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新旧七大手法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0
新旧QC七大工具(手法)品管七大手法又称新旧QC七大工具(手法),都是由日本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旧QC 七大手法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QC七工具(手法)(旧)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检查表、排列图、散布图、层别法等所谓的QC七工具。
1. 直方图(Histogram)2. 管制图(Control Chart)3. 鱼骨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因果关系图)4. 查检表(Check Sheet)5. 柏拉图(Pareto Chart) (排列图)6.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7. 层别法(Stratification)QC七大手法之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1.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3.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数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数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 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层别法(Stratification)。
5. 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柏拉图(Pareto Diagram)。
QC七工具(手法)(新)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质量管理新七大手法
1.循环改进法:通过不断循环、观察和改进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包括周期性的评估、分析和改善流程,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根本原因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这种方法追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解决表面问题。
3.统计质量控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全面了解产品或过程的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依赖于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检测和预测潜在的质量问题。
4.团队协作法:通过组织跨职能团队合作,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这种方法侧重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和问题解决。
5.风险管理法: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种方法强调在产品或过程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和管理潜在风险,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6.质量成本管理法:通过分析和管理质量产生的成本,以便优化质量控制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这种方法考虑到质量活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质量水平。
7.顾客导向法: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置于优先位置,以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
这种方法强调从顾客的角度看待质量,以便提供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QC新七⼤⼿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络图法。
品质管理七⼤⼿法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起来看看! 第⼀章概述 ⼀、起源 新旧七种⼯具都是由⽇本⼈总结出来的。
⽇本⼈在提出旧七种⼯具推⾏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提出新七种⼯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具”,是因为⽇本古代武⼠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具就是沿⽤了七种武器。
有⽤的质量统计管理⼯具当然不⽌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具以外,常⽤的⼯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旧七种⼯具 QC旧七⼤⼿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图、管制图。
旧七种⼯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推⾏的管理⽅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QC七⼤⼿法的情况,⼀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法的应⽤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个重要⽅⾯:⼏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例如TDI、MOTOROLA 等。
三、新七种⼯具 QC新七⼤⼿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络图法。
相对⽽⾔,新七⼤⼿法在世界上的推⼴应⽤远不如旧七⼤⼿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
第⼆章层别法 ⼀、定义 层别法是所有⼿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便以后的分析。
⼆、通常的层别⽅法 使⽤的最多的是空间别: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产Ni-Cd和Ni-MH电池) 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产的产品 其他:如使⽤不同的⼯艺⽅法⽣产的同种产品别 三、应⽤ 层别法的应⽤,主要是⼀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处理,就得懂得如何 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品管新旧七大手法品质管理旧七大手法(工具)品管七大手法是品质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品质问题的处理和数据的初步整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七种方法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找到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并加以对症下药。
1.表示事物特征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大都表现为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其特征值,以显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方差、极差等。
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实施质量改进或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均需要判断所取得的结果同改进前的状态有无显著差异,这就需要用到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水平对比法等。
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为了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可以应用各种方法,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各种原因。
如因果图、调查表、散布图、排列图、分层法、树图、方差分析等等。
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常遇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虽然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运用统计方法确定这种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对于质量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里就可利用散布图、实验设计法、排列图、树图、头脑风暴法等。
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用于这方面和统计技术有:抽样方法、抽样检验、实验设计、可靠性试验等。
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频数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排列图等。
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流程图、控制图等。
产品质量波动1、正常波动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随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它所造成的质量特性值波动往往比较小。
一般情况下这些质量波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在的,所以称为正常波动。
2、异常波动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这些系统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也不经常发生影响,一旦存在,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比较显著。
新旧QC七大手法新旧QC七大手法一、QC七大手法分为:1、简易七大手法:甘特图、流程图、5W2H、愚巧法、雷达法、统计图、推移图2、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3、QC新七大手法:关连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计数值:以合格数、缺点数等使用点数计算而得的数据一般通称为计数数据。
(数一数)计量值:以重要、时间、含量、长度等可以测量而得来的数据,一般为计量值,如长度、重要、浓度,有小数点的凡四舍五入都称之。
(量一量)4、QC七大手法由五图,一表一法组成:五图:柏拉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特性要因分析图(鱼骨图)一表:查检表(甘特图)一法:层别法二、介绍简易七大手法:1、甘特图:用途1、工作进度安排2、查核工作进度3、掌握现况4、日常计划管理用是一种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种进度自我管理。
2、统计图(条形图):用途1、异常数据一目了然。
2、容易对照比较。
3、易看出结论。
应用最普通报章、杂志均可看到的图表。
应用到层别法。
3、推移图(趋势图):用途1、数据对时间变化管理使用。
2、可以把握现状、掌握问题点。
3、效果、差异比较。
了解数据差异最简单的方法,应用很广。
次品率、推移图。
4、流程图:用途1、工作内容之表示。
2、容易掌握工作站。
3、教育、说明用。
工作说明、内容之简易表示方法。
5、圆图:用途1、用以比较各部分构成比例。
2、以时钟旋转方向由大到小排列,将圆分成若干个扇形。
3、直截了当的描绘各项所占比例。
用到层别法。
三、介绍旧七大手法:1、查检表(CHECK LIST)用途1、日常管理用2、收集数据用3、改善管理用帮助每个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要之数据收集2、层别法:用途1、应用层别法、找出数据差异因素而对症下药。
2、以4M,每1M层别之。
1、借用其他图形,本身无图形。
2、由大到小排列。
3、柏拉图(计数值统计):借用层别图。
新旧QC七大手法新的七种质量控制工具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的纳谷嘉信教授,由许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体系的手法中,研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品管手法,这个方法恰巧有七项,为有别于原有的QC七大手法,所以就称呼为新QC七大手法。
主要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P(计划)阶段,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运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和预防,新的七种质量控制工具与其相互补充。
一、箭线图法(Arrow Diagram Method,ADM)箭线图法,又称矢线图法,是网络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箭线图法是制定某项质量工作的最佳日程计划和有效地进行进度管理的一种方法,效率高,特别是运用于工序繁多、复杂、衔接紧密的一次性生产项目上。
二、关联图法(Inter-relationship diagraph)关联图法,是指用一系列的箭线来表示影响某一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连线图。
质量管理中运用关联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制定TQC活动计划;2、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3、制定质量管理方针;4、制定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5、制定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通常,在绘制关联图时,将问题与原因用“○”框起,其中,要达到的目标和重点项目用“”圈起,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箭头指向结果,其基本图形如下图所示。
三、系统图(Tree diagrams)系统图,是指系统寻找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一种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把要达到的目的所需要的手段逐级深入,如下图所示。
系统法可以系统地掌握问题,寻找到实现目的的最佳手段,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如质量管理因果图的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各种质量管理措施的开展等。
四、KJ法(Affinity diagrams)KJ法是日本专家川喜田二郎创造的,KJ是他的名字打头的英文字母缩写。
KJ法针对某一问题广泛收集资料,按照资料近似程度,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整理,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结论性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