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旅游业概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6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旅游概述1.1 旅游的定义与分类1.2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3 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1.4 旅游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旅游者2.1 旅游者的特征与需求2.2 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2.3 旅游者的权益与保护2.4 旅游者的服务与指导第三章:旅游资源3.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3.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3 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3.4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旅游产品4.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4.2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4.3 旅游产品的服务与质量4.4 旅游产品的创新与提升第五章:旅游行业管理5.1 旅游行业管理的体系与机构5.2 旅游行业法规与政策5.3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5.4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第六章:导游业务基础知识6.1 导游的职责与素质要求6.2 导游的知识结构与技能6.3 导游的接待与服务程序6.4 导游的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第七章:导游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7.1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7.2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7.3 导游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7.4 导游员行为规范的实践应用第八章:导游技能与导游方法8.1 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与提高8.2 导游组织协调技能的运用8.3 导游处理问题和紧急情况的能力8.4 导游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第九章:旅游景观与文化9.1 旅游景观的内涵与特点9.2 旅游景观的文化解读9.3 旅游景观的保护与传承9.4 旅游景观与文化产品的开发第十章:旅游市场营销10.1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10.2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10.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10.4 旅游市场营销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概述补充和说明:详细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如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企业、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
探讨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
2.掌握旅游的基本特征。
1.旅游的本质属性。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经济本质论、文化本质论。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
提问:旅游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应更多地注重游客的体验,至于新兴事物、新鲜玩法,可作为营销法门,但不可偏离本质,买椟还珠。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产品与服务,你赞同吗?
[讲授新课]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界学者们对旅游本质属性的界定众说纷纭,大体看来,主要有两种倾向,即“经济本质论”和“文化本质论”。
旅游的本质属性偏向于“文化本质论”。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属性
2.文化属性
3.经济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特征
1.异地性
2.暂时性
3.综合性
[小结]
多年来,国际旅游界对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经济本质论”转变为“文化本质论”。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旅游的特征是“旅游”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标志,是其本质的外在显现。
旅游的特征表现为多个方面,包括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我们只有认清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区别什么是旅游活动,什么不是旅游活动。
[作业]
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特征?。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考纲要求】1.掌握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产生1.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2)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1.旅游的定义及其内涵。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的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其中,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考纲要求】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事实证明,人们往往是因为有节余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并在外界各种有关信息的刺激下,强化旅游需要,从而产生外出旅游的强烈愿望的。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
不过,纵使有一天人人都成为富翁,只要在流通领域中还需要金钱的交换,只要外出旅游仍然要花钱,那么,旅游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四节旅游新名词
1.掌握旅游的概念。
2.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区分旅游、旅行、游览之间的异同。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
提问:作为刚刚接触旅游专业知识的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旅游的名词呢?[讲授新课]
1.自驾游
2.自助游
3.背包客
4.穷游
5.沙发客
6.在线旅游
7.OTA
8.全域旅游
9.微旅游
10.无景点游
11.错峰游
12.落地签证
[小结]
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新观念逐渐增多,旅游新名词也不断涌现。
除书中的新名词之外,大家还能发现哪些新的名词?
[作业]
1.什么是OTA?
