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社会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1.28 KB
- 文档页数:6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装……订……线…………………………………………………………………………………………………………… …………………………1、讲授内容:(1)人工智能的概念(2)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3)人工智能的分之领域(4)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5)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2、教学要求:了解:研究途径和方法、人工智能的分之领域、基本技术和发展概况。
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第一部分: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它涉及到机器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人工智能的代表性算法和技术;3. 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人工智能主要技术分类和代表性算法;3.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4. 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智能推荐;5. 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课堂教学:讲授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教学:通过编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3. 项目案例分析:讲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第五部分: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占比30%;3. 期末项目实践占比40%。
第六部分:参考教材1. 《人工智能基础》;2. 《Python深度学习》;3. 《机器学习实战》;4.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第七部分: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人工智能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共同执教,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为社会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的定义和起源-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1.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第二章:机器学习基础2.1 机器学习的概述-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区别- 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2.2 数据预处理- 缺失值处理-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 特征选择与降维2.3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逻辑回归- 决策树- 支持向量机- 集成学习第三章:深度学习3.1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应用- 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2 常用的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 PyTorch- Keras3.3 深度学习的应用案例- 图像分类与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人脸识别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4.1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 词向量表示- 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4.2 文本分类与情感分析- 文本特征提取- 文本分类算法4.3 机器翻译与问答系统- 神经机器翻译- 阅读理解模型第五章:计算机视觉5.1 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目标检测与图像分割5.2 图像识别与物体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CNN)- 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Faster R-CNN)5.3 视觉生成与图像风格迁移- 生成对抗网络(GAN)- 图像风格迁移算法第六章: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6.1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隐私与数据安全- 就业与职业变革- 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6.2 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数据保护法与隐私权- 人工智能专利与知识产权- 算法歧视与公平性第七章: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7.1 人工智能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的挑战与限制- 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可能性7.2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人工智能助力人类创新与发展- 人工智能对就业和教育的影响总结与展望本教学大纲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 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 课程类别 个性拓展课程名称 人工智能课程编码 GT28101 开课对象 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4或6学期学时学时//学分 36学时学时/2/2学分(理论课:学分(理论课:2828学时学时/1.5/1.5学分;实验课:学分;实验课: 8 8学时学时/0.5/0.5学分)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课程简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脑所从事的感知、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人类智能活动,来解决需要用人类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该课程主要讲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知识与知识表示、机器推理、搜索策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等方面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表示、推理机制和智能问题求解技术。
启发学生开发软件的思路,培养学生对相关的智能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学时分配《人工智能》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章次 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或手段 第一章 人工智能概述 3 讲授法、多媒体 第二章 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5 讲授法、多媒体 第三章 图搜索技术4 探究式、多媒体 第四章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6 讲授法、多媒体 第五章 机器学习与专家系统 4 概述法、多媒体 第六章智能计算与问题求解6 启发式、多媒体合计28《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实验一 一分支与循环程序设计1) Prolog 运行环境; 2)2)利用利用PROLOG 进行事实库、规则库的编写; 3)3)分支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4)4)循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5)5)输入出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工智能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的背景、应用和发展趋势,并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
课程内容:1.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历史与发展-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关系2. 机器学习基础-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 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原理- 机器学习的评估方法和误差分析3.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的应用- 深度学习的训练与优化方法4.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的表示与处理方法- 文本分类、语义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 自然语言生成与对话系统的应用5.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 目标检测、图像分类和图像生成的基本原理- 视觉感知与智能交互的应用6. 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 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完成实践项目,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课程评估方式:-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 实践项目报告: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参考教材:- 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aron Courville. Deep Learning [M]. MIT Press, 2016.- Sebastian Raschka, Vahid Mirjalili. Python Machine Learning [M]. Packt Publishing, 2017.- Dan Jurafsky, James H. Martin.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M]. Pearson, 2019.备注:该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仅作参考,实际课程内容和安排可能会根据教师和学校要求进行调整。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科技,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培养人才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份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导论在导论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可以让学生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引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
三、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如数据挖掘、模式识别、推理与规划等。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解释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四、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医疗健康、金融、交通等。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前景。
五、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隐私、就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相关问题。
