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词语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316.22 KB
- 文档页数:21
文言文词语归纳整理
一、五行归纳
1. 金:黄金、玉、银、珍宝等
2. 木:树木、竹、木材、木料等
3. 水:江河、海洋、波浪、流水等
4. 火:火焰、炎热、烈火、烈阳等
5. 土:土地、泥土、尘埃、山峰等
二、农业类归纳
1. 农田:田地、稻田、田野、麦田等
2. 农作物:庄稼、谷物、粮食、蔬菜等
3. 农事:耕种、播种、收获、种植等
4. 农具:犁、耙、锄、镰刀等
三、天文地理类归纳
1. 天空:苍穹、天幕、星空、云朵等
2. 地面:大地、沙漠、高山、平原等
3. 天气:晴朗、阴云、雷雨、寒冷等
4. 方位:东、南、西、北等
四、人体类归纳
1. 身体部位:头颅、躯干、四肢、内脏等
2. 器官:心脏、肺腑、肾脏、脑髓等
3.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4. 行为:思考、行走、休息、进食等
五、社会生活类归纳
1. 家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
2. 社交:朋友、同事、邻居、亲戚等
3. 学校:老师、学生、课堂、教室等
4. 职业: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
六、动植物类归纳
1. 动物:鸟兽、昆虫、鱼类、畜生等
2. 植物:花草、树木、水草、果实等
3. 食物:肉类、蔬菜、米饭、面食等
4. 饮品:茶水、果汁、酒类、饮料等
七、文化艺术类归纳
1. 书法:硬笔、软笔、字迹、墨汁等
2. 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静物等
3. 音乐:歌曲、乐器、音符、旋律等
4. 舞蹈:舞姿、舞步、舞台、舞蹈家等
以上是对文言文词语的归纳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注释《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4.堪:能忍受。
25.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6.者:代词,······的人。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w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17.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平:社会太平;平定23.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24.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文言文字词大全1.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 被:通“披”,穿戴。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6.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7.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8.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9.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10.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1.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2.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3.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14. 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5. 得:通“德”,恩惠;感激。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 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19. 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20.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1.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22. 还:同“环”,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23.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4. 离:通“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
”25.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26.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7. 陵:通“凌”,凌侮。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实词1、故:1、事故;2、原因,缘故;3、副词,故意;4、老的,旧的,原来的;5、通“固”。
本来;6、因此,所以;2、知:1、知道,懂得;2、认识,识别;3、了解,赏识;4、通“智”。
聪明,智慧;3、观:1、看;2、观察,考察;3、观赏;4、认识,看法;4、期:1、约定;2、期限;3、要求,期望;4、及,到;5、亡:1、逃跑,逃亡;2、丢失,失去;3、消亡,灭亡;4、死亡;5、通“无”。
没有;6、即:1、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2、副词。
立即,马上;3、就是;4、连词。
假如,如果;5、连词。
即使;7、去:1、离去,离开;2、距离;3、过去的;4、除去,去掉;5、前往,到......;8、若:1、像,好像;2、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3、指示代词。
如此,这样。
4、连词。
假如,如果;5、及,比得上;9、已:1、停止;2、完毕,完了;3、已经;4、罢了,算了;5、通“以”。
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6、语气词。
同“矣”;10、闻:1、听见;2、知道,懂得;3、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4、闻名,著称;5、传说,事迹;11、妙:1、美好,美妙;2、巧妙,奇妙;3、微小,细小;4、通“渺”。
深远,远;12、毕:1、终止,结束;2、完全,全部;3、竭尽;13、敌:1、仇敌,敌人;2、抵抗,抵挡;3、相当,匹敌;4、进攻,攻击;14、当:1、对着,面对;2、担当,充当;3、挡住,抵挡;4、应当,应当;15、绝:1、断绝;2、停止,中断;3、横渡,越过;4、高超,绝妙;5、极,非常;16、穷:1、穷尽,完结;2、生活困难,贫穷;3、走到头;4、走投无路,困窘;17、属:【shǔ】1、类;2、部属;3、隶属,归属;【zhǔ】:1、连接,跟随;2、通“嘱”。
嘱托;3、请,劝清;18、顾:1、回头看;2、看;3、看望,拜访;4、关心,照顾;5、顾虑;19、奇:1、奇特,罕见,不寻常;2、卓越的,有特殊本领的;3、出乎意料,变幻莫测;4、看重,认为奇异;20、往:1、去,前去;2、过去,从前;3、以后,将来;【往往】:1、处处;2、常常,每每;21、出:1、由内向外走,出去;2、出现;3、使......出,遗弃;4、超出,超过;5、在外,对外;22、并:1、合,合并;2、副词。
课内文言文词语整理课内文言文词语整理一. 陋室铭名:著名的素:不加装饰的,朴素 何:疑问代词,表询问。
相当于 什么”形:身体,形体云:说 鸿儒:渊博的学者 白丁:平民,这里指无学问的人二. 爱莲说 观:看,观赏 众:众人 鲜:少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三. 橘逾淮为枳 病:辱 请:请允许我做某事 取:招致,获得 使:出使为:变为 为:是 异:不同,不同的诣:到 .... 去(见)坐:犯……罪 善:善于,擅长生:草木生长 生:生存 实:果实 使:致使,让观:观赏,看 还:返回 见:看见具:器具 名:名字求:乞求,请求牛:出生 使:让 为:作为异:惊奇,奇怪 众:普通的,一般的 五•周处犯:侵犯 俱:在一起 名:名声 强:强悍 说:劝说,说服 修:提高修养 寻:寻找 余:剩下云:说 遂:终于一 何:副词。
