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保健服务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首先,职业防护制度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衣着要求非常严格。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更换,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医院应提供一次性的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的安全。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其次,医院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需严格遵守洗手程序。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基本措施之一,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步骤。
医院应提供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提醒护理人员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操作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品后都需要进行洗手,确保自身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比如,穿刺、换药、搬运病人等操作需要戴手套,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医院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理发、修剪指甲、洗澡等,避免病菌在自身身上滋生和传播。
此外,医院护理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他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的良好。
护理人员还应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制度,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医院可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包括感染预防知识、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无菌操作规范等。
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加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保健措施的落实对于减少交叉感染、保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配合,严守职业防护制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一、工作范围1. 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医技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
2. 医务人员在从事与病人接触的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章。
二、健康防护1.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病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定的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三、职业保护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受伤或感染。
3.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应避免暴力行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医疗废物管理1. 医务人员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的处理单位。
2.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伤害或感染。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医务人员应参加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程序。
2.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应遵循领导指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六、诚信守法1.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医风,敬业爱岗,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医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接受贿赂或参与医疗诈骗等违法活动。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人员防护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督导。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罚。
八、其他规定1. 医务人员在职业上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 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调整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为人民健康服务。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1.医疗机构应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确定护士所处环境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等。
2.医疗机构应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三、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1.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2.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职业防护设施与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四、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1.医疗机构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等。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五、职业健康监护1.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和监测制度,及时报告并控制职业病发生和传播。
六、事故应急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明确事故责任和处置要求。
2.医疗机构应组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
七、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护士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职业危害问题及时改善和处理。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士工作过程中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八、违规处罚和整改措施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违规处罚制度,对护士违反职业安全防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医疗机构应及时整改和改进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九、附则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水平,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七、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1、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2、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季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有登记记录。
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
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3、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进行毁形.4、定期对换药室、注射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护理人员医疗保健服务规定
(一)为了了解员工身体健康情况,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更好的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使员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员工。
(三)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职业防护用品。
(四)对全院医务人员,特别是特殊护理单元。
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
体检管理:全院职工体检,由医务科负责相关事宜。
特殊岗位体检由预防保健科负贵资料整理。
(五)对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免费检查。
根据职业暴露情况预防性使用药物。
(六)女职工怀孕7月以上(含7月),不再安排从事夜班劳动。
在劳动期内的例行产前检査,算劳动时间。
按国家政策享受产假、晚育假、母乳喂养假。
婴儿未满周岁给予哺乳假每班次30分钟。
产假期间医院发给基本工资和福利性津贴。
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护理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禁止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
三、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最新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推举)一一名护士的仪表、言语、眼神、动作、表情及服装、装扮都会涉及到风度的雅俗,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一个护士一进入病房,首先患者看到的是护士的仪表。
可能有的人会说,护士的仪表如何关系不大,只要技术作风过硬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患者住进医院的心情是不开心的,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给患者的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患者见到穿不洁的衣服或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的护士,会有可怕与厌恶之感,同时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所以,当进入护士角色后,必需穿着干净,使人感到和谐、优雅、大方,要具有端庄、含蓄的举止,自然的表情姿态,这可使人有悦目的美感,对患者坦率热忱、态度和气,这可使人感到稳健、亲切、可信。
护理人员的责任是给患者以人性的暖和,护士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恰当的问候,一个温顺的操作,一个适时的提示,一次倾心交谈,都能表达出护士对患者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使患者深切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被理解的幸福,在人文护理的良好气氛中,患者的不良心情就会化解,对疾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个护士的素养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一心一意为患者效劳的内在思想感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护士要有良好的情志和意志修养,在工作中必需保持稳定、振作和开心的心情,见到患者应热忱而严厉、亲切而稳重,工作紧急但井然有序,以良好的心情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士要留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不良的行为表现在患者面前,这样一方面对患者有不良的反响,另一方面有损于护士的形象。
如护理工作经常是一个独立进展,特殊是单独值夜班的状况下,面对的是不能申述自己意见的神态不清的患者或婴幼儿,对于病情的观看和处置是否精确准时、恰当严密,往往缺乏监视,这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道主义信念去履行她的职责。
一个护士要更好地完成她的任务,就必需具有良好的素养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学问,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保健服务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
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应每周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