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8章
- 格式:ppt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28
高一物理八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的八章内容涵盖了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器件的应用等方面知识。
下面将就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及概述。
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两种。
直线传播是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呈直线传播的特性。
而波动传播是光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波动特性,包括绕射、折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光线与界面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光线遵循反射定律。
反射现象在镜面反射和diffraction/world ur"><a3.光线的图示方法:光线通过用光线标示法、射线法和光线回渡法创建图像。
这些图示方法可以显示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并帮助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二、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1.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折射角有关,遵循斯涅尔定律。
2.光的全反射: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完全发生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全反射的应用有光纤通信、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反光镜等。
三、光的色散与棱镜1.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的折射率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光线会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导致光的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色散。
色散现象广泛应用于光谱仪和色散片等。
2.棱镜:棱镜是光的色散现象的重要器件。
在光的射入和出射过程中,棱镜可将光线按照不同波长分散,形成色散系数和折射率不同的光谱。
棱镜的形状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1.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质,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对应于薄膜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等。
2.光的衍射:光通过一个孔或一个缝时,会呈现出波传播的特性,沿着直线向前传播。
光的衍射将产生弯曲和方向改变的现象,例如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等。
五、光的投射与成像1.光的投射: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投影。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第三版(柳孝图)建筑物理复习笔记】=txt>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
第一章1.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湿作用2.室内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因素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和水分等。
统称为室内热湿作用3.室内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温度。
4.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5.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室内空气温度、有效温度ET、热感觉PWV-PPD指标7.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8. 相对湿度:在一定湿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fmax的百分比。
10.露点温度: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1.气候要素: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组成室外热湿气候的要素。
12.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3.采暖期:某一地区建筑设计计算采暖天数,即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
14.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在采暖期的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15.采暖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
16.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密度的建(构)筑物改变了地表(下垫面)的性态;a.由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对地表大气层而言,城市是一体化的下垫面曾,他对太阳辐射的净吸收率,对地转风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系数减少 b.表面材料性质改变使得光合作用引起的自然能量固化过程停止,失去湿“呼吸”功能从而加大了固汽两相显热交换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与资源消费结构a.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增强城市区域的温室效应,b.向城市覆盖层内排放大量人为热量17.热岛效应:下垫面吸热、热容量大散热慢、上空CO2长波辐射、不透水、通风18.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19.导热系数: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c时,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习题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教案主题: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力的平衡;
4. 能够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2.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4.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平衡相关的题目练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确保作业内容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1.什么是声音、声源?声源的种类有哪些?(p.303.304)声音: 声音是人耳所感受到的“弹性”介质中振动或压力的迅速而微小的起伏变化。
声源: 声源通常是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振动的物体。
声源的种类: 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2.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如何定义?分别举例。
(p.304)点声源: 声源尺寸相对于声波的波长或传播距离而言比较小、且声源指向性不强时, 则声源可近视为点声源。
线声源: 火车、在干道上行驶的成行的车辆以及在工厂中排列成行的同类型机器就是拉长了的声源。
面声源:把许多距离很近的声源放置在一个平面上也类似于平面波, 这两种情况都接近于“面声源”。
