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盾构施工控制重难点(成都地铁首次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1.25 KB
- 文档页数:2
盾构施工重难点管控要点一、盾构始发盾构始发流程见图1。
1。
始发准备拆除围护结构始发掘进安装盾构始发台架盾构掘进机组装和调试组装反力架安装洞门密封圈盾构始发前盾体进入洞门密封圈(组装负环管片)盾尾通过始发洞口、背衬回填、注浆盾尾刷涂抹盾尾油脂图1.1盾构始发流程图(1)始发台架安装在安装始发台架前先由测量组在始发井底板设立控制护桩,根据护桩精确定位始发台的高程和左右位置。
在完成定位之后,将始发台架底部结构焊接在埋设好的预埋铁板上,以保证始发台架的整体稳定。
在盾构机主体组装时,在始发台架的轨道上涂硬质润滑油以减小盾构机在始发台上前后平移到的阻力。
始发台的坡度(即盾构机的中心坡度)与隧道设计轴线坡度平行,以保证盾构机按照设计的中心和高度进入地层.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定出盾构始发的空间位置,推算出始发基座的位置.始发基架示意图见图1。
2。
(2)反力架安装在盾构主体部分吊入始发井后,进行反力架的安装。
反力架底部固定在底板预埋件上,支撑固定于端头结构墙埋设的预埋件上,以确保始发过程中反力架的稳定。
反力架示意图见图1。
3.图1.3反力架示意图图1.2 始发基架示意图安装反力架时,先用经纬仪双向校正两根立柱的垂直度,使其形成的平面与盾构机的推进轴线垂直。
为了保证盾构机始发姿态,安装反力架和始发台时,反力架左右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高程偏差控制在±5mm之内,上下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
始发台水平轴线的垂直方向与反力架的夹角<±2‰,盾构姿态与设计轴线竖直趋势偏差<2‰,水平偏差<±3‰.(3)洞门凿除在洞门凿除前应先对端头加固体进行垂直抽芯检验和水平探孔,以检验端头加固的止水效果和加固体的稳定性。
垂直抽芯检验数量为加固桩数的1%,抽芯总数不少于三根.水平探孔以洞门作业面按上、中、下、左、右共布设5个φ50孔位进行,钻孔深度不小于2。
5m.经检验合格后方允许进行洞门凿除施工。
大直径盾构机初次应用是本项目监理控制重难点重难点剖析本项目设计运转速度快,车站及区间设计标准高,本工程区间地道内径为7.5m,管片厚度 400mm,地道外径 8.3m,所以盾构机刀盘外径尺寸不小于8.5m。
该盾构机型为成都地铁项目初次应用,需要特意设计定制,施工单位也没有有关盾构工作经验;因为盾构区间地道断面大,必然在施工过程中较以前盾构施工相应增添以下控制重难点:一、大直径盾构机的开挖断面增大,在掘进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范围较大,致使在掘进过程及穿越风险源的时加大了地面及周边建修建物异样沉降的风险。
二、大直径盾构区间,因为管片尺寸和重量增添致使拼装难度增大,影响成型管片质量。
三、大直径盾构机的开挖面较大,掌子面地质状况更复杂,影响盾构掘进。
四、大直径盾构机第一次在成都地铁掘进中应用,参建方无有关施工经验。
针对性举措一、严格控制出土方量,禁止连续超方状况出现,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在穿越风险源前,严格依照地铁企业管理方法组织有关条件查竣工作,保证预加固知足方案和设计要求,有关准备工作已完美后方可同意穿越;增强地面监测巡逻,发现异样状况实时采纳有效举措进行办理,并控制局势发展和影响。
二、增强管理人员及有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且拼装手一定采用有多年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保证拼装安全和质量;增强管片进场到拼装全过程监控,特别是止水带软木衬垫粘贴质量及螺栓复紧的控制;增强对地道能行管片检查,做好管片姿态丈量工作,并依据管片变化状况适合调整盾构机掘进,以保证成型管片质量;大直径盾构区间管片与土体间空隙增大,需相应增大同步注浆量,同步注浆浆液一定依据有关条件综合考虑浆液凝结时间来选择适合的配比,以保证同步注浆成效。
同时在同步注浆过程中采纳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的原则,防止出现管片错台或上调等状况。
三、盾构机选型及刀具配置一定依据施工区间的地质等各方面状况综合考虑,经过专家评审,并出具适应性报告;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进行全程旁站控制,并分局盾构姿态、参数、渣样等方面进行剖析调整盾构掘进。
地铁施工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然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
本文将探讨地铁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引入盾构技术地铁施工中常见的一个难点是隧道的开挖和地下空间的利用。
传统的开挖方式通常需要挖掘大量土方,不仅造成大面积地貌变化,还容易引发地面塌陷等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引入盾构技术。
盾构机可以在地下开挖隧道,减少土方开挖量,降低对地表的影响。
此外,盾构机还可以同时进行隧道衬砌的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对地下水位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穿越河流、湖泊等水体或在高地下水位区域进行施工。
地下水的泌水和压力会对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
为了应对地下水位,可以采取防水灌浆、冻结法等措施。
防水灌浆可以通过注入特殊的材料,形成防水层来保护施工区域。
而冻结法则是通过使用低温冷冻管冻结周边土层,形成冻结带,以控制地下水位。
三、提升施工效率地铁施工常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工期紧张。
为了提升施工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试用全自动化施工设备,如自动化钢筋工作机、剪板机等。
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减少人工作业,还能提高工程质量。
其次,在施工中采用模块化构造,可以将零部件预制好后再进行组装,减少现场施工时间。
再者,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提前进行材料储备和施工准备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停工时间。
