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 格式:doc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9
幼儿园大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神奇的纸桥一、活动背景幼儿科学探究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大班孩子们爱探索、爱操作,喜欢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
在与幼儿一次谈话中,发现幼儿对用A4纸做桥面的纸桥的承重力感兴趣。
并且我班幼儿当时已有经验:会折纸扇子,知道桥的结构,会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桥。
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大多数幼儿能够提出问题或发现差异;大部分幼儿会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某一尝试的过程;部分孩子能够根据通过调查来收集信息,得出结论。
于是设计这次游戏活动。
活动前,在教室环境,美工区投放了各类纸: A4纸、瓦楞子、橡塑纸、卡纸、纸扇子等;在建构区内投放了各种家乡桥图片:文峰桥(拱形桥)、彩虹桥,新大桥等,幼儿利用材料搭建家乡桥。
在教室里,有这次活动所需材料: A4纸、木质积木、水彩笔,大小雪花片、多媒体一体机、手机。
本次活动预设目标:1.探索桥面承重力的大小与桥面厚度、形状之间的关系2.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纸的承重力的探索。
3. 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游戏规则及玩法:1. 幼儿用折、卷等方法将A4纸做成不同的桥面,两端各用相同高度的木质积木做桥墩。
桥墩距离相同(即一支水彩笔长度)。
2.实验操作:(二人一组)(1)自由搭建纸桥,自己探索。
幼儿尽可能用A4纸制作多种形状的桥面,在上面放雪花片,探索桥面承重的情况。
(2)根据《神奇的纸桥》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探索改变桥面承重的情况。
1)探索不同的厚度桥面承重的情况。
2)探索多种形状的桥面承重的情况。
3. 幼儿探索讨论,得出结论:桥面承重力的大小与桥面厚度、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一)谈话导入,根据幼儿经验兴趣引出内容师:幼儿甲早上一来,走过来问我一个问题:“什么纸可以做桥面的材料?”我回答了硬纸块,小朋友甲说: A4纸也可以,旁边的小朋友乙说:“不可能,A4纸那么薄,根本不能做桥面,会垮掉的!”幼儿甲:“我昨天在智慧树上看到能用A4纸做桥面的实验,它成功了!”师:“是吗?是怎样做到的?我们一起试一试!”(二)基本过程1.回忆桥的结构师:那一座桥主要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幼:有砖头。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1______组 桥梁尺寸
要求:
长:30米
缩小比例 100倍 宽:10米 高:10米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 汪柏宇 副总设计师:唐欣宜
资料收集员:李心逸 钟炜昱 记录员:罗淋丹 谭莉丽 检测员:黄子航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 怎样做桥面
2. 怎样做桥墩
3. 如何连接各个部分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__1______组
测试数据(2 )自重:510克
承重:6千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9.09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成功运用了“白胶方案”
2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作用
3 我们还发现了做很多事的窍门
不足之处:
1 桥不稳
2 连接处不牢
3 分工有些不明确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 多加支柱,并让它们都发挥到作用
2 把桥墩加粗、加硬
3 只做一层桥面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
____2小组
__2_____组
桥梁尺寸要求: 长:30 缩小比例%100 宽:10
高:10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熊小奕副总设计师:袁千然
资料收集员:冉嘉文、陈晓轶、记录员:李媛、朱星雨检测员:杨伊可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不稳定,歪斜。
2、桥承受不住重量,桥面太软。
3、桥受力不均匀。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2小________组测试数据(2)
自重:440克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墩不能粘稳。
2.桥墩立不起来。
3.桥面一压就会弯下去,桥面太软。
需要怎样改进?
1.桥面用很多棒棒拼起来,用一根绳子固定中心。
2.利用力学原理,使力量分散在桥墩、桥面。
3.让桥面变硬。
我们查阅的资料:
1.报纸卷紧就会使报纸变硬。
2.三角形有稳定性。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3__
______2小_____
组
测试数据(3 )自重:500
承重:70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22.73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优点:
1 用毛线穿进桥面中,加深它的稳定性。
2 运用了拱形、三角形。
不足:
1、绳子挡在上面,不好放钩码。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桥自己在轻一点。
2、不用毛线用细线。
3、资料越多越好。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_3_____组
桥梁尺寸要求: 长:31 m 缩小比例
100倍宽:8.6m
高:7.5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陈啸副总设计师:满帆航
资料收集员:李洋齐、徐浩钊、周文谦记录员:刘蕴霄、段宇豪
检测员:张栩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2___
_______3____组
自重:670克
测试数据()
承重:6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15.84_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需要怎样改进?
