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 格式:doc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9
幼儿园大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神奇的纸桥一、活动背景幼儿科学探究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大班孩子们爱探索、爱操作,喜欢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
在与幼儿一次谈话中,发现幼儿对用A4纸做桥面的纸桥的承重力感兴趣。
并且我班幼儿当时已有经验:会折纸扇子,知道桥的结构,会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桥。
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大多数幼儿能够提出问题或发现差异;大部分幼儿会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某一尝试的过程;部分孩子能够根据通过调查来收集信息,得出结论。
于是设计这次游戏活动。
活动前,在教室环境,美工区投放了各类纸: A4纸、瓦楞子、橡塑纸、卡纸、纸扇子等;在建构区内投放了各种家乡桥图片:文峰桥(拱形桥)、彩虹桥,新大桥等,幼儿利用材料搭建家乡桥。
在教室里,有这次活动所需材料: A4纸、木质积木、水彩笔,大小雪花片、多媒体一体机、手机。
本次活动预设目标:1.探索桥面承重力的大小与桥面厚度、形状之间的关系2.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纸的承重力的探索。
3. 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本次活动游戏规则及玩法:1. 幼儿用折、卷等方法将A4纸做成不同的桥面,两端各用相同高度的木质积木做桥墩。
桥墩距离相同(即一支水彩笔长度)。
2.实验操作:(二人一组)(1)自由搭建纸桥,自己探索。
幼儿尽可能用A4纸制作多种形状的桥面,在上面放雪花片,探索桥面承重的情况。
(2)根据《神奇的纸桥》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探索改变桥面承重的情况。
1)探索不同的厚度桥面承重的情况。
2)探索多种形状的桥面承重的情况。
3. 幼儿探索讨论,得出结论:桥面承重力的大小与桥面厚度、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一)谈话导入,根据幼儿经验兴趣引出内容师:幼儿甲早上一来,走过来问我一个问题:“什么纸可以做桥面的材料?”我回答了硬纸块,小朋友甲说: A4纸也可以,旁边的小朋友乙说:“不可能,A4纸那么薄,根本不能做桥面,会垮掉的!”幼儿甲:“我昨天在智慧树上看到能用A4纸做桥面的实验,它成功了!”师:“是吗?是怎样做到的?我们一起试一试!”(二)基本过程1.回忆桥的结构师:那一座桥主要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幼:有砖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活动课《神奇的纸桥》教案设计与目标教案一:神奇的纸桥活动目标:1、积极探索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大胆地动手操作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白纸、纸杯、积木活动过程:一、猜测引题1、(出示三座不同纸质的纸桥)这里有三座不同的纸搭成的纸桥,这是一座?(面巾纸桥)这座呢?最后一座呢?问:这三座纸桥谁的力气大,顶住的积木多?2、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用积木比一比。
(我们应该把积木放在什么位置呢?)3、为什么纸板桥能顶住积木?二、第一次操作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一张薄薄的白纸变成大力士顶住一块积木呢?等会就请你们去试一试,出发之前听好老师的要求:1、请你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试一试2、等老师拍手时把纸和积木放回箩筐里。
2、幼儿操作3、教师巡回指导(教师用照相机记录幼儿的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白纸变成大力士的?3、交流分享(1)你的纸桥能顶住一块积木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的?(2)老师还把小朋友的方法用照片拍下来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展示照片里的方法)4、小结:原来通过手折、卷改变纸的形状它就能顶住积木。
2教案二:牢固的纸桥活动目标:1、在认识、设计纸桥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验,幼儿知道波浪桥比水槽桥牢固,并发现波浪的多少与桥的承重力有关。
2、通过亲身感知不同的纸桥与承受力之间的变化,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有效结合我镇改造天禧桥的契机,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固定的积木桥墩;2、相同的酸奶杯和许多相同的锣帽;3、若干白纸和箩筐;4、幼儿记录纸、笔;5、幼儿已认识了桥,并设计折叠过多种桥面。
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导入活动;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奔牛的天禧桥已经拆了,前几天我们还自己设计了许多不同的桥面,有哪几种桥面呢?(幼儿回忆表述)二、幼儿猜想;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波浪桥和水槽桥,你们觉得这两座桥哪座最牢固?(幼儿猜想)三、第一次实验:探索比较水槽桥和波浪桥的承重力大小;1、讨论应该怎样做承重比较实验;(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结论:我们只有放同样的东西才能比较出哪一座桥牢固,而且东西要放在桥的中间。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小组分工:总设计师:汪柏宇副总设计师:唐欣宜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1. 怎样做桥面2. 怎样做桥墩3. 如何连接各个部分钟炜昱 记录员:罗淋丹谭莉丽 资料收集员:李心逸检测员:黄子航设计草图:桥梁尺寸要求:长:30米宽:10米高:10米缩小比例 100倍《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________ 1 ______ 组《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________ 1 ______ 组2小组__2__组《神奇的纸桥》设计图 __________ 2小 _________ 组自重/承重的比例: _____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1.桥墩不能粘稳。
2.桥墩立不起来。
3.桥面一压就会弯下去,桥面太软。
需要怎样改进?1.桥面用很多棒棒拼起来,用一根绳子固定中心。
2.利用力学原理,使力量分散在桥墩、桥面。
3.让桥面变硬。
我们查阅的资料:1.报纸卷紧就会使报纸变硬。
