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常见缩略词总汇
- 格式:xlsx
- 大小:26.71 KB
- 文档页数:12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作用及含义下行链路自适应:主要指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通过各种不同的调制方式(QPSK、16QAM和64QAM)和不同的信道编码率来实现。
上行链路自适应:包括有三种链路自适应方法:1. 自适应发射带宽;2. 发射功率控制;3. 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率。
ARQ功能由 RLC子层完成,具有如下特性:ARQ 重传RLC PDU 或RLC PDU 分段;ARQ 重传基于RLC 状态报告触发,也可以基于HARQ/ARQ 的交互情况来触发。
RLC 根据需要轮询RLC 状态报告;状态报告可由上层触发。
如果HARQ 发送端检测到一个传输块(TB)失败传输次数达到了最大重传限制,相关的ARQ 实体将收到通知并可能启动重传或重分段操作。
该信道为传输广播系统控制信息传输使用的下行信道。
该信道采用固定的预定义传输格式,并且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内广播经过信源编码含有信息的数据称为比特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 Release 6 的空闲模式到 CELL_DCH 状态,控制面的传输延迟时间小于100ms,这个时间不包括寻呼延迟时间和NAS 延迟时间;当终端和网络侧没有RRC连接时,终端级别控制信息的传输使用该信道,该信道使用上行和下行。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CCE = 9 REG经过最终扩频得到的数据称为码片连接移动性管理(CMC)主要用于空闲(idle)模式或连接(connected)模式下移动性相关无线资源的管理。
在空闲模式下,通过设置相关参数(如门限值和迟滞值)来控制小区重选算法,这些参数定义了最好小区和/或确定UE 何时应该选择一个新小区。
同时,EUTRAN 广播 UE 测量配置和报告配置的相关参数。
在连接模式下,必须支持无线连接的移动性。
切换判决可以基于UE 和eNB 的测量结果。
另外,切换判决可以考虑其它因素,如邻小区负载,业务分布,传输和硬件资源以及只要CP的长度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就完全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MR频率使用(1)宏站注:D(2)室分E频段作为本期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使用2320-2370MHz共50MHz 频率,在有特殊需求的场景可以使用F频段(1880-1900MHz)共20MHz频率。
E频段原则上使用2320-2340MHz(频点号38950)频率,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场景,容量需求较高时相邻小区可分别使用2320-2340MHz(频点号38950)和2340-2360MHz(频点号39150)频率。
1.业务时隙及特殊子帧配比2.PCI使用原则1)同一站点的PCI分配在同一个PCI组内,相邻站点的PCI分配在不同的PCI组内,对于三扇区eNB,三个小区按照顺时针方向从正北方向开始,组内ID 分别配置为0,1,2;相邻eNB分配不同的小区组ID并在整网复用;2)避免冲突,即对于存在覆盖交叠的相邻小区避免分配相同的PCI;3)避免混淆,避免每个小区的邻区列表中小区的PCI相同;4)避免模3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SS序列相同,或规避双端口小区RS0和相邻另一双端口小区RS1信号之间的频域位置相同;5)避免模6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RS0信号的频域位置相同;6)室外用F/D频段,室内用E频段,不同频点可以复用PCI;7)室外PCI总数为504个,预留20%作为后期新增站点使用,建议402-503预留,目前开站使用0~401即可;室分无影响,不需要预留;8)室外密集城区/一般城区按2.5km覆盖半径进行规划,郊区/农村按5km覆盖半径进行规划。
3.TAC(1)LTE TAC与2G LAC保持一致,即TAC值= 2G的LAC值,按照4G站点所在地理位置,从属于相应的2G LAC区。
(2)TA区尽量和2G的LA区对齐,各地在后期的日常维护中可能对2G的LA 进行调整,需同步对TA和LA进行联合调整及优化。
(3)对于2G、4G室外共站的,TA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4)对于室内分布系统,TA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
eNodeB术语文档版本01发布日期2013-04-28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3。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前言概述提供了eNodeB术语和缩略语,作为阅读华为eNodeB产品文档的参考。
产品版本与本文档相对应的产品版本如下所示。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l网络规划工程师l eNodeB安装员l现场工程师l系统工程师l网络值班员l站点维护员l网络操作员l网管工程师内容简介1 数字2 A3 B4 C5 D6 E7 F8 G9 H10 I11 J12 K13 L14 M15 N16 O17 P18 Q19 R20 S21 T22 U23 V24 W25 X26 Y27 Z约定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通用格式约定命令行格式约定图形界面元素引用约定键盘操作约定鼠标操作约定目录前言 (ii)1 数字 (1)2 A (2)3 B (4)4 C (5)5 D (8)6 E (10)7 F (12)8 G (14)9 H (16)10 I (17)11 J (19)12 K (21)13 L (22)14 M (24)15 N (26)16 O (27)17 P (28)18 Q (30)19 R (31)20 S (33)21 T (36)22 U (38)23 V (39)24 W (40)25 X (42)26 Y (44)27 Z (46)术语 1 数字1数字1xCS IWS3GPP2 1xCS 电路域交换回落网络方案(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InterworkingSolution Function for 3GPP2 1xCS)3倍数据加密标准3DES(即Triple DES)是DES向AES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
LTE-各种英文缩写解释<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 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活状态的连接移动性控制。
<26>MAC 媒体访问控制<27> PDU 协议数据单元<28> PDCP 包数据汇聚协议<29>SAE 系统结构演变<30>ARQ 自动重发请求<31>HARQ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32>TCP 传输控制协议<33>3GPP LTE物理层(层1)在传输技术[1]、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层(层2)和网络结构[2]<34>3GPP LTE的层2 协议支持属于同一终端的多个无线承载在MAC层的复接<35>MBMS 多媒体广播及多播业务<36>MCH 多播信道<37>DL-SCH 下行共享信道<38> MIMO 多输入多输出MIMO 的优点是能够增加无线范围并提高性能。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 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ICI 。
