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绪论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绪论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①从研究领域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所有)整个领域;重点:学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学前教育问题②从研究时间来说,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③从研究范围来看,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④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①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②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③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研究意义:①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②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③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④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①从比较的时间看: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②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③从比较的内容来看: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④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⑤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⑥从比较的范围来看: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4.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
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②文献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已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③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④分析法: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研究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①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3. 学前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方面。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因材施教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 使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意义。
4.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学前教育学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
3.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绪论2. 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2)请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请列举三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选择题【全国试题】第一章绪论考点: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观点(P29-31)1.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2.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4.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5.“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6.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起点标志:英国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萨德勒代表作——《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7.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8.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10.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11.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
1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14.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15.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是总体比较研究。
16.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研究。
17.对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纵向比较研究。
18.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新版教材比较学前教育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是奠定了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
2.“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康德尔。
3.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4、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5、汉斯用的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汉斯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
6、“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7、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8、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范围是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9.学前教育的特征:开放性、跨学科性、可比性。
(三个的定义要区分,能做选择题。
)7.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包括:整体研究、局部研究、专题研究、总体研究。
(能够理解做选择题)8、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11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
9、“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这是贝雷迪的观点。
10、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整体研究11、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12、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现场研究法13、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14、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文献法15、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 .纵向比较16、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
比较学前教育第一篇:比较学前教育第一张绪论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2.文献法3.比较法4.分析法论述题: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康德尔发表《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立足历史,综合考察文化,经济,政治等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性质1).开放性2).跨学科性3).可比性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学期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1)整体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期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2)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期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2.问题研究1)专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2)总体比较:对世界各国学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研究方法调查法(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文献法(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比较法(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比较研究)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称为( ) A.整体研究B.局部研究C.区域研究D.问题研究2.《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作者是( )A.萨德勒B.康德尔C.朱利安D.霍姆斯3.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是( )A.整体研究B.局部研究C.区域研究D.问题研究4.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 )✧A.参观访问法B.现场研究法C.问卷法D.文献法✧各国的学前教育沿革各国的学前教育现状各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动向英国学前教育✧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交给了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医疗费和伙食费以外,对保育学校的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哈多报告》1933 《关于幼儿学校和保育学校的报告》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习和幼儿部附属的保育班对七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相应的独立幼儿学校但至今尚未实现《普洛登报告书》(1967)官方首次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父母有权参与学校管理的观点才得到接受。
学前教育学--第⼀、⼆章讲义+笔记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童,也就是从胎⼉期到进⼊⼩学前的⼉童所进⾏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园)对幼⼉实施的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义和狭义两⽅⾯全⾯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个分⽀,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学前教育规律的⼀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婴⼉(0-3岁)和幼⼉(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童游戏、学前⼉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法,是收集⼀⼿资料最直接的⼿段,是其他研究⽅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为进⾏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种⽅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法有:实况记录法、⽇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为检核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一、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的借鉴时代P.30比较教育借鉴时代的开始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
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学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之为“比较教育之父”。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是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也是在这本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
库森:法国,是借鉴时代的比较教育学家之一。
把对普鲁士教育的考察结果写成了《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为法国政府制定初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法《基佐法案》提供重要参考。
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P.31借鉴—改善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属于因素分析流派(单选)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单选)比较教育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P.31除了采用历史法外,还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属于《教育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比较教育。
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美国的诺亚和艾克斯坦从分析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手法入手,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
(单选)比较学前教育的概念P.32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体现比较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比较学前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比较学前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单选)二、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所有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方法、幼小衔接等,都可以是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