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展史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化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化学的起源开始,分别介绍了化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包括古代化学、中世纪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和当代化学。
一、古代化学:1.1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古希腊化学的发展:古希腊化学家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的一切物质都由火、水、土、气四种元素组成,并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1.3 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中国古代化学家发明了火药、造纸术等重要的化学技术,并且在药物、冶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世纪化学:2.1 炼金术的兴起:中世纪时期,炼金术在欧洲兴起,炼金术士试图通过炼金术来寻觅黄金和长生不老的秘密,但是炼金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 化学知识的传播: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化学著作,将化学知识传播到欧洲,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燃烧和酸碱理论的发展:中世纪化学家对于燃烧和酸碱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后来的化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化学:3.1 化学元素的发现:近代化学家通过实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元素,如氧、氢、氮等,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2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其性质的周期性罗列,为化学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3 有机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四、现代化学:4.1 原子结构的研究: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里德贝格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2 化学键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化学键的共价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古以来人类探索自然的一部份,也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发展,带您了解这门学科的演变过程。
1. 古代炼金术的兴起炼金术起源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最早的目标是将一些金属转化为黄金。
炼金术士通过试验和观察,逐渐积累了一些有关金属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然而,古代炼金术并非严谨的科学方法,其中包含了许多迷信和神奇的元素。
2. 化学的启蒙时代化学的启蒙时代始于17世纪,当时的科学家开始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罗伯特·博义和约瑟夫·普里斯特利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理论,如元素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
3. 元素和化合物的发现18世纪是元素和化合物发现的时期。
安东尼·拉瓦锡发现了氧气,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氢气,亨利·坎农发现了氮气。
这些发现为化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同时,化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如铁、铜、二氧化碳等。
4. 原子论的建立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弱小粒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后,化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渐发现了更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如氯、锌、硝酸等。
5. 有机化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有机化学开始兴起。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提出了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理论,并成功地合成为了尿素,这标志着有机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后,化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甲醛、苯等。
6. 无机化学的发展与此同时,无机化学也在不断发展。
化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氨等。
他们还研究了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建立了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中外化学发展史时间轴一、古代化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17世纪)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化学技术,制造金属器具和染料。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开始研究火和水等自然现象,奠定了化学研究的基础。
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开始研究矿物和药物,并发展了一些实验方法。
二、中世纪化学(公元17世纪-公元18世纪)17世纪,欧洲发生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思想逐渐传播,化学研究开始迅速发展。
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物质不能被创造或销毁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18世纪,化学元素的发现和研究成为主要研究领域,安托万·拉瓦锡发现了氧气。
1789年,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建立了现代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
三、现代化学(19世纪)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小粒子组成。
1807年,亚历山大·冯·洪堡发现了电解现象,奠定了电化学的基础。
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合成了尿素,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以由无机物质合成。
1833年,米歇尔·尼克劳斯·塞尔纳克首次提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开创了化学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1856年,威廉·普兰克发现了能量量子化的现象,奠定了量子化学的基础。
四、现代有机化学(20世纪)20世纪初,有机化学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对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902年,爱尔兰化学家阿瑟·亨利·赖特利首次合成了脂肪酸,开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新时代。
1928年,弗里德里希·贝格尔首次合成了橡胶,推动了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
20世纪中叶,合成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20世纪末,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人们开始研究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
五、现代无机化学(20世纪)20世纪初,无机化学研究重点转向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
化学发展简史(1)化学发展简史(2)道尔顿的原子论用原子整数比解释了定组成定律和倍比定律,这属于原子间量的关系。
但为什么原子会互相结合和分解?它们结合时遵循什么规律?这些问题似乎应该是无机化学来解决,但处于统治地位的贝采里乌斯的电化二元论过于笼统、不及实质而又十分强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的研究中,许多现象使人们突破了电化二元论,勇敢地探索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这一讲我们将认识维勒、李比希、凯库勒和范霍夫,这些先行者用他们的无畏和智慧,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通过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建立、发展了原子间相互结合的价键理论,并使人们看清了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情况。
维勒初涉“莽林”1800年7月31日维勒出生于德国梅因河畔法兰克福附近的埃希海姆村。
他的祖父是黑森选帝侯的马舍长,他的父亲在马尔堡大学学习兽医和农业,毕业后也曾在选帝侯的王子处任马舍长,1806年在法兰克福附近经营起自己的庄园,1812年迁入法兰克福担任宫廷职务,由于学识渊博能力突出,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久成了当地名流。
他的母亲是哈瑙一位中学校长的女儿,对幼年维勒施以良好的教育。
维勒七八岁时由父亲启蒙教他读写、绘画,不久入普通小学,又自学了拉丁文、法文、音乐。
1814年入法兰克福的中学受到良师的教导。
