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
2
短距离跑
短距离跑属于无氧代谢的周期性运动项 目,其最大的特点是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高 的速度,完成一定(较短)距离的运动,这就要 求人体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在极短的时 间内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经常进行短距 离跑的练习,对内脏器官、神经和肌肉系 统的协调性以及提高机体在无氧条件下的 工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途中跑是全程跑的主要部分,也是全程 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部分。途 中跑能否一直发挥和保持较高的速度, 是决定全程跑成绩的关键。
• 途中跑的段落比较长,要善于放松对抗 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以节省能量 的清耗。
精品课件
22
(一)途中跑技术要求
• 途中跑时,头、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摆动腿大腿 高抬、屈膝积极前摆,带动同侧髋向前;然后大腿积 极下压,小腿自然前伸,以前脚掌向后扒地着地、略 有缓冲;当身体移过着地点时,即开始后蹬,后蹬时, 快速有力蹬伸膝、踝关节,推动身体向前;两臂曲肘, 以肩为轴、协调)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特点:
1. 短跑要求在较短的距离内发挥较高的速度,较快地过 渡到途中跑,起跑后加速跑的步长和步频,随跑速增 大而增大。
2. 加速跑段要迅速加快腿的摆动和蹬地,加快手臂的摆 动.
3. 逐渐抬高上体接近途中跑姿势 4. 起跑后最初几步的着地点如下
精品课件
21
三、途 中 跑
精品课件
19
(一)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要求
起跑后的加速跑,第一步不宜过大,身体要保持适当 的前倾,后蹬充分,积极有力,大小腿折叠较小,前摆 积极、幅度较大,两臂积极有力地摆动,且幅度 也较大,步频较快;随着跑速的加快,上体逐渐 抬起,步长也逐渐加大。起跑后加速跑的距离, 一般约为20~25米,而后即进入途中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