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节_跨国公司的进入战略[2011修订]
- 格式:ppt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五章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新的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利润。
然而,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精确的决策。
本章将探讨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不同模式。
首先,直接投资是一种常见的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模式。
直接投资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资金在目标市场中设立子公司或购买当地公司的股份。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市场中的资源和运营,降低了贸易风险。
此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市场知识,提高企业在新市场中的竞争力。
然而,直接投资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高额的投资成本和风险,以及与当地政府和文化的适应。
第二,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是合资企业、合作生产或联营方式。
跨国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分享风险和资源,减轻进入新市场的压力。
此外,与当地企业合作还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当地市场的机会,降低文化冲突和交易成本。
然而,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
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进行审慎的考虑和评估。
另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通过授权、特许经营或技术转移等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跨国公司将自己的品牌、技术或知识转让给当地合作伙伴,通过许可或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进入新市场,同时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
然而,该模式的挑战在于保护知识产权和控制风险。
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这种模式时需要确保合作伙伴的合法性和信誉度。
最后,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通过收购或并购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跨国公司通过购买当地企业的股份或整个公司来进入新市场。
通过收购或并购,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并实现迅速扩张。
然而,收购或并购模式的挑战在于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模式有很多种选择。
Ch5 跨国进入战略案例:戴姆勒-奔驰1998年收购美国的克莱斯勒,经营不善,2007年德国私募基金Cerberus收购克莱斯勒§1 跨国进入的模型分析5.1.1 跨国进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5.1.1.1 海外市场进入的战略动因市场驱动、要素驱动、研发驱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例: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动因5.1.1.2 东道国市场的选择市场发展潜力、市场与公司未来计划的匹配度、市场的产业结构、东道国政府的角色5.1.1.3 市场进入方式和影响因素进入方式:出口进入、契约(合同)进入、投资进入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见表5-3 p1475.1.1.4 进入时机选择先动者(风险大、利润丰厚、先动优势)、跟庄者5.1.2 跨国进入的静态分析影响跨国进入的三组变量:条件变量、动机变量、控制变量5.1.2.1 条件变量条件变量属于企业跨国进入的内生变量,它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或内部化理论出发,强调相对东道国企业,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特定优势。
①企业专有知识的价值:专有知识的准租金非常大时,选择较高控制程度的进入方式。
准租金:通过独特知识获得的报酬租金、寻租②公司专有知识的习惯性:知识有习惯性特点,很难表达出来言传身教习惯性越高,越选择较高控制程度的记入方式5.1.2.2 动机变量动机变量基本属于内生变量,主要是指全球的协同作用、全球的战略动机①全球的协同作用:跨国公司的投入能够被共享或有效利用时,全球的协同作用就产生了。
研发、营销、生产。
如丰田在摩托车方面的先进引擎技术,扩展到汽车、除草剂、吹雪机等等。
协同性越高,越采用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方式②全球战略动机:与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往往相背离:获得战略资源、牵制住竞争对手、建立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等5.1.2.3 控制变量外部的环境因素①国家风险风险很高时,选择较低投入程度的进入方式。
②文化差异霍夫斯泰德提出民族文化的四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不确定性回避其中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回避对进入方式的影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