四、保证施工安全地铁施工是一项高危作业,安全难题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以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其次,做好爆破作业的防护,采取措施减少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监测隧道内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铁施工过程中将穿越大量地下管线,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将地铁沿线设立应急通道、供电走廊、排水管等,减少地上设施的占地面积,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盾构施工风险掌握近年来,国内地铁区间隧道大量承受盾构法施工,盾构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盾构施工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在盾构施工中地质是根底,设备是关键,人是根本.避开事故的核心是对风险进展辨识,实行有效措施,阻挡或降低风险的发生。
一、盾构进出洞风险掌握盾构在工作井内始开掘进必需凿出预留洞口的钢筋混凝土后,才能将盾构推入洞口,盾构刀盘转动切削洞口外土体.由于凿出预留洞口的钢筋混凝土需要较长时间,洞口土体暴漏时间过长会引起土体坍塌进入工作井,影响盾构始发;如遇含水饱和的砂性土,极易引起大量水涌入工作机,造成严峻的工程事故,延误工期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大直径盾构由于埋设大和洞口面积大,盾构始发的风险更大。
需实行以下措施:①从设计上加强端头加固措施,如在端头洞门增加排素混凝土桩,端头加固选用效果较好如三轴搅拌桩的施工方案。
②对于富水地层,必需承受降水措施。
③对端头加固加固效果进展检测,确保端头加固的整体性和抗渗性满足设计要求.加固体与井壁密封性不能消灭缺陷点。
二、小曲线半径地段盾构施工风险掌握小半径曲线上推动时,土体对盾构和区间的约束力差,盾构轴线较难掌握。
同时由于曲线半径过小,使得掘进时盾构机向曲线外侧的偏移量增大,对管片拼装造成肯定影响。
施工中严格掌握油缸的分区推力,适时调整盾构姿势,严格掌握盾尾间隙。
小半径曲线盾构掘进时,要实行以下措施:①盾构测量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推动时,增加隧道测量的频率,确保盾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测量数据来反响盾构机的推动和纠偏.在施工时实施跟踪测量,确保盾构机良好的姿势。
由于隧道转弯曲率半径小,隧道内的通视条件相对较差,需屡次设置的测量点和后视点。
在设置的测量点后,严格加以复测,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防止造成误测.同时,由于盾构机转弯的侧向分力较大,易造成已成环隧道的水平位移,所以必需定期复测后视点,保证成型隧道位置的准确性。
②盾尾间隙掌握小曲率半径段内的管片拼装至关重要,合理的盾尾间隙有利于管片拼装和盾构进展纠偏。
盾构施工中的难点与挑战分析盾构法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先进技术,它在城市地下交通、排水系统、供水系统以及各类管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盾构施工也存在一些独特的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对盾构施工中的难点与挑战进行分析。
首先,盾构施工中的隧道地质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地质条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盾构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对于砂土、卵石等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控制地表沉降和隧道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此外,对于硬岩、岩石断裂带等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刀具和技术手段,以应对地质环境的变化,并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盾构施工中,环境保护与安全是一大挑战。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振动和尘埃,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盾构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不良的影响。
此外,盾构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地层突涌、坍塌等,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第三,盾构施工中的设计与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盾构施工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土质情况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盾构施工的设计变得复杂。
同时,盾构施工的质量控制也十分关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掘进速度、刀盘转速、螺旋输送机的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盾构施工中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盾构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如刀具、密封件、润滑油等,合理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对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由于施工现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繁忙的交通干线附近,物流和交通拥堵问题也需要妥善协调和解决。
