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 作曲家 作品 曲目 类别 版本 装订 调长笛无伴奏帕蒂塔
- 格式:pdf
- 大小:275.47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西方音乐之父”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分析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简介:巴赫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
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那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连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巴赫的祖父就是一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受家庭影响,巴赫从小就酷爱音乐。
在他10岁那年,父母都接踵归天了,他成了孤儿,随着哥哥约翰·克里斯托一路度日,哥哥也就成了一家之主,并接管了父亲许多乐谱和音乐书籍,以为弟弟巴赫小,不肯意让他翻阅。
小巴赫只好在哥哥不在家时,偷偷抄一些,因为是在微弱的烛光或月光下抄写的,使巴赫从小就得了近视眼。
后来被哥哥觉察,惩罚了他,并将小巴赫抄的乐谱都撕毁,就如此小巴赫并无气馁,对音乐的兴趣却有增无减。
巴赫15岁那年,由于他的歌喉动人,取得了圣米歇尔教堂唱诗班领唱职位。
在这里他常常整夜不眠的学习古钢琴和古风琴。
管风琴师伯姆见他尽力学习并有天赋,就把他介绍给自己在汉堡的老师莱肯那里学习。
巴赫没钱搭车,常常都是徒步到汉堡,乃至于更远的地方去听管风琴和古钢琴家们的演奏。
功夫不负有心人。
18岁的巴赫任多处教堂和宫庭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1707年,巴赫和他的表妹玛丽亚·巴巴拉结为夫妻。
婚后生有七个孩子。
由于巴赫的许多作品在那时还不能为更多的人们所赏识,加上子女多,开支大,晚年巴赫家境比较困难。
后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
巴赫地位:巴赫的音乐,能够说是组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
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讲,巴赫的音乐成绩,能够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进展来讲,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可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巴赫简介和作品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在世时他的名气并不大,但在近一个半世纪一来,他的名气却在不的增长。
他所留下的音乐作品也是非常多的。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巴赫简介和作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巴赫的简介“音乐之父”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 --- 1750年7月28日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是成功的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音乐大师。
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
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越时空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的职业生涯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爱森纳赫。
天赐良机,他生在一个音乐天赋受到重视、音乐成就受到鼓励的环境里,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
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
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
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
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1750年,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
《帕蒂塔》演奏技法与赏析《帕蒂塔》是一首著名的西班牙吉他独奏曲,由西班牙作曲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创作。
这首曲子预示着西班牙吉他音乐的新纪元,堪称西班牙吉他音乐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对《帕蒂塔》的演奏技法和赏析。
1.速度与节奏:《帕蒂塔》的演奏速度一般较快,弹奏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间隔,以达到整首曲子的流畅与紧凑。
节奏感要鲜明、明确,并保持连贯的稳定节奏感。
2.音色和弦型:在演奏《帕蒂塔》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指法和手法,以产生纯正的西班牙吉他音色。
多用指甲弹奏,注意弹奏每个音符时的力度和击弦位置,以突出吉他的琶音效果和旋律音符。
3.技巧与手法:《帕蒂塔》的演奏中涵盖了各种吉他演奏技巧和手法。
要灵活运用滑音、下按指法、换把位置、颤音、倍音和颤音等技法,以突出音乐的情感和表达。
吉他演奏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诠释《帕蒂塔》的美妙旋律至关重要。
4.音量与强度:在演奏《帕蒂塔》时,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音量和强度,以营造出曲子中丰富的音乐变化和层次感。
有时可以用较大的力度弹奏,以突出曲子中的高潮部分,有时可以轻柔细腻,以展示曲子的柔美与温暖。
