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学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1.会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的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3.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4.能够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于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能正确的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
3.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自主学习】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的具体状态。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3、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4、对比时间特点描述词语天气气候5、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表示云层越。
6、识记常用天气符号(地图册P30、课本P68)7、污染指数越_____,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_____;【合作探究】1、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气候?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秋高气爽()⑤和风细雨()⑥终年高温()⑦冬雨夏干()⑧雷电交加()⑨狂风暴雨 ( ) ⑩四季如春 ( )【达标测评】1、下来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山前桃花山后雪③轮台九月风夜吼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2、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3.下列语句表示气候的是:()A、昆明四季如春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阴雨连绵D、明日有霜冻,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4、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晾晒衣服B.──体育锻炼C.──播种小麦D.──高空作业6.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修改意见。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
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
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
(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
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北京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_℃;悉尼_____、℃;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展示交流1、预习交流:小组内交流,要求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把不会的标出来2、预习展示:依据多媒体课件提供图片,拟请第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秋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学案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课型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天气符号阅读天气预报图分析表述天气的变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复习上节知识1、聚落的含义。
2、聚落的形式3、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课堂导入由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当地的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标注小组展示教师分配任务,根据划分的问题来讨论交流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运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天气符号,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的效率。
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根据特点会判断谚语或古诗词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如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春风不度玉门关——气候;暴风骤雨——天气;二月春风似剪刀——气候等等。
学生思考拓展延伸卫星云图上的三种颜色: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颜色越浓,下面的雨就越大。
判断风向和风力:一道风尾表示二级风,一道风旗表示八级风。
风尾和风旗画在风的出发点的左侧(顺着风向)学生学会读图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并学会判断描述天气和气候。
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并会判断风向和风力,从而会阅读天气预报图,还学会了阅读卫星云图,了解了大气环境监测的知识,那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天气预报员了。
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天气和气候概念与区别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卫星云图2、天气符号3、风向和风力小组合作交流1、利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特点和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人口增长分布图,培养对资料分析、归纳和计算能力;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根据有关人口的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与人地观;初步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快乐点击1.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10月12 日达60亿2.世界人口的增长图4.1-1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1)人口增长特点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图4.1-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3)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从全球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
3.世界人口的分布图4.1-3 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及原因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地区;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
(2)人口密度①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用来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②公式:人口密度=)()(平方千米该地的面积人该地的人口数 3.人口问题(3)乡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①迁移的原因a.乡村人口增长快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②带来的好处: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建设。
③带来的问题:物资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等问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初步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但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和区别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能够运用天气和气候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地理现象的敏感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天气和气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相关案例和图片。
3.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如晴天、雨天、夏天、冬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天气或气候现象,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和气候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问题解答,巩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本P57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1)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2)气候指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2、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和两方面。
②天气具有(多变、稳定)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多变、稳定)的。
二、阅读课本P57-P59并结合P58图4-,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看课本P58页图4-1“主要天气符号”,熟记它们。
2、读课本P58页图4-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白色越浓,下雨的可能性(越大或越小)。
3、完成课本P59活动题第2、3题。
三、阅读课本P59页阅读材料“大气环境检测”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指数,空气污染程度越。
空气污染指数:0—50之间,空气质量为优;51—100之间:良; 100以上:污染。
2、表格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哪几个城市?、、3、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合作探究】各小组制作的天气符号卡片展示(实物投影),请其他同学认读,再请同学播报图4-3城市天气预报,检查对天气符号熟悉程度。
【目标达成检测】1、请你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风调雨顺()鹅毛大雪()终年干燥少雨()银川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未来48小时将大风降温,气温下降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暗雨欲来,窗雨如散丝。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课型:新授授课人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导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学习任务一:天气1.天气的概念:天气的特点:讨论:识别和记忆天气符号4.卫星云图:讨论: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活动:1、学生作为气象员预报“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2、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
蜻蜓搬家将有雨下知了飞的低出门带雨衣蚂蚁潮,下雨兆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乌龟拼命叫,天热气温高学习任务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比照天气与气候: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以下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
〕反应练习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天气状况可以用、、来描述。
状况,它具有相对的性。
3.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卫星拍摄并发送回来的云图分析出来的,在卫星云图上,通常有三种颜色,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不同,云层白色越白,说明云层厚度越,云层下有雨或雨下得很大。
1.下来表达中属于天气想象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山前桃花山后雪③轮台九月风夜吼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以下说法指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枯燥少雨D雷声大,雨点稀3.我国西北部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多B植被破坏土壤裸露C气温高D工厂排放的粉尘太多学教反思。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是真正关心、研究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的却不多。
指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也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
【重点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
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天气气候区别天气:1.短时间的2.多变的气候:1.较长时间(多年的)2.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2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1.自主学习:阅读P5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分外重要的话题,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平时生活和农业生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天气是变化无常的,而气候则是长期的气象状况。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观点,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差别。
2. 精通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
3. 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和气候。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差别2. 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3. 不同类型的天气和气候4.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四、进修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观察天气预报图和气象数据,让同砚感受不同天气现象的变化,并谈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别。
2. 进修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差别: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它们之间的差别。
让同砚能够明晰地理解这两个观点。
3. 探讨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引导同砚沉思天气和气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位置、气候带、海洋环流等。
通过谈论和小组合作,让同砚深度了解这些影响因素。
4. 进修不同类型的天气和气候: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如晴天、阴天、雨天、炎热天气、寒冷天气、干旱气候、潮湿气候等。
让同砚能够准确描述这些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5. 探讨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谈论,让同砚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引导同砚沉思如何应对不同天气和气候条件,保障生活和生产的顺畅进行。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度的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以及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影响。
期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天气和气候的应对筹办。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题。
2. 观察当地天气变化,记录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3. 小组谈论天气和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撰写一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