字段CellID UARFCN PCI Azimuth LongitudeLatitudeeNodeBID eNodeBName eNodeBType SectorID CellName DownTiltE-DownTilt M-DownTilt GroudHeight Altitude AntennaType AntennaGain H-Beamwidth V-Beamwidth FeederType FeederLengthActiveStatusOutdoor TMA说明小区标识载波频点主小区标识方位角(度)经度纬度基站标识基站名称基站类型扇区标识小区名称下倾角(度)内置电下倾角(度)机械下倾角(度)天线地面高度天线海拔高度天线型号天线增益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垂直半功率波束宽度馈线型号馈线长度小区是否可用是否为室外站是否有塔放取值是否必选数据类型:整型,取值范围:0~533是数据类型:整型,取值范围:0~20000是数据类型:整型,取值范围:0~503是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360是数据类型:double,取值范围:-180.0~180.0是数据类型:double,取值范围:-90.0~90.0是数据类型:字符串是数据类型:字符串是数据类型:字符串是数据类型:字符串是数据类型:字符串是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90否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90否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90否数据类型:float否数据类型:float否数据类型:字符串否数据类型:float否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90否数据类型:float,取值范围:0~90否数据类型:字符串否数据类型:float否数据类型:(Yes,No)否数据类型:(Yes,No)否数据类型:字符串否。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缩写全称翻译1xRTT CDMA2000 1x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DMA2000 1X无线传输技术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AC Access Class (of the USIM) 访问类(USIM )ACI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邻道干扰ACIR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 邻道干扰比ACK Acknowledgement (in HARQ protocols) 确认(HARQ协议)ACL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邻道泄漏ACLR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相邻信道泄漏功率比ACP Adjacent Channel Power 邻道功率ACRR 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 Ratio 邻道抑制比ACS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邻道选择性aGW E-UTRAN Access Gateway E - UTRAN接入网关AM Acknowledged Mode 确认模式AMBR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总计最大比特率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D AM Data AM数据AMN Artificial Mains Network 人工电源网络A-MPR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附加的最大功率减少量ANR Automatic Neighbour Relation 自动邻区关系AP Application Protocol 应用协议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重复请求AS Access Stratum 接入层ASN.1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抽象语法符号ATT Attenuator 衰减器AWGN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加性高斯白噪声B Bottom RF channel (for testing purposes) 底部的RF信道(用于测试目的)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BCD Binary Coded Decimal 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二进制相移键控BS Base Station 基站BSIC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Identity Code 基站收发信机站识别码BSR Buffer Status Report 缓冲区状态报告BSS Base Station System 基站系统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BW Bandwidth 带宽C/I Carrier-to-Interference Power Ratio 载波- 干扰功率比CA 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CACLR Cumulative ACLR 累积的ACLRCAZAC 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 幅度恒定零相关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CCCH SDU Common Control Channel SDU 公共控制信道SDUCCE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控制信道单元CCO Cell Change Order 小区更改命令CCTrCH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D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循环延迟分集CDF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累积分布函数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CDN 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 耦合/去耦网络CEPT European Conference of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ions 欧洲邮政和电信主管部门会议CFI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控制格式指示CFN Connection Frame Number 连接帧号CID Cell-ID (positioning method) 小区ID (定位方法)CID Context Identifier 上下文标识符CIF Carrier Indicator Field 载波指示区CMAS 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 商业移动警报服务CMC 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 