5.表达与情感:《帕蒂塔》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情感的曲子,演奏时要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对于每个音符和音符之间的转换要加以注重,以真实地表达出曲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6.整体结构与呼应:在演奏《帕蒂塔》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呼应与对应。
每个乐句和乐段之间应有连续的衔接,以展示整首曲子中旋律的起伏和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各个乐句和乐段之间的呼应和对应,以形成曲子的内在统一和和谐。
演奏《帕蒂塔》需要吉他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艺术修养,以准确而情感丰富地诠释出曲子的奇妙旋律和情感。
只有细心钻研曲子,不断探索和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才能真正展现《帕蒂塔》这首杰作的魅力。
长笛单簧管合奏的曲目长笛和单簧管合奏是一种常见的音乐形式,既可以独立演奏,也可以合作演奏。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长笛和单簧管合奏曲目,它们涵盖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作品,展示了这两种乐器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1.莫扎特- D大调长笛和单簧管协奏曲:这首作品是长笛和单簧管合奏的经典之作,由莫扎特在18世纪末创作。
曲目包含了三个乐章:快速的第一乐章,温柔的第二乐章和活泼的第三乐章,充分展现了两种乐器的对话和对位技巧。
2.德沃夏克- 《新世界交响曲》长笛和单簧管二重奏版:这是改编自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以其浪漫主义的乐章和激情四溢的旋律而闻名。
长笛和单簧管的二重奏版将乐曲中的主要主题和角色部分转化为适合两种乐器合奏的版本。
3.基利尼- 《恶魔之舞》:这首作品是根据德彪西的交响曲改编的,它展现了一个带有民族色彩的舞曲,既充满了狂野的节奏,又展示了两种乐器的表现力和技巧。
4.帕格尼尼- 《莱斯诺瓦尔卡普里奇奥》: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小夜曲,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小提琴曲之一。
长笛和单簧管的合奏版本展示了两种乐器在技巧和表现力方面的精湛演绎。
5.拉威尔- 《烧酒湖》:这首作品是拉威尔最著名的交响诗之一,以其浪漫主义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而闻名。
长笛和单簧管的二重奏版将乐曲中的主要主题和角色部分转化为适合两种乐器合奏的版本。
6.贝多芬- D大调长笛和单簧管协奏曲:这首作品是贝多芬在19世纪初创作的,是长笛和单簧管合奏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
曲目充满了贝多芬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两种乐器在技巧和协奏能力方面的合作。
7.查尔达什-《尤金·奥涅金》:这是一首改编自著名歌剧《尤金·奥涅金》的套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戏剧性的情感而闻名。
长笛和单簧管的合奏版将乐曲中的精华部分转化为适合两种乐器演奏的格式。
8.萧邦-练习曲:萧邦的练习曲以其复杂的技巧要求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合奏版将这些练习曲中的一些经典乐段改编为适合长笛和单簧管合奏的版本。
笛子的考级曲目都有哪些笛子的考级曲目都有哪些笛子,是古老的中国乐器,也是中国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笛子考级是笛子学习者大部分会采取的一种测试方式,不同的考级机构对考级的等级划分是不一样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是笛子在考级中常用的曲目,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第一级《浏阳河》(湖南民歌)《我有一头小毛驴》(河北民歌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月苓曲)《红星歌》(付庚辰曲)《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采茶灯》(福建民歌)《青年参军》(河北民歌)《龙的传人》(侯德建曲)《火车开了》(匈牙利儿歌)《小红帽》(巴西儿歌)《快乐的小乐队》(朱润福曲)《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鄂伦春小唱》(鄂伦春民歌)《摘棉花》(河北民歌)第二级《摇篮曲》(东北民歌)《七色光》(徐锡宜曲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歌声与微笑》(谷建芬曲)《青春舞曲》(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小草》(王祖皆、张桌亚曲)《牧羊姑娘》(内蒙民歌)第三级《关山月》(古曲王铁锤改编)《紫竹调》(沪剧曲牌)自选曲目:《化蝶》(何占豪、陈钢曲)《苏武牧羊》(古曲)《彩云追月》(任光曲)《满江红》(古曲)《花好月圆》(黄贻均曲)《西湖之光》(朱润福曲)第四级《卖菜》(山西民歌刘管乐改编)《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自选曲目:《对花》(河北民歌冯子存编曲王铁锤记谱) 《放风筝》(河北民歌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 《挂花灯》(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万年红》(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黄莺亮翅》(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闹花灯》(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欢乐歌》(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茉莉花》(晋北民歌刘管乐改编)《草原春天》(王铁锤曲)《河边的故事》(王铁锤编曲)《京调》(顾冠仁编曲)《我是一个兵》(岳伦曲胡结续改编)第五级《赶路》(王铁锤曲)《姑苏行》(江先渭曲)自选曲目:《梅花三弄》(古曲王铁锤记谱)《荫中鸟》(刘管乐曲)《庆丰收》(王铁锤曲)《打靶归来》(王永泉曲胡结续编)《麦收时节》(李书元、赵越超曲)《山村新歌》(杨洁明曲)《水乡船歌》(蒋国基曲)《陕北好》(高明曲)《西湖春晓》(彦永明曲)《脚踏水车唱山歌》(龙飞朱南江先渭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新疆民歌刘富荣改编)《玉芙蓉》(朱润福曲)拓展阅读笛子循环换气训练法中国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是没有循环换气的,本世纪60年代,笛子教育家、演奏家赵松庭借鉴唢呐上的循环换气技巧,将它运用到了竹笛上。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一.代表作品:一声乐作品宗教康塔塔:《基督在垂死的桎梏中》《我心中充满忧虑》《宗教改革康塔塔》《心和手,事业和生命》《有个声音在高喊,醒来吧》世俗康塔塔:世俗康塔塔不包含众赞歌,而像歌剧一样,由独唱或重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以及合唱和管弦乐组成,是巴赫音乐中最生动活泼的部分。