综上所述,盾构施工中的难点与挑战涵盖了地质条件、环境保护与安全、设计与质量控制以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创新精神。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加强安全防范、优化施工流程和加强沟通协调,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确保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盾构施工过程中难点及解决方案分析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分析盾构施工是地下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通过在地下隧道中推进盾构机来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点,本文将从地层条件、地下水、地下设施、设备故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层条件地层条件是盾构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地层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会给盾构施工带来困难。
例如,当遇到坚硬的岩层或极软的土壤时,盾构机容易遭遇顶板坍塌、地面沉降或停机等问题。
解决方案:1.前期的地质勘探调查是保证盾构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通过充分了解地层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选用更适合的盾构机和刀盘,以应对不同地层的挑战。
2.在遇到困难的地层时,可以采用人工喷砼支护、预压法或管片补偿等措施来增强地层的稳定性。
二、地下水地下水是盾构施工中另一个常见的难点。
地下水的涌入会导致隧道顶板下沉、设备损坏等问题。
解决方案:1.在盾构机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水文地质调查,预测地下水涌入量,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水封措施。
2.在进入地下水较多的地层时,可以采用压气式盾构机,通过内部施加高压空气,形成气囊,阻止地下水涌入。
三、地下设施盾构施工可能会穿越或靠近各种地下设施,如地铁、管道、电缆等,这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
解决方案:1.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区域内的地下设施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选择避开或加固周围的设施。
2.借助先进的无损探测技术,如激光雷达扫描、地质雷达探测等,精确识别地下设施的位置,保障施工的安全进行。
四、设备故障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这会导致施工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
解决方案:1.定期进行盾构机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专门的设备监控和故障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对施工的影响。
总结: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条件、地下水、地下设施和设备故障都是常见的难点。
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技术成都地铁地质情况描述:盾构隧道从<2-8>、< 3-4>、<3-7〉等砂卵石地层中通过。
卵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石英岩,卵石的含量达67%,中间夹杂大漂石。
砂卵石具有分选性差,强度高的特点。
<2-8>卵石土(Q4al):黄灰色,黄褐色,中密~密实为主,部分密实,潮湿~饱和。
卵石成分主要为中等风化的岩浆岩、变质岩、砂岩等硬质岩组成。
磨圆度较好,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卵石含量65~75%,粒径以30~70mm为主,钻探揭示最大粒径145mm,夹零星漂石,充填物为细砂及圆砾。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机动车辆的数量呈级数比例增长,原有的市政道路难以满足交通的需要,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投资环境,国内各主要城市均选择修建地铁工程来提升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
隧道是地铁工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隧道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洞体工程质量易控制、质量比较稳定且良好的防渗水性能、施工安全系数高、对周边建筑物影响极小、基本不影响地面交通、适合地层范围广、地质情况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等优点。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热情的高涨,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必将在地铁建设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盾构施工虽然有对地层的广泛适应性、施工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但因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在盾构施工中必然存在盾构机的适应性和施工方法、措施的调整。
成都地铁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砂卵石地层并夹杂有粉细砂层透镜体,地下水丰富、水位高、补给迅速,国内、国际在该种地质条件下全面实施盾构施工隧道尚不多见,无较多经验可以借鉴,在地铁建设史上的应是一次重要技术性突破。
截至目前成都地铁采用泥水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施作的隧道,已经完成成型隧道1000余米,在施工中出现一些有别于其它地质情况下施工的难点,对这些难点的技术处理为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施工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
