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重点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教育管理史习题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填空1、史载五帝时期有(成均)之学,虞舜有(痒)。
2、夏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以军事教育为重点。
3、商代学校有:(瞽宗)和(学),是世界上最早创办大学的。
重视神学教育。
4、视学包括两种:一种是(天子象征性)视学,另一种是(督导性)的视学。
5、(《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6、(选贤贡士制度)是西周实行人才选拔制度,也是我国最早实行人才选拔制度的。
7、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
8、西周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
9、西周教育内容的特点(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
二、简答1、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也为其所垄断。
(2)经济上,生产国民展水平很低,无力休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
2、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名称和主要内容?名称是《弟子职》(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有良好的习惯,要有修养。
(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
3、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1)文教政策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2)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4)关于学制的构想。
(4)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
(5)教师管理思想。
4、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填空1、(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不要生事扰民,一切活动都要顺应事物自身的规律来进行。
2、(鸿都门学)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
3、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兼管。
4、汉代学校系统特点是(官学和私学并举)。
为形成一个促成受教育者向心于道德修养的文化氛围,孔子主张()。
A.道之以德B.以法为教C.顺自然D.重科举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
A.智力B.体力C.服从心D.独立人格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国家B.国民C.臣民D.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卢梭以小说体裁反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社会契约论B.忏悔录C.新爱洛绮丝D.爱弥儿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到20世纪初,英国教育仍然在实施着()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对教育事业的垄断。
A.教会B.军队C.世俗封建主D.王权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8题美国建国以来,教育以升学与就业并重,逐渐形成了以()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9题法国于183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法令》,又名(),提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A.费舍法案B.基佐教育法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13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14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1.第15题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A(课程代码:10030)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具体年代是在()。
A. 1898年B.1908年C. 1918年D.1928年2.美国教育学者( )的著作成为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成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A.泰罗B.博比特C.拉尔夫.泰勒D.查特斯 3.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 )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A.法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4.下列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由于课程与教育共生共在,因此,从人类社会中出现教育以来,课程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并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B.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是《怎样编制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C.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诞生是20世纪中叶的事情。
D.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并确立了有一定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5.按照泰勒模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
A.确定哪些教育经验可以被学生接受 B.确定有效组织教育经验的途径 C.确定实现教育目标的评价手段 D.确定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6.在课程研究史中,是()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
A.斯滕豪斯B.布鲁纳C.瓦根舍因D.奥苏伯尔7.有这样一项实验,“让一些学生学习30对单词。
对一组学生说,要记住单词,以后要复述;对其他学生则要求把每对单词造一个句子。
结果发现,后者能复述其中的95%,而第一组学生的回忆量不到50%。
”这个实验结果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A.有目的的学习效率不一定高于无目的的学习B.如何组织信息,对提取信息和记忆有很大影响C.第一组缺乏外在动机的刺激D.以上都不确切8.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哪一种目标取向的典型范例:()。
名词解释题目录1.1.“学在官府”1.2.“六艺”1.3.“巨子”2.1.察举制2.2.“次相授受”2.3.“左雄改制”2.4.熹平石经2.5.“师法”、“家法”2.6.“策问”、“对策”3.1.“九品中正制”3.2.《人物志》4.1.“生徒”、“乡贡”4.2.束惰制5.1.“三舍法”5.2.“积分制”5.3.山长5.4.学田制6.1.“分斋升等”6.2.考试积分制7.1.八股文7.2.“连中三元”7.3.监生历事制度7.4.“学官考课法” 7.5.漳南书院7.6.东林书院8.1.“中体西用”8.2.京师同文馆8.3.艺圃8.4.万木草堂8.5.京师大学堂8.6.南洋公学8.7.学制9.1.小学教师检定制度9.2.教授会10.1.“新学制”10.2.综合高中10.3.“教授治校”11.1.“党化教育”11.2.毕业会考制度11.3.“学衔制”11.4.年功加俸制11.5.导师制12.1.“抗大”13.1.“五项竞技”13.2.“自由教育”13.3.骑士教育14.1.人文主义教育14.2.“快乐之家”15.1.“双轨制”15.2.导生制15.3.“公立学校运动” 15.4.寺子屋15.5.赫尔巴特阶段教学法16.1.艺徒制16.2.“公学”16.3.文法学校16.4.“阿卡德米”学校 16.5.中央学校16.6.国立中学16.7.德国实科中学16.8.“高级国民教育” 16.9.伦敦大学16.10.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16.11.“毛雷尔法案” 16.12.弗吉尼亚大学16.13.帝国大学17.1.英国的小村社17.2.夏山学校17.3.“自由小鸟”17.4.新教育联合会17.5.昆西教学法17.6.“有机学校”17.7.道尔顿计划17.8.普拉特游戏学校17.9.沃尔顿学校17.10.林肯学校18.1.“11岁考试”18.2.“独立学校”18.3.帝国大学18.4.“学校主权”18.5.“方向指导原则”18.6.双元制职业教育18.7.德国实科中学19.1.学区19.2.科南特学校模式名词解释题答案1.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和答案1.第1题宋代掌管一路州、县学政的机构是()。
A.提举学事司B.提学使司C.社学D.提学官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国家B.国民C.臣民D.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
A.智力B.体力C.服从心D.独立人格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1870年,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A.初等教育法B.中等教育法C.高等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7题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8题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要相信孩子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9题民主人际关系学说促成()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繁荣A.科学管理B.科层管理C.量化管理D.行为科学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10题中世纪宫廷学校是由()控制的教育机构。
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柏拉图传世的著作中,讨论教育问题较为集中的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B.忏悔录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标准答案:D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答案:D3.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B.州县试—省试—殿试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答案:D4.民主人际关系学说促成()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繁荣A.科学管理B.科层管理C.量化管理D.行为科学答案:D5.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忏悔录D.普通教育学答案:B6.清末设立的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名称是()。
A.教育部B.学部C.提学使司D.劝学所答案:B (D)7.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