农学家的父亲影响他自幼热爱自然,特别是从事理化研究的布赫医生指引这位热心化学试验与采集矿物标本的中学生跟踪前人的工作进行科学的探索:例如他们曾查知一种制硫酸用的矿石中含有硒(这项工作1821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是维勒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从锌中制得少量镉,以伏打电堆进行电化学试验,以碳还原法制得金属钾,等等,显示出少年维勒对化学的偏爱与才华。
1819年,维勒入马尔堡大学学医,次年转入海得尔堡大学在格曼林教授指导下学习,1823年9月获医学(外科学及产科学)博士学位。
格曼林教授发现维勒的化学实验技能很强,就建议他赴瑞典化学大事贝采里乌斯处进修,专攻化学。
化学发展史大全1、化学发展简史(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5)国博览会金奖);(6)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7)C l2的发现者——舍(8)勒(瑞典);(9)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10)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12)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3)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14)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15)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6)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2、俗名3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 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化学发展简史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和探索一直未曾停止。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化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化学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性发现。
二、古代化学1. 古埃及化学古埃及人在制造化妆品、染料、香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他们利用铜和锡的合金制作青铜器,并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防腐剂制作技术。
2. 古希腊化学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即地、水、火、气体。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基本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三、近代化学的奠基者1. 罗伯特·博义(Robert Boyle)博义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并将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将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氧气”概念,并发现了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反应规律,为化学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四、有机化学的崛起1. 弗里德里希·歌尔德·库尔贝(Friedrich Wöhler)库尔贝是有机化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在1828年成功地合成了尿素,这是人工合成有机物的重要突破,推翻了当时普遍认为有机物只能由生物合成的观念。
2. 亚历山大·佩特鲁维奇·卡缅斯基(Alexander von Humboldt)卡缅斯基是有机化学的先驱之一,他在19世纪初开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概念,如同分异构体和立体化学。
五、物理化学的兴起1.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组成,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2. 乔治·斯蒂诺(Georg Stahl)斯蒂诺提出了燃烧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物质内部的变化,为研究燃烧和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学发展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等地。
在埃及,人们使用化学方法创造化妆品、药物和染料。
巴比伦人发明了炼金术,试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
中国古代的发明家陶弘景提出了“陶弘景炉”,用于炼制铁器。
印度的化学家阿拉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研究了酸碱盐和颜料的特性。
2. 17世纪的化学革命:17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化学革命。
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现。
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他将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安东尼·冯·李文霍克发现了显微镜,并首次观察到了细胞和微生物。
罗伯特·哈克特发现了气体的存在,并提出了气体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气体定律的基础。
3. 化学元素的发现:18世纪和19世纪是化学元素发现的时期。
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发现了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氢和氮。
亨利·卡文迪什发现了钾和钠,开创了金属元素的研究。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罗列。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奥古斯特·凯库勒发展了苯环理论,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这个时期还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醋酸和甲醛。
5.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20世纪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时期。
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斯文·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元素,为核化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梳理出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当时的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探索了金属冶炼、染料制备等基本化学过程。
其中,古埃及人发明了制造玻璃的方法,而古巴比伦人则开发了肥料的制备技术。
2. 古希腊化学古希腊时期,化学开始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被研究。
众所周知的古希腊化学家包括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和伊壁鸠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元素理论,即地、水、火、气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希波克拉底则提出了“四体液”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四种体液(血液、黄胆、黑胆和粘液)的平衡有关。
3. 化学革命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化学经历了一场革命。
安东尼·拉瓦锡、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和亨利·卡文迪什等化学家的工作开创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他们提出了反应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和酸碱理论等重要概念。
其中,拉瓦锡是第一个系统地分类元素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编写了一本包含33种元素的化学元素表。
4. 原子理论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
他认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为化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使得化学研究能够更加系统和准确。
5. 有机化学的诞生19世纪,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通过实验发现,有机化合物可以由无机物质合成。
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普遍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体合成的观念。
维勒的工作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为后来的有机合成化学奠定了基础。
6. 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表了一篇题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论文,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想。
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使得相似性的元素出现在同一列中。
化学的发展史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炼金术上,其目的是寻找更纯净的金属以及制造不朽之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都有炼金术的记载。
2. 中世纪化学:中世纪化学主要是在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阿拉伯化学家制定了许多方法,如蒸馏、结晶、浓缩等,这些方法至今仍在现代化学中应用。