23首世俗康塔塔中较著名的有:《咖啡康塔塔》(第211)《农民康塔塔》(第212)《狩猎康塔塔》(第208)《菲勃斯与潘的争吵》《溪水,轻轻的流淌》《太阳神与牧神的争斗》清唱剧:三部清唱剧《圣诞清唱剧》《复活节清唱剧》《升天节清唱剧》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弥散曲:《b小调弥散曲》二.器乐作品管风琴音乐:143首《众赞歌前奏曲》6首《管风琴奏鸣曲》《前奏曲与赋格》《变奏曲》《幻想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帕萨卡里亚与赋格》《管风琴协奏曲》古钢琴音乐:《创意曲》30首《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托卡塔》7首3集组曲6首《法国组曲》 6首《英国组曲》 6首《帕蒂塔》管弦乐和室内乐:《6首独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4首乐队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6首《独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戈德堡变奏曲》最后的作品:《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二.艺术成就:(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的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5)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顶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德国作曲家,,歌剧和清唱剧最著名。
巴赫长笛奏鸣曲bwv1031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国巴洛克音乐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教堂音乐、管弦乐、键盘乐和室内乐等多个领域。
在他的作品中,长笛奏鸣曲BWV1031是一部备受推崇的作品,被认为是长笛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长笛奏鸣曲BWV1031是巴赫为长笛和钢琴伴奏而创作的作品,属于其室内乐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
在这部作品中,巴赫充分展现了他对旋律、和声和对位法的精湛运用,使得整个作品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音乐性。
首先,长笛奏鸣曲BWV1031的第一个乐章是快板,通常被称为“奏鸣曲”。
这个乐章的快速节奏和活泼的旋律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活力。
长笛和钢琴之间的对话交织在一起,相互呼应,展现出巴赫对对位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整个乐章充满了欢快和轻快的气氛,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接着,长笛奏鸣曲BWV1031的第二个乐章是慢板,通常被称为“慢板”。
这个乐章的节奏较慢,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深情和内省。
长笛和钢琴之间的和声交织在一起,相互呼应,展现出巴赫对和声的精湛运用。
整个乐章充满了温暖和柔和的气氛,给人一种安静和平静的感觉。
最后,长笛奏鸣曲BWV1031的第三个乐章是快板,通常被称为“舞曲”。
这个乐章的节奏再次加快,旋律轻快欢快,充满了活力和活力。
长笛和钢琴之间的对话交织在一起,相互呼应,展现出巴赫对旋律的精湛运用。
整个乐章充满了欢快和轻快的气氛,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总的来说,长笛奏鸣曲BWV1031是一部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作品,展现了巴赫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对旋律、和声和对位法的精湛运用,巴赫创作了这部经典之作,成为长笛曲目中的一颗明珠。
长笛奏鸣曲BWV1031不仅在巴洛克音乐时期备受推崇,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成为巴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一、填空1、迪斯康特 6 有量记谱法2、国际化(泛欧洲化)英国音乐勃艮第乐派杜费班书瓦3、托雷利维瓦尔第4、托卡塔赋格众赞变奏曲众赞经文歌众赞幻想曲5、自然音的变化音的四分音的(微分音的)亚里士多德6、歌剧受难乐清唱剧康塔塔7、萨拉班德、库朗特、阿拉曼德8、里拉琴阿夫洛斯管9、清唱剧弥赛亚二、简答题1\巴罗克奏鸣曲(1)含义与来由: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有鸣响之意。
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2)17世纪以后奏鸣曲的分类: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两种。
前者比较严肃,由“慢-快-慢-快”四乐章组成,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3)特征:一般为四至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速度和内容都具有对比性,通常由“慢-快-慢-快”结构组成。
2\那波里歌剧(1)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