A.五条誓文B.教育令C.学校令D.学制令答案:D8.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答案:D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要相信孩子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答案:B10.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前苏联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中央与地方结合D.放任自流答案:A11.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主要从()和统计学方面充实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
A.心理学B.行政学C.管理学D.教育学答案:A12.洛克的《教育漫话》以加强()为探讨目标。
A.儿童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绅士教育答案:D13.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A14.雅典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古印度答案:A15.1843年,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于考察德国教育回来后,发起了(),建议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A.国民学校运动B.国民教育法C.公立学校运动D.巴特勒法案答案:C16.柏拉图是()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中外教育管理史重点习题[1]★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主要表现为管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还有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3、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4、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存在150年。
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5、察举制;是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选士制度。
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它既是统治阶级的选官制度,又是其对教育进行宏观芾淼氖侄巍?B>6、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
答者要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
7、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
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
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8、“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选士制度。
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
9、束修制:中国古代自孔子开始,学生初入学时要带一些酒肉之类的东西拜见教师,仪式非常隆重,这种仪式叫做“束修之礼”是为了表示对教师的尊重。
从唐代开始,这种礼仪被朝廷明文规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
中外教育管理史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
( A ) (上一)A.选贤贡士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度D.科举制度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
( A ) (二)A.书馆B.精舍C.经馆D.精序3.《师说》的作者是( B ) (五)A.司马光B.韩愈C.刘劭D.王安石4.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
( D )。
(五)A.白鹿洞和岳麓B.应天府和嵩阳C.石鼓和茅山D.遂宁和桂岩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
( A ) (八)A.《重定学堂章程折》B.《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C.《特定教育纲要》D.《颁定教育宗旨》6.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
( C ) (九)A.教育部B.劝学所C.评议会D.教授会7.“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
( C ) (九)A.4年B.5年C.6年D.7年8.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
( B ) (十一)A.1935年B.1939年C.1942年D.1947年9.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D ) (十二)A.学生自治会B.学生委员会C.全校学生大会D.学生会10.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
( B ) (下一)A.维护封建领主统治秩序B.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C.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统治秩序D.维护基督教会统治秩序11.“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B ) (下一)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夸美纽斯D.培根1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C ) (下二)A.路德B.维多利诺C.夸美纽斯D.拉夏洛泰13.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B ) (下三)A.爱默生B.贺拉斯·曼C.亨利·巴纳德D.杰斐逊14.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B ) (下三)A.《告德意志国民书》B.《林哈德与葛笃德》C.《教育学讲授纲要》D.《大教学论》15.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和答案1中外教育管理史练习题和答案1.第1题宋代掌管一路州、县学政的机构是()。
A.提举学事司B.提学使司C.社学D.提学官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国家B.国民C.臣民D.集体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
A.智力B.体力C.服从心D.独立人格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A.汉堡协定B.费里法令C.巴尔福教育法D.巴特勒法案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1870年,英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A.初等教育法B.中等教育法C.高等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7题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答案:D标准答案:D。
简答题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1.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2.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2、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原因1.政治上,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 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3、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3.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4、秦代巩固统一文教政策:书同文、行同伦(统一道德规范)、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5、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1.罢墨百家,独尊儒术 2.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6、“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实施措施1.设《五经》博士2.建立博士弟子制3.以儒术取士4.视学制度7、太学学生组成?1.由太常选送的2.由郡国县官选送的(要经太常审定批准)3.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4.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8、“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9、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10、科举制对教育管理影响?调动了世人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发展;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11. “苏糊教法”的主要特点?“明达体用”是“苏糊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
★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
主要表现为管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还有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3、有教无类:是儒家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针对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4、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存在150年。
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5、察举制;是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选士制度。
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它既是统治阶级的选官制度,又是其对教育进行宏观芾淼氖侄巍?B>6、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
答者要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
7、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
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
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8、“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选士制度。
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
9、束修制:中国古代自孔子开始,学生初入学时要带一些酒肉之类的东西拜见教师,仪式非常隆重,这种仪式叫做“束修之礼”是为了表示对教师的尊重。