用胶带纸粘支撑柱。
在桥面下绑上柱子。
我们查阅的资料:
斜拉桥和悬索桥最稳定.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3_
_____3______组
自重:630克
测试数据()
承重:6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15.8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桥面由五根柱子固定,非常结实.
桥墩很粗,可以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
桥墩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不足:
桥面宽度不够.
纸桥高度不够.
自重太重.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我想减少桥的自重,让桥面宽度、纸桥高度达标。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__4___组桥梁尺寸长:34cm 缩小比例
要求: 宽:7.3cm 100倍
高:15c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张雅沛副总设计师:姜皓天资料收集员:宣若心何宇荟倪雪记录员:黄一涓罗捷敏检测员:谢卓宏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面怎样做?
2、桥墩承重不好,怎么办?
3、怎么连接桥面和桥?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
__4____组测试数据(3次)自重:340克
承重:3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10.9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面承重不够重;
2、桥墩不够结实;
3、棉线无法固定。
需要怎样改进?
1、加厚桥面,把桥面做成双层;
2、用报纸在桥墩上多裹几层;
3、用双面胶把棉线粘贴在桥面上。
我们查阅的资料:
1、鄂鱼的牙齿很坚固,所以齿纹的承重能力较佳
2、斜拉桥自重比较轻。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1、鄂鱼的牙齿很坚固,所以齿纹的承重能力较佳
2、斜拉桥自重比较轻。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
___________组测试数据()自重: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
____5_______组桥梁尺寸长:30cm 缩小比例100倍
要求: 宽:10cm
高:10c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秦伟潇副总设计师:唐毅
资料收集员:马顺杰、崔一帆记录员:赵净宇、肖一尘
检测员:易涵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墩的高度不一样。
2桥面很软。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2_
_______5____组测试数据(1)自重:210g
承重:g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墩的高度不一样。
2桥面很软。
3桥面不能与桥墩很好地连接。
4斜拉桥的桥墩穿线。
需要怎样改进?
1依靠最矮的桥墩把其它桥墩多余的部分减掉。
2桥面下面加支柱根。
3桥墩间插上两根棍子,再铺上桥面。
4桥墩与桥面间不穿线,桥面下加一个拱。
我们查阅的资料:
斜拉桥和拉索桥中斜拉桥最稳定。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3___
______5_____组测试数据(2)自重:170g
承重:7000g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4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
1桥墩的硬度很好,也很粗。
2桥梁很细,很硬。
3桥的结构简单,所以很轻。
4桥面与桥梁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不足:
1桥面的硬度还要加强。
2还要多做一些三角形,增强稳定性。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桥面还要多加很多支柱根。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6______组
桥梁尺寸
要求:
长:30米
缩小比例 100倍
宽:10米 高:10米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周越 副总设计师: 王天奕 资料收集员:韩澳蕾、刘子鸣 记录员:陈卓、宋景瑜 检测员:邹家琦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报纸卷得不紧,宽度、长度不统一。
2、桥面太软。
3、不好打洞,大小不好把握。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2__
____6______组
测试数据(1)自重:350克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面太软。
2、不会打洞。
3、桥墩宽度、长度不统一。
4、桥墩贴不稳。
需要怎样改进?
1、桥面用很多根柱子拼起来。
2、用电钻打洞。
3、桥柱用三角形加固。
4、把桥柱用剪刀剪成统一的长度。
我们查阅的资料:
1、三角形的稳定性强。
2、用白胶混合1:1的水,用餐巾纸涂一层在上面,一会儿干了,就像石头一样坚固平整了。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3__
______6_____组
测试数据(2)自重:450克
承重:6.5千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14.4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1、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准备材料充分。
不足之处:1、没有把各个小棍贴牢。
2、桥下的棍子太多,影响了船的通行。
3、车通过的地方太窄了。
4、棍子不够结实。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完全按照标准做桥,不多也不少。
2、棍子要结实。
3、资料收集多一些。
4、造型简洁一些,重量轻一些。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