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缺素症形态观测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缺素症状的观察和分析,掌握植物营养元素缺乏时的表现特征,提高对植物营养状况的判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黄瓜、番茄、水稻等2. 实验土壤:不同土壤类型,如沙土、壤土、黏土等3. 实验肥料: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钼等元素肥料4. 实验工具:土壤分析仪器、显微镜、pH计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采集与处理: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采集土样,进行风干、过筛等处理。
2. 土壤分析:使用土壤分析仪器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3. 植物种植: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分别用于种植黄瓜、番茄、水稻等植物。
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的颜色、形态、生长速度等变化。
5. 缺素判断:根据植物缺素症状,结合土壤分析结果,判断植物所缺乏的营养元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瓜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失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黄瓜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 番茄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番茄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 水稻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水稻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黄瓜、番茄、水稻等植物缺素症状的观察和土壤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所缺乏的营养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植物缺素症状,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讨论1. 植物缺素症状具有相似性,需要结合土壤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一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识别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其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若某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或营养元素之间不平衡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并在植株外形上表现出特殊症状。
因而,可以利用植株外形特征和症状,诊断作物的营养元素丰缺状况,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观测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彩色图片(多媒体或幻灯片),使大家熟悉主要作物的缺素症状,特别是每个营养元素缺乏时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
掌握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识别方法。
为田间诊断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观察方法和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是作物体内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反映,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则引起作物营养状况失调,致使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外形则表现出特殊病态,这就为根据外形识别缺素症,提供了依据。
因此,大家应认真观察植株形态特征,重点注意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引起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出现的特殊病症。
仔细区分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外部特征,以及症状最易发生的部位、时期等现象。
三、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特征现将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特征和主要作物某些元素的典型症状列表(一)、(二)、(三)(四)如下: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形态特征(一)以上资料引目北京农业大学编(肥料手册)1979年版四、形态观察诊断的注意事项:1、在生产过程中,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是综合而复杂的,其他不良自然因素例如干旱、受涝、低温、伤害、虫害、冰雹等也往往使作物外形发生变化。
如玉米苗期低温受冻而出现的紫叶与缺乏磷素造成紫叶很相似。
因而,若不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往往会发生诊断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全面调查,综合分析。
2、对外形进行诊断时,常常遇到两种以上营养元素不足所引的“复合症状”或者是个别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过多所产生的中毒症状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植物缺素症状形态诊断一、缺素症得观察步骤1、对比正常植株,首先观察症状出现得部位:症状主要发生在下部老叶,或在新叶或顶芽。
2、观察叶片颜色:叶片就是否失绿变褐变黄,叶色就是否均一,叶肉与叶脉得颜色就是否一致,叶上有无斑点或条纹,斑点或条纹就是什么颜色。
3、观察叶片形态:叶片就是否完整,就是否卷曲或皱缩,叶尖、叶缘或整个叶片就是否焦枯。
4、症状发展过程:症状最先出现在叶尖、叶基部、叶缘或就是主叶脉两侧,症状以后又怎样发展。
5、观察顶尖就是否扭曲、焦枯或死亡。
二、主要农作物营养缺乏症状1、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从叶尖至中脉扩展到全部叶片发黄。
结穗短小,成熟提早。
缺磷叶片细弱,叶色暗绿,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
