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29
形式美法则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摘要:平面构成它首先是一个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数个单元为基础在一定的平面内按照形式美法则和构成的原理进行排列组合,并在排列组合中求得新的造型。
它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
研究、探索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关键词:平面构成里程碑形式美法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平面构成它首先是一个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数个单元为基础在一定的平面内按照形式美法则和构成的原理进行排列组合,并在排列组合中求得新的造型。
它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的生活中和设计中都缺少不了美。
美是一种心理反应,是客观美得刺激而被人接受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和目的。
自古以来人都有追求美得天性,在原始社会人就知道用兽骨做成项链和耳环来美化自己,今天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也能证明今天的人们爱美的表现。
美包括本质美、表现技法美和形式美。
平面构成是所有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艺术设计必须遵循的设计法则。
对形式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学科共同的共同课题,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因而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对今后的学习和设计显得十分的重要。
研究、探索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在平面构成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因为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法则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中的设计,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2. 提问:你认为这些设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美观?步骤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5分钟)1. 介绍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
2. 通过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解释这些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并分析一些设计作品,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步骤四:设计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设计一个海报或广告,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学生可以使用纸和铅笔进行初步的草图设计,然后使用电脑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最终的设计。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
2. 全班评价和讨论每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设计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设计展览,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怎样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是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这些法则主要包括秩序、匀称、明确、对比、反复、对称、平衡等。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的意义在于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的形式规律,从而更好地创造美的作品。
其中,秩序是指将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排列,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匀称是指物体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没有明显的比例失调感。
明确是指物体的形象清晰,易于识别,不会产生混淆和模糊感。
对比是指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对比。
反复是指物体的重复和延续,会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和空间感。
对称是指物体的整体和局部都具有对称结构,会产生平衡和稳定感。
平衡是指物体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重量和力量的平衡,会产生和谐、稳定的感觉。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在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美感的规律,设计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在环境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空间的节奏和韵律,创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包装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美感的规律,设计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是平面设计和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更加美观、吸引人的作品。
平面构成中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
现实中虽然每个人(由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不一而同)的审美追求和理想标准皆不相同。
但单从形式条件下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
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
1. 调和与对比调和亦称和谐。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的方面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同时也有安静及舒适的感觉都可以称之为调和。
单独的一色,一根线无所谓调和。
只有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能调和。
但是,要素之间的类似过分强调时,反而易单调。
调和有形态,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调和。
对比又称对照。
把色彩,明暗,形态或材料的质与量相反的两个要素排列或组织,并强调其差异性,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与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态的动静等方面因素来达到。
处理对比关系时,视觉要素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与烘托,处处对比则会失去对比效果。
变化与统一必须保持有机化,呈现充满生机的状况,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
即美学上的“多样统一”。
2. 对称和平衡对称又称均齐。
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形量完全相等,那么该图形即是左右对称的图形。
该线即为对称轴。
又称镜照对称。
老以某一点为中心,让图形产生旋转,能与另一个形完全重迭则称“旋转对称”点对称有向心式的求心对称和离心式的发射对称以及自圆心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对称。
对称的形式具有静态的美感。
以上方式亦可混合使用。
如镜照+平行移动旋转+扩大+镜照等构成。
在平衡的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稳定状态时,即是平衡。
这是实际的重量关系也是杠杆原理的平衡。
怎样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是一种艺术设计中常见的美学法则,它关注的是平面的组成、排列和关系。
在设计中,平面构成通过运用色彩、形状、纹理、线条和空间等元素,使作品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平衡和美感。
在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法则之一是对称性。
对称性可以分为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两种形式。
水平对称是指左右对称,即平面被等分成两个相互镜像的部分。
垂直对称是指上下对称,即平面被等分成上下对称的部分。
对称性在设计中可以传递一种稳定、平衡和整齐的感觉。
另一个常见的法则是平衡。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对称平衡是指在平面上的元素按照对称的方式布置,使得每个部分在视觉上具有相同的重量感。
不对称平衡是指在平面上的元素按照非对称的方式布置,但仍然能够保持平衡和和谐。
平衡在设计中可以创造出一种稳定、统一和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有重复、节奏和层次等其他法则。
重复是指在平面上重复使用相似的形状、颜色或线条,以创建一种统一和有序的感觉。
节奏是指在平面上创建一种重复和变化的节奏感,使作品更具动感和活力。
层次是指在平面上创建不同的视觉深度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富有立体感。
在实际应用平面构成法则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使用对称平衡来创造一种稳重、高贵的品牌形象;在海报设计中,可以运用对称和不对称平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网页设计中,可以利用重复和节奏来提升用户体验。
平面构成法则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视觉信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平面构成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法则,在艺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对称性、平衡、重复、节奏和层次等法则,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有序、和谐和美感的作品。
平面构成不仅是美学的研究领域,更是设计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
希望本文对大家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