2.三角形有稳定性。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无《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______ 3 组高:7・5m小组分工:总设计师:陈啸副总设计师:满帆航资料收集员:李洋齐、徐浩钊、周文谦记录员:刘蕴霄、段宇豪检测员:张栩设计草图: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自重/承重的比例:15.84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现哪些问题?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需要怎样改进?用胶带纸粘支撑柱。
在桥面下绑上柱子。
我们查阅的资料:斜拉桥和悬索桥最稳定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自重/承重的比例为:15.8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桥面由五根柱子固定,非常结实.桥墩很粗,可以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 桥墩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不足:桥面宽度不够.纸桥高度不够.自重太重.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我想减少桥的自重,让桥面宽度、纸桥高度达标。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________ £__ 纟组要求:宽:73cm 100倍高:15cm小组分工:总设计师:张雅沛副总设计师:姜皓天资料收集员:宣若心何宇荟倪雪记录员:黄一涓罗捷敏检测员:谢卓宏设计草图: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1、桥面怎样做?2、桥墩承重不好,怎么办?3、怎么连接桥面和桥?《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____ 组《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____ 5 _______ 组_______ 5 ____ 组测试数据(1) 自重:210g 测试数据(1) 自重:210g《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3_________ 5 _____ 组《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1、 报纸卷得不紧,宽度、长度不统2、 桥面太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桥在幼儿园大班里,老师们常常组织各种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神奇的纸桥实验了。
一天,我来到了幼儿园,看见老师正在准备材料,孩子们也兴奋地聚集在一起。
老师笑呵呵地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科学实验,看看谁能建造出最稳固的纸桥!”孩子们听到这个主题后,立刻变得兴致勃勃。
老师开始给大家讲解了纸桥的原理,她说:“纸桥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结构,通过合理地构造纸张的形状和连接方式,可以支撑起较重的物体。
所以,我们今天要动手试试看,看看谁能构建出最稳固的纸桥。
”听到老师的解释,孩子们纷纷开始设计自己的纸桥。
他们拿起纸张,认真地折叠、剪裁,有的还尝试着用胶水连接纸张。
他们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一个个构造图,他们试图通过改变纸张的形状和连接方式,让纸桥更加稳固。
经过一番设计和准备,孩子们开始互相展示自己的纸桥,大家都惊叹不已。
有的纸桥通过交叉折叠的方式增强了稳定性,有的纸桥通过加强底部的支撑点来增加承重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自豪,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接下来,是精彩的实验环节。
孩子们将自己的纸桥放在桌子上,学习的座椅被当作负重物,逐渐放在纸桥上。
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观察每个纸桥的反应。
有的纸桥在承受了几个座椅后,轻轻地倒了下来,有的纸桥坚持得更久一些,但最终还是不敌重力。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有几个纸桥居然稳固地支撑起了所有的座椅!孩子们都兴奋地叫了起来,他们用鼓掌和欢呼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
接着,老师对成功的纸桥进行了分析解释。
她说:“这些稳固的纸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构合理。
纸桥的底部有足够的支撑点,而纸张的折叠方式也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
同时,在连接纸张的地方使用胶水也增加了纸桥的牢固程度。
”孩子们听着老师的解释,脑海中再一次活跃起来。
他们开始思考,如果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纸张形状,能否构建出更加牢固的纸桥呢?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重新开始了设计。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1______组 桥梁尺寸
要求:
长:30米
缩小比例 100倍 宽:10米 高:10米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 汪柏宇 副总设计师:唐欣宜
资料收集员:李心逸 钟炜昱 记录员:罗淋丹 谭莉丽 检测员:黄子航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 怎样做桥面
2. 怎样做桥墩
3. 如何连接各个部分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__1______组
测试数据(2 )自重:510克
承重:6千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9.09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成功运用了“白胶方案”
2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作用
3 我们还发现了做很多事的窍门
不足之处:
1 桥不稳
2 连接处不牢
3 分工有些不明确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 多加支柱,并让它们都发挥到作用
2 把桥墩加粗、加硬
3 只做一层桥面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
____2小组
__2_____组
桥梁尺寸要求: 长:30 缩小比例%100 宽:10
高:10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熊小奕副总设计师:袁千然
资料收集员:冉嘉文、陈晓轶、记录员:李媛、朱星雨检测员:杨伊可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不稳定,歪斜。
2、桥承受不住重量,桥面太软。
3、桥受力不均匀。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_
___2小________组测试数据(2)
自重:440克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墩不能粘稳。
2.桥墩立不起来。
3.桥面一压就会弯下去,桥面太软。
需要怎样改进?