稻丛呈簇状。
鞘叶比例失调,叶鞘长,叶片相对变短。
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
缺钾叶色暗绿,呈青铜色,老叶软弱下垂,心叶挺直。
分蘖期前易患胡麻叶斑病;分蘖期后,老叶叶面有赤褐色斑点,叶缘呈枯焦状,茎易倒状与折断,根部褐色有黑根,穗期提前。
籽粒不饱,空秕粒多。
容易感染病害,如纹枯病等。
.缺锌一般在插后2-4周间发生,叶片中肋失绿,失绿区开始为黄白色,以后逐渐转为红褐色,植株明显矮缩,下位叶出现散生红棕色斑点,尖枯。
附:氮过多叶片软弱下垂,无效分蘖增多,易倒伏,易感稻瘟病。
2、小麦缺氮叶片稀少,叶色发黄,植株细长,分蘖少,穗短小。
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植株细小,分蘖少,次生根极少,前期生长停滞,出现缩苗。
返青期叶尖紫红。
抽穗成熟较迟。
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
缺钾老叶尖及边缘黄焦,茎秆细,叶柄短而软弱,易倒伏。
3、玉米缺氮老叶先褪色变黄,叶小,生长受阻碍,植株矮小,叶尖枯黄呈V形向下扩展。
缺磷生长明显受阻,茎细叶狭,大多出现较深得紫红色,果穗发育不良--秃尖、多空粒。
缺钾多在生育中后期出现,中、下位叶片前端发黄,尖端及边缘干枯呈烧灼状,节间明显缩短,叶色深绿;茎秆发育不良,细弱,易倒伏、折断;成熟延迟,果穗发育不齐。
玉米缺素的验证观察实验摘要:植物生长需要矿质营养,其中必须元素有17种,大量元素有N、P、K、Ca、Mg、S;微量元素有Fe、Mn、B、Zn、Cl、Mo、Cu、Ni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
本次实验给植物进行缺N、P、K、Ca、Mg、Fe并观察其缺素症状。
此实验有可以指导生产,及时了解作物所缺营养元素,可以及时施肥,可以提高生产。
通过观察缺素症状,可以进一步分析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机制。
关键词:营养元素;玉米缺素;机制。
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对玉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研究,对发展我国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
关于玉米一生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和缺素症状已有大量的报导,但多集中于宏观上的观察,偏重于地上叶器官形态和根部形态的研究。
关于缺素造成生理和结构上的变化则报道的较少,且仅限于某一元素缺乏时(如缺锌) 的报道。
少有进一步的进行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上的研究。
如果能够顺利分离到各种元素缺乏的应激蛋白,并根据其蛋白序列找到相应的基因,那么就可以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改进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抗逆性打下基础。
Chapin 等人认为,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个胁迫反应的中心系统,它可以被多种环境胁迫所激活(包括营养供应不正常) 。
近年来,胁迫研究的重要性已在生物学的许多领域渐渐显示出来,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合成被抑制,但往往也会诱导出若干新的蛋白质—诱导蛋白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已发现多种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能诱导形成新的蛋白质(或酶),这些蛋白质统称为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
逆境蛋白的产生是基因表达的结果,逆境条件使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被关闭,而一些与适应性有关的基因被启动。
缺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二师兄烟草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栽培物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的重要物质之一,对发展农业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除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的技术外,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中外界环境条件之一的营养物质对玉米影响十分重要【1】。
用水培法对玉米幼苗进行缺素(N、P、K、Ca、Mg、Fe)处理培养,缺素症状出现后进行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在六种缺素条件下分别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缺素症状,其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各种缺素症状出现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为研究其需肥特点及快速营养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缺素培养色素含量根系活力营养液根冠比前言: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植物在缺乏相应的矿质元素时对其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病症;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色素含量的改变等【2】。
在操作学习的基础上,对玉米植株的缺素症状以及生理指标的测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材料及方法1.实验材料三叶期玉米幼苗2.试验方法2.1 缺素培养实验试验设7个处理。
分别为完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P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Ca营养液、缺Mg营养液、缺Fe营养液,以这些缺素营养液作为水培材料,将三叶期玉米幼苗去胚后放入棕色培养瓶上培养。
培养液药品:Ca(NO3)2、K NO3、MgSO4、K H2PO4、CaCl2 、H2PO4、Na NO3、Na2 SO4、EDTA-Fe、微量元素表1:完全培养液和各种缺素培养液配置每100ml培养液中储备液的量(ml)储备液完全缺N 缺P 缺K 缺Ca 缺Mg 缺Fe Ca(NO3)2 2.5 – 2.5 2.5 – 2.5 2.5 KNO3 2.5 – 2.5 – 2.5 2.5 2.5 MgSO4 2.5 2.5 2.5 2.5 2.5 – 2.5 KH2PO4 2.5 2.5 –– 2.5 2.5 2.5 CaCl2– 2.5 –––––NH4H2PO4––– 2.5 –––NaNO3––– 2.5 2.5 ––Na2SO4––––– 2.5 –EDTA-Fe 2.5 2.5 2.5 2.5 2.5 2.5 –微量元素0.5 0.5 0.5 0.5 0.5 0.5 0.5 2.2 根系活力的测定取待测植物根系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在电子天平上称重。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二:缺素培养一、实验目的:,学习配制溶液培养基原液,利用原液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的方法。