连接移动性控制CN Core Network 核心网CP Control Plane 控制平面CP 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CPICH Common Pilot Channel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Ec/No CPICH received energy per chip divided by the power density in the band CPICH的每码片接收能量除以频带内的功率密度C-plane Control Plane 控制平面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C-RNTI Cell RNTI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S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CS Circuit Switched 电路交换域CSFB CS fallback CS回退、语音回落CSG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封闭用户组CSI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通道状态信息CSI-IM CSI-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CSI干扰测量CW Continuous Wave (unmodulated carrier wave) 连续波(未调制载波)DAI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下行分配索引DC Direct Current 直流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FT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S DFT Spread OFDM DFT扩频OFDMDiffServ Differentiated Service 区分服务DL Down Link (From BTS to UE) 下行链路(从基站到UE )DL Downlink (Forward Link) 下行(前向链路)DL-SCH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下行共享信道DM-RS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解调参考信号DPC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H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专用物理信道DRB (user) Data Radio Bearer (用户)数据无线承载DR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不连续接收DTCH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专用业务信道DTT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地面数字电视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不连续发射DUT Device Under Test 被测设备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下行导频时隙E Extension bit 扩展位EAB Extended Access Barring 扩展访问限制EARFCN 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E-UTRA绝对无线电频道号码ECC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电子通信委员会ECCE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 增强的控制信道单元ECEF Earth-Centered Earth-Fixed 地心地球固定ECGI 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 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CI Earth-Centered-Inertial 地心惯性E-CID Enhanced Cell-ID (positioning method) 增强小区的ID (定位法)ECM EPS Connection Management EPS连接管理EEC Ethernet Equipment Clock 以太网设备时钟EGNOS European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 欧洲地球同步导航覆盖服务EHPLMN Equivalent Home PLMN 等效归属PLMN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EMM EPS Mobility Management EPS移动性管理ENB Evolved Node B 演进基站eNB E-UTRAN NodeB E - UTRAN基站EP Elementary Procedure 基本过程EPA Extended Pedestrian A model 扩展行人模型EPC Evolved Packet Core 分组核心演进EPDCCH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RE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每资源粒子携带能源EPS Evolved Packet System 演进分组系统EPS Bearer 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 演进分组系统承载E-RAB 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 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RC European Radio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欧洲无线电通讯委员会EREG Enhanced resource-element group 增强资源元素组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放电ESM EPS Session Management EPS会话管理E-SMLC Enhanced Serving Mobile Location Centre 增强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TM E-UTRA Test Model E- UTRA试验模型ETU Extended Typical Urban model 扩展城市典型模型ETWS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 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EUT Equipment Under Test (UE or UE with ancillaries) 被测设备(UE或UE与辅助设备)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A Extended Vehicular A model 增强的车辆模型EVM Error Vector Magnitude 误差矢量幅度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复用FFS For Further Study 为进一步研究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快速傅立叶变换FI Framing