2.什么是无景点游?。
旅游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掌握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了解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4.掌握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
二、教学内容1.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旅游业的定义和特点;2.旅游业的发展历程;3.旅游业的现状和趋势。
2. 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旅游的定义和特点;2.旅游的分类;3.旅游的主要环节和要素。
3. 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1.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4. 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1.旅游业的管理模式;2.旅游业的营销策略;3.旅游业的品牌建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情况;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3.讨论法:通过讨论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情况;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课件:PPT、PDF等;2.教材:《旅游学》、《旅游管理》等;3.网络资源: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
六、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学时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学时2学时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旅游业的管理和营销策略2学时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创新设计和策划;3.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八、教学反思旅游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行业,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旅游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精心整理旅游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旅游的分类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
旅,即系。
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主要论着:《基础旅游学》。
按照李天元、谢彦君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备注: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动。
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一、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的经济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一)消费属性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例子:旅游活动与超市购物(二)休闲属性●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四)经济属性●扩大国家外汇收入●拓宽货币回笼渠道,货币回笼的数额、结构、速度和水平,反映一国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市场商品劳务的供应状况、居民消费趋向的变化。
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不间断的动态信息。
游者的目的。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审美和愉悦。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章旅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定义及其影响。
2.熟悉旅游的基本属性。
3.掌握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
4.学会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旅游,能够区别的看待旅游与迁徙、旅行。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5个任务,本章安排3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旅游的定义、基本属性、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理解旅游的影响五、知识点梳理(一)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定义克尔和普拉普夫在1942年合写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写到:“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管理的总和”。
这就是艾斯特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3.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迁徙不是旅游;所有的旅游都属于旅行。
4,旅游与旅游业、旅游学与旅游概述由于旅游需求的扩大和社会供给条件的发展,导致了旅游业的产生。
旅游业己同石油、汽车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旅游学是一门以全球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产生、基础、结构、性质和运行手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它的理论体系和旅游学是一脉相承的。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加拿大学着斯蒂芬•史密斯在其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做了精彩的描述:(1)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2)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3)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4)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5)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6)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因此,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它在综合实践的全过程中,可体现出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本质属性。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旅游业的认知水平。
3. 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认识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旅游活动的性质。
2. 旅游类型: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3. 旅游的特点:季节性、地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
4.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市场。
5.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第三课时:讨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5. 第五课时:总结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旅游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4. 实地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旅游业实际运作的认识和体验。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基础知识。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价值和功能讨论法:讨论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组织学生讨论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讨论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2.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2 教学内容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特点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2.4 教学活动引入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分析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2.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案例分析:学生能分析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3.1 教学目标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2 教学内容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特点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3.4 教学活动引入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3.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案例分析:学生能分析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4.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理解旅游资源规划的意义和流程4.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旅游资源规划的意义和流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方法和指标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的实践操作4.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讲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学生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的实践操作4.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实践操作:学生能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的实践操作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理解旅游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原则5.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旅游资源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旅游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原则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管理的意义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案例5.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旅游资源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分析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案例5.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案例分析:学生能分析具体旅游资源保护和管理案例第六章:旅游资源市场营销6.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理解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流程和实施方法6.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流程和实施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市场营销案例6.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分析旅游资源市场营销案例6.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学生能分析具体旅游资源市场营销案例第七章: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掌握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理解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7.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7.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讲解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7.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讨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第八章: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理解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8.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方法和手段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操作8.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学生进行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操作8.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实践操作:学生能进行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操作第九章:旅游资源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原则和手段理解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现状和挑战9.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原则和手段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现状和挑战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原则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案例9.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原则和手段分析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案例9.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学生能分析具体旅游资源法律保护案例第十章:旅游资源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掌握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技巧和要点理解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技巧和要点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技巧和要点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实践操作10.4 教学活动引入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技巧和要点学生进行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实践操作10.5 教学评价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旅游资源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实践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资源概述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的结合使用,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旅游业》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旅游业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3. 分析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探讨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导学内容:1. 旅游业的定义和特点;2.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3. 旅游业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5.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引言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业领域,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旅游业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学习旅游业的定义和特点- 旅游业是指以旅游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活动,包括旅游景点开发、旅行社服务、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
- 旅游业具有四大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劳动密集型和服务性。
3. 探究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外国游客的到访。
4. 分析旅游业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 旅游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5. 探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生态破坏、旅游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6. 探讨如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 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旅游品牌;-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服务业领域,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旅游业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旅游业的分类、组成和重要性。
休闲旅游产业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休闲旅游产业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休闲旅游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了解休闲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和相关概念。
3. 掌握休闲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4. 分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 培养学生对休闲旅游产业的兴趣和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休闲旅游产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a. 休闲旅游产业的定义和范围b.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 休闲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和相关概念a. 休闲旅游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等b. 休闲旅游产业相关概念: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3. 休闲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a. 休闲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业、经济增长、地区发展等b. 休闲旅游产业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交流、社会融合、民族团结等c. 休闲旅游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保护等4.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a.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个性化需求、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b. 休闲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竞争压力、安全风险、环境问题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休闲旅游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和相关概念等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休闲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休闲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休闲旅游产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感知和理解休闲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评估学生对休闲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休闲旅游产业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