3. 17和18世纪化学:这一时期的化学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索化学现象。
众多化学家,如瑞典化学家闵德勒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英国化学家黑尔等,开创了许多基础理论,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4. 19世纪化学:19世纪是化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第一个被发现的元素是氧,在此后一个多世纪中,数百个新元素被分离出来。
随着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表被建立,化学元素系统的基础得以奠定。
5. 现代化学:20世纪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和广泛。
量子力学的发展导致了化学反应的更深入理解,而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展则使得化学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得以拓展。
化学科学的应用也在医学、材料科学、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体现出了其巨大的价值。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回顾化学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科学。
1. 古代炼金术的兴起炼金术是化学发展的起源,起源于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地。
古代炼金术士试图将低质量的金属转化为黄金,并寻求长生不老的药物。
虽然炼金术士的实践中存在不少迷信和神奇主义,但他们对物质的研究和实验为后来的化学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化学的奠基者17世纪,一些科学家开始摆脱炼金术的束缚,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物质。
罗伯特·博义、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和安托万·拉瓦锡等人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奠基者。
他们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元素的概念,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9世纪,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和格伦·塔尼尔等人独立地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并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罗列。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使得化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新元素的存在。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化学家开始研究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弗里德里希·歌尔丁、奥古斯特·凯库勒和阿道夫·冯·巴耳末等人的工作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发现了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为后来的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20世纪,化学家们开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诺贝尔奖得主林纳斯·鲍林、保罗·戴维斯和理查德·斯莱特等人的工作为化学的量子力学基础奠定了基础。
他们提出了化学键的概念,并解释了份子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6. 现代化学的应用现代化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
例如,有机合成化学为药物研究和创造提供了基础;材料化学为新材料的开辟和应用提供了支持;环境化学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处理方法;生物化学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过程等。
化学发现年表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自古至今,通过多个世纪的发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发现。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化学发现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以年表形式呈现,展示化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展和突破。
1.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化学的起源在古希腊,化学的雏形开始形成。
早期的一些哲学家和学者,如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塔科斯等,通过实验和观察,逐渐认识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奠定了化学研究的基础。
2. 1661年:罗伯特·博义兄弟发现气体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博义兄弟首次成功地制备并观察到了静电放电产生的气体,此后被称为“博义兄弟气体”。
这一发现为后来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气体化学的发展。
3. 1777年:卡尔·威尔斯巴赫提出氧概念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尔斯巴赫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将其称为“火气”。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燃烧和氧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4. 1803年:约翰·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小颗粒组成,每种元素具有独特的原子。
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化学研究的基石,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化学反应机理的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5. 1828年:弗里德里希·魏勒发现无机化合物的等价比例定律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魏勒总结了大量无机化合物的实验数据,提出了等价比例定律,即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比例是固定的。
这一定律对于化学计算和元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6. 1828年:弗里德里希·瓦勒克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瑞典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瓦勒克发现了有机化合物中的同分异构现象,即相同化学式但结构不同的分子。
这一现象挑战了当时对于化合物结构的认识,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7. 1869年: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功地构建了元素周期表。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发展简史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的是生肉和野果。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50 万年以前,可以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这样,火就可以随身携带了。
于是,人们不再是火种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够驾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类用来发明工具和创造财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人类开始了制陶、冶金、酿造等工艺,进入了广阔的生产、生活天地。
2.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陶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很难考证。
对陶器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树枝编成的,为了使它耐火和致密无缝,往往在容器的内外抹上一层粘土。
这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被火烧着,其中的树枝都被烧掉了,但粘土不会着火,不但仍旧保留下来,而且变得更坚硬,比火烧前更好用。
这一偶然事件却给人们很大启发。
后来,人们干脆不再用树枝做骨架,开始有意识地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捏到很软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种形状,放在太阳光底下晒干,最后架在篝火上烧制成最初的陶器。
大约距今1 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
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木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gài)、氧化镁(měi)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
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又。
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挫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