六、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展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兴趣。
七、实践项目在这一部分,将组织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项目。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总结与展望在这一部分,将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人工智能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诊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具有深度的人工智能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人工智能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从引言开始,以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在这一部分,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案例,如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等,以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二、基础知识在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石。
这一部分可以涵盖以下内容:1. 机器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算法,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
可以通过实例来解释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如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等。
2.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技术,其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网络结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3.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语言的理解、生成和翻译等任务。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如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三、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
在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以展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潜力。
1. 医疗诊断: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这些应用的原理和技术,并讨论其在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2. 金融风控: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投资决策等。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介绍机器学习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如信用评估、欺诈检测等,并讨论其在提高金融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大纲:人工智能课程教学1. 简介- 介绍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解释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 目标-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3. 课程设计- 课程时长和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和模块划分4. 课程内容- 人工智能的历史和发展-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案例5. 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
-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加深对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
6. 评估方式- 考试:通过笔试和编程作业考察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和算法的掌握程度。
-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
-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7. 教学资源- 教材:建议使用经典的人工智能教材,如《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
-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使用在线资源,如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论坛和课程网站。
8. 参考文献- 列举相关的研究论文、教材和在线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
9. 结语- 强调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以上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案例,并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项目和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当前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充分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原理;2. 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算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3. 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和平台,进行模型的开发和实验的设计;4.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和难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人工智能概述1.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与现状1.3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社会影响2.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2.1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基础2.2 统计学习和数据挖掘2.3 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3. 自然语言处理与图像处理3.1 语音识别与生成3.2 机器翻译与文本分类3.3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4. 智能决策与推理4.1 强化学习与智能控制4.2 知识表示与推理4.3 集成学习与多智能体系统5. 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5.1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5.2 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5.3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通过考试、实验报告、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相应的课堂教学资料和实践项目所需的软件、硬件资源。
2. 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参考资料将包括经典教材、学术论文、技术文档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行业报告等。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教学大纲本课程是教育部-微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课程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结合社会热点和算法实践项目,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经典算法、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展示信息社会各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前景,为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入门基础。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教育部-微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课程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结合社会热点和算法实践项目,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经典算法、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展示信息社会各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前景,为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入门基础。
本课程结合北京大学跨学科综合优势,加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前景融入各门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中,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
授课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入门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经典算法、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打开学习人工智能的大门,为学生今后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大纲1新闻热点与身边的人工智能(68min)101家庭助手(8min)102机器翻译(9min)103图像识别(9min)104下棋高手(13min)105自动驾驶(7min)106医疗健康(8min)107金融与商业(12min)108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寄语计算机教育(2min) 109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微软新视界Center One(3min)单元测验12人工智能发展简史(73min)201什么是人工智能(10min)202人工智能经典问题(10min)203第一次热潮(12min)204第二次热潮(11min)205第三次热潮(15min)206人工智能发展状况(14min)微软亚研院刘铁岩副院长访谈:人工智能发展简史(52min)单元测验23基于决策树和搜索的智能系统(上)(65min)301实例1读心术(9min)302和人类一样的判断方式(13min)303专家系统应用与发展(12min)304实例2井字棋(11min)305博弈树(20min)实例1读心术代码运行及说明单元测验3(上)3基于决策树和搜索的智能系统(下)(72min)306估值决策(18min)307最大最小值法(15min)308AlphaBeta剪枝(13min)309启发式算法(11min)310从国际象棋到围棋(15min)实例2井字棋代码运行及说明单元测验3(下)4基于仿生算法的智能系统(63min) 401仿生算法简介(14min)402基因遗传算法(16min)403实例3拼图游戏(6min)404拼图的基因(7min)405遗传和变异(10min)406自然选择(10min)实例3基因遗传算法代码运行及说明单元测验45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系统I (62min) 501神经元与神经网络(12min)502实例4手写数字识别(9min)503网络构建(13min)504计算损失函数(8min)505优化器优化函数(10min)506反向传播(10min)实例4手写数字识别代码运行及说明单元测验56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系统II (79min)601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16min)602让人工智能学会玩游戏(12min)603试错式学习(7min)604状态动作回报(9min)605价值判断Q函数(12min)606尝遍百草(9min)607熟能生巧(11min)实例5FlappyBird代码运行及说明单元测验67人工智能应用(123min)701图像识别与分类(10min)702医学影像分析(12min)703-5 微软亚研院张益肇副院长访谈:人工智能应用医疗+AI(26min) 706语音识别(12min)707人脸识别和情感计算(13min)708-10微软亚研院周明副院长访谈:人工智能应用自然语言处理(37min) 711自动驾驶(12min)单元测验78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未来801挑战-技术视角(9min)802挑战-人文视角(12min)803伦理规范-社会层面(14min)804伦理规范-公共政策(10min)微软亚研院潘天佑副院长访谈: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50min)808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23min)809奇点理论-畅想未来(16min)单元测验8预备知识本课程面向零编程基础的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本课程没有必须的先修课,若对Python编程语言有所了解更佳。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人工智能教学大纲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