144盾构法施工中常见难点及其改善建议分析季 雪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摘 要:岩伴随着城市逐渐发展,各大城市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地面可利用空间不断缩小的现实。
因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地下空间施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盾构法日趋完善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使得其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建设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同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城市地铁隧道、铁路、公路工程等施工领域。
作为现代城市隧道施工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盾构法施工中常见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盾构法;难点;改善建议;纵观现有的地下管道和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施工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呈现出快速、安全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小的显著特征,比较适用于大型地下工程施工项目,譬如1970 年上海市黄埔路越江隧道;1988 年延安路北越江隧道;2003 年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长 9.5 千米、宽14.14 千米的东京湾海底公路隧道等。
然而,在盾构法施工推进过程中,由于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因而常常会引发诸如地表沉降、隧道内漏水、空隙水压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需要认真对待。
那么,该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一难点,是盾构法施工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盾构法施工中常见难点1.1 地表沉降盾构法施工常见难点之一便是导致地表沉降。
地层损失不仅包括建筑空隙、超挖,而且其他土层流失也被称作是地层损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外科与拼装管片的直径各不相同,因而会致使盾构上方土体在挤入的时候产生建筑空隙;其次,由于盾构纠偏而致使土体超挖;再次,盾构在推进有曲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土体损失;最后,在推进的过程中,会因为切口环上突然而导致超挖。
由于土体空隙压力出现变化,抑或是源于自然降水而导致地下水位有所程度的下降,最终致使土体呈固状而沉降。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2标盾构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内容提要:在中国地铁隧道大都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施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在分析了盾构法隧道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主要从降低盾构施工费用方面,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2标(人民北路站至天府广场站盾构区间)讲述如何控制盾构施工成本。
关键词:盾构施工成本分析控制1、引言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盾构法隧道,由于其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不断完善的施工技术,使得其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地铁、上下水道以及地下共同沟等隧道工程建设中,在我国的各大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南京等地,已建和在建的地铁隧道大都采用盾构法施工。
现在成都、西安、杭州等地也正在开始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
但是,一方面伴随着各主要城市为解决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对发展地下轨道交通有着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从工程造价上来看是非常昂贵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盾构隧道的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已成为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影响地下铁道造价的主要因素,降低建设费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降低车辆等设备购置费、运营管理费,以及降低作为基础设施的土建工程的费用。
本文在分析了盾构法隧道成本构成的基础上,主要从降低盾构施工费用方面,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2标(人民北路站至天府广场站盾构区间)讲述如何控制盾构施工成本,2、盾构隧道的成本构成表1是对中、日两国盾构隧道建设成本的构成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项目在整个隧道建设中所占的比例,并且,还可发现构成费用的主体主要有这几大项:管片衬砌、机器设备、废土运输处理及竖井建造的防护费用等。
针对成都地铁卵石含量高、高富水等困难条件,主要从盾构机的选型、刀具、渣土改良以及盾构机的掘进技术、盾构始发阶段的试验等方面来讲述如何控制盾构施工成本,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之目的。