艺术研究艺术理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改编作品《帕蒂塔》的艺术特点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谢英杰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杰出的音乐家,在现代音乐蓬勃发展的时期,拉赫玛尼诺夫仍然坚守在浪漫主义风格的阵营,创作了一系列经典钢琴音乐作品。
钢琴改编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众多钢琴作品中的一部分,也是极为特殊的一类作品。
本文选取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改编作品《帕蒂塔》为代表,分别从历史背景、作品的对比以及演奏分析等方面来研究如何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改编作品。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帕蒂塔》音乐分析演奏分析拉赫玛尼诺夫精通钢琴、作曲和指挥,堪称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
拉赫玛尼诺夫虽然生活在一个思想交替、战争频发的变革年代,然而他的音乐风格依然保持着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本质和艺术观。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音乐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表现力,为世界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拉赫玛尼诺夫深受俄罗斯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熏陶,面对国际上纷繁多姿的新音乐流派,他的音乐作品一直保持高度的个人倾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
拉赫玛尼诺夫总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即使是短小的钢琴改编作品也依然能博得观众的青睐,而且他迷人的舞台魅力与演奏表现力同样也征服了无数的观众。
后人在演奏他的钢琴改编曲时,为了能够再现作曲家的意图而不断地做出尝试与努力。
一、拉赫玛尼诺夫与钢琴改编作品《帕蒂塔》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位演奏家、指挥家。
在他的后半生中,将重心转向了演奏家的角色,这也促使他改编了一系列的钢琴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改编作品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partitons”,即尊重原谱的改编;另一种是“paraphrases”,即意译式的改编。
这些改编的钢琴作品一方面继承了原作的精髓,另一方面又渗透着他个人的创作风格,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的佳作。
拉赫玛尼诺夫在流亡美国期间,除了演奏自己的作品之外,还经常演奏一些当时流行的曲目,当然包括各种器乐与声乐作品,同时也为了增加他音乐会的曲目量。
中考长笛特长生曲目
作为中考长笛特长生,曲目的选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长笛曲目,供您参考:
1.《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是西班牙作曲家马里奥·德·法拉斯的代表作之一,以长笛独奏为主题,充满了浪漫情调和南欧风情。
2.《莫扎特长笛协奏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长笛协奏曲是长笛演奏家必备的作品之一。
这些协奏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管弦乐器伴奏著称。
3.《巴赫长笛组曲》:巴赫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长笛组曲是长笛演奏家必备的作品之一。
这些组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管弦乐器伴奏著称。
4.《帕格尼尼长笛独奏曲》:帕格尼尼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长笛独奏曲也是非常著名的。
这些曲子以技巧高超、乐曲结构严谨著称。
5.《长笛小夜曲》:这是法国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以优美的旋律和温柔的情感吸引了无数听众。
总之,作为一名中考长笛特长生,选择一些经典的长笛曲目进行演奏,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情感。
- 1 -。
长笛著名的独奏曲目
《茉莉花》
《茉莉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广受欢迎。
长笛版的《茉莉花》曲子清新婉转,以长笛的特殊音色表现了旋律悠扬华美的美感。
这首曲子虽然旋律简单,但是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由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乐理学家创作的一首曲目,后来经过改编,成为了一首长笛独奏曲目。
这首曲目旋律优美,情感深沉,长笛的音色悠扬宛转,表现出曲目的独特韵味。
《普朗克长笛奏鸣曲》
普朗克是“法国六人团”成员之一,这首《长笛奏鸣曲》是他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首长笛曲,于1957年为纪念美国的艺术推动者库莉琪而作,这首曲子也题献给长笛演奏家朗帕尔并由他担任首演。
普朗克的音乐散发着精妙不俗、优美灵巧的法兰西气质。
这首乐曲以单一动机贯穿全曲,曲风神秘而暗藏哀愁,听来极富魅力,可谓是二十世纪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喜爱的长笛奏鸣曲。
《春之歌》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
长笛独奏曲目。
这首曲目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长笛的音色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舞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一支长笛独奏曲目。
