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计划呼和浩特市第三职业中专1目录开篇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及工具使用项目01 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模块一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检修项目01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项目02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查与调整项目03 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的检验项目04 连杆的检验与校正项目05活塞环的选配与活塞偏缸检验项目06配气机构的拆装项目07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项目08 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模块二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检修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与检测项目01燃油喷射系统常用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项目02 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03 项目 04 喷油器、喷油泵的拆装项目喷油泵、调速器的检查与调试项目05喷油器的检查与调试项目0607 项目柴油机供给系的故障诊断冷却系、润滑系检修模块五冷却系的拆装实训012实训02 润滑系的拆装模块六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实训01 气缸压缩压力的测量实训02 发动机点火系与供给系故障的诊断3开篇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项目01、发动机总体认识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各系统组成;2、初步认识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外形及安装联接;3、初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二、实训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整体和主要部件的认识;2、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
三、实训设备1、装备齐全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各一台;2、拆散但机件齐备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各一台;3、透明能运转的发动机一台;4、能运转的发动机解剖教具一台;5、发动机及各系统的电动示教板一套。
四、实训方法及步骤1、每班分成三个大组若干小组,分三个内容进行实训:一个大组进行汽车发动机整体及外围部件认识,一个大组进行发动机内部主要部件的认识,一个大组通过透明教具、解剖教具、电动示教板了解发动机及各系统的工作过程。
2、三个大组依次进行轮换,分三次完成。
3、课内实训时以指导老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提问进行教学互动。
课外时间开放实训室,学生根据实训报告的要求,完成实训内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等。
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4.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
5.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分类和主要性能参数。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的认知。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转换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活塞、连杆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活塞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
4.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曲轴、连杆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认知。
第三章:配气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配气机构的作用:控制气缸内气体进出,实现燃烧。
2. 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凸轮轴等。
3.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凸轮轴的旋转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4. 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等。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配气机构的构成部分。
3. 互动: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配气机构的认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1.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1.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组构造与维修2.1 发动机机体组的组成及作用2.2 发动机气缸盖与气缸体的构造与维修2.3 发动机曲轴与活塞组的构造与维修第三章: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3.1 配气机构的作用与组成3.2 凸轮轴与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3.3 摇臂与摇臂轴的构造与维修第四章: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维修4.1 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与组成4.2 燃油泵与燃油喷射器的构造与维修4.3 燃油滤清器与燃油管路的维修第五章: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5.1 润滑系统的作用与组成5.2 油底壳与油泵的构造与维修5.3 油滤清器与油管路的维修第六章:冷却系统构造与维修6.1 冷却系统的作用与组成6.2 冷却泵与散热器的构造与维修6.3 冷却液与冷却管路的维修第七章:启动系统构造与维修7.1 启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7.2 启动机与启动继电器的构造与维修7.3 电池与启动电路的维修第八章:点火系统构造与维修8.1 点火系统的作用与组成8.2 点火塞与点火线圈的构造与维修8.3 点火电路与点火控制模块的维修第九章: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构造与维修9.1 ECU的作用与组成9.2 ECU的主要部件与功能9.3 ECU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十章:发动机总成维修与调试10.1 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与维修10.2 发动机性能测试与调整10.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发动机的分类及性能参数重点:发动机类型的区分,如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性能参数的重要性,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难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热力学循环过程。
二、发动机机体组构造与维修重点:机体组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气缸盖、气缸体等;机体组的维修方法和技术要点。
难点:对机体组内部结构的理解,以及维修过程中对密封性和强度的影响。
发动机实训-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汽修机修班共有68名学生,经过了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对汽车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学习发动机实训,会对汽车构造有更深的了解。
我会采用项目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使学生对汽车维修有更深的了解,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能学习到更加专业的技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基本作用与现代轿车维修服务的实质需要。
增加实质性的常见故障等,减少不必要的课时安排,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和维修技术。
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形式,专业适应性强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实践教学课堂化与理论教学一体化。
选用车型以丰田威驰为主,并适当介绍了常见故障和维修小窍门。
章后附有习题,供学生做作业和练习时使用,也便于学生阶段复习。
三、教学措施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继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2、利用汽车发动机实物,进行拆装训练。
3、利用整车设置汽车发动机故障进行排除练习。
4、充分利用汽车发动机实训台,开设合理的实训项目。
5、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6、进行小组比赛、班内比赛和班间比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操作意识。
四、教学周历表。
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拆装、检测、维修和调试。
三、教学内容1.发动机概述: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等。
2.发动机结构:发动机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等。
3.发动机维修工具与设备:常用维修工具、检测设备、维修专用工具等。
4.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发动机的拆装方法、检测项目及方法、检测设备的使用等。
5.发动机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常用诊断工具和设备、故障案例分析等。
6.发动机维修工艺:发动机维修的基本工艺、维修流程、维修注意事项等。
7.发动机调试与保养:发动机调试的方法、调试参数、保养周期及内容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理论。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场地,开展发动机拆装、检测、维修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发动机维修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运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计划1.第一学期:发动机概述、发动机结构、发动机维修工具与设备。
2.第二学期: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发动机故障诊断、发动机维修工艺。
3.第三学期:发动机调试与保养、实习、素质教育。
4.第四学期: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就业指导。
六、教学评价1.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论知识的掌握。
2.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习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4.企业评价: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学校教学效果。
职业技术学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5篇第一篇:职业技术学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职业技术学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按照学校XX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汽车专业技术初中级人才。
2.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重点,探索本校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3.遵照“基础知识够用、实用能力广、操作技能精、创新意识强,设计思维新颖”的原则组织教学。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教材分析1、教材采用模块组合的方法2、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
3、体现了汽车运用技术中级工应知应会的要求,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4、本期完成本教材第4、6、7模块的教学,本学期周课时4节。
三、学情分析1、学生经过一期的学习,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缺乏专业理论基础,但好动手。
2、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学习热情较高。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踏实。
4、全班学生人数较多,都是男生,教学难度大四、教学目标1、能描绘汽油机燃料系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会对汽油机燃料系的常见故障进行检修。
2、能阐述润滑系的作用和组成,能识别润滑系各部件会对汽油机润滑系的常见故障进行检修。
3、能阐述冷却系的作用和组成,能识别冷却系各部件。
会对汽油机冷却系的常见故障进行检修。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
2、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各部件的检修是学习的难点。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1、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灵活运用多重教学方法与手段。
2、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形成教学系列。
3、主要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
4、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与督促。