成都地铁2号线首个盾构区间工程即将开工
佚名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8(29)10
【摘要】目前成都地铁公司召开了地铁2号线首个盾构标段工程的第一次工地例会,首个盾构区间工程土建工程开工在即。
“作为地铁2号线首个全面开工的盾构标段工程,天府广场站-东门大桥站盾构区间在施工中要穿越红星路下穿隧道,从东门大桥处过锦江,通过成都商业繁华的春熙路,因此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做好管理和施工,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总页数】1页(P2712-2712)
【关键词】地铁2号线;土建工程;盾构;区间;成都;施工难度;地铁公司;标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4;TU723.3
【相关文献】
1.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区间穿越停车场出入线施工技术研究 [J], 林强
2.浅析某高架桥工程涉成都地铁5号线盾构区间的地铁保护设计方案 [J], 崔维秀;万燕
3.富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以成都地铁17号线明九区间2#风井—九江北站盾构工程为例 [J], 葸振东;胡林浩;张书香;张波
4.富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以成都地铁17号线明九区间
2^(#)风井—九江北站盾构工程为例 [J], 葸振东;胡林浩;张书香;张波
5.西安地铁8号线首个盾构区间贯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工程特点分析1盾构区间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不确定因素多XXXX轨道交通3号线第三分部XXXX站~XXXX站区间地质基本为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部分地段存在泥炭质土或有机土,局部盾构底板位于两种地层上,含水量高,掘进姿态较难控制,CK7+630~CK8+177段为全风化、强风化泥岩夹砂岩。
2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2.1 水文地质本区间地质基本为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部分地段存在泥炭质土或有机土,局部盾构底板位于两种地层上,含水量高,掘进姿态较难控制,CK7+630~CK8+177段为全风化、强风化泥岩夹砂岩。
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1)进场后立即进行地质复勘,对施工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土层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调查,若与设计资料不符,则立即上报业主,与业主、设计、勘察以及监理会商解决。
(2)根据实际地勘报告编制各种不良地质专项治理方案,并召开专家会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执行。
(3)各项不良地质专项治理在施工该区域前一个月内施工完毕,确保不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
(4)各项不良地质治理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动态管理,采取钻孔取芯等多种方式对治理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情况积极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治理效果。
(5)进行不良地质治理段施工时根据治理反馈情况积极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顺畅。
2.2 区间盾构始发和到达始发、到达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点,端头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等软弱土层,端头加固为搅拌桩加旋喷桩,地下水丰富、水位高,安全风险高,保证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安全是盾构掘进的重点。
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对策:(1)盾构始发采取盾构机与拖车整体始发的方式,首先完成主机和后配套拖车连接后,进行始发。
盾构始发后盾由反力架、负环管片和钢环组成,提供盾构机掘进足够的反力。
(2)在盾尾壳体内安装管片支撑垫块,为管片在盾尾内的定位做好准备。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龙泉车辆段出入线盾构区间右
线贯通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22(59)6
【摘要】12月7日,随着“新征程号”盾构机破壁而出,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成都轨
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龙泉车辆段出入线盾构区间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该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9.04 km,共设21座地下车站。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温江到天府国际机场的市域快线,不仅进
一步丰富完善成都地铁网布局,还将更加方便锦江三圣片区和龙泉片区居民出行,缓
解城市交通压力,为沿线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总页数】1页(P96-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出入段线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实践与建议
2.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下穿管线群施工技术