3.波阵面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种类声源的波阵面是何形状?(p.304)4.正常人耳可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是频谱?频谱的种类有哪些?(p.305)正常人耳可听的频率范围: 20~20kHz频谱:频谱是由一些离散频率成分形成的谱, 即断续的现状谱。
声音频率与能量的关系用频谱表示。
5.中心频率如何计算?频带种类有哪些?(p.306)倍频带的中心频率须由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求得, 就是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乘积的平方根。
6.建筑声环境检测常用倍频带的中心频率有哪些?其低频、中频和高频范围是多少?(p.306)常用的8个倍频带的中心频率是63Hz、125Hz、250Hz、500Hz、1kHz、2kHz、4kHz、及8kHz250Hz以下的倍频带通常称为低频, 500Hz至1kHz的倍频带是中频, 2kHz以上的倍频带称为高频。
7.什么是声功率?声强?声压?(p.307)声功率: 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 记作W, 单位为瓦(W)或微瓦(μW)。
声强: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 每单位面积波阵面上通过的声功率称为声强, 记作I, 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声压: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起伏称为声压, 记作p, 单位是牛顿每平方米(N/m2)8.什么是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p.307、308)9.n个相同声压叠加的总声压级是如何计算?(p.309)10.已知一台风扇的倍频带声压级如下表, 求其总声压级。
第八章PVC塑料门窗排水系统和气压平衡孔第一节铣排水孔和气压平衡孔的重要性一、铣排水孔的必要性防雨水渗漏性能是PVC塑料门窗重要的建筑物理性能之一。
室外的雨水是通过PVC塑料门窗的两个部位渗漏到室内——侧的:一是玻璃与框、扇之间;二是窗框与窗扇之间的缝隙。
为了保证门窗的抗雨水渗漏能力、防止雨水流人室内,需要在门窗框、扇上加工出适当的排水孔缝,以便能及时地将雨水排向室外,、防止雨水流人室内或在门窗框、扇内积水。
塑料门窗在两个部位存在着排水问题,即是窗扇玻璃镶嵌槽的排水和窗框的排水。
为将淋洒在塑料门窗上的雨水和室内的冷凝水及时地排向室外,必须在外门窗扇每块玻璃下方的窗框上都要开排水缝。
若不开排水孔缝,或只是简单地用小钻头钻个小孔来代替铣切排水孔缝,这样会给窗户的排水留下隐患。
没有正确合理排水系统的外门窗,在大雨天气,不可避免地使雨水流进室内,使室内环境潮湿,造成地板、家具、衣物等霉变或损坏。
关于PVC塑料窗水密性,国内某些PVC门窗装配厂精心制作的标准样窗送国家门窗检测中心作性能试验时,测试结果表明,水密性能多数在窗户内外压差100-250Pa时(属国标GB 7108V~Ⅲ级)就产生严重渗漏水,好一‘点的窗户也在350Pa时(属国标Ⅱ级)产生严重渗漏水。
如果PVC 门窗装配厂按一般生产作业制作的窗户的水密性能只能达到Ⅳ~V级,好一点的也只能达到Ⅲ~Ⅳ级。
PVC塑料窗的水密性能低,是我国塑料门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许多用户对此反映强烈,必须引起各方的注意。
为了保证PVC塑料门窗的防雨水渗漏性能,在PVC塑料门窗异型材断面结构设计时无论是平开窗还是推拉窗的框、扇型材都应设置排水腔。
排水腔应该设置在安装玻璃压条嵌槽的相反一侧即室外一侧。
排水腔要与主腔室隔开,防止雨水流入主腔内腐蚀增强钢衬。
另外是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二、气压平衡孔的作用为了提高PVC塑料窗的防雨水渗漏性能,除了在型材断面设计时设置专门排水腔并开设排水孔外,另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在门窗框、扇的上方钻铣气压平衡孔。
第一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1、能够引起人视觉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380-780nm2、光谱视效率:表示波长和波长的单色辐射,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该两个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3、视野范围(视场)水平面180°,垂直面130°,上方为60°,下方为70°4、普尔钦效应:在不同的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
5、光通量:人眼对光的感觉量公式:6、辐射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或在某种介质中单位时间传递的辐射能量。
7、发光效率:单位辐射通量产生的光通量。
8、发光强度:光源在空间的光通量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
公式:9、照度:在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公式:10、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它至光源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11、亮度:视网膜上物像的照度是和发光体在视线方向的投影面积Acos α成反比,以发光体朝视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成正比,公式:12、定向反射和透射定向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表面的法线处于同一平面。
玻璃镜、很光滑的金属表面定向透射:如材料的两个表面彼此平行,则透过材料的光线方向和入射方向保持一致。
窗玻璃13、扩散反射和透射均匀扩散材料:将入射光想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想同,看不见光源形象。
氧化镁、石膏、磨砂玻璃;完全均匀扩散透射材料:乳白玻璃、白纸、半透塑料;均匀漫反射材料:将反射光均匀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与入射方向无关,砖、混凝土、石膏定向扩散材料:在定向反射(透射)方向,具有最大的亮度,而在其他方向上也有一定亮度。
光滑的纸、较粗糙的金属表面、油漆表面、釉瓷砖。
14、视度:看物体的清楚程度,影响因素:适当的亮度、物件尺寸、对比、识别时间、避免炫光第二章天然采光1、采用天然采光的原因:人眼在天然光条件下比在人工光下具有更高的视觉功效;在天然光下感到舒适和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八章天然采光习题8-1、从图8-5中查出重庆7月份上午8:30时散射光照度和总照度。
答:从图上可查出总照度为38500lx;散射光照度为26500lx8-2、根据图8-5找出重庆7月份室外散射光照度高于500lx的延续时间。
答:早上6点到下午6点,延续时间为12小时。
8-3、按例题7-4所给房间剖面,CIE标准阴天室外水平照度为10000lx时,求水平窗洞在桌面上形成的采光系数;若窗洞上装有τ=0.8的透明玻璃时的采光系数;若窗上装有τ=0.5的乳白玻璃时的采光系数。
解:1)%25%100100002500%100=⨯=⨯=w n E E C 2)%20%100100008.02500%100=⨯⨯=⨯⨯=w n E E C τ3)%5.12%100100005.02500%100=⨯⨯=⨯⨯=w n E E C τ8-4、会议室平面尺寸为5×7m,净空高3.6m,求出需要的侧窗面积并绘出其平、剖面图。
解:由表8-5可知,会议室属III 级采光等级。
由表8-6可知,单侧窗要求窗地比为1/4。
则窗户的面积为35/4=8.75米2。
双侧窗要求窗地比为1/3.5。
则窗户的面积为35/3.5=10米2。
8-5、一单跨机加车间,跨度为30m,长72m,屋架下弦高10m,室内表面浅色粉刷,室外物遮挡,估计需要的单层钢窗面积,并验算其采光系数。
解:1)由表8-5可知,机械加工车间属III 级采光等级。
由表8-6可知,单侧窗要求窗地比为1/4。
则窗户的面积为30×72/4=540米2。
双侧窗要求窗地比为1/3.5。
则窗户的面积为30×72/3.5=617米2。
2)验算采光系数根据设计所选窗户的形式,确定窗户的位置、大小。
由公式fw c d K K K K K C C ⋅⋅⋅⋅⋅='''min τρ根据窗户的形式,选取相应的修正系数,算出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与采光系数标准值相比较,看是否满足要求。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第三版(柳孝图)建筑物理复习笔记】=txt>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对流换热量qc,辐射换热量qr,人体的蒸发散热量qw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风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11、微气候影响因素:地段下垫面,建筑群布局、选用的建筑材料等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