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26.64 KB
- 文档页数:2
围手术期糖尿病的管理术前检查与评估据统计,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虽患糖尿病但未经诊断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者的18倍,是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的3倍。
故糖尿病被漏诊、漏治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前检查与评估实属必要。
通过术前全面检查(包括血糖、电解质、肾功、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酮体、心电图等项目),可以全面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及水电解质紊乱、有无并发症及/或合并症以及心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准确评估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及风险大小,提前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以确保手术安全顺利。
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空腹血糖, 13.9m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肾病、手术时间>90分钟及全身麻醉等等。
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越多,术中或术后代谢紊乱对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越大,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死亡率越高。
术前血糖管理若糖尿病患者术前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则手术危险性增加,且容易并发感染、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昏迷。
血糖高于11.1mmol/L,可影响伤口愈合。
为了把手术及术后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应在术前把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控制得理想一些,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因为低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高血糖,因此,控糖目标应当个体化。
择期手术者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 (140mg/dl )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 ( 200mg/dl)以下。
急诊手术者随机血糖应控制在13.9mmol/L ( 250mg/dl)以下。
眼科手术等一些精细手术对血糖要求更加严格,应控制在5.8~6.7mmol/L (105~120mg/dl )如空腹血糖〉10mmol/L (180mg/dl入随机血糖,13.9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9%,应推迟非急诊手术。
糖尿病患者择期手术控糖方案倘若患者要做的是小手术(指手术时间不超过1小时,局部麻醉且术后无须禁食),而且之前血糖控制良好,则术前无须调整患者原治疗方案,只是手术当天早晨需暂停降糖药,术后则可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
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探讨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时,应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较长的手术时间(1.5 h以上)、高龄以及伴随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麻醉和手术应激以及术后免疫能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围术期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控制血糖浓度在适宜范围,使之顺利渡过围术期,方能保证手术效果。
标签:糖尿病;泌尿外科;围术期;处理前列腺增生、泌尿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等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和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泌尿外科疾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应激反应能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加之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围术期存在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手术风险,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导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或导致死亡[2]。
在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必须控制血糖浓度在适宜范围,使之顺利渡过围术期,方能保证手术效果。
所以,作为泌尿外科医生,笔者结合相关文献[3-5]总结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的圍术期处理。
1 围术期危险因素1.1 评估围术期危险因素的必要性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多伴组织器官功能降低、营养不良、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等情况,此时糖尿病的上述因素可与泌尿外科手术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患者耐受麻醉和手术操作的能力,不利于术后顺利康复;同时泌尿外科有创治疗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提高肾上腺激素分泌数量、降低其周围血糖能力,进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血糖水平的提高还可诱发水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器官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评估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措施,促使患者康复。
1.2 围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围术期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较长的手术时间(1.5 h以上)、高龄以及伴随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麻醉和手术应激以及术后免疫能力低下、营养不良为患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一、概述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 约有50%的患者一生中由于各种原因需行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5倍左右。
糖尿病并非手术的禁忌证, 但由于患者存在代谢紊乱,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不仅患病率高, 临床症状不明显, 而且心、脑血管等合并症多, 血糖达标率低, 抵抗力下降, 对手术的耐受性差, 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增大。
围手术期的概念:围手术期并无确切的定义。
60年代, 有人把患者入院做术前准备到术后出院这一时段称为围手术期, 即围手术期等于住院日。
目前认为, 围手术期实际上是以手术为中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段时间。
手术导致机体应激状态, 使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加重。
因此, 应充分认识手术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妥善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使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伴有外科疾病和手术麻醉等情况下, 体内儿茶酚胺、胰高糖素、生长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 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脂肪与蛋白质分解增加, 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 血糖控制困难增大。
一般中、小手术可使血糖升高1.11mmol/L左右, 大手术可使血糖升高2.05mmol/L~4.48mmol/L, 麻醉剂可使血糖升高0.55mmol/L~2.75mmol/L。
在高血糖状态尚未得到控制前, 手术危险性增加, 且容易并发感染、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昏迷。
血糖高于11.1mmol/L, 可影响伤口愈合。
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 应通过治疗使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在6.7mmol/L~10mmol/L。
二、术前准备为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必须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掌握病情严重程度, 详细了解各重要脏器功能, 评估代谢紊乱、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详见4-9-1。
对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中、小型手术(如疝修补术、乳房切除术及大隐静脉剥脱术等)对糖尿病影响不大。
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随着寿命的延长,糖尿病人的手术率也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等,降低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处理糖尿病围手术期是必不可少的。
一、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肝肾功能、血液凝血功能等。
术前血液检查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为术中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治疗提供基础。
二、术中处理术中处理是糖尿病手术的重要环节,当血糖处于高浓度时,会导致术后感染、出血、休克等多种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及时调节血糖浓度,严格控制血糖值。
术中糖尿病患者应饮食清淡,低脂、低糖饮食,避免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选择低糖水果或者喝一些无糖饮料等,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三、术后处置术后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也非常重要,需要在术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度进食。
医生将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术后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
保持好情绪和心态同样也是糖尿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
四、注意事项在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操作者技术熟练;2.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病人放松心态;3.手术前应停用糖尿病药物,术后根据病人情况恰当地启用;4.手术期间随时监测血糖值、电解质等各项生理参数;5.病人术前应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6.病人应接受术后跟踪随访,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综上所述,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不仅涉及到血液的监测和药物的调节,还需要考虑病人的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术前评估、术中处理、术后处置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为糖尿病手术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