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池满水试验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满水试验记录填写范例满水试验记录填写范例,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儿严肃,但其实可以聊得轻松有趣。
大家可能会想,什么是满水试验?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检测水池、水箱或者其他容器的密封性和强度。
说白了,就是看看这些家伙能不能“顶住”水的压力,不然就真要“水流成河”了。
想象一下,水哗啦哗啦地流出来,那场面,简直让人心惊肉跳。
好啦,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怎么记录这个试验的事情。
试验前,首先要检查设备,确认一切准备就绪。
比如,水池有没有裂缝,接口处有没有漏水的可能,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嘛。
像我有个朋友,前几天才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居然直接把水池填满,结果漏得一塌糊涂,真是“自作自受”。
所以说,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不然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累又心痛。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想问,那试验记录具体该怎么写呢?在记录的时候,首先要写明试验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这可是基础,不然到时候回头看,谁知道当时发生了啥呢?我记得上次参加试验的时候,旁边的小伙伴居然搞混了时间,结果大家都在争论,“今天是周几啊?”那场面,简直像是群鸟在吵架,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记录下水的来源,比如自来水还是井水,甚至要注明水温,这也是一门艺术。
温度太低,水会变得黏糊糊的,麻烦大了,完全不想跟它打交道。
然后,水位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满水后的高度。
这个高度直接关系到水的压力,不得马虎。
可以用个简单的标尺,随时记录水位变化,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每隔一段时间,最好测量一下,保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我的一个同事就爱开玩笑,说这简直是“监视水位”,其实就是在尽职尽责。
万一真有漏水情况,这个记录就能派上大用场,成为“破案”的关键。
试验过程中,偶尔也得记录一下周围环境,比如天气、气温等。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等到事后分析时,可能会变成“决定胜负”的关键。
像那次试验,我还记得天气特别热,结果水温飙升,整个场面就像是“火锅店”,哈哈,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再就是,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及时记录,比如说水位下降得特别快,或者设备有异响。
水池满水试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项目名称:水池满水试验分项工程验收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验收背景二、验收参与人员1.验收人员:姓名:职称:单位:2.设计单位:单位名称:3.施工单位:单位名称:4.监理单位:单位名称:三、验收内容本次水池满水试验的验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构件验收:对水池结构、防水层、管道等构件进行检查,确认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
2.设备验收:对水池相关设备(如排水泵、阀门等)的安装、性能及参数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操作验收: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并测试其对水池设备的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能。
4.安全验收:检查水池周边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如栏杆、防护网等。
四、验收流程1.项目背景介绍及验收目的的说明;2.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水池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汇报;3.验收人员对水池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观察水池墙体、地面、屋面的是否存在破损、渗漏等现象;4.验收人员对水池防水层进行检查,测试其是否存在渗水问题;5.检查水池的排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安装情况及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测试其对水池设备的掌握程度;7.检查水池周边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8.评定验收结果,签署验收文件;9.编写本次验收记录。
五、验收结果根据对水池满水试验分项工程的检查和测试,我方认为该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验收合格。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本次验收中,发现以下问题:1. xxxx2. xxxx3. xxxx针对以上问题,需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xxxx2. xxxx3. xxxx七、经济效益评价本次水池满水试验分项工程的验收合格,确认其工程质量达到要求,预计将为水池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八、验收意见及结论本次分项工程水池满水试验顺利进行,经验收人员检查和测试,确认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并无重大问题。
建议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在类似水池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将该次验收结果在相关单位进行通报和汇报。
水池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满水试验。
在满水试验中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
水池渗水量按池壁和池底的浸湿总面积计算,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砖石砌体水池不得超过3 L/m2.d;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规定。
(一)充水1.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
待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4.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水位观测1.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2.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3.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
5.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三)蒸发量测定1.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约为50cm,高约30cm 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
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
2.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 左右。
3.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四)水池的渗水量按下式计算:(附1.1)式中 q——渗水量(L/m2·d);A1——水池的水面面积(m2);A2——水池的浸湿总面积(m2);Ed——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即初读数(mm);E 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末的读数,即末读数(mm);e 1——测读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e 2——测读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