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必过经验分享首先,系统学习课程内容。
网络技术的知识点很多,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课程的内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
建议借助教材、网络资源或者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
其次,强化实践操作。
网络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可以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实际操作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调试,深入了解网络技术的运作原理。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在线模拟器或者虚拟机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第三,做好习题训练。
习题训练是考试复习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要做好各类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等。
可以在课本、网络上找到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第四,关注实际应用和工程案例。
网络技术是一个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的知识点,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和工程案例。
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成功案例,了解网络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实践和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意义,有助于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多参加模拟考试和真实考试。
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考试过程和考试要求,对自己的备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同时,可以参加真实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模拟考试和真实考试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考试表现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是我对备考NCRE三级网络技术的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取得好成绩。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要点内容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要点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
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11、应用软件包括: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出版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通信协作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局域网、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3)了解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4)掌握Internet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服务的知识。
(5)掌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6)了解网络应用技术的新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1。
基本知识(1)计算机系统组成及硬件的基本知识。
(2)计算机软件及开发的基本知识。
(3)多媒体及流媒体的基本概念.(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 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定义(2)数据通信及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4)无线网络的概念。
(5)互联网的应用。
3. 局域网技术基础(1)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2)Ethernet局域网.(3)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4)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5)无线局域网。
(6)局域网互连与网桥的工作原理。
4. 服务器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了解主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概况。
5. Internet基础(1)Internet的构成与接入。
(2)IP协议、IP地址与IP层服务。
(3)IP数据报、差错与控制报文。
(4)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5)有关IPv6协议及TCP与UDP的概念。
6。
Internet的基本服务(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及域名系统。
(2)远程登录服务与FTP服务。
(3)电子邮件系统.(4)WWW服务。
7.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模型及协议。
(2)网络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
(3)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的基础知识。
(4)安全技术应用的知识.(5)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
(6)计算机病毒问题与防护。
8. 网络应用技术(1)组播技术.(2)P2P网络基本结构及应用。
第一单元网络规划与设计第一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理1.1 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特点1.1.3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1.1.4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1.1.5 城域网技术的发展1.2 实训任务1.2.1 实训任务一:宽带城域网的结构1.2.2 实训任务二:宽带城域网组建的基本原则1.2.3实训任务三: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1.2.4实训任务四: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和方案1.2.5实训任务五:网络接入技术与方法第1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目的掌握广域网、城域网与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了解大型网络系统的结构特点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宽带城域网特点、结构与主要技术特征了解宽带城域网主要技术方案与设备运营选型的基本知识1.1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其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很好的反映不同网络的技术特征。
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
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3种类型。
一、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局域网用于将有限范围内(例如一个实验室、大楼或校园)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连成网。
局域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应用日益广泛,是计算机网络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从局域网应用的角度来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应于机关、校园、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2)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效率(10Mbps~10Gbps)、底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从介质访问方法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可以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而从使用的传输介质类型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又可分为使用有线介质的有线局域网与使用无线通信信道的无线局域网。
*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与客户机,信息资源。
*从网络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一种计算机互联网。
*SNMP是最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它位于TCP/IP参考模型的应用层。
*IP协议服务特性: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域名解析有两种:递归解析和反复解析。
*IP数据报穿越因特网过程中有可能被分片。
在IP数据报分片以后,通常目的主机负责IP数据报的重组。
*在路由器中,有一些路由表象是由路由器相互发送路由信息自动形成的,这些路由表项被称为动态路由表项。
*路由器是构成因特网的关键设备。
按照OSI参考模型,它工作于网络层。
*UDP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在文件传输服务中,将文件从服务器传到客户机成为下载文件。
*由于在多媒体网络应用中需要同时传输语音、数字……,因此要求网络传输提供高速度与低延时的服务。
*传输延迟是涉及卫星数据通信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参数。
两个地面结点通过卫星转发信号的传输延迟典型值一般取为540ms.*在多媒体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图像与语音没有同步,人物说话的口型与声音就不会温和,观众会感觉很不舒服。
这种音频与视频流之间的相关叫做唇同步。
*网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
*网络故障管理的步骤一般为发现故障、判断故障症状、隔离故障、修复故障、记录故障的检修过程及其结果。
*公钥加密算法可用于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发送者不可否认和发送者认证。
*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认证模型。
*数字证书要求使用可信的第三方,即证书权威机构,它负责注册证书、分发证书。
*从理论上说,如果知道了加密算法,则采用蛮力攻击方法肯定能够解密出明文。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防止外部网对内部网的侵犯,一般需要在内部网和外部公关网之间设置防火墙。
*常用的防火墙可以分为:数据包过率和应用网关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