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革命教案

工业革命教案

工业革命教案
工业革命教案

《工业革命》教案

姓名:谢莎学号:200704301106

教学题目:第三章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讲课人:谢莎

一.教学分析和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采用幻灯片设计教学,通过呈现首张图片引入“工业革命”这个话题。

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后进行小结,回顾所学。最后布置一道家庭作业,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工业革命。

第二课时安排学生看《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此片很好地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背景,过程,重要人物,相信学生看后会对工业革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

知识:1.从三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

①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②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③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

2.深刻理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

3.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科教兴国”,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知识,学习和运用技术,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业。

能力:通过对牛顿,瓦特,亚当斯密的理解,着重引导学生平时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性,对知识的思考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难点: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采用讲授法,通过幻灯片和影片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通过呈现首张图片引入“工业革命”这个话题。

2.学习新课。首先对工业革命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开始逐步讲解,包括背景,首先在英国的原因,进程,扩展,瓦特蒸汽机的意义,影响。中途,对划线的进行提问,

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

3.小结。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

七.教后思考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抽牌提问法,电影),教师做好总结和检查工作

第一课时

重点:1详细讲解本课的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

2解决本课的难点,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3看完片段(《大国崛起》中关于牛顿,瓦特,亚当斯密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大家知道这个建筑叫什么名字吗?(如果学生知道,就请他为所有学生讲解一下这个地方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学生不知道,我就会向大家来讲解。)

这个建筑啊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水晶宫。(在黑板上板书)它始建于1850年,完全用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长563米,在19世纪中叶,水晶宫是欧洲最宏伟和最富想象力的建筑。

但令人惋惜的是,1936年的一场大火把它彻底毁灭了。(显示下一张图片)今天,残存的雕塑只能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面对每日缓缓升起的朝阳,追忆往昔,感叹世事的沧桑。

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它的穹顶下。(显示下一张图片)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进步和繁荣,155年前那次盛会的准确名称是: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在黑板上板书)

这次伦敦博览会开幕以后啊,可以说是人潮涌动,展出的产品可以说是不胜枚举,除了艺术品和来自国外的各种动植物以外,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包括轮船的模型啊,机车的模型啊,还有各式各样的机床,这标志着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

好,那么到底有哪些工业产品?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如何进行的?它取得了哪些成就?

为什么偏偏在英国而不是其它国家?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

大家翻开课本第63页。(幻灯片显示下一张)首先介绍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待课程讲完后,让学生把重点和难点做一个标记。

开始讲解:关于工业革命我们主要从7个方面来学习(显示下一张幻灯片)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2)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3)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4)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5)工业革命的扩展 6.)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7)工业革命的影响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呢,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鼠标点击一下显示)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尽心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鼠标再点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鼠标再点击)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待学生把这些知识点再书上勾画或在笔记本上抄完后,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解。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二)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难点)

这个问题我以提问的形式来讲解,这要点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学生回答时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在提示下完成解答后,显示答案。(鼠标逐个点击)即:

1.英国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经过17世

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案》的公布,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政治统治,扫除了封建主义的障碍。资产阶级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

这一时期,英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奴隶贸易,从殖民地掠夺财富。对内政府还发行大量国债,搜刮国内人民。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必需的资本。

3. 18世纪以后,英国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它不仅生产规模大,技

术先进,而且分工细致,劳动生产率也很高。这为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以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如培根、牛顿等,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4. 由于圈地运动的开展,英国最先形成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资劳

动力者三层式社会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作为工业革命先导的农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社会财富向工业资本的转化;有利于生产与科研、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有利于打破封闭型旧教育体制并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的国内消费模式,促成消费竞争,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强大的需求刺激。综上所述,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全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前提,所以,工业革命最早就在英国发生了。

这个问题是本节的难点,学生下去后通过了解把它记下来。

待学生抄完笔记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三)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和主要成就

1.(鼠标点击一下)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

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

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2.(鼠标点击一下)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

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鼠标点击一下)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

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

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

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鼠标点击一下)

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

们想方设法改进运输工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他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

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

代。

5.(鼠标点击一下)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接下来,欣赏一系列工业革命的图片。第一张是工人在棉纺织厂工作。第二张是瓦特及他发明的蒸汽机。第三张是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图片。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四)工业革命的扩展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包括法国,美国,德国。

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俄国,奥地利,日本。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介绍法美德三国的工业情况。

其中,向学生讲解一下法国不如英国的原因:1,企业经营分散2.中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3.高利贷资本发达4.法国社会动荡不安5.在与英国争霸中失败。

再讲解一下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2,国际环境优

越,少受战争之害3,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

产经验 4没有封建势力,不受封建势力的制约。之后,要特别强调美国采用推广

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

及。(这个很有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

对于德国主要强调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进程。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五)蒸汽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个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来讲解。点一两个学生回答后,显示答案。(点击鼠标)即:

1.它不仅解决了机器的动力的来源,成为当时万能的发动机,而且把各生产部门的

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机器生产线,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2.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