表示反问。
可译为为什么”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 •何陋之有4 •无案牍之劳形5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4 •晏子将使楚5 •生于淮北则为枳6 •橘生淮南则为橘7 .水土异也8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9 .王曰:何坐? ”曰:坐盗。
” 10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1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12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13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伤仲永15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6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17 •于舅家见之18 .仲永生五年,为尝识书具 19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0 .忽啼求之21 .仲永生五年,为尝识书具 22 •不使学2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4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5 •泯然众人矣 1 •并皆冒犯百姓2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3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4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5 .或说处杀虎斩蛟6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7 .乃入吴寻二陆8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9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间:中间,期间 举:推举,推荐虑:思想,心思,意念 任:责任入:国内生:使……活 亡:灭亡 为:作为 行:做—益:增加知:知道,懂得,明白 作:奋发,振作 于:介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XXX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XXX:指儿子和女儿。
)(2)XXX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掉臂(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商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XXX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缓慢5.怅然:兴奋地模样6.差:大抵、差未几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1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游玩4.舍去:去,分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忸捏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译文:一个冰冷的雪天,XXX把家人召集在一同,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上课内古诗文词语解释观沧海曹操,字,(时期)家、家和诗人。
临:。
何:。
澹澹:。
竦峙:。
星汉:。
次北固山下次:。
客路:。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
李白,字,号,主义诗人,有“”之称。
杨花:。
子规:。
龙标:诗中指。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名,秋思,是。
思,。
马致远:号,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枯藤:。
昏鸦:。
人家:。
此句写出了。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此处指。
天涯:。
咏雪内集:。
儿女:,这里泛指。
文义:。
俄而:。
骤:。
欣然:。
然:。
何所似:。
差可拟:。
差,。
拟,。
未若:。
因风:。
因,。
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期,。
日中:。
过中:。
舍:。
去,。
乃:。
戏:。
尊君:。
不,。
君:。
相委而去:。
委,。
家君:。
引:。
顾:。
《论语》十二章孔子,名,字,(时代)家、家和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后来被尊称为“”。
《论语》《》《》《》合称“四书”。
子:。
时,。
习,。
说:。
愠:。
君子:。
日:。
省:。
为人谋:。
为:。
忠:。
信:。
传:。
有,。
立:。
惑:。
天命:。
命,。
耳顺:通常认为是。
从心所欲:。
逾,。
矩,。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堪:。
者:。
好:。
乐:。
饭,。
疏食,。
肱:这里指。
于:。
如:。
焉:。
善者:。
川:。
逝:。
三军:。
夺:。
匹夫:。
笃志:。
笃,。
切问而近思:。
切,。
仁:。
诫子书诫:。
书,。
(作者),字,(时代)时蜀汉家、家。
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明,。
致远:。
致,。
广:。
淫,。
慢,。
励精:。
励,。
险躁:。
险,。
治性:。
治,。
年与时驰:。
驰,。
意与日去:。
枯落:。
比喻。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
狼选自《》,(作者),字,世称,(时代)代文学家。
止:。
缀:。
投以骨:。
从:。
并:。
驱:。
如故,。
窘:。
受其敌:。
顾:。
积薪:。
苫蔽:。
弛:。
眈眈:。
少时:。
径去:。
径,。
犬坐于前:。
久之:。
瞑:。
意:。
暇,。
暴:。
洞:。
隧:。
尻:。
寐:。
盖:。
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名词汇整理
本文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出现的文言文重点名词汇,共
计40个。
人物
孔子、子路、顾夫人、孟子、荀子、柳下惠、信陵君、李广、
鲁班、司马相如、汉武帝、韩信、卫青、霍去病、班超、窦燕山、
贾谊、枚乘、张衡、张骞、班固、颜几道、颜真卿、黄巢、杜甫、
白居易、岳飞、文天祥、秦桧、王安石、苏轼、曾巩、欧阳修、辛
弃疾、李清照、刘邦
官职
诸侯、太子、司马、将军、太傅、太保、太尉、大司徒、孝廉、太学生、郎中、博士、太常、御史大夫、宾客
学科
经史子集、春秋、易经、尚书、汉书、等闲识得、河图、洛书、算经、算盘、律吕、礼乐、兵法、医书、方技、诗赋、文学、乐律、笛箫、歌舞
家庭关系
父、母、兄、弟、儿、女、妻、夫、姑、舅、姨、婢、妾
历史事件
黄巾起义、三国时期、五、北魏、唐朝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玄武门之变、五代十国、北宋、金朝、南宋、元代、明朝、靖难之役、南明、清朝
