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摄影的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摘要:西方摄影流派从法国人达盖尔摄影术成为摄影的标志到今天,摄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随着1839年,摄影艺术正式诞生以来,世界上各种摄影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都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别具一格的风格。
并且各种流派在摄影历史上都有自己或轻或重的地位。
但写实主义摄影流派作为其中的一支队伍,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写实主义摄影流派1839年8月19日,摄影艺术诞生。
从那至今,摄影技术在不断地完发展,摄影艺术也在不断提高。
摄影家在追求摄影艺术的时候,往往都有相似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拥有相似摄影风格的人就在不觉间形成了一种流派。
所谓流派,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然而,当这些摄影艺术流派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同一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色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摄影艺术发展至今,共形成了十一大摄影流派,其中包括写实主义摄影流派,绘画主义摄影流派,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纯粹主义摄影流派,印象主义摄影流派,新现实主义摄影流派,达达主义摄影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抽象主义摄影流派,主观主义摄影流派,堪的派摄影流派。
然而在这众多流派中,写实主义摄影流派却占着极其重要艺术地位。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
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
所以写实摄影流派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写实是抽象、理想化的反义,写实主义又译现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是西方19世纪的美术思潮。
在绘画上是继浪漫主义之后所发展出来的。
最早起源于法国,其中心也是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
法国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于30~70年代间,曾掀起过一场强大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1848年革命后,首次用“写实主义”这个词来自称。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史展开全文要想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有必要了解摄影艺术的流派,流派是伴随着历史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所谓“流派”,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摄影艺术也不例外。
因而流派应该有两个标志,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是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又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理论家,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另一个是: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的作品。
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流派,大致有以下十个,它们是:写实主义摄影诞生于1853年。
写实摄影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摄影艺术流派。
其艺术观念要求照片中的细节与现实相比较要“有数字般的准确性”,同时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被动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
这个流派的摄影家通常与周围的人们同欢乐、共忧患。
他们写社会,写各种世态:写人,写生活与命运。
既不粉饰,也不夸张,真切而朴实。
属于纪实摄影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有凡人小事、社会现实、战争现状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包。
绘画主义摄影诞生于1851年。
该流派以追求绘画意趣、并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创作活动。
这一流派从一开始就走着两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仿画”派和“画意”派两个分支。
仿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可以说是概念先行,经摆布,导演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
其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画意派虽然也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利用了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
它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而写实摄影注意的是生活自身。
印象派摄影诞生于1889年。
印象派这一名词源于绘画艺术,产生于1877年。
后来摄影大师罗宾森提出了“软调(模糊)摄影比尖锐(清晰)摄影更优美”的审美主张,并认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才是好照片。
超级写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的发展。
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1]历史莫罗·大卫(Mauro David)创作的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水晶盘上的甜瓜》法语术语“Hyperréalisme”由Isy Brachot创建于1973年。
它是当年在他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画廊的一个主要的展览的标题。
该展览主要是由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组成,包括拉尔夫·戈因斯(Ralph Goings)、查克·克洛斯(Chuck些细节。
[7][8]他们经常省略人物的表情、政治价值和叙述元素。
照相写实主义风格演变自波普艺术,作品通常紧凑精致,线条分明,突出重点。
[9]超级写实主义则与之相反,虽然本质上参考照片,常常对描绘的主题处理得更柔软更复杂,使之表现成一个生动的对象。
超级写实主义作品中的对象和场景描绘得非常精致,创造出原始照片中没有的一个新的现实的幻想。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超现实主义,因为这种幻想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描写现实。
纹理、表面、灯光效果和阴影画表现得清晰,比参考照片甚至实物还要鲜明。
[10]超级写实主义的哲学根源自让·鲍德里亚的理论,“模拟的东西永远不在现实中存在”。
( the simulation of something which never really existed.)[11]因此,超级写实主义创建了一个虚假的现实,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幻想,是基于现实的一个模拟。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作品是数码相机拍出并在计算机上显示的超级高分辨率的照片的副产品。
就如照相写实主义效仿模拟摄影,超级写实主义利用数码照片并扩展之来创造一个新的现实的感觉。
[12][2]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使观众得到高清晰度图像的幻觉,但是比图像更细致。
摄影中的“大牌”主义【摘要】绘画主义,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是摄影流派中最主要的三大流派,可以说是摄影中的“大牌”主义流派。
其实很多新兴流派都是由其发展衍生而来。
【关键词】摄影绘画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相机来记录某些定格,当摄影走进人们的生活时,人们似乎便找到了一些慰藉,或悲哀或忧伤,或幸福或快乐。
当相机如同电视一样普及后,也就涌现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即便不是专科出生,也还是能够从中发现很多优秀的“摄影师”。
其实摄影发展到现在,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变革。
现代的摄影无论从风格上还是技术上都能体现出这个时代的多样性。
尤其是一些新兴的摄影流派,更是大放异彩。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它更善于发现美,记录美和凝聚美。
而当它运用于商业时,便成为了与文字一起记录着那些沉甸甸的历史。
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商业的角度来看,摄影都有其无法替代的价值。
而摄影中的各种流派的发展也让人们从更多角度上去了解摄影,给摄影开创了很多新的形式和探寻的空间。
这里,我们将着重去品读一下在摄影派别中最主要的三大流派。
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盛行于二十世纪初,其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 .P .罗宾森(P .H .Robinson,1830-1901)。
1869年,这时还处在绘画主义摄影成长的时期,他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影响巨大,为绘画主义摄影奠定了理论基础。
书中指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步。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该流派用绘画艺术中的一些原则来处画面关系,用绘画造型的方式来创作摄影作品。
所以大多数的作品呈现给人的感觉都是典雅,沉寂。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开始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
它非常强调艺术家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这也与我们国画书法相似。
写实主义摄影流派
特点
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流派。
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
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判断。
著名写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
"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
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
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
1870年以后,写
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
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
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
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
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