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2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费⽤税前扣除的两⼤条件和基本原则
(⼀)费⽤税前扣除的两⼤条件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的与取得收⼊有关的、合理的⽀出,包括成本、费⽤、税⾦、损失和其他⽀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条所称有关的⽀出,是指与取得收⼊直接相关的⽀出;所称合理的⽀出,是指符合⽣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出。
”
费⽤要在税前进⾏扣除必须具备两⼤条件:第⼀,发⽣的费⽤与企业的⽣产经营有关,主要通过合同、协议和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来界定;第⼆,要有合法的凭证。
合法有效凭证分为四⼤类,⼀是税务发票;⼆是财政收据;三是境外收据;四是⾃制凭证。
各类凭证都有各⾃的使⽤范围,不可相互混⽤。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税前扣除的成本发票应符合的条件
1、资⾦流、物流和票流的三流统⼀:银⾏收付凭证、交易合同和发票上的收款⼈和付款⼈和⾦额必须⼀致;
2、必须有真实交易的⾏为;
3、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三)费⽤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
1、权责发⽣制原则;
2、可以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扣除的:合理的⼯资、薪⾦⽀出;规定范围和标准的五险⼀⾦;规定范围和标准内的补充养⽼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特殊⼯种职⼯的⼈⾝安全保险费和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企业拨缴的⼯会经费2%;企业按规定缴纳的财产保险等。
⼆、不征税收⼊⽤于⽀出发⽣的费⽤扣除问题
企业的不征税收⼊⽤于⽀出所形成的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于⽀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各项费用明细表最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各项费用明细表费用类别扣除标准/限额比例说明事项(标准、限额比例的计算基数等)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的,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任职或受雇,合理政策依据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应扣而未扣或者少扣的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置惩罚问题的通告》(国度税务总局通告2012年第15号)第六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六条当年度实践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职工人为据实扣除加计100%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支付残疾人员的工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财政部、国度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人为薪金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财政部、国度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手艺先进型效劳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6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职工福利费14% 职工教育经费2.5%工资薪金总额: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8%全额扣除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职工工会经费2%工资薪金总额;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条》和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凭据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4号)《关于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0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通告2012年第15号)第一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告白费和业务宣扬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8号)(注:该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履行)雇用季节工、临时工、据实扣除练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辨别为人为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属于人为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人为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发生额的60%,且不超过贩卖或业务收入的5‰;股权投资业务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作为收入计算基数当年销售(营业)收入,超过部分向以后结转当年贩卖(业务)收入;化装品制造、医药制造、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解读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概念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的一定条件和标准,可以在相关费用发生前将其从企业收入中扣除的一种税收政策。
税前扣除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税前扣除的范围税前扣除的范围包括合理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具体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1. 合理的生产成本合理的生产成本是指直接与生产或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等。
企业可以将这些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以体现企业的真实利润。
2. 合规的经营费用合规的经营费用是指企业用于维持正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租金、水电费、工资、保险费等。
企业可以将这些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以减少税负。
3. 合法的损失合法的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损失,如自然灾害、盗窃等。
企业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这些损失予以扣除,以减少企业税负。
三、税前扣除的条件和限制税前扣除是一项特定的税收政策,因此在享受税前扣除的同时,企业也需满足一些条件和限制。
1. 合规合法企业所要扣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必须符合税法规定,并经过合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证明文件。
2. 相关凭证企业在享受税前扣除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凭证,如发票、合同等证明文件,以证明相关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限额规定税前扣除的项目有一定的限额规定,超出限额部分不能享受税前扣除,需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剔除。
四、税前扣除的作用和意义税前扣除作为一项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降低企业税负通过税前扣除,企业可以在计算所得税时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负,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2. 激励企业创新税前扣除政策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如研发费用、技术改造费用等,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减少企业税负,税前扣除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加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1.薪资福利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补贴、津贴、福利和附加福
利等支出。
2.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支出。
3.投资回报:企业投资的股权和债权等所取得的投资回报。
4.研发费用: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费用支出。
5.技术改造费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费用支出。
6.环保设施购置费用:企业购置环保设施的费用支出。
7.捐赠支出: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支出。
8.学历继续教育费用:企业为员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的费用支出。
9.科研机构支持费用:企业向科研机构提供的支持费用。
10.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费用:企业员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费用支出。
11.培训费用: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费用支出。
12.周转费用:企业购买、销售和运输产品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3.保险费用:企业购买保险的费用支出。
14.仓储费用:企业进行仓储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5.接待费用:企业进行接待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6.业务招待费用:企业进行业务招待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7.广告费用: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19.律师费用:企业请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20.会计师费用:企业请会计师提供会计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项目只是常见的税前扣除项目,具体的税前扣除标准以税法规定和税务部门发布的文件为准。
此外,不同企业的扣除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相应的扣除项目。
总结:。
企业年金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指,在计算收入所得税的情况下,对企业年金的费用部分在收入计税之前做出的税前扣除。
企业年金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分为以下三项:
1、单位投资存款:单位投资企业年金基金,按照投资本金数额,在每年扣除税前(即应纳税所得额)最高限额250000元;
2、个人投资费用:个人投资企业年金基金,符合条件的,每年可以扣除税前(即应纳税所得额)最高限额2万元。
3、企业新进员工推荐费:企业为招聘新员工而支付的推荐费,按照发生额的50%在每年扣除税前(即应纳税所得额)最高限额5000元;
以上就是企业年金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此外,企业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设立企业年金计划,提供员工参加企业年金基金的奖励等,以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前扣除项目清单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税前可扣除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具体标准依据相关税法和政策规定:1.工资、薪金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
2.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3.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工会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5.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支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6.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7.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般企业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特殊行业如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企业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
8.手续费和佣金支出:一般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保险企业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9.研发费用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10.公益性捐赠支出: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1.企业责任保险支出:企业参加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责任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9项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罚金;
4.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以外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6.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