——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温明区间盾构工程为例3.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下穿管线群施工技术——以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温明区间盾构工程为例4.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奔腾大道站—二环北路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5.由电建成都
院参建的郑州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1标首台盾构机顺利掘进贯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盾构工程施工中重点难点及主要应对措施摘要:盾构法隧道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施工技术,通过多年来前人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而且国产盾构的制造及施工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就我监理的北京南水北调东干渠第四施工标段施工中存在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措施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字:盾构工程;施工;重难点;措施本标段起止里程桩号为K10+245.640~K13+901.086,中心导线全长3655.45m,包括6#盾构区间、7#盾构区间、6#、7#盾构始发井兼接收井、9~11#二衬施工竖井、16~20#排气阀井、2#排空阀井、第八水厂分水口、第二管理站及排空井房屋建筑工程、水机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自动化系统土建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永久安全监测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一、盾构始发和到达是施工控制的重点盾构始发端头拱顶地层以粉质粘土、细中砂为主,洞身地层为粉质粘土、粉细砂为主,地层渗透系数大,地下水压力高,地层承载能力差。
盾构始发和到达涉及盾构机的进洞和出洞,可能会引起突水、涌砂等事故,另外盾构掘进方向的控制也至关重要。
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质量和安全。
针对以上施工难点,采取以下应对措施:⑴盾构始发到达前,对端头进行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保证进出洞安全施工。
在端头地层加固施工完毕之后,对加固区域进行垂直取芯以及在洞门处均匀布置数个水平探孔,用以检测加固效果。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加固,确保盾构进、出洞的安全。
⑵充分注意防止洞门密封泄漏做好洞口防水密封。
盾构进出洞时,预先安装洞门圈预埋钢环,帘布橡胶板以及折叶式压板等洞门密封装置并确保其能有效使用。
盾构进出洞时在刀盘推出洞门前一环开始采用快硬性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盾尾建筑空隙进行回填。
⑶优化施工参数①严格控制主要掘进参数:总推力、扭矩、推进速度、注浆量,采用低速均匀掘进,避免对土体产生大的扰动,防止超挖和欠挖。
大直径盾构机首次应用是本项目监理控制重难点重难点分析
本项目设计运行速度快,车站及区间设计标准高,本工程区间隧道内径为
7.5m,管片厚度400mm,隧道外径8.3m,因此盾构机刀盘外径尺寸不小于
8.5m。
该盾构机型为成都地铁项目首次应用,需要专门设计定制,施工单位也没有相关盾构工作经验;由于盾构区间隧道断面大,势必在施工过程中较之前盾构施工相应增加以下控制重难点:
一、大直径盾构机的开挖断面增大,在掘进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范围较大,导致在掘进过程及穿越风险源的时加大了地面及周边建构筑物异常沉降的风险。
二、大直径盾构区间,由于管片尺寸和重量增加导致拼装难度增大,影响成型管片质量。
三、大直径盾构机的开挖面较大,掌子面地质情况更复杂,影响盾构掘进。
四、大直径盾构机第一次在成都地铁掘进中应用,参建方无相关施工经验。
针对性措施
一、严格控制出土方量,严禁连续超方情况出现,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在穿越风险源前,严格按照地铁公司管理办法组织相关条件验收工作,保证预加固满足方案和设计要求,相关准备工作已完善后方可允许穿越;加强地面监测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控制事态发展和影响。
二、加强管理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且拼装手必须选用有多年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保证拼装安全和质量;加强管片进场到拼装全过程监控,特别是止水带软木衬垫粘贴质量及螺栓复紧的控制;加强对隧道能行管片检查,做好管片姿态测量工作,并根据管片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盾构机掘进,以保证成型管片质量;大直径盾构区间管片与土体间间隙增大,需相应增大同步
注浆量,同步注浆浆液必须根据相关条件综合考虑浆液凝固时间来选择适当的配比,以保证同步注浆效果。
同时在同步注浆过程中采取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的原则,避免出现管片错台或上浮等情况。
三、盾构机选型及刀具配置必须根据施工区间的地质等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经过专家评审,并出具适应性报告;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进行全程旁站控制,并分局盾构姿态、参数、渣样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盾构掘进。
四、因为该大直径盾构机在成都地铁盾构施工属于首例,各参建方均无相关工作经验,但是盾构原理并无变化,只是物理尺寸的改变,在盾构施工过程,参考之前盾构工作经验,严格按设计图纸,在盾构施工前做足施工准备,在施工过程中勤总结、多完善,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归纳总结,为今后大直径盾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