AI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设计了本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AI思维和技术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模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3. 理解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人工智能概述(2周)-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分类- 人工智能在社会与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进展2. 第二阶段:机器学习基础(4周)-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与算法-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 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机器学习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3. 第三阶段: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5周)-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概念- 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训练方法- 常见深度学习网络,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 第四阶段: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3周)-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的讨论-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5. 第五阶段:实践项目与实验(4周)-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人工智能算法的实践应用- 利用开源框架进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与调优- 团队合作,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识;- 布置作业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项目实践与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大单元设计一、教学大纲本大单元设计以“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了解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2. 实例分析法:通过对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的影响和挑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关系;4. 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运作过程和效果。
五、教学步骤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案例和相关理论知识;2. 讨论和互动: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火花的产生;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发言表达等;2. 作业评价:布置和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 项目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2. 多媒体设备: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3. 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资讯和应用案例。
九、教学总结。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框架。
人工智能是如今热门的领域之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因此,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基础1.2 学时安排:40学时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3.1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1.3.2 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1.3.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1 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2.1.1 人工智能定义及相关概念介绍2.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2.1.3 人工智能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2.2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8学时)2.2.1 机器学习基础2.2.1.1 监督学习2.2.1.2 无监督学习2.2.2 深度学习2.2.2.1 神经网络原理2.2.2.2 卷积神经网络2.2.2.3 递归神经网络2.2.3 自然语言处理2.2.3.1 词向量表示2.2.3.2 语言模型与文本生成2.3 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20学时)2.3.1 人工智能算法概述2.3.2 决策树算法及应用2.3.3 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应用2.3.4 随机森林算法及应用2.3.5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案例2.3.6 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2.3.7 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2.4 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影响(6学时)2.4.1 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2.4.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2.4.3 人工智能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授课方法3.1.1 讲授:通过理论讲解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知识;3.1.2 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1.3 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与社会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ciety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性质:科技素质教育课程课程目的:
人工智能是一门边沿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三向交叉学科。
今天,各样的智能机器人,不断能够帮助人类进行生产劳作,甚至可以料理家务,人们在整个的发展的过程当中希望利用外来之物来强化自身,摆脱自然力的束缚,人类从中可以得到解放,这是一个千古梦想,也是中国梦的梦境之一。
这个梦想怎么样才能变成现实,最精彩的是人希望有一种智力的工具,它依靠信息科学技术来把信息资源转化成为这种工具,帮助人来扩展自己的信息功能、智力功能,这样就可以把人类从很多繁重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人工智能是对资源、科学、技术、工具的集大成,这个是人类争取从自然力解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学过这门课程后使学生对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富强梦做出更大贡献。
课程内容:
一、二进制的前世今生
1. 计数的发展历史,计数历史贡献
2. 二进制的诞生,二进制的发展历史
3. 二进制的计算能力,二进制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二、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1.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计算工具的历史贡献
2. 机械式计算器的诞生,机械式计算器的历史作用
3. 现代计算机诞生,现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三、人工智能的起源
1. Turing 思想和Turing 机
2. 人工智能的诞生的三大标志
3. 人工智能语言的发展
4. 智能博弈技术的发展
四、人类智能与计算机模拟
1. 智能仿真模拟能力
2. 计算机仿真模拟领域
3. 计算机仿真模拟能力
五、模糊世界和模糊信息
1. 人类世界的模糊性
2. 粒度计算的基本原理
3. 粒度计算的应用
4. 典型模糊案例分析
六、自然语言理解
1. 自然语言理解的发展概况
2. 自然语言理解遇到的困难
3. 典型自然语言理解案例分析
七、逻辑推理
1. 一阶谓词逻辑概述
2. 一阶谓词逻辑推理的典型案例分析
3. 逻辑悖论案例分析
八、专家系统
1. 知识的表示、知识的存储技术
2. 知识的推理技巧
3. 专家系统案例分析
九、机器博弈
1. 机器博弈的研究意义
2. 棋类博弈案例分析
3. 军事博弈应用
4. 经济博弈应用
十、智能机器人
1. 机器人的思维方式
2. 机器人的分析和规划
3. 机器人案例分析
十一、机器人的五官
1. 视觉图像处理案例分析
2. 语音处理案例分析
3. 信息输出案例分析
十二、多Agent 系统
1. 机器人协作的意义
2. 机器人协作技术
3. 机器人协作案例分析
十三、智能检索
1. 信息社会与信息爆炸
2. 智能检索的技术
3. 智能检索案例分析
十四、智能控制和智能调度
1. 智能控制的意义
2. 智能调度的意义
3. 智能控制案例分析
4. 智能调度案例分析
十五、智能楼宇和智能交通
1. 家庭生活智能化的意义
2. 智能楼宇案例解析
3. 智能交通案例解析
学时分配:
主要教学参考书:
[1] 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S J Russell, P Norvig,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影印版),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王世辉、石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董克,刘明锐,仿造人类智能一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走进未知世界丛
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⑸[美]克里斯汀著,闾佳译,最有人性的人”一—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启示,人民邮
电出版社,2012年。
⑹李明,机器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