利用自然的一个突破。它给工业革命以极大的推动力,保证了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

和深度发展,进入更高技术革命时期,即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六)工业革命的影响

我们知道,一般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那么,工业革命有什么积极

影响和消极影响呢?(让学生先把书看一下,然后在幻灯片上呈现答案)即:

积极: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2.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自由主义兴起

3.社会结构重大变革,两大对立阶级分裂,工人运动兴起

4.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5.密切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从属西方

6.对亚非拉地区产生双重影响

消极:1.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

2.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 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和贫困。

3.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使得无产阶级日益贫困。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七)小结

回顾所学,我们对工业革命呢做一个小结,大家看屏幕。跟着我一起把这节课关于工业革命的进程整个过一遍。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三.随堂练习

新课讲解完毕后,给学生做一些随堂练习。有两道选择题。

(显示下一张幻灯片)

四.作业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问:他们各有什么成就?对工业革命有何影响?根据你对他们的了解写一篇100字的感想。

注:(对于牛顿,瓦特,亚当斯密三个人的简要介绍,我会先给学生看一个10分钟的短片,是《大国崛起》——工业先声中的一个片段。给学生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下去查资料,做好这个练习题,后天交上来。

尤其是对于谈感想那一部分,主要注重对科学技术和思考这两个方面)

第二课时

重点:看完《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看《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注:该影片主要有如下内容,共45分钟

背景(01:24~02:43)

英法七年战争

纺织业

瓦特,博尔顿

牛顿,瓦特,亚当斯密(17:00~31:22)

滑铁卢战争

交通运输(37:00~38:40)

水晶宫,炫奇会(38:40~40:50)

维多利亚女王

衰落

作业:预习下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方法1 以奔驰和福特汽车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这两种汽车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方法2 通过想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开着汽轮点着油灯的生活的情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人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给远方的朋友送去问候的生活情景对比,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导入到新课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联系书上的图“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历史教学案例 鸦片战争 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解印弟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史前期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一、虎门销烟: 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19世纪中叶的中国,既处在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极度腐败,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阶级矛盾激化。更为严峻的是,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盲目自大,不能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来的商品经济有天然的抵抗力。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梦想破灭,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一些不法英商遂转而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以求减少中英正常贸易中的逆差所带给英国的损失。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又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导火索,诉诸武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罢了。 二、鸦片战争: 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根本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各项条款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应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而中国社会因此发生的巨变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的转变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 三、战火再燃: 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在被迫开放的中国获得它们战前所期望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参赛 第一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 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 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 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 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 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 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 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 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 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 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 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 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 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 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后来冶金、采煤等其他领域也纷纷出现了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有哪些呢?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不应求,人们 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 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在纺织领域又相继有了一系列的发 明创造,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是一个在 工业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瓦特蒸汽机相对纺 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的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后师说:水力动力要求水资源丰富,高山峡谷落差大,且受枯水季节限制。蒸汽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能广泛使用。从此,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工业革命》(中图)

《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 C.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 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 2.“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 A.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5.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

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 A .地理大发现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争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两国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赞同谁的观点( ) A .甲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乙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 .丙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丁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 9.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 10.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 ①蒸汽机已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 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④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整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二、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认识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理解: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利用 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此以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课教案_15

第一次工业革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1、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本单元共四个课时: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这四个课时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基本形成与最终形成过程进行的。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个子目之间隐藏着一种因果关系。前两个子目是因,后一个子目是果。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第一个子目是因,后两个子目是果。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又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正是由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问世,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学习者分析: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有了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基础,对基本历史事件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历史事件的内部分析能力仍有所欠缺。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思维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但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对史实的掌握不够全面,且对史料解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通过史家论坛之比较,分析个中缘由是什么,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充分认识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对人类影响是巨大的。理解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过程与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 ,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必修2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工业革命进程中的主要发明,如珍妮机、改良蒸汽机 等,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2、理解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掌握工业革命史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 思路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只是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实力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在欧洲大陆轰轰烈烈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一变化就是工业革命。近代史上没有别的历史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或对人类进步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工业革命史怎样扩张的?怎样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7、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多媒体显示课件 问题设计:1、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第30页第一自然段和历史纵横。 点拨归纳: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的大量财富 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市场:18世纪以后,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必要性) 2、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多媒体显示课件 围绕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发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点拨归纳 (1)机器发明和使用。(珍妮机---开始的标志) (2)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火车) (4)工业革命的完成。 1840年前后,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知识点二:从工场到工厂 多媒体显示课件 问题设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的内容后点拨归纳。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优秀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灵宝市二中历史组成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发明火车机车等机器发明的学习,体会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等观点。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体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一致,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专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容分析 1.教材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时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讲述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等史实。本课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场景。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本课看似简单,其实容非常重要,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之重更是不言而喻。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它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 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 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 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 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 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水平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水平。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动 的理解,培养学生使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 互促动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动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理解到社会发 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实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 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 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 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 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 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 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 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 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