从唐代开始,这种礼仪被朝廷明文规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
、苏湖教法:又叫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方法。
“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
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分斋,即学校分为“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以教学儒家经典为主,治事斋又分为治民、讲武、水利、历算等科。
11、三舍法:王安石在兴学中整顿太学的措施,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合格者升入内舍。
内舍学习两年,进行一次升舍考试,称为“舍试“。
合格者升入上舍。
上舍学习两年,进行毕业考试。
上等的直接授官,享受进士待遇;成绩中等的即免除省试,但要参加殿试;成绩下等免解试,参加科举之省试。
12、学田制:在宋代的地方官学,除赐给官学缗钱外,还赐给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天租赁收入作为固定办学经费。
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地方官学的大发展。
13、监生历事:即监生到监外“历练政事”,或称实习历事,这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规定凡是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进行考核,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1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时期的任教政策。
就是要以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学中可以补我国之缺者和可以治我国之弊者,使其为我所用。
15、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对教育目的反思的结果,是针对、批判“偏狭教育”而言的。
所谓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
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
16、骑士教育:由于统治劳动人民和维持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需要有一种培养武夫的教育,即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幼时在家中接受宗教教育,养成健壮的体格。
七八岁后,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级依次到高一级的封建主城堡中充当领主的家庭侍童,追随在领主夫人的左右,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还要学习“骑士七艺”。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个人,而主要是为了能对领主及夫人效忠。
最后一个阶段即14~21岁期间,跟随领主做侍从,也叫从士。
21岁时,举行授予骑士称号的隆重仪式。
17、学制令:是1872年日本制定颁布的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学制令》废止寺子屋和乡学,开办八年制的小学校,分为初级和高级两段,各4年,儿童6岁入学,接受8年的普及义务教育。
这一要求反映日本政府为了“富国强兵”而急于发展教育的迫切愿望。
18、教学的教育性:深入分析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特别重视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19、公学: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
“公学”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
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
20、帝国大学:1806年,拿破仑创办帝国大学并颁布了《帝国大学令》,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大学管理体制。
帝国大学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部门。
帝国大学之下,全国划分27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一所大学。
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又是大学校长。
21、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的。
学生都是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不同年级有不同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教师是导师。
20年代中期,道尔顿制传至欧洲其他各国,也传到了前苏联、中国,影响比较广泛★简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答:(1)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教育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2)在社会激烈变革的过程中,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称霸争雄,他们争相用士养士,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是私学产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各家各派都按照自己的理想,积极创办学校,授徒讲学,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2、儒家教师管理思想有哪些?答:(1)主张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
(2)主张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是否尊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3)对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审慎择师,要尊师重道。
(4)教师要学识渊博,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要善于语言表达,要不断地学习进修。
3、秦朝的文教政策主要有哪些?答:(1)书同文(2)行同论(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4、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答:(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2)兴太学以养士,兴教化美习俗(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5、“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实施的内容是什么?答:(1)设《五经》博士(2)建立博士弟子制(3)以儒术取士(4)视学制度6、汉代太学教育管理的内容是什么?答:(1)儒家经典是太学唯一的教学内容。
(2)太学没有修业年限的规定,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
7、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2)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
通达经术以求取功名是士子投师求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办学讲学者的指导思想。
(3)再此,规范了教学的内容。
以通经致仕为教育目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以《五经》为教材,以读经为基本的教学方式。
8、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的发展有哪些表现?答:(1)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
(2)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3)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摄制。
(4)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9、两宋时期书院的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指责极为相似。
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
其次,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
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
再次,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一般包括照壁、泮池、降糖、斋舍、祠堂、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10、元代书院管理的官学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书院,以为天下书院的示范或向导。
第二,掌握书院的领导权。
第三,加强对书院经费的管理。
第四,加强对书院的招生、考试、学生出路的管理。
11、《壬子---癸丑学制》先进性的表现是什么?答:第一,学成缩短了3年,从而增加了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废除了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贵州学堂。
第三,废止了按学校等及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规定。
第四,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除大学外,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都可设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校。
第五,取消了当时占课时最多的读经讲经课。
第六,打破了清末只允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学校一种外,以律允许私人开办等。
12、《壬戌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的不同点是什么?答:(1)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
(2)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
(3)中学实行选举制和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
(4)注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地。
13、蔡元培任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答:(1)针对封建教育以升官为唯一目的的弊端,明确提出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2)为了使大学真正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他则推行校长和委员会相结合的制度,成立了评议会为立法机构,还有教授会、教务会、组织委员会、聘任委员会等,充分发动广大教职工共同管理学校。
(4)在教学管理上,根据“沟通文理,废科设系”的思想,对学科设置进行了改革。
(5)为了发展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行“选修制”等。
14、抗日战争时期党实行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有:答: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