以上为本文的重点名词汇整理,希望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中考备考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一) 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坐.”通“座”)6.止.有剩骨(“止”通“只”)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5.选贤与.能(“与”通“举”)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略无阙.处(“阙”通“缺”)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年级下册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6.亲戚畔.之(“畔”通“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7.始一反.焉(“反”通“返”)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二)古今异义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15.恒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持久16.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起;从事某种活动;发作17.色;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脸色色彩,颜色通晓比喻18.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动词,派遣、使用19.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代词,这种判断动词20.豆一豆羹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指豆子或像豆子一样的东西2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2.乡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家乡23.是;已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判断动词停止,放弃已经24.或或谓惠子曰有人或许,或者25.国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国家26.于是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副词,表承接,就27.从容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镇定,沉着28.是是鱼之乐也这判断动词29.安安知鱼之乐怎么安定;安稳;安全30.请请循其本请让我们拜托别人31.云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云朵32.师齐师伐我军队老师,师傅词语用法举例古义今义33.间又何间焉参与方位词,中间34.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一、概述本文档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对实词的整理和分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实词分类及归纳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名词分为实词名和虚词名两类。
实词名可分为实物名和抽象名。
以下为部分例子: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名词分为实词名和虚词名两类。
实词名可分为实物名和抽象名。
以下为部分例子:- 实物名:人、物、动物等实际存在的事物。
如「日」、「水」、「鸟」。
- 抽象名:抽象概念和动作的名词。
如「忧伤」、「欢喜」、「行」。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存在状态的词语。
文言文中的动词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是表示动作、变化或存在状态的词语。
文言文中的动词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动作或变化的动词。
如「行」、「受」、「走」。
- 系动词:表示存在状态或属性的动词。
如「是」、「有」、「在」。
3. 形容词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或特征的词语。
文言文中,形容词可分为五种常见的类别:数量词、性质词、程度词、趋向词和关系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是描述名词性质或特征的词语。
文言文中,形容词可分为五种常见的类别:数量词、性质词、程度词、趋向词和关系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 数量词:表示数量的形容词。
如「多」、「少」。
- 性质词:表示事物性质、特征的形容词。
如「美」、「善」。
- 程度词:表示事物程度的形容词。
如「甚」、「稍」。
- 趋向词:表示事物趋向、方向的形容词。
如「去」、「来」。
- 关系词:表示事物关系的形容词。
如「同」、「异」。
4.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副词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地点副词和疑问副词。
以下为部分例子: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副词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地点副词和疑问副词。
文言文重点词整理(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君谓计将安出:怎么、哪里死于安乐:安逸安知鱼之乐:怎么衣食所安:养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奔屠乃奔倚其下:奔跑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猛浪若奔:飞奔的马(3)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等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比较(4)鄙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或出身鄙野肉食者鄙:见识短浅(5)毕众妙毕备:全都群响毕绝:全都录毕,走送之:完成、结束毕力平险:尽(6)鞭捉虾蟆,鞭数十:用鞭子打北市买长鞭:马鞭(7)并并自为其名:并且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并行并怡然自乐:全都题名并篆文:连同并杀两尉:一起,共同豪杰并起:同时(8)尝未尝识书具:曾经尝贻余核舟一:曾经(9)陈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设(10)称为之怡然称快:称说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相称不以千里称也:著称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声称先帝称之曰能:称赞(11)城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城市里三里之城:城墙(12)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的确诚如是:如果、果真诚宜开张圣听:实在、的确帝感其诚:诚心(13)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一狼仍从:跟随从流飘荡:随着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学习从民欲也:顺从民弗从也:听从、顺从客从外来:介词,相当于“由、自”(14)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推托旦辞爷娘去;停数日,辞去:辞别、告别未尝稍降辞色:言辞(15)殆思而不学则殆:有害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16)但但当涉猎:只、仅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仅仅(17)旦每至晴初霜旦:早晨旦日,卒中往往语:早晨欢饮达旦:早晨(18)吊人皆吊之:安慰白头吊古风霜里:凭吊、缅怀(19)道任重而道远:道路道渴而死:在路上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起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益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伐无道,诛暴秦:道义、仁政以咨诹善道:道理得道者多助:道义、仁政(20)得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欲得饮:得到一狼得骨止:得到既出,得其船:找