Info 帧信息FIR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有限冲激响应FLOOR Mathematical function used to ‘round down’i.e. to the nearest integer having a lower value 使用数学函数“向下取整”,即具有一个较低的值最接近的整数FMS First missing PDCP SN 最初缺少的PDCP SNFRC Fixed Reference Channel 固定参考信道FSTD Frequency-Shift Time Diversity 频移时间多样性GAGAN GPS Aided Geo Augmented Navigation GPS辅助地理增强导航GBR Guaranteed Bit Rate 保证比特率GERAN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GSM/ EDGE无线接入网络GLONASS GLObal'naya NAvigatsionnaya Sputnikovaya Sistema (Eng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Engl.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MSK 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 Guard Period (for TDD operation) 卫队周期(TDD的操作)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R GSM for Railways 铁路GSMGTP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GUMMEI Globally Unique MME Identifier 全球唯一MME标识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D-FDD Half- Duplex FDD 半双工FDDHFN Hyper Frame Number 超帧号HI HARQ indicator HARQ指示符HO Handover 交接HPLMN Home PLMN 归属PLMNHRPD CDMA2000 High Rate Packet Data CDMA2000高速分组数据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IANA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 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C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小区间干扰协调ICS In-Channel Selectivity 信道选择性ID Identity 标号IDC In-Device Coexistence 设备共存IDFT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E Information element 信息单元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oT Interference rise over thermal noise 热噪声的干扰上升超过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IQ In-phase - Quadrature phase 同相- 正交相位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工业,科学和医疗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ITU R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 of the ITU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uant E-Node B internal logical interface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O&M function and the RET antennas and TMAs control unit function of the E-Node B E- Node B的内部执行特定的O&M功能的RET天线的TMA控制单元的E - Node B的功能之间的逻辑接口IXIT Implementation eXtra Information for Testing 实现额外的测试信息kB Kilobyte (1000 bytes) 千字节(1000字节)L1 Layer 1 (physical layer) 第1层(物理层)L2 Layer 2 (data link layer) 第2层(数据链路层)L3 Layer 3 (network layer) 第3层(网络层)LA Local Area 位置区LB Load Balancing 负载平衡LB Loop Back 环回LCG Logical Channel Group 逻辑信道组LCR Low Chip Rate 低码片速率LCS LoCation Services 位置服务LCS-AP LCS Application Protocol LCS应用协议LI Length Indicator 长度指示LISN Line Impedance Stabilizing Network 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MU Location Measurement Unit 位置测量单元LNA Low Noise Amplifier 低噪声放大器LPP 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LTE定位协议LPPa 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Annex LTE定位协议附件LSF Last Segment Flag 最后一节标志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M Middle RF channel (for testing purposes) 中心RF信道(用于测试目的)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MAC-I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for Integrity 完整性的消息认证码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R Maximum Bit Rate 最大比特率MBSFN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MC Monte-Carlo 蒙特卡洛MCC Mobile Country Code 移动国家代码MCCH 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多播控制信道MCE Multi-cell/multicast Coordination Entity Multi-cell/multicast协调实体MCH Multicast channel 多播信道MCL Minimum Coupling Loss 最小耦合损耗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调制和编码方案MDT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s 小型路测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主信息块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MM Mobility Management 移动性管理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移动性管理实体MNC