,.了解验证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当植物生长缺乏元素时,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应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研究植物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本实验使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当使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生长正常,当使用缺氮、缺磷等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均不正常生长,由此可以证明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实验仪器:容量瓶1000m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电子天平、塑料瓶、锡纸。
2实验材料:绿豆苗3.实验试剂:KNO、Ca(NO).4HO、NHHPO、MgSO.7HO、KHPO、CaCl、KCl、3 32242442242HBO、MnSO.7HO、ZnSO.7HO、CuSO.5HO、HMoO、NaFeDTPA(10%Fe)、NiSO.6HO、334242422442NaSiO.9HO 232四、实验材料:生长到7~8cm的绿豆苗五、实验步骤:1(培养幼苗将绿豆种子浸泡,充分吸涨后播于干净的湿沙中,室外培养。
当幼苗长到7~8cm时,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溶液培养。
2(培养液的配制(单位:ml)配制方法如下表:试剂名称完全缺氮缺磷KNO 6.0 0 6.0 3Ca(NO).4HO 4.0 0 4.0 3221NHHPO 2.0 0 0 424MgSO.7HO 1.0 1.0 1.0 42KHPO 0 1.0 0 24CaCl 0 5.0 0 2KCl 0.4 0.4 0.4HBO 0.4 0.4 0.4 33MnSO.7HO 0.4 0.4 0.4 42ZnSO.7HO 0.4 0.4 0.4 42CuSO.5HO 0.4 0.4 0.4 42HMoO(85% MoO) 0.4 0.4 0.4 243NaFeDTPA(10%Fe) 0.6 0.6 0.6NiSO.6HO 2.0 2.0 2.0 42NaSiO.9HO 1.0 1.0 1.0 232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3(取3个塑料瓶、用锡纸包好,分别装入完全、缺氮和缺磷的培养液,并做好标记。
植物缺素培养、形态观察及其生物量的测定实验矿质元素的作用【模块实验目的】植物生长需要营养元素。
已经知道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硅、铁、锰、硼、锌、铜、钼、钠、镍和氯等19种。
利用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培养植株,当缺乏某一种必需元素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不能正常完成生活周期,便显出专一缺乏症状和生理病症。
本模板实验通过溶液培养方法,了解植物在缺乏氮、磷、钾等元素时形态特征上出现的症状,进一步分析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了解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流程图】种子植物幼苗完全溶液培养缺素溶液培养观察根和茎的颜色及长生长速率测定植株总氮含量和铜含量测定度、叶片数目和面积等植株重金属含量测定2-1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目的]1.学习配置溶液培养原液,利用原液配置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的方法。
2.了解验证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应用溶液培养方法,可人为地控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研究植物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当植物生长在缺乏某元素的土壤(溶液)中时,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出专一缺乏症。
本实验使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当使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正常生长;当使用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硫、缺铁等缺素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正常均不正常,可证明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器材与试剂]1.实验仪器与用具医用天平、电子天平、培养缸或培养器皿、烧杯、量筒、移液管、洗耳球、角匙、玻璃棒2.实验试剂KNO、Ca(NO)、NHHPO、MgSO?7HO、CaCl、KCl、332424422HBO、MnSO?HO、ZnSO?7HO、CuSO?5HO、HMoO、3342424224NaFeDTPA(10%Fe)、NiSO?6HO、NaSiO?9HO 42323.实验材料绿豆芽或水稻幼苗[实验步骤]1.将绿豆用水浸泡24h,或水稻种子浸泡1h,充分吸胀后,播于干净的湿沙中,温室(28?)或室外培养。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
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KCL式中:K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K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
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1、材料:玉米种子;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植物营养缺乏症检索说明
当鉴定植株养分缺乏症状时,首先看症状的出现部位,如果症状首先在老叶上出现,说明所缺乏的元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养分,这些养分是氮、磷、钾、镁、锌。
如果症状首先在新生组织出现,说明缺乏的元素不能再利用,如钙、铁、硼、硫……。
在老叶上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病斑,可能是缺氮或磷,如果有病斑可能是缺钾或锌。
缺氮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而缺磷时叶色暗绿或茎叶呈紫红色,延迟成熟,在缺钾、镁、锌的症状中,缺钾或锌易出现棕裼色斑点及组织坏死。
