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21.50 KB
- 文档页数:15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探索分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问题一有两块稻田,第一块是4 hm J,每公顷收水稻10500 kg,第二块是3 h 时,每公顷收水稻9000 kg,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 kgo如果第一块是mhnf,每公顷收水稻a kg,第二块地是n kg,每公顷收水稻bks则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 k go(2) —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nf,如果它的长为a m,那么它的宽为 _____________ m.先根据题意列代数式,并观察出它们与分数的相同点、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有分子分母,有分数线,分数线上面下面都是整式;不同点:分式是一个式子,分数是一个数,分式中分母含含有字母,分数不含未知数。
一、分式的定义:A1、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注意:(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并含有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但分母必须含有字母。
3、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二)例题设计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 (1)㊁,(2)1—, a(3)竺,3(4)1x + y(。
)- 2(6) a + b(7) x + 2(8)cab,x-22、讨论:八是不是分式?A答:是分式。
是§的形式,且A、B都为整式,B中也含有字母。
(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要看在未变形之前分母是否含有字母,若有则是分式, 否则为整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1)一、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运用类比方法,理解、掌握分式基本性质;2.通过运用分式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简单恒等变形,体会分式基本性质应用价值.二、学习过程(一)回顾情境:现有甲、乙、丙3个质地均匀的圆形转盘,甲转盘被等分为3个扇形,乙转盘被等分为6个扇形,丙转盘被等分为4个扇形,每个扇形均被涂成红、蓝、绿中的一种颜色。
(1)若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转动甲、乙两个转盘,转盘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2)若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转动甲、丙两个转盘,转盘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设计意图:通过转盘游戏,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约分、通分的依据,进而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运算的基础,为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分式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价值做好铺垫。
(二)构建情境:(1)甲、乙两车分别以x (km/h )和y (km/h )的速度同时出发、匀速前进,分别写出甲、乙两车1(h )后、5(h )后和n (h )后的路程之比,你有什么发现?(2)将x (g )盐充分溶解在一个装有y (g )水的烧杯中,请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这杯盐水的含盐量.将3杯同样的盐水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则大烧杯中盐水的含盐量如何表示?将n 杯同样的盐水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则大烧杯中盐水的含盐量如何表示?写出你的发现.类似于分数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A A CB BC ⨯=⨯,A A C B B C÷=÷,其中C 是不等于0的整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数学模型)和生活经验,直观呈现分式的恒等变形,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数学,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类比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三)应用分式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依据,是分式运算的基础.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1)2b aba a =;(2)32a a ab b =; (3)()022a ac c b bc=≠; (4)22222a b a b a b -+=-. 变式1:填空:(1)()12a ab =; (2)()()3044a c b bc =≠; (3)()()222a b a b a b -=--; (4)()22222a b a b a ab b -+=-+. 变式2:(《课课练》P72第8题扩)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
八年级数学导学稿第三章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繁华初级中学编写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会求分式的值.2、能正确说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并能应用上述两条件解题.重点:分式的定义难点: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建设者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上顺利修建隧道,隧道全长1338米,施工时如果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从隧道两端同时掘进,甲队每天掘进a 米,乙队每天掘进b 米,那么(1)甲乙两队每天共掘进多少米?(2)经过多少天可以将隧道打通?2、2004年4月全国铁路进行了第五次提速。
如果列车原来行驶的平均速度为a 千米/时,自2004年4月起提速20千米/时,那么(1)已知甲地与乙地相距l 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多少时间?(2)火车提速后,这列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时间缩短了多少?【探索新知】一、自主学习:1.明确分式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二、精讲点拨例1: (1)在本章的情境导航中,如果a=120,l=1470,求问题(1)中列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时间。
例2:(1)当a 取什么值时,分式aa 2334--无意义? (2)当a 取什么值时,分式aa 2334--的值为0? 【巩固提升】1.课本P71 1、2、3题2.当x ___________时,分式148+-x x 有意义. 3.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一个是[ ]A .21x x -B .112-+x xC .112+-x x D .11+-x x3.使分式2-x 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 A .x ≠2 B .x ≠-2 C .x ≠2且x ≠-2 D .x ≠04.不论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总有意义的是 [ ]A .21x x -B .22)2(+x xC .2+x xD .22+x x 5.已知分式4523-+x x ,要使分式的值等于零,则x 等于 [ ] A .54 B .-54 C .32 D .-32 6. 如果分式622-+-x x x 的值为0,那么x 的值应是 [ ]A .x =±1B .x =-2C .x =3或x =-3D .x =07.使分式x312--的值为正的条件是 [ ] A .x <31 B .x >31 C .x <0 D .x >0 【课堂小结】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能力: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欠缺?【达标检测】1、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__的形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你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吗?由此你是否能联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呢?2.学习目标:(1)能说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符号法则。
(2)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二、自学第一层次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內容:P 129例2以上。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4)自学参考提纲:①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 ,分数的值不变。
()22336⨯=⨯ 4545954549÷==÷②判断4433c c= ③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 ,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
2.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3.助学: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让学生说一说,辨一辨,了解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的认知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部分认识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引导。
生助生:互学互批互改,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4.强化:①分式的基本性质:文字叙述、字母表达。