Mobile Network Code 移动网络代码MO Mobile Originating 移动发起MO-LR Mobile Originated Location Request 移动发起定位请求MOP Maximum Output Power 最大输出功率MPR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最大功率减少MR Medium Range 中等范围MRB MBMS Point to Multipoint Radio Bearer MBMS点对多点无线承载M-RNTI MBMS RNTI MBMS RNTIMRO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sation 移动健全优化MRP Mouth Reference Point (artificial head) 参考点(人工头)MSAP MCH Subframe Allocation Pattern MCH子帧分配模式MSI MCH Scheduling Information MCH调度信息MSR Maximum Sensitivity Reduction 最大灵敏度降低MT Mobile Terminating 移动终端MTCH MBMS Traffic Channel MBMS业务信道MT-LR Mobile Terminated Location Request 移动终端的位置请求N/A Not Applicable 是否适用NACC Network Assisted Cell Change 网络辅助小区变化NACK Non-Acknowledgement 非确认NAS Non Access Stratum 非接入层NCC Next Hop Chaining Counter 下一跳链接计数器NDS Network Domain Security 网络域安全NH Next Hop key 下一跳键NI-LR Network Induced Location Request 网络引导位置请求NNSF NAS Node Selection Function NAS节点选择功能NR Neighbour cell Relation 邻区关系NRT Neighbour Relation Table 邻居关系表OBW Occupied Band Width 占用带宽OCNG OFDMA Channel Noise Generator OFDMA信道噪声发生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正交频分复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OB Out-Of-Band 输出波段OOB Out-of-band 带外PA Power Amplifier 功率放大器PAP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峰- 均功率比PB Pass Band 通带PBCH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物理广播信道PBR Prioritised Bit Rate 优先速率PC Power Control 功率控制PCCH Paging Control Channel 寻呼控制信道P-CCPCH 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ell Primary Cell 主小区PCFICH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PCI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物理小区标识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P-GW PDN Gateway PDN网关PHICH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R Power Headroom Report 功率余量报告PHY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PIC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XIT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eXtra Information for Testing 协议实现附加测试信息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用陆地移动网PMCH 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物理多播信道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预编码矩阵指示灯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B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物理资源块P-RNTI Paging RNTI 寻呼RNTIPRS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定位参考信号PS Packet Switched 分组交换PS Physical Slot 物理插槽PSC Packet Scheduling 分组调度PS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功率谱密度PSS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主同步信号PSS_RA PSS-to-EPRE ratio for the channel PSS 信道PSS的PSS - EPRE比率PTAG Primary Timing Advance Group 首要时序组PTI Precoding Type Indicator 预编码类型指标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QCI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dentifier. 服务质量等级标识。
<1>RAN 无线接入网<2>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责对基站进行整体管理, 包括对无线资源、本地移动用户和接入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对传输情况进行优化; RNC的主要功能为无线资源管理, 网络相关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RC)的维护和运行, 网管系统的接口等。
RNC的主要缺点为与空中接口相关的许多功能都在RNC中, 导致资源分配和业务不能适配信道, 协议结构过于复杂, 不利于系统优化。
<3>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移动通信协议,亦称为3.5G(3½G)。
该协议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在具体实现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多输入多输出(MIMO)、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
<4>SGSN 服务支持节点负责管理分组交换数据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5>GGSN 网关支持节点负责与核心网的连接。
GGSN 是本地网与外部分组交换网之间的网关, 因此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6>ACGW 核心接入网关AGW 接入网关<7>RRC 无线资源控制子层<8>RLC 无线链路控制<9> PDU 协议数据单元<10>ACK 确认应答<11>FEC 前向纠错<12>ACK命令正确应答<13>OFDMA 正交频分多址<14>OFDM 正交频分复用实际上OFDM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这两天在看MDCN网络系统的时候,碰到很多很多的术语,为了对这个MDCN 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每碰到一个术语就百度一下,再一次让我感觉到,百度真是好东西,因为不只是百度到我直接想要的东西,还间接百度到我更加想要的知识。