在症状从新叶开始的情况下,如果顶芽枯死,可能是缺硼或钙,而铁、硫、锰、钼、铜则不易出现顶芽枯死。
缺硼时,开花结果少或花而不实,生育期延长,缺钙叶片发黄,焦枯或早衰,缺铁,新叶黄化,脉间失绿,严重时,整个叶片淡黄或发白;而缺疏新叶呈较为均匀的淡绿色,生育期延迟,缺钼新叶畸形,有斑点散布于叶片上,缺铜,幼叶萎焉状,叶片往往出现白色斑块,穗子发育不正常,缺锰时脉间失绿呈现斑点,组织易坏死。
五、作业
1、试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以及蕃茄等主要作物为例,列表说明它们缺乏氮、磷、钾三要素时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资环1201班
文涛
7。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作物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究作物对营养元素的依赖性,本实验针对作物进行缺素实验,观察并记录作物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生长表现。
二、实验材料1. 作物品种:小麦2. 营养元素: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3. 实验土壤:肥沃壤土4. 实验设备:温室、实验器具、肥料等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土壤中无病虫害。
2. 将实验土壤分为六组,分别添加不同营养元素的肥料,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肥料。
3. 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并记录小麦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缺氮(N)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2. 缺磷(P)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暗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3. 缺钾(K)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边缘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4. 缺钙(Ca)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尖部弯曲黄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5. 缺镁(Mg)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6. 缺铁(Fe)实验组: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7. 对照组:小麦植株生长正常,叶片翠绿,根系发达。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氮、磷、钾、钙、镁、铁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 缺氮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3. 缺磷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暗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4. 缺钾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边缘发黄,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5. 缺钙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尖部弯曲黄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6. 缺镁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7. 缺铁导致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实验一园艺植物的缺素培养
一.原理
用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配成营养液培养植物,可使植物生长的与土壤中一样好。
应用此法,所用的元素种类和用量可完全人为的加以控制。
要了解某作物某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生理病症,可从培养液中减去该元素,以便在以后的生长中进行观察。
二.仪器
1.烧杯(一大一小)
2.1㏕和 5㏕移液管
3.塑料盒三个
4.PH试纸
5.100㏕的容量瓶
6.纱布、皮筋
三.试剂
Ca(No3)2 KNo3 MgSO4 KH2PO4 Cacl2 H3BO3 EDTA-Fe 四.材料
白菜幼苗豇豆幼苗番茄幼苗
五.方法步骤
1.供试幼苗的培养
2.配置储备液:用蒸馏水按表1配制
3.按表2配制成完全营养液进行完全培养和缺素培养
4.将被试植物固定在纱布上进行培养并调节PH值
5.每周观察一次,连续观察两周,写出实验报告
6.观察记录内容
变色斑点焦边萎蔫枯死病斑根系病虫害
表1
表2。
不同缺素条件下的作物形态表现——水培试验总结前言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需满足所需的营养元素。
作物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镁、硼、锰、铜、锌、钼、铁、氯等16种。
它们都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任何一种元素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作物外形会表现出相应的生长异常现象。
如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失绿、发红,叶片畸形,顶芽萎缩,茎裂根腐等。
其中,氮、磷、钾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培试验是指使供试作物栽培在某种营养混合液中的一种试验方法。
这种试验可以用来研究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吸收机制、营养离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定期营养等问题。
本次试验将通过水培的方法观察作物(菜心)不同时期缺素(N、P、K)的外形表现特征,并进行初步的讨论分析。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原理与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是作物体内复杂生理过程的反映,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则引起作物营养状况失调,致使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外形则表现特殊病症,这就为识别缺素症提供了依据。