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忘怀得失:获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实现、办到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悠然自得:称心满足得道者多助:符合,引申为施行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恩惠(21)度度已失期:估计孤不度德量力:衡量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2)对唐雎对曰;隆中对:回答、应对能张目对日;对镜帖花黄:向;朝着有两人铺毡对坐:彼此相向对联、题名并篆文:对仗的(23)顾相顾惊疑: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24)发一时齐发:发出朝发白帝:出发野芳发而幽香:开放苍颜白发:头发怀怒未发:显露出来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起飞(25)伐伐竹取道:砍伐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6)凡凡所应有:凡是凡曝沙之鸟:凡是凡三往,乃见:总共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是(27)反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始一反焉:通“返”,返回(28)方余年幼,方出神: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方其远出海门:当……时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见方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见方(29)夫今夫不受之天:那些其夫呓语:丈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若夫淫雨霏霏:那嗟夫:语气词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不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30)复复到舅家问焉:又、再非复吴下阿蒙:再复前行:又、再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复立楚国之社稷:恢复兴复汉室:恢复(31)负负势竞上:凭借、依靠负箧曳屣:背着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32)盖盖一癞虾蟆:原来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原来是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大概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盖追先帝之殊遇:表说明原因(33)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另(34)躬亮躬耕陇亩:亲自(35)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故不为苟得也:苟且(36)股两股战战:大腿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7)故故时有物外之趣:因此、所以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马无故亡而入胡:缘故、原因此独以跛之故:缘故、原因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所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从前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楚王问其故:缘故、原因(38)顾相顾惊疑: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39)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本来固以怪之矣:本来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吾义固不杀人:当然、坚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40)观昂首观之:看、观察作青云白鹤观:景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欣赏天下之伟观也: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1)国去国怀乡:国都死国可乎:国事国险而民附:地势此用武之国:地方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42)果果如鹤唳云端: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果然未果,寻病终:实现尉果笞广:果然(43)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挑、扛带月荷锄归:挑、扛(44)恒然数年恒不一见:常常人恒过:常常(45)户故外户而不闭:门月色入户:门(46)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担心生于忧患:灾祸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47)会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每有会意:领会多会于此:聚会、聚集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会当凌绝顶:应当、必定、终当(48)或或凭或立: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王命急宣:有时或置酒而招之: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今或闻无罪:有的人(49)及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及郡下:到达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和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50)极初极狭,才通人:非常南极潇湘:尽感极而悲者矣:到了极点此乐何极:穷尽(51)疾不以疾也:快,迅速必为有窃疾矣:疾病(52)加既加冠:加上大王加惠:给予于我何加焉:好处弗敢加也:夸大而山不加增:更(53)假乃悟前狼假寐:假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54)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隔开其间千二百里:中间虽席地不容间也:有空处又间令吴广:暗中又何间焉:参与时时而间进:间或、有时(55)见见藐小之物:看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徐庶见先主: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曹刿请见:拜见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承受,可译为“我”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56)竞沉鳞竞跃:争着负势竞上:争着(57)径少时,一狼径去:径直、直接能以径寸之木:直径(58)举举大计亦死:发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管夷吾举于土:被选拔、任用(59)强项为之强:通“僵”,僵硬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以弱为强者:强敌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强大、坚强赏赐百千强:有余(60)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晓雾将歇:将要上使外将兵: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君谓计将安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