,2004,6(11):10001中药研究进展西洋参多糖类物质研究进展李冀,付雪艳,郝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目的:对西洋参多糖类物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西洋参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辽宁省大连市铁路医院中药房(116001) 黄玲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原产美国、加拿大、法国。
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北、江西、湖南等省均有栽培。
别名洋参、花旗参、广东人参。
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人心肺、肾三经。
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止渴作用,用于治疗肺虚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等,还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反黎芦、实证火郁之证忌服。
1 化学成分根经含苷类,主要是人参皂苷,又含挥发油,树脂等。
总皂苷水解后分离得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
2 药理作用(1)抗癌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本品能增强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能力,能明显增强小鼠脾NKC的活性,有抗癌作用。
(2)总皂苷和人参皂苷有显著抗疲劳作用,抗利尿,抗缺氧作用。
(3)总皂苷影响蛋白质,脂肪代谢,能降低血糖(4)皂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能降低小白鼠因注射中枢兴奋药戊四氮与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死亡率。
(5)对大脑有镇静作用,其镇静作用强于中国人参。
对生命中枢有中度兴奋作用。
3 临床效方(1)滋阴润肺降火,养胃生津,烦倦止渴:西洋参10g,麦冬10g,枸杞子10g,代茶饮。
(2)治疗胃癌气阴两虚:西洋参6g,银耳15g,冰糖15g,文火浓煎,取汁当茶。
(《抗癌中草药大辞典》)(3)治疗肺癌:西洋参15g,天南星、蛇胆粉、白及、陈皮、瓜蒌各30g,北沙参60g,炙鳖甲45g,制乳香,没药20g,辰砂12g,共研细末,1g/次,3次/d。
(《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收稿日期2O04—06—30】维普资讯。
西洋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尚金燕;李桂荣;邵明辉;田真【摘要】西洋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西洋参在抗肿瘤、心血管系统、调节免疫、代谢、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本文对这些方面做全面的介绍.【期刊名称】《人参研究》【年(卷),期】2016(028)006【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西洋参;抗肿瘤;心血管系统;免疫,代谢,抗氧化【作者】尚金燕;李桂荣;邵明辉;田真【作者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264210;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264210;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264210;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 L.)又称花旗参,为五加科植物,原产于美国、加拿大,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河北省等地引种成功以来,已经成为目前最有经济价值的药材之一。
我国西洋参均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北京、陕西和山东等地。
西洋参味苦,性凉,入心、肺、肾经,功能以补益为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等症[1]。
西洋参既是名贵上品中药,又是高级滋补佳品。
西洋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癌、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西洋参茎叶、果等属于其地上部位,现代研究证明,西洋参地上部位含有以人参皂苷为主的多种活性成分,并已证明其茎叶部总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根,而且茎叶部和根部总皂苷中单体皂苷的种类与含量也不相同[2,3]。
人参皂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Laura L.Murphy等证明人参皂苷R是抗癌活性成分[4]。
人参二醇对绿猴肾癌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人参二醇对肿瘤的抑制率为55%[5];原人参二醇对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6],Rosemary B.Duda等证明西洋参有辅助治疗胸腺癌的作用[7],由于总皂苷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上有部分皂苷作为抗肿瘤药物已被应用。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 的根。
亦名洋参(《药性考》)、花旗参(《中国药植志》)等。
味甘、微苦,性凉。
入心、肺、肾经。
功能: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
主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内服:煎汤(另煎和服),3~6g。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挥发性成分有:辛醇(Octanol)、己酸(Hexanoic acid)、十一烷(Undecane)、松香芹醇(Pinocarveol)、辛酸(Octanoic acid)、十二烷(Dodeca- ne)、3-苯基己烷(3-Phenylhexane)、1-苯基己烷(1-Phenylhexane)、胡薄荷酮(Pulegone)、1,3,5-三异丙基苯(1,3,5-Triisopropylphene)、β-古芸烯(β-Gurjunene)、胡椒烯(Piperitene)、β-金合欢烯(β- Farnesene)、α-姜黄烯(α-Curcu- mene)、α-雪松烯(α-Cedrene)、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butyl-4-methylphenol)、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β-石竹烯(β-Caryophy- llene)、3-苯基癸烷(3-Phenyldecane)、十六烷(Hexadecane)、6-苯基十一烷(6-Phenylundecane)、4-苯基十一烷(4-Phenylundecane)、3-苯基十一烷(3-Phenylundecane)、6-苯基十二烷(6-Phenyldo- decane)、5-苯基十二烷(5-Phenyldodecane)、4-苯基十二烷(4-Phenyldodecane)、3-苯基十二烷(3-Phenyldodecane)、2-苯基十二烷(2-Phenyl- dodecane)、5-苯基十三烷(5-Phenyltridecane)、4-苯基十三烷(4-Phenyltridecane)、3-环己烷基十二烷(3-Cyclohexyldodecane)。
西洋参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西洋参是一种产自北美的常见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根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西洋参的药效主要来自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当前,科学家们对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药理学特性和功效。
1. 西洋参的简介和概述西洋参也被称为美洲参,是在北美洲生长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茎长得像叉状木棍,叶子呈弧形,花为淡绿色或黄色,气味芳香。
西洋参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一种,很早就被用于中药方剂中,如人参甘草汤(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附方)、人参黄芪汤(为《金匮要略》中附方,也是当前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方,主治正气虚弱中络气虚败清浊两虚倾动之证、心胸胁痛等症)等。
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皂甙和多糖,它们是西洋参中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此外,还有一些与调节免疫系统有关的成分,如人参皂甙Rg1、Rb1,人参二醇等。
2. 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2.1 皂甙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分为人参三萜皂甙和人参二萜皂甙两类。
人参三萜皂甙主要有人参皂甙Rg1、Rb1、Rd等,在药理学上,人参皂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
人参二萜皂甙主要包括人参二醇等,这类物质具有停经作用,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2.2 多糖西洋参中的多糖是指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组成的高分子糖类,其作用主要是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多糖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抑制炎性反应和协调机体内各种细胞、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
3. 西洋参的药理作用3.1 免疫调节作用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机体免疫系统可做到平稳调节,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研究表明,西洋参多糖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杀死病原菌的作用,有利于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3.2 调节心血管功能西洋参中的多糖和皂甙成分具有调节心血管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