本试验利用水培的方法,采用4×3对照试验(即4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培养过程中的缺素培养和完全液培养的对照,观察不同时期植株外部形态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从而找出作物缺素的一般表现。
处理I:完全营养液处理II:缺N观察处理III:缺P观察处理IV:缺K观察1.2 材料与设备1.2.1 材料及试剂菜心幼苗、大量营养元素及铁贮备液、微量元素贮备液、完全营养液、缺素营养液1.2.2 其它设备移液管、量筒、塑料桶、石英砂,通气用的玻璃管,精密pH计,电动气泵,泡沫、海绵等。
1.2.2 盆钵的准备水培试验可用陶瓷盆、玻璃或塑料容器作为盆钵,通常无上口,容量约4~10L,株型小的或短期栽培的也可选用容量约0.5~2L的较小容器。
用于水培试验的盆钵,必须彻底洗净,特别是内壁,不允许有沉淀污垢存在。
植物溶液培养与缺素症的观察(1)植物溶液培养与缺素症的观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植物学的研究也不断加深。
植物溶液培养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研究。
同时,植物溶液培养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生长过程,更准确地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
本文将围绕植物溶液培养与缺素症的观察展开,探讨其相关问题。
一、植物溶液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溶液培养又称无土栽培,它是利用液体培养基代替土壤,将植物生长过程放在营养液中进行。
植物根系在营养液中获取养分,通过经胚轴向上生长,最终形成根系、茎、叶等器官,完成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二、缺素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需要各种元素的参与,缺少某些重要元素会导致植物发生缺素症,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
以下为几种常见元素的缺乏与表现:1.氮素缺乏:植物叶片呈现黄绿色,生长缓慢,气孔开口狭小,减少了气体交换。
2.磷素缺乏:植物生长弱,根系较短、较少,茎叶颜色暗绿,有紫红色的叶缘。
3.钾素缺乏:植物根系生长较差,叶片向下弯曲,表现为发育不良和萎枯。
三、植物溶液培养中缺素症的观察利用植物溶液培养技术结合缺素实验,可以观察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的表现,并可以比较不同元素缺乏时的表现变化。
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营养液,其中含有各种元素,控制营养液的pH值,保持其稳定。
2.选取同等大小、同样质量的植物幼苗,将其放入营养液中培养。
3.在培养过程中,依次去除营养液中的某种元素,不断观察植物的表现。
4.比较不同植物的表现变化,根据表现情况判断植物缺乏哪些元素。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对植物营养缺乏的症状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有更好的了解。
同时,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补充植物缺失的营养元素,以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发育。
四、总结植物溶液培养技术以其便捷、高效、精准等优势,在植物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是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生长方面。
实验中,关于植物营养缺失是什么元素不足的问题,通过缺素症现象观察,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姓名胡发枝学号20122501008班级12生物科学三班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植玉米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试验时间2014-10-10 实验指导老师叶庆生老师实验一:玉米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
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KCL 式中:K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K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
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1、材料:玉米种子;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玉米缺素的验证观察实验摘要:植物生长需要矿质营养,其中必须元素有17种,大量元素有N、P、K、Ca、Mg、S;微量元素有Fe、Mn、B、Zn、Cl、Mo、Cu、Ni。
具有组成细胞结构物质成分、调节生命活动、参与能量代谢等作用。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
本次实验对久龙5号玉米进行缺N、P、K、Ca、Mg、Fe的培养,并观察其缺素症状。
此实验有可以指导生产,及时了解作物所缺营养元素,可以及时施肥,可以提高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知缺N幼苗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叶片黄绿、根冠比较大;缺P幼苗生长较慢、下部叶片出现暗绿色、根冠比大;缺K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嫩叶呈现出黄色、根冠比稍大;缺Ca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
植株丛生,生长点坏死,烂根。
关键词:营养元素、玉米缺素、根冠比。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而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
玉米正常生长如果缺营养元素,其生理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
N、P、K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必需元素,它们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在结构和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以及作物的早熟高产优质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对缺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玉米一生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和缺素症状已有大量的报导,但多集中于宏观上的观察,偏重于地上叶器官形态和根部形态的研究。
关于缺素造成生理和结构上的变化则报道的较少,且仅限于某一元素缺乏时(如缺锌) 的报道。