1.桥面用很多棒棒拼起来,用一根绳子固定中心。
2.利用力学原理,使力量分散在桥墩、桥面。
3.让桥面变硬。
我们查阅的资料:
1.报纸卷紧就会使报纸变硬。
2.三角形有稳定性。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3__
______2小_____
组
测试数据(3 )自重:500
承重:70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22.73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优点:
1 用毛线穿进桥面中,加深它的稳定性。
2 运用了拱形、三角形。
不足:
1、绳子挡在上面,不好放钩码。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桥自己在轻一点。
2、不用毛线用细线。
3、资料越多越好。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_3_____组
桥梁尺寸要求: 长:31 m 缩小比例
100倍宽:8.6m
高:7.5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陈啸副总设计师:满帆航
资料收集员:李洋齐、徐浩钊、周文谦记录员:刘蕴霄、段宇豪
检测员:张栩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2___
_______3____组
自重:670克
测试数据()
承重:6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15.84_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支撑柱硬度不够。
桥面硬度不够。
需要怎样改进?
用胶带纸粘支撑柱。
在桥面下绑上柱子。
我们查阅的资料:
斜拉桥和悬索桥最稳定.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3_
_____3______组
自重:630克
测试数据()
承重:6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15.8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桥面由五根柱子固定,非常结实.
桥墩很粗,可以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
桥墩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不足:
桥面宽度不够.
纸桥高度不够.
自重太重.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我想减少桥的自重,让桥面宽度、纸桥高度达标。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__4___组桥梁尺寸长:34cm 缩小比例
要求: 宽:7.3cm 100倍
高:15c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张雅沛副总设计师:姜皓天资料收集员:宣若心何宇荟倪雪记录员:黄一涓罗捷敏检测员:谢卓宏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面怎样做?
2、桥墩承重不好,怎么办?
3、怎么连接桥面和桥?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
__4____组测试数据(3次)自重:340克
承重:3500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10.9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面承重不够重;
2、桥墩不够结实;
3、棉线无法固定。
需要怎样改进?
1、加厚桥面,把桥面做成双层;
2、用报纸在桥墩上多裹几层;
3、用双面胶把棉线粘贴在桥面上。
我们查阅的资料:
1、鄂鱼的牙齿很坚固,所以齿纹的承重能力较佳
2、斜拉桥自重比较轻。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1、鄂鱼的牙齿很坚固,所以齿纹的承重能力较佳
2、斜拉桥自重比较轻。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
___________组测试数据()自重: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1
____5_______组桥梁尺寸长:30cm 缩小比例100倍
要求: 宽:10cm
高:10cm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秦伟潇副总设计师:唐毅
资料收集员:马顺杰、崔一帆记录员:赵净宇、肖一尘
检测员:易涵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桥墩的高度不一样。
2桥面很软。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_2_
_______5____组测试数据(1)自重:210g
承重:g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墩的高度不一样。
2桥面很软。
3桥面不能与桥墩很好地连接。
4斜拉桥的桥墩穿线。
需要怎样改进?
1依靠最矮的桥墩把其它桥墩多余的部分减掉。
2桥面下面加支柱根。
3桥墩间插上两根棍子,再铺上桥面。
4桥墩与桥面间不穿线,桥面下加一个拱。
我们查阅的资料:
斜拉桥和拉索桥中斜拉桥最稳定。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3___
______5_____组测试数据(2)自重:170g
承重:7000g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4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
1桥墩的硬度很好,也很粗。
2桥梁很细,很硬。
3桥的结构简单,所以很轻。
4桥面与桥梁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不足:
1桥面的硬度还要加强。
2还要多做一些三角形,增强稳定性。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桥面还要多加很多支柱根。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神奇的纸桥》设计草图
_____6______组
桥梁尺寸
要求:
长:30米
缩小比例 100倍
宽:10米 高:10米
小组分工: 总设计师:周越 副总设计师: 王天奕 资料收集员:韩澳蕾、刘子鸣 记录员:陈卓、宋景瑜 检测员:邹家琦
设计草图:
你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1、报纸卷得不紧,宽度、长度不统一。
2、桥面太软。
3、不好打洞,大小不好把握。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2__
____6______组
测试数据(1)自重:350克
承重:
自重/承重的比例:___________
我们发现哪些问题?
1、桥面太软。
2、不会打洞。
3、桥墩宽度、长度不统一。
4、桥墩贴不稳。
需要怎样改进?
1、桥面用很多根柱子拼起来。
2、用电钻打洞。
3、桥柱用三角形加固。
4、把桥柱用剪刀剪成统一的长度。
我们查阅的资料:
1、三角形的稳定性强。
2、用白胶混合1:1的水,用餐巾纸涂一层在上面,一会儿干了,就像石头一样坚固平整了。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
无
《神奇的纸桥》设计图__3__
______6_____组
测试数据(2)自重:450克
承重:6.5千克
自重/承重的比例为:14.44
我们的经验介绍(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1、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准备材料充分。
不足之处:1、没有把各个小棍贴牢。
2、桥下的棍子太多,影响了船的通行。
3、车通过的地方太窄了。
4、棍子不够结实。
如再给你一次机会,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1、完全按照标准做桥,不多也不少。
2、棍子要结实。
3、资料收集多一些。
4、造型简洁一些,重量轻一些。
过程资料(图片或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