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99 KB
- 文档页数:7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9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2019·新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看法:。
(2019·青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
②察察:洁白的样子。
③汶汶:浑浊的样子。
④皓皓:莹洁的样子。
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为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复习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yjbys店铺为大家汇集《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如下:《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13烟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用原文的话回答)(1分)1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及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xt>班级:姓名:学号: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③④⑤⑥⑦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⑧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译文:(2)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能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拿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9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2004 •新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二C.呼尔而与芝D.行道之人弗受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4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看法:。
(2004 •青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 )(患:__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___ )(乡:__________________ )(已: __________________ )(本心:—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008)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 题。
(共10 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2 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 4 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 分)(2008 )莆田阅读下文,完成5-7题。
(12 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 6 分)(1)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 分)2008 山东青岛市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 )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 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 )(辟:)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5 分)①从全文看, 本文先后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 论证和 ________________ 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证 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 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 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 加以简要阐述 (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 3 分)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 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 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 2 分)a .b . 2008 益阳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