这首曲目充满了吉普赛的风格,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长笛的音色表现出了这首曲目的独特魅力。
湘南学院音乐系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西方音乐史》复习提纲06音乐表演专用一、中世纪时期的音乐(476——1460年)1、格里歌利圣咏格里歌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天主教音乐,它是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位时统一编订的。
格里歌利圣咏主要运用于日课(这是修道院僧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和弥撒(天主教、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仪式)之中。
格里歌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
音乐肃穆、节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它是无伴奏的纯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
其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偶有四、五度跳进,整个音乐音域较窄。
它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各种歌唱方式根据礼拜进行的不同场合决定。
到公元11世纪时,除了米兰和西班牙外,欧洲其他地区都接纳它为仪礼中的圣歌。
2、奥尔加农奥尔加农(Organum)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为3种类型:a、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
它是在格里歌利圣咏的上方式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
b、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
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个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
c、华丽的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
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3、中世纪的游吟诗人游吟诗人(Troubadours)首先产生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它是游吟诗人的发祥地。
游吟诗人骑着马到处巡游,用奥克语(普罗旺斯方言)演唱坎佐(canzo)、清晨骊歌(alba)、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变歌(pastoarella)等体裁的歌曲,内容有爱情、时事、田园、讽刺等。
长笛单簧管合奏的曲目长笛单簧管合奏是一种常见的管弦乐演奏形式,曲目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的曲目。
1.莫扎特《C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这是一部经典的交响乐曲,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
整个曲子旋律优美动人,充满激情。
2.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这是一部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剧音乐,其中的舞曲非常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
轻快的旋律和华丽的编曲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
3.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巴洛克时期作品,通常由小提琴独奏。
然而,长笛单簧管合奏的表现力也非常适合演绎这首曲子。
它的悠扬旋律和极富表现力的演奏方式使得它成为了一首受欢迎的演奏曲目。
4.萨拉萨蒂《塞尔维亚舞曲》这是一首具有巴尔干风格的舞曲,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
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旋律使得这首曲子非常有趣,演奏时会带给观众愉悦的感受。
5.拉赫玛尼诺夫《花的名字》这首钢琴小品的原曲非常华丽,经改编后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
曲子的旋律优美动人,适合展示两个乐器的和谐演奏。
6.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第五号第二乐章》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交响乐曲。
尽管原曲中大量运用了管弦乐器,但长笛单簧管合奏完全可以演奏这首曲子的主旋律部分,以及与其他乐器的和谐合奏。
7.柴科夫斯基《双钢琴大协奏曲》这首曲子原本是钢琴独奏曲,但长笛和单簧管合奏演奏也能够很好地演绎它的华丽和梦幻。
两个乐器的音色和谐互补,使得演奏更具魅力。
8.舒伯特《冻结的乐曲》这是一首非常悦耳的小夜曲,适合长笛和单簧管的合奏演奏。
简单优美的旋律和温柔的音色使得这首曲子深受观众喜爱。
9.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这是一首充满斯拉夫风情的舞曲,很适合长笛和单簧管合奏。
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给人带来欢快的感觉。
10.莱蒙托夫《夏季祭典序曲》这是一首富有活力和冲击力的管弦乐曲,适合长笛单簧管合奏演奏。
曲子充满了热情和力量,展示了合奏乐器的表现力。
以上提到的曲目只是长笛单簧管合奏中的一部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让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音乐魅力。
★⽆忧考少⼉兴趣频道为⼤家整理的长笛:乐曲简介,供⼤家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长笛:乐曲简介波契⾥尼:《⼩步舞曲》选⾃《弦乐五重奏》波契⾥尼(1743-1805)是意⼤利的⼤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作有室内乐300余⾸,交响曲20余⾸,⼤提琴协奏曲4⾸,⼩提琴⼩曲40余⾸。
