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关于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关于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都不是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A.发明地动仪B.改进造纸术C.发明麻沸散D.发明活字印刷术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谋B.周瑜的水军C.孙、刘的联盟D.地理上的优势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B.北方民族大融合C.未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尖锐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二、能力培养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答案:(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答案:(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答案:(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答案:三、牛刀小试12.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答案:C}2. 下列哪个皇帝奠定了唐朝的繁荣?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C}3.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分裂?A. 唐朝的衰落B. 五代十国的建立C. 辽朝的建立D. 金朝的建立{答案:A}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靖康之变”?A. 宋太祖B. 宋太宗C. 宋徽宗D. 宋钦宗{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明朝的建立?A. 洪武帝即位B. 建文帝即位C. 永乐帝即位D. 嘉靖帝即位{答案:A}6.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清朝的建立?A. 明朝的衰落B. 李自成起义C. 清朝的建立D. 顺治帝即位{答案:B}7.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广州起义{答案:A}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西安事变{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D. 改革开放的开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设在______。
{答案:咸阳}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制}3.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__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大运河}4. 唐朝时期,实行了______制度,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答案:科举}5. 宋朝时期,发明了______,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历史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哪位领袖领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A. 孙中山B.C. 刘少奇D.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文化大革命答案:B二、判断题1. 首都北京位于中国的南部。
答案:错误2.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侵略战争。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简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是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
其背景是对中国内的权力斗争不满,并试图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来重塑社会。
然而,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系统。
直到去世之后,中国才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
2. 解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答: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格局。
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的地理探索和贸易活动。
四、附加题1. 请列举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
答: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南后蜀、南前蜀、吴越、楚国、荆南、南平、闽国、吴国。
**职专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年级(**)班《中国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1.“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处,通宵不绝。
”以上经济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都城咸阳 B.西汉都城长安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东京2.唐太宗曾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
”下列史实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他话中理念的是()A.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执政清明开创贞观之治C.允许高僧玄奘西行求法 D.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4.“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评述的是()A.宋夏议和的意 B.宋辽议和的意义C.宋金议和的意义 D.义唐蕃和亲的意义5.历史上曾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的是()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6.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朝宰相共369人,共出自98个家族,其中少数民族宰相多达24人,出自15个家族,占唐朝宰相总数的6%左右。
这反映了唐代()A.汉族人才匮乏 B.民族政策开明C.中原文化衰落 D.中外文化融合7.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三十多年,类似秦朝短命而亡。
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8.唐朝僧人鉴真的贡献是()A.七下西洋,交流中外 B.六次东渡,弘扬佛法C.出使西域,开通丝路 D.西行天竺,求取真经9.南朝时期,下列政权:①陈、②宋、③梁、④齐,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②④③①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10.与“精忠报国”“直捣黄龙”“郾城大战”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岳飞 B.韩世忠 C.秦桧 D.文天祥1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1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A. 商朝 B. 周朝 C. 秦朝 D. 汉朝2.以下哪个朝代开创了皇帝制度? A. 商朝 B. 秦朝 C. 唐朝 D. 宋朝3.以下哪个皇帝建立了唐朝? A. 刘备 B. 李渊 C. 朱元璋 D. 乾隆4.唐朝时期,以下哪一项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A. 丝绸 B. 瓷器 C. 茶叶 D. 铁器5.以下哪个朝代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宝库”?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D. 元朝6.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海上大国?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明朝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开始? A. 红巾起义 B. 白莲教起义 C. 黄巾起义 D. 海瑞被杀8.下列哪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古代经济学之父”?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子9.以下哪一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10.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A. 《水浒传》B. 《红楼梦》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11.以下哪位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刘备D. 曹操12.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时代”? A. 春秋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13.以下哪个科技发明是中国古代所独创的? A. 火药 B. 活字印刷 C. 纸张D. 指南针14.以下哪个朝代出现了科举制度?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15.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 C. 唐朝 D. 清朝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2.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重要举措。
3.请简述唐朝的辉煌成就和文化特点。
4.请简述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大学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标志是: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A.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B. 萨拉热窝事件C. 马恩河战役D. 俄国十月革命3. 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是:A. 尼罗河B.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C. 印度河D. 黄河4.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但丁D. 贝多芬5.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社会阶级矛盾激化B. 启蒙思想的传播C. 法国财政危机D. 法国贵族的压迫...(此处省略其余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公元前221年,_______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7.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8.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封建领主的直属领地被称为_______。
9. 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_______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此处省略其余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描述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经济的影响。
13. 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对农民阶级的影响。
15.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内容]参考答案:1. C2. A3. A4. D5. C6. 秦始皇7. 李渊8. 封地9. 十月革命10. 广岛...(此处省略其余参考答案)[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通过本次考试,我们旨在检验同学们对大学历史课程的掌握程度,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考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A. 劉邦B. 秦始皇C. 孫權D. 曹操答案:B. 秦始皇2.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哪个国家?A. 俄罗斯B. 印度C. 中国D. 日本答案:C. 中国3. 清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A. 汉族B. 蒙古族C. 满族D. 回族答案:C. 满族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 唐朝5. 近代中国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与哪个国家之间的战争?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罗斯答案:A. 英国二、填空题6.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发展出的最早的王朝是______。
答案:夏朝7.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建的哲学学派是______。
答案:儒家8. 清朝灭亡后,中国建立了哪个政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中国共产党9. 1840年至1842年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具体的时间是______。
答案:1840年至1842年10. 首次发现并利用火药的中国古代发明家是______。
答案:蔡伦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概括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人物。
答案: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魏,蜀和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公元220年至280年。
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等。
12. 请简要介绍一下南宋时期的历史特点及代表性文化成就。
答案:南宋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发达,代表性文化成就有陆游的《秋夕》、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四、论述题13. 请结合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谈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的开通架起了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促进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交流,也传播了宗教、文化和科技,对世界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历史期末考试卷的答案,供参考。
大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选出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治D. 李隆基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新中国的成立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4.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下出现的?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5.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由哪位皇帝下令编纂的?A. 明成祖B. 明太祖C. 明仁宗D. 明宣宗6.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康熙和乾隆B. 康熙和雍正C. 雍正和乾隆D. 乾隆和嘉庆7.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与“戊戌变法”有关?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百日维新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个时期?A. 1950年代初B. 1960年代初C. 1970年代初D. 1980年代初10.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特区最初设立在哪些城市?A.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B. 上海、天津、广州、大连C. 北京、南京、武汉、重庆D. 成都、西安、杭州、苏州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__。
12.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位期间,其子李世民发动了_________之变,最终夺取了皇位。
13. 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外采取了_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1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5.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观念?- A. 孟子- B. 韩非子- C. 老子- D. 庄子2. 隋朝的建立者是谁?- A. 刘邦- B. 刘备- C. 杨坚- D. 关羽3. 以下哪个历史时期是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 A. 春秋时代- B. 战国时代- C. 汉朝- D. 清朝4.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5. 以下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 A. 秦朝- B. 汉朝- C. 魏晋南北朝- D. 宋朝二、解答题1.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说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2. 请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名称及其作用。
答案选择题答案1. A2. C3. D4. C5. B解答题答案1. “五行相生相克”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五个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这个理论不仅在哲