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气象类专业毕业论文答辩模板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标与问题阐述 (4)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概述 (4)二、文献综述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7)2. 存在问题的探讨 (8)3. 研究空白与创新点 (9)三、研究方法 (10)1.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 (11)2.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12)3. 研究方法的选取与理由 (13)四、实验设计与实施 (14)1. 实验设计思路 (16)2. 实验区域与对象选择 (17)3. 实验过程记录与数据分析 (18)4. 实验结果的呈现与讨论 (19)五、主要发现与结论 (20)1. 研究的主要发现 (21)2. 结论的提炼与总结 (2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4)一、内容概览本论文旨在探讨气象类专业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研究,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建议。
引言:简要介绍气象类专业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或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证分析与讨论: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观点和假设,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揭示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结论与建议: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气象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尤其是关于气象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本论文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实际应用需求,选取XX气象问题作为研究方向,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Graduation Thesis教学周数:12周学分:12学分开课学期:第7、8学期适用专业(方向):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教材:无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与任务毕业论文的质量,集中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大气科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信息资料收集能力、外文阅读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与要求(修订)》(教发2006【1】号)为标准。
(2)任务书1份,开题报告1份,外文翻译1份,毕业论文1篇;三、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及时间分配四、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毕业论文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
答辩前各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材料进行评审,如学生不能按照毕业环节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可申请并报学院批准后取消其答辩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必须按时提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务处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并按时将材料电子版上传到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I.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实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40%、30%、30%。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将自动计算总得分,并转换为等级分制: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
II.毕业论文答辩具体要求以教务处“关于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及评优抽检工作的通知”为准,并参照水文气象学院制定的“大气科学学院关于普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优等工作安排的通知”。
经典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长沙理工大学大气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长沙市2017年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及预警评估**指导教师:XXX研究方向:大气科学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重污染天气过程中,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分析和预警评估,已成为当前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长沙市位于湘江中游,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沙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2017年冬季,长沙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出现了多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
因此,研究长沙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对于深入理解长沙市大气污染形成的机理和规律,促进长沙市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通过对长沙市2017年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观测数据、模拟结果和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时空特征分析:通过对长沙市重污染天气过程时空特征的分析,揭示其形成机制和规律。
2、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源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排放源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影响,揭示不同类型排放源的贡献程度。
3、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通过分析重污染天气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气象条件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影响。
4、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警评估:通过分析影响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关键气象参数,建立相应的预警评估模型,提高气象部门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警效果。
三、研究方法1、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长沙市2017年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时空特征。
2、数值模拟法:通过使用WRF-Chem模式对长沙市2017年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寻找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和浓度变化规律。
3、预警评估法:通过建立相应的预警评估模型,采用气象监测数据,对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预警评估,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方案答辩方案:本科毕业论文1. 引言(200字)首先,对答辩的目的进行简要介绍,即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述。
然后,明确答辩的结构和流程,包括每位答辩小组成员的角色和答辩时间分配。
2. 研究背景和目的(500字)阐述研究背景,即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通过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予以支持和说明。
3. 研究方法(800字)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解释为什么选择了特定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并说明其优势和适用性。
还需要说明数据收集方式和工具的选择原因,并谈论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如使用SPSS或其他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或进行质性分析。
此外,还需要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研究结果(700字)总结研究结果,包括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其他定量或质性分析的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清晰地表达结果,用图表和表格支持,同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此外,还需要提供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以证明结果的有效性。
5. 研究讨论(500字)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包括与研究背景和目的的联系,与已有研究的比较,以及对潜在机制和原因的解释。
此外,还需要探讨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6. 结论(300字)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并回答研究问题。
再次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局限性。
最后,提出结论对实际应用和未来研究的指导。
7. 答辩提问与回答(300字)在这一部分,答辩小组提出问题,旨在考查候选人对所做研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研究结果和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深入讨论。
候选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并展示其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8. 总结(200字)总结整个答辩过程,再次回顾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提出展望。
大气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运动和大气降水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大气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层次结构;2.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3.理解大气降水形成的过程。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大气现象;2.能够运用气象学知识解释简单的气象现象;3.能够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环境保护;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大气运动和大气降水等基本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组成和层次结构–气体的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的层次结构及其特点2.第二章:大气运动–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大气压力系统和风向变化3.第三章:大气降水–降水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降水量与降水强度4.第四章:气象灾害与大气环境保护–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成因–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4.实验法: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科学导论》2.参考书:《气象学原理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气象现象的视频和图片资料4.实验设备:气象观测仪、温度计、湿度计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浙江大学
2010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第一组)
序号论文题目指导老师答辩学生
1 太平洋稀土资源评价及比较张霄宇郑建新
2 频率-空间域波场模拟的迭代方法陈生昌曹卓群
3 基于稀疏性约束的高分辨radon变换,地震数据单程波模拟
陈生昌陈枰
4 莱州弯沉积物有机质组成及其意义孙永革廖伟森
5 田螺山遗址古水稻土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孙永革孙大洋
6 莺-琼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朱扬明孙林婷
7 基于稀疏性约束的高分辨radon变换,地震数据单程波模拟
陈生昌鲁方正
8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方法研究章孝灿周云龙
9 西川朝天剖面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火山灰中磷灰石原位微区Sr-Nd同位素
孙永革王曼
10 近海生态健康遥感评价张霄宇李欧闻
11 基于标点过程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目标提取方法柴登峰王艳锋
12 不同深度海洋气枪震源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田钢杨倩
答辩时间:2013年6月4日(周三)上午8:30
答辩地点:玉泉教六325室
欢迎各位老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