《⼩步舞曲》选⾃他的《弦乐五重奏》的第三乐章,是⼀⾸轻松愉快,抒情明澈的乐曲。
它具有鲜明的古典风格,因此也经常被改⽤长笛、双簧管等⽊管乐器演奏。
《⼩步舞曲》是⼀种法国的⼟风舞,三拍⼦。
约于1650年间由于法皇路易⼗六提倡⽽进⼊宫廷,变成速度缓慢,风格典雅的舞曲。
后来这种这种舞曲与舞蹈脱离关系⽽常见于奏鸣曲与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般都采⽤三段式写成。
贝多芬:《G⼤调⼩步舞曲》⾃从《⼩步舞曲》脱离了宫廷舞蹈关系之后,往往常⽤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成独⽴性作品。
⼀般采⽤三段式写成。
贝多芬的《G⼤调⼩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
也是长笛演奏家所钟爱的众多⼩品之⼀。
乐曲的第⼀乐段由两个⼩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
第⼆乐段(中间部分)同样规整地排列着两个⼩段,充满活泼轻快的情趣。
同第⼀段形成对⽐第三乐段是第⼀乐段的反复。
演奏是⼩段就不再重复了。
贝多芬的《G⼤调⼩步舞曲》是⾳乐会保留曲⽬之⼀。
托塞⾥:《⼩夜曲》意⼤利作曲家拖赛⾥的《⼩夜曲》描写失恋者哀叹幸福的过去已成幻影,情深意切。
这是⼩夜曲中⼈们最熟悉的⼀⾸,是历来歌唱家的保留曲⽬,作词是希尔维斯特。
托塞⾥是意⼤利钢琴家、作曲家。
1883年⽣于佛罗伦萨,卒于1926年。
他⽣前从事演奏和作曲写有⼀些钢琴曲,歌曲和请歌剧等,以这⾸《⼩夜曲》最。
乐曲已不正规的三段式写成,⾸段的⾳程上下起伏较⼤,展⽰失去的爱情引起了幸福回忆。
中段唱出了悲伤的叹息,后段变化再现了⾸段的乐句,表达了深情的感叹,刻画出过去的爱情已经成为幻影的客观事实。
该曲经常被改编成⼩提琴、钢琴、长笛等乐器的独奏曲上演。
巴罗克时期音乐试题一、填空题1、___通奏低音_______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并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
2、1597年上演了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____《达芙尼》______,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___<<优丽狄茜>>_______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3、威尼斯歌剧作曲家_____蒙特威尔第 _________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4、巴罗克时期的古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_____德国的阿勒曼德________、___法国的库朗特____________、____西班牙的萨拉班德_________、_________英国的基格______。
5、意大利作曲家__维瓦尔第___________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______<<四季>>________,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6、作曲家____亨德尔____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该剧使他蜚声世界,并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器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和____<<水上音乐>>____是巴罗克时期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7、巴赫的作品___________<<平均律钢琴曲集>>______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二、名词解释opera :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称为Libretto,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剧,舞蹈等.三、简述题1、简述巴罗克音乐的含义及其风格特点?源自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人们曾用该词来形容17-18世纪建筑物中装饰性的风格,后来随着时间变化,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史上巴罗克风格是指17,18世纪一种华丽的建筑风格,表现为精密的雕刻,弯曲的线条和夸大的装饰,这种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风格形成对比.(此为巴洛克音乐的含义)巴罗克音乐的风格特征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
JS巴赫六首《帕蒂塔》(BWV825-BWV830)的演奏与教学石新竹
【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7)004
【摘要】<帕蒂塔>(partita)是J·S巴赫于莱比锡时期创作的键盘音乐作品,它以其庞大的结构,丰富的体裁,以及独特的音乐语言,在钢琴复调音乐教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我国现在各大音乐院校中采用的复调教材大多数为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而对<帕蒂塔>的运用并不广泛.国内对<帕缔塔>研究的论著也较为少见,因此,在对再现存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帕蒂塔>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132-136)
【作者】石新竹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艺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
【相关文献】
1.巴赫第二首《帕蒂塔》的演奏分析 [J], 刘铭;王婧
2.探究巴赫《第三帕蒂塔?幻想曲》的演奏特点 [J], 刘叶子
3.巴赫《帕蒂塔》第六组曲中常见的演奏技法要点分析 [J], 秦伟
4.浅析巴赫《帕蒂塔》第五组BWV829的演奏要点 [J], 郭佳云
5.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巴罗克小提琴奏鸣曲的顶峰 [J], 夏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