现在把这两天我看到的、我学到的和我暂时没有用到的一些移动通信术语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许你现在用不着,但只要你身在移动,你还是有可能碰到的。
这些术语肯定不是很全面的,欢迎大家补充啊!AAAA:鉴权、认证、计费AAS:自适应天线系统AIE:增强互联演进AMR:自适应多速率API:应用程序接口AR:接入路由器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AUC:鉴权中心BB3G:后3GBG:边界网关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BHSM:忙时短消息BICC: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BITS:大楼综合时钟系统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SC:基站控制器BSS:基站子系统BTS:基站CCAMEL:移动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DMA:码分多址接入CMPP:中国移动点对点短消息CG:计费网关CGI:小区全球标识号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N:核心网络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TS:使用现货CRBT(Coloring Ring Back Tone)多彩回铃音业务(彩铃)CSS:核心网子系统CR:提交报告CS:电路交换CSD:电路交换数据DDCS(Data Center System)数据缓存中心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SMP: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WDM:密集波分复用DXC:数字交叉连接EEAI:企业应用集成EDGE:GPRS演进的增强数据E-OTD:增强型观测时间差分ETOM:增强电信运营视图FFCAPS: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安全FDD:频分双工FDMA:频分多址接入FR(Frame Relay): 帧中继GGIS:地理信息系统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MLC: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MSK:高斯调制相移键控GMSC:网关移动交换中心8PSK:8进制相移键控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RE: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HHA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HDR:高数据速率HLR:本地位置登记器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TP:高级信令转换点HSU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I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入侵检测系统IN:智能网IMS:多媒体子系统IRP:综合参考点ISMG 短信网关ISMG全称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 IP:智能外设ISIS分级的链接状态路由协议ISO: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VR:交互式语音响应ITU;国际电信联盟JKKVM:Kjava虚拟机LLB Load Balance 负载均衡LCS:位置业务LLC:逻辑链路控制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STP:低级信令转换点LTE:长期演进MMDCN移动数据通讯网Mesh:无线网状网络multicast组播MGCP:MGW:媒体网关MIDP:移动信息设备描述MIMO:多入多出MMS:多媒体消息业务MMDS:Multichannel Mui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城域多点分配系统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记交换MSC:移动交换中心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NNAS:网络接入服务器NC2:网络操作模式2NEF:网元功能NGOSS: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NTP:网络授时服务NodeB :节点B(3G基站)OOAM --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DM:光分插复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OMA:运营商融合组织OSA:开放业务架构OSI:开放标准互联OTA:空中下载OTN:光传送网络OXC:光交叉连接PPBCCH:分组广播公共信道PCCCH:分组公共控制信道PCU:分组控制单元PDTCH:分组数据业务信道PIM:号码管家PON:无源光网络PS:分组交换QQOS:业务质量QPSK:四进制相移键控R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RANAP:无线接入网络应用协议RNC:无线网络控制器RNS:无线网络子系统SSAE:业务架构环境SCE:业务生成环境SCP:业务控制平台SDH:同步数字结构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SID:共享信息数据SIGTRAN:信令转换SIP:会话发起协议SLA:服务等级协议SMLC:服务移动位置中心SMAP:业务管理接入平台SMD:业务管理平台SMP:业务管理平台SMPP:短消息点对点协议SMSC:短消息交换中心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ONET:同步光网络SOG:业务运营网关SRF:辅助资源功能Sso Single sign-on单点登陆SSP:业务交换平台STK:SIM卡工具包TTCC:发射合成单元TDD:时分双工TDMA:时分多址接入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MSC:二级业务汇接中心(移动)汇接移动交换中心,主要就是省局之间的交换(中国的省较大,如果是一些小的国家的话,那TMSC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换局了)TMN:电信管理网络TR:二级业务汇接中心(移动)UUAP:统一应用平台UE:用户设备UL-TOA:上行链路-到达时间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Cast 单播USSD:非结构化业务数据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u接口:空中接口VVC:充值中心VLR:拜访位置登记器VPMN:虚拟专用移动网络VPN:虚拟专用网VMSC:当前移动交换中心WWAP:无线应用协议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DM:波分复用WiMAX:无线互联微波接入WLAN:无线本地接入网络WMAN:无线城域网WSP:无线会话层协议WTBS:移动WAP类第三方业务(简称WAP业务)支撑系统WTCP:无线事务控制协议XXDSL:扩展数字用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