②判断:b bc a a c +=+ ( )b bm a am = ( ) b b m a a m÷=÷ ( ) 22bn b an a= ( )第二层次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P129-130思考以上。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结合分式基本性质,关注分母(或分子)的变化情况。
(4)自学参考提纲: ①3()x xy y = 222333()66()x xy x x y x y x x +++== ②21()ab a b = 222()a b a a b-= (0b ≠) ③2()33y x x -=- 3()22b a a -=-- 4()()99n m m ==-2.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第一讲 分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3.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4.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约分、化简一、知识回顾知识点1、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0②分式无意义:分母=0③分式值为0:⎩⎨⎧≠=00分母分子)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00B A 或⎩⎨⎧<<00B A )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00B A 或⎩⎨⎧><00B A )知识点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字母表示:C B C ∙∙=A B A ,C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BB A B B --=--=--=A A A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 ≠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 ≠0。
知识点3、分式的约分◆约分时。
分子分母公因式的确定方法:1)系数取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因式的系数.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低次幂作为公因式的因式. 3)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公因式.知识点5、分式的通分◆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1.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2、取各个公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最简公分母的因式课前热身.1.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分式122x x -+(1)当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2)当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1(3)当________时,分式无意义(4)当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3.填充分子,使等式成立;2)2()(22+=+-a a a4.x x x 3222+= ()3+x5.化简:233812a b c a bc =_______。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约分的概念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进行变形,会进行分式的约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约分的概念教学难点: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进行变形,会进行分式的约分 一、新知探究1问题1 48与12是否相等,依据是什么?相等 理由: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 (或除以) 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问题2:(1)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如果 t (h) 行驶了 s (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s t(2) 如果 2t (h)行驶了 2s (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2s 2t (3) 如果 3t (h)行驶了 3s (km),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3s 3t (4) 如果 nt (h)(n ≠0)行驶了ns km ,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nsnt 思考:上述结果有什么发现? st=2s st =3s 3t=nsnt 想一想: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分式有什么性质吗? 二、新知讲解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上述性质可以用等式表示为:其中 A ,B ,C 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三、例题讲解1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解:∵m ≠0 ∴a b =b ∙m 2a ∙m =bm解:∵n ≠0 ∴an bn =a ÷nb ÷n =a )0(22)1(≠=m ambma b ba bn an =)2(例2 填空:练习1: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出是如何变形的?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22)1(++=x y x y()b abcac =4练习2、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2223321ca ab ac b 2=)()0(≠a)1(32)164)2(-=-a aa b ab (ab a a ab a a )1()1)1)1)3(+=-+-(((练习3 填空()()(1)0m mkk n=≠()()01053)2(≠=a axyxy a ()bbmam 362)3(2=()ba abb a 2)4(=+()()01)5(≠++=-n m nm nm()y x xy xy x -=-3426)6(2 练习4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练习5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分子分母都分子分母都分子分母都 xxxxx√×a ÷2b ÷(a -1) nk6a 2 am a 2+abm 2-n 2 2y a b −a b a b −a b −abx 22xa2ab -b 204.03.05.001.0)1(+-x x b a aa +-32232)2(xx 221)3(=()222ba b a =()mcnkm n =5()116+=+ax axx x解:原式=(0.01x−0.5)×100(0.3x+0.04)×100四、新知探究2想一想:分数约分关键的是什么?约去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想一想:类比分数的约分,观察下列等式的变形,你能想出如何对分式进行约分吗?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注意: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和分母所有的公因式,使所得的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五、新知讲解2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式子六、例题讲解2例2 约分:(1)−25a2b 315ab2解:原式练习1 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个数为( B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练习2. 约分:(1)=x−5030x+4解:原式=(2a−32b)×6(23a+b)×6=12a−9b4a+6b232436=七、课堂总结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符号法则: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4.数学思想:类比思想 八、作业布置 详见《精准作业》九、板书设计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整式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符号法则: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课题:《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授课教师:教材: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灵活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交流的意识。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应用此性质进行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引入新课,我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导入:1、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一般地,对于任意一个分数有老师演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发言,最后老师总结,演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这里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兴趣,由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自然过到新知识的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为同学自主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因为有了导入问题引发的思考,我借着学生们刚进入良好的学习、思考状态,马上提出问题: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吗?2、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分式的基本性质吗?3、老师逐一演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从中加以引导,再由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运用类比的方法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合作交流,更好地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