5、注重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4.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5.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6.汽车发动机的供电系统7.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8.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各个系统的功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实验与演示: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体验,加深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2.知识讲解:按照模块的顺序进行讲解,结合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实验与演示:安排相关实验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现象,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系统功能的理解。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故障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之间共享问题、交流经验和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练习与讲评:安排练习题或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巩固与运用,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纠正错误和加强训练。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进行课程评价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实验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
2.作业和成绩:布置作业和关键性实践任务,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给予适当的评分和反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3)熟悉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常见故障;(3)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兴趣;(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素养;(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1)发动机的类型及特点;(2)发动机的编号与分类;(3)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1)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活塞销;(3)曲轴与凸轮轴;(4)气门组与气门传动组;(5)冷却系与润滑系;(6)点火系与燃油系。
4. 发动机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1)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2)发动机拆卸与组装顺序;(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4)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 发动机常见故障案例分析(1)发动机不能启动;(2)发动机异响;(3)发动机漏油;(4)发动机动力不足;(5)发动机油耗过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拆卸、组装及故障诊断过程;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4.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条件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实践场地:具备发动机拆卸、组装及维修的实训设备;3. 教材及辅助材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维修工具及设备、故障案例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纪律、课堂表现等;2. 实践操作成绩: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拆卸、组装及故障诊断等;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发动机构造、维修方法及故障诊断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2. 发动机的类型及特点3.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3.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并与学生互动,加深理解。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组成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组成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机体的维修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机体维修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的组成2. 发动机机体的结构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方法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组成和结构的图片、视频。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发动机机体维修的实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机体模型、维修工具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发动机机体的组成和结构。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组成和结构。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方法,并进行实操演示。
4. 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机体维修实操,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曲柄连杆机构维修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的图片、视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掌握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发动机零部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热爱技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概述(1)发动机的作用和类型;(2)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2. 发动机的构造(1)发动机的组成部分;(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1)曲轴连杆机构;(2)配气机构;(3)燃料供给系统;(4)冷却系统;(5)润滑系统。
4.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1)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3)发动机的调试。
5.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1)故障现象的判断;(2)故障原因的分析;(3)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零部件维修方法的掌握;(3)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操作;(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维修。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实物模型:观察发动机零部件;(3)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维修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发动机维修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2)介绍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功能和维修方法;(3)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实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工作流程;3. 熟悉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方法;4. 学会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发动机概述:10分钟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曲柄连杆机构:30分钟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
3. 配气机构:40分钟介绍配气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4. 燃油系统:40分钟讲解燃油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燃油泵、喷油器等部件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5. 进排气系统:30分钟介绍进排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
6. 润滑系统:20分钟讲解润滑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机油泵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7. 冷却系统:30分钟介绍冷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讲解节温器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8. 点火系统:40分钟讲解点火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火花塞的故障及维修方法。
9. 发动机构造实训:60分钟让学生动手拆装和检修发动机各部件,加深对发动机构造的理解。
10.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案例分析:4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方法。
11. 总结与答疑:15分钟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2.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动机维修资料和案例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科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5。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6。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7。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8。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各章节课时安排及学分
详细情况见下表:。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图片:汽车发动机的图片。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分类和性能指标的了解。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理解。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知识汽车发动机的保养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
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3.3 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5 作业布置1.5.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汽车发动机的特点1.5.2 编写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短文第二章:汽油发动机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2.2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3 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4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演示法2.3.3 小组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汽油发动机的应用广泛性2.4.2 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4.3 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4.4 介绍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5 探讨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5 作业布置2.5.1 让学生绘制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5.2 编写一篇关于汽油发动机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的短文第三章:柴油发动机构造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与维修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2)掌握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3)熟悉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2)能够操作汽车发动机构进行维修。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构的组成:(1)发动机本体;(2)进排气系统;(3)燃油系统;(4)冷却系统;(5)点火系统。
2. 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1)吸气过程;(2)压缩过程;(3)做功过程;(4)排气过程。
3. 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1)发动机本体的维修;(2)进排气系统的维修;(3)燃油系统的维修;(4)冷却系统的维修;(5)点火系统的维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进行操作演示。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发动机构的拆装与维修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汽车发动机构维修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3. 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构中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协调。
2. 汽车发动机构复杂部件的维修技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构实验室。
2. 教学设备:汽车发动机构模型、工具、设备。
3. 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宁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主编:孟峰
参编:郭正月孙永立张军(小)李忠斌
郑振江王金刚刘胜刚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科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5.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6.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7.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8.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各章节课时安排及学分
详细情况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