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常见缩略词总汇
- 格式:xlsx
- 大小:26.71 KB
- 文档页数:12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作用及含义下行链路自适应:主要指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通过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QPSK、16QAM和64QAM)和不同的信道编码率来实现。
上行链路自适应:包括有三种链路自适应方法:1. 自适应发射带宽;2. 发射功率控制;3. 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率。
ARQ功能由 RLC子层完成,具有如下特性:ARQ 重传RLC PDU 或RLC PDU 分段;ARQ 重传基于RLC 状态报告触发,也可以基于HARQ/ARQ 的交互情况来触发。
RLC 根据需要轮询RLC 状态报告;状态报告可由上层触发。
如果HARQ 发送端检测到一个传输块(TB)失败传输次数达到了最大重传限制,相关的ARQ 实体将收到通知并可能启动重传或重分段操作。
该信道为传输广播系统控制信息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
该信道采用固定的预定义传输格式,并且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内广播经过信源编码含有信息的数据称为比特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 Release 6 的空闲模式到 CELL_DCH 状态,控制面的传输延迟时间小于100ms,这个时间不包括寻呼延迟时间和NAS 延迟时间;当终端和网络侧没有RRC连接时,终端级别控制信息的传输使用该信道,该信道使用上行和下行。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CCE = 9 REG经过最终扩频得到的数据称为码片连接移动性管理(CMC)主要用于空闲(idle)模式或连接(connected)模式下移动性相关无线资源的管理。
在空闲模式下,通过设置相关参数(如门限值和迟滞值)来控制小区重选算法,这些参数定义了最好小区和/或确定UE 何时应该选择一个新小区。
同时,EUTRAN 广播 UE 测量配置和报告配置的相关参数。
在连接模式下,必须支持无线连接的移动性。
切换判决可以基于UE 和eNB 的测量结果。
另外,切换判决可以考虑其它因素,如邻小区负载,业务分布,传输和硬件资源以及只要CP的长度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就完全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MR频率使用(1)宏站注:D(2)室分E频段作为本期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使用2320-2370MHz共50MHz 频率,在有特殊需求的场景可以使用F频段(1880-1900MHz)共20MHz频率。
E频段原则上使用2320-2340MHz(频点号38950)频率,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场景,容量需求较高时相邻小区可分别使用2320-2340MHz(频点号38950)和2340-2360MHz(频点号39150)频率。
1.业务时隙及特殊子帧配比2.PCI使用原则1)同一站点的PCI分配在同一个PCI组内,相邻站点的PCI分配在不同的PCI组内,对于三扇区eNB,三个小区按照顺时针方向从正北方向开始,组内ID 分别配置为0,1,2;相邻eNB分配不同的小区组ID并在整网复用;2)避免冲突,即对于存在覆盖交叠的相邻小区避免分配相同的PCI;3)避免混淆,避免每个小区的邻区列表中小区的PCI相同;4)避免模3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SS序列相同,或规避双端口小区RS0和相邻另一双端口小区RS1信号之间的频域位置相同;5)避免模6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RS0信号的频域位置相同;6)室外用F/D频段,室内用E频段,不同频点可以复用PCI;7)室外PCI总数为504个,预留20%作为后期新增站点使用,建议402-503预留,目前开站使用0~401即可;室分无影响,不需要预留;8)室外密集城区/一般城区按2.5km覆盖半径进行规划,郊区/农村按5km覆盖半径进行规划。
3.TAC(1)LTE TAC与2G LAC保持一致,即TAC值= 2G的LAC值,按照4G站点所在地理位置,从属于相应的2G LAC区。
(2)TA区尽量和2G的LA区对齐,各地在后期的日常维护中可能对2G的LA 进行调整,需同步对TA和LA进行联合调整及优化。
(3)对于2G、4G室外共站的,TA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4)对于室内分布系统,TA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
eNodeB术语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3-04-28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3。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前言概述提供了eNodeB术语和缩略语,作为阅读华为eNodeB产品文档的参考。
产品版本与本文档相对应的产品版本如下所示。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l网络规划工程师l eNodeB安装员l现场工程师l系统工程师l网络值班员l站点维护员l网络操作员l网管工程师内容简介1 数字2 A3 B4 C5 D6 E7 F8 G9 H10 I11 J12 K13 L14 M15 N16 O17 P18 Q19 R20 S21 T22 U23 V24 W25 X26 Y27 Z约定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通用格式约定命令行格式约定图形界面元素引用约定键盘操作约定鼠标操作约定目录前言 (ii)1 数字 (1)2 A (2)3 B (4)4 C (5)5 D (8)6 E (10)7 F (12)8 G (14)9 H (16)10 I (17)11 J (19)12 K (21)13 L (22)14 M (24)15 N (26)16 O (27)17 P (28)18 Q (30)19 R (31)20 S (33)21 T (36)22 U (38)23 V (39)24 W (40)25 X (42)26 Y (44)27 Z (46)术语 1 数字1数字1xCS IWS3GPP2 1xCS 电路域交换回落网络方案(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terworkingSolution Function for 3GPP2 1xCS)3倍数据加密标准3DES(即Triple DES)是DES向AES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
LTE-各种英文缩写解释<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 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活状态的连接移动性控制。
<26>MAC 媒体访问控制<27> PDU 协议数据单元<28> PDCP 包数据汇聚协议<29>SAE 系统结构演变<30>ARQ 自动重发请求<31>HARQ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32>TCP 传输控制协议<33>3GPP LTE物理层(层1)在传输技术[1]、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层(层2)和网络结构[2]<34>3GPP LTE的层2 协议支持属于同一终端的多个无线承载在MAC层的复接<35>MBMS 多媒体广播及多播业务<36>MCH 多播信道<37>DL-SCH 下行共享信道<38> MIMO 多输入多输出MIMO 的优点是能够增加无线范围并提高性能。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 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I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