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应用的科学。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时期,经过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包括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和贡献者,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古代炼金术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17世纪)在古代,人们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炼金术士试图将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寻求黄金的制造方法。
然而,炼金术的实践主要基于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信念,缺乏科学的基础。
2. 化学革命时期(17世纪-18世纪)17世纪,化学开始从炼金术的迷信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罗伯特·博义和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氧气,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系统地整理了化学元素表。
拉瓦锡还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础。
3. 原子理论和化学元素周期表(19世纪)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组成。
道尔顿的理论为化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并解释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随后,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19世纪,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逐渐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领域。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首先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奥古斯特·凯库勒则发现了苯环结构,这个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无机化学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道尔顿提出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5. 化学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化学工业开始兴起,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弗里茨·哈伯发现了合成氨的方法,开创了工业化学的新时代。
化学的发展简史:
(1)古代:发现和利用火→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冶练钢铁、造纸、火药、烧瓷器、酿酒、印染等。
如:商代――炼铜
春秋战国――冶铁炼钢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火药、造纸、烧瓷器
我国是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石油、煤的国家。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之后,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物质,发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元素。
化学家们已能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开始研究和利用化学现象。
本文将为您呈现化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里程碑。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这些文明通过炼金术的实践,试图将金属转化为黄金,并探索药物和颜料的制备方法。
古埃及人还发明了用于保存尸体的防腐技术,即木乃伊制作。
2. 古希腊化学古希腊化学家开创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著名的化学家包括希波克拉底斯、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
希波克拉底斯提出了四种元素理论,认为万物由土、水、火和空气组成。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四种基本品质理论,即热、冷、湿和干。
伊壁鸠鲁则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构成。
3. 中世纪化学中世纪的化学主要由阿拉伯化学家推动。
他们翻译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文献,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阿拉伯化学家发明了许多实验装置,改进了蒸馏和萃取等技术。
他们还发现了许多化合物,如酒精、硫酸和硝酸。
4. 近代化学近代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
众多科学家的贡献推动了化学的进步。
其中最著名的是罗伯特·博义和安托万·拉瓦锡。
博义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并发现了氧气对于燃烧的重要性。
拉瓦锡则发现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提出了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示法。
5. 19世纪化学19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理论在这个时期诞生。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组成。
亚历山大·冯·洪堡则研究了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周期性,奠定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解现象,并提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6. 现代化学20世纪是现代化学的黄金时代。
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理论在这个时期诞生。
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并为此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亨利·莫塞里发现了化学键的概念,并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科学,带您领略化学发展的脉络和里程碑。
1. 古代炼金术的起源古代炼金术是化学发展的起点,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希腊。
炼金术士追求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同时也追求创造长生不老药和万能药水。
尽管炼金术未能实现这些目标,但它奠定了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为后来的化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 基础理论的建立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现代化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波义耳定律)等。
安托万·拉瓦锡则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将化学研究从炼金术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约瑟夫·普鲁斯特提出了化合物的比例定律,奠定了化学计量学的基础。
3.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9世纪,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罗列,并根据性质进行分类。
门捷列夫的发现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得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元素之间的关系。
4. 有机化学的崛起19世纪末,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开创了有机化学的新时代。
他提出了碳原子的四价性,揭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规律。
此后,有机化学快速发展,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被发现,如酮、醛、醇等。
5. 原子结构的揭示20世纪初,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并通过金箔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
随后,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光谱的规律。
这些发现为原子结构的揭示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6.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20世纪初,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发展。
斯文·阿兰·阿伦尼乌斯提出了速率方程,并研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化学反应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7. 高份子化学的兴起20世纪初,赫尔曼·斯图尔特·斯图尔克发现了合成橡胶的方法,开创了高份子化学的新领域。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至今,介绍化学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贡献。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古埃及人在金属冶炼、染料制备和防腐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古巴比伦人开发了石油和天然气,用于照明和烹饪。
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元素理论,认为世界由地、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
