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作用依次递减。
合金元素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机制
(1)化合物机械阻碍理论
Al、Ti、Zr、V、W、Mo、Cr等元素 在钢中形成很多细小均匀分布的难熔化合 物 , 主 要 是 碳 化 物 和 氮 化 物 ( NbC, VC, TiC, NbN, VN, TiN, AlN等等),它们分布 在奥氏体的晶界上,机械地阻碍晶界的迁 移,使晶粒难以长大。Al2O3和硫化物也有 阻碍奥氏体晶界移动的作用。
温度
ν
ν
珠光体向奥氏体等温转变示意图
ν
原始组织
746℃保温5秒
ν
ν
ν 746℃保温15秒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746℃保温60秒
共析钢高温奥氏体的显微组织(1000倍)
奥氏体形成的动力学
1、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
动力学曲线的做法: 将若干小试样以很快的速度加热到Ac1温
度以上不同温度,保温不同时间,测出每 个温度下不同保温时间试样中奥氏体的量。
热力学条件:奥氏体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热度
奥氏体的形成机理
奥氏体形成的两种方式: 1)扩散方式 2)非扩散方式
扩散方式进行的奥氏体转变
奥氏体的形成符合相变的普遍规律:通过 形核长大方式进行。
临界晶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起伏和浓 度起伏。
形核地点:晶界、亚晶界、晶体缺陷、非 金属夹杂区域。
最有利的形核地点: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 碳体的相界面。
奥氏体晶粒度的几个概念
初始晶粒度:是指加热时奥氏体转变过程 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热处理时某一具体加热条件 下最终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本质晶粒: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趋势,容 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粗晶粒钢,晶粒不容 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细晶粒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