Chapin 等人认为,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个胁迫反应的中心系统,它可以被多种环境胁迫所激活(包括营养供应不正常) 。
葡萄植株缺素实验报告背景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果树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优质果实,葡萄植株需要吸收和利用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其中,磷是葡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磷在植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核酸合成、酶活性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葡萄植株可能会出现磷素缺乏的情况。
磷素缺乏会导致葡萄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果实发育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磷素缺乏对葡萄植株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CRD),将葡萄植株随机分成不同处理组,每组设置多个重复。
每个处理组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磷素缺乏处理。
实验材料•葡萄植株(相同品种、相似生长状态)•磷素缺乏处理液(不同浓度的磷素溶液)•培养基•实验器材(培养皿、注射器等)实验步骤1.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培养基。
2.将葡萄植株移植到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置一株葡萄植株。
3.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浓度的磷素缺乏处理组。
4.在每个处理组中,将相应浓度的磷素缺乏处理液注入培养皿中,使其覆盖葡萄植株的根系。
5.控制组使用正常含磷的培养基作为对照。
6.将培养皿放置在恒定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7.定期观察和记录葡萄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形态、株高等指标。
8.结束实验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磷素缺乏对葡萄植株生长和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随着磷素缺乏浓度的增加,葡萄植株叶片呈现出明显的黄化现象。
这是因为磷素在叶片中参与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当磷素缺乏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叶片变黄。
其次,高浓度的磷素缺乏会导致葡萄植株生长受限。
我们观察到,在高浓度磷素缺乏处理组中,葡萄植株的株高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磷素在植物体内参与细胞分裂、伸长等重要过程。
当磷素缺乏时,这些过程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葡萄植株生长受限。
实验一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识别
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其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若某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或营养元素之间不平衡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并在植株外形上表现出特殊症状。
因而,可以利用植株外形特征和症状,诊断作物的营养元素丰缺状况,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测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彩色图片(多媒体或幻灯片),使大家熟悉主要作物的缺素症状,特别是每个营养元素缺乏时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
掌握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识别方法。
为田间诊断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观察方法和依据
作物的外部形态是作物体内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反映,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则引起作物营养状况失调,致使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外形则表现出特殊病态,这就为根据外形识别缺素症,提供了依据。
因此,大家应认真观察植株形态特征,重点注意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引起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出现的特殊病症。
仔细区分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外部特征,以及症状最易发生的部位、时期等现象。
三、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特征
现将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特征和主要作物某些元素的典型症状列表(一)、(二)、(三)(四)如下:
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形态特征(一)
以上资料引目北京农业大学编(肥料手册)1979年版
四、形态观察诊断的注意事项:
1、在生产过程中,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是综合而复杂的,其他不良自然因素例如干旱、受涝、低温、伤害、虫害、冰雹等也往往使作物外形发生变化。
如玉米苗期低温受冻而出现的紫叶与缺乏磷素造成紫叶很相似。
因而,若不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往往会发生诊断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全面调查,综合分析。
2、对外形进行诊断时,常常遇到两种以上营养元素不足所引的“复合症状”或者是个别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过多所产生的中毒症状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必要时需结合其他方法加以鉴定。
3、根据作物外形诊断缺素症状,必竟一种简便的方法。
当因素复杂时,常常不易确诊,或者等到症状在外形上明显表现出来再采取措施,已嫌太晚,这就要求与其他的方法如田间肥料试验方法,土壤与作物营养的化学诊断方法等结合起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