2. 中世纪与启蒙时代中世纪欧洲的化学主要受到阿拉伯科学家的影响,他们在药物、玻璃制造和农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时代,化学开始摆脱炼金术的束缚,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科学领域。
罗伯特·博义和安托万·劳伦斯等科学家提出了氧气和酸的概念,开创了现代化学的先河。
3.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他按照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将元素进行了分类,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这一发现对化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元素发现和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有机化学的崛起19世纪末,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凯库勒成功地合成了尿素,这标志着有机化学的崛起。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药物、染料和塑料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0世纪初,化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和尼龙等。
5. 原子结构的揭示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解释了光谱现象。
随后,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并提出了原子核模型。
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完善了原子结构理论。
这些发现推动了原子物理和化学的发展。
6. 化学工业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大规模生产化学品,如肥料、石油产品和化学纤维,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
化学的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以化学的发展简史为主题,探讨化学学科的起源、重要里程碑和现代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化学的起源化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
古埃及人利用化学技术制造颜料和染料,古希腊人则研究了火和空气的性质,提出了四大元素的理论。
古印度人通过铜冶炼和药物制备等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
二、重要里程碑1. 17世纪的化学革命:当时的炼金术师逐渐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安托万·拉瓦锡开创了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使得化学从炼金术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2. 18世纪的化学革命:安托万·拉瓦锡和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氧气,拉瓦锡还提出了氧化和还原的概念,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卡尔·威廉·舍勒发现了燃烧原理,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3. 19世纪的化学革命: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
道尔顿还提出了化合物的比例定律和多比例定律,为化学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此外,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促进了化学在地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4. 20世纪的化学革命:20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亨利·莫塞里提出了元素周期表,系统地整理了已知元素。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为核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有机化学的发展也取得了突破,如弗里德里希·艾舍尔合成了尿素,揭示了有机物可以由无机物合成的事实。
三、现代化学的发展趋势1. 材料化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材料化学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如高性能塑料、新型金属合金和纳米材料等。
材料化学的发展将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化学发展简史(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5)国博览会金奖);(6)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7)C l2的发现者——舍(8)勒(瑞典);(9)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10)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1)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12)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3)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14)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15)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6)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2、俗名3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 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4 (乙炔)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CH3COOH 甘油、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CH2O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CH2O2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草酸:乙二酸HOOC—COOH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4、颜色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 —绿色Cu (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FeS——黑色固体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OH)3 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5、现象: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1 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5 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 +>Hg2+ >Cu2+ >Pb2+ >Fa2+ >Zn2+ >H+ >Al 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 >Cl- >OH- >含氧酸根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6 电荷平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例:C mol / L的NaHCO3溶液中:C(Na+) +C(H+) = C(HCO3-) +2C(CO32-) + C(OH-)7 物料平衡:例:C mol / L NaHCO3溶液中:C = 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C mol / L Na2S溶液中:C(Na+) = 2C = 2[ C(S2-) + C(HS-) + C(H2S)注意:此二平衡经常相互代换,衍变出不同的变式。
9 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7、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KCl + H2O → H2 + Cl2 + KOH配平:2KCl + 2H2O = H2 ↑+ Cl2 ↑+2 KOH 某组分的原始浓度C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8、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 –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 + SO42- -2e- = PbSO4正极: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阴极:PbSO4 +2e- = Pb + SO42-阳极:PbSO4 + 2H2 -2e- = PbO2 + 4H+ + SO42-9、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10、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11、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12、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3、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4、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例:I2 +SO2 + H2O = H2SO4 + 2HI1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7、含有10个电子的物质:CH4 NH3 NH4+ H2O O2- H3O+ OH- HF F- Ne Na+ Mg2+ Al3+ 。
18、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 、Fe(SCN)3 、Ag(NH3)+ [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