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0课 美化电子作品集课件 南方版-人教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南方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用“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地添加、下载附件。
2.能自由回复并转发收到的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摩与实践,体会使用电子邮件分享信息的过程。
2.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电子邮件的收发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收、发电子邮件中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2.在信息共享中形成与人共处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难点:邮件发、收过程中的“添加附件”与“下载附什”操作。
教学准备1.前两单元设计好的多媒体作品。
2.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引入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写好了电子邮件,现在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1.我们是在163电子邮箱的哪个模块写信的呢?2.请说说写信的具体步骤。
3.我们把信存在哪了?可以通过操作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1.在电脑上操作上节课的任务。
2.回答问题。
巩固上节课学得的技能,同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堂学习(一)发送多媒体作品1.请同学们登录自已的邮箱,并打开草稿箱中的“学校安全知识”电子邮件;我们要想让别人知道更多学校安全知识,光写一封信,够不够?对,我们还可以和人分享我们的多媒体作品。
那现在就来学习如何“添加附件”吧!附件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将其和电子邮件一起发送出去了。
2.教师结合“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示范操作过程。
3.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1.倾听并回答教师的问题;2.打开写好的“学校安全知识”电子邮件,并将自己的多媒体作品添加成附件;3.小组同学之间互发含有多媒体作品的电子邮件。
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添加附件”的基本操作(二)接收与保存多媒体作品1.同学们再次登录电子邮箱看看,有什么谅喜等着你?大家都收到了一封或几封新的电子邮件。
我们来看看吧!2.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重点讲解附件的下载过程)。
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查看来信,并下载好附件。
1.结合讲解观察教师的操作;2.查收同学发来的电子邮件。
《第10课图片与艺术字》说课材料教材: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10课图片与艺术字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插入新幻灯片及插入文本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插入文件中的图片、艺术字。
本课是整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以后教学设置幻灯片背景和插入影音文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1、通过与word对比学习掌握在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的方法。
2.掌握图片、艺术字操作的一些技巧。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片资源,提高学生查找筛选信息、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2、通过小组合作,养成合理分工、团结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在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的方法。
难点:合理利用图片和艺术字的设置方法,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教法和学法以“情境任务驱动法”和“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由易到难完成一个个任务时尽快掌握基本操作;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就是充分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生长点。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外部图片。
本节课中,就操作内容而言,仅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迁移。
学生技术的掌握应该不存问题。
因而,如果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仅仅定位在如何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就失去了本节课学习的意义,有了准确的定位和把握,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造,变对方法的传授为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迁移和对比进行自主探索。
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美化多媒体作品_南方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背景的设置是制作幻灯片必不可少的一步。
上一节课差不多完成了通过艺术字和剪贴画点缀幻灯片的任务。
这节课将从整体上对幻灯片进行美化,要求学生要紧把握两种设置背景的方法,熟悉各种方法所能出现的不同成效,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设置恰当的背景,培养学生的一种整体美感。
二、学习者特点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好也比较广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对幻灯片的差不多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对幻灯片的元素进行简单的个性化设置,这也给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专门好的基础。
三、教法建议:
1本节课要紧是让学生把握两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填充成效”和“应用设计模板”,从具体的应用来说,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也应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设计的技巧,如色彩的选择、搭配等,以引导学生在设置幻灯片背景时更有目的性。
另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小的问题,如关于部分和所有幻灯片的选择问题,教师应做简洁的说明和提醒。
2教材中的“练功坊”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任务,关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能够给予一定的提示。
在“益智园”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设置背景的方法,另外关于从因特网上下载ppt模板,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同时,又能再次体验信息猎取、处理和整合的过程。
“竞技场”则提供了学生一个反馈和交流的机会。
四、参考教案。
《声文并茂——添加文字信息和背景音乐》教案(一)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年级:六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该课程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为已制作的电子相册添加文字信息和背景音乐。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视频编辑技能,还能理解声音与影像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在多媒体软件中添加文字信息和背景音乐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根据需要设计出有吸引力的多媒体作品。
3.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理解文字和音乐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视频编辑器添加文字信息和背景音乐。
难点:调整背景音乐的音量和淡入淡出效果三、教学内容:1. 添加文字信息:包括选择字体、字号、颜色,设置文字的对齐方式,以及插入多行文字等。
2. 添加背景音乐:包括导入音乐文件,调整音乐的音量,设置音乐的播放时间等。
3. 调整文字和音乐的和谐统一,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声文并茂的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文字和音乐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引入新课主题。
2. 探索操作:教师演示在多媒体软件中添加文字和音乐的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例如,使用PowerPoint或其他类似的软件,选择“插入”菜单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属性,然后通过“音频”功能添加背景音乐。
3. 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独特的文字效果和音乐搭配,使作品更具个性化。
5.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添加文字和音乐的技巧,以及它们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完善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下节课分享并讨论。
第10课美化电子作品集
一、教学内容分析
《美化电子作品集》是第三单元《多媒体信息集成》中的第二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制作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电子作品集,本课的目标是对上节课的作品进行美化,主要包括:艺术字、主题模板、背景的应用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既要掌握美化的基本操作,又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根据作品主题,选择合适的艺术字及主题或背景进行美化。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铺垫,学生对PPT有了初步认识,也对美化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期待。
由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普遍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注意要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如对比强烈的效果图,精美的效果等。
三、教法建议
本课主要围绕“美化电子作品集”的任务,让同学们掌握艺术字、主题模板、背景的设置方法,同时,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任务为主线,通过层层设问,从艺术字到主题模板到背景,由上一步的美化不足,引出新的内容讲解,逐步美化、完善,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解决中,理解美化途径的多样性,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美化操作,从操作的学习提升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具体到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上课之前,设计好经过美化的电子作品集演示文稿,演示案例效果,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演示与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观察教师的示范,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3.注意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上一步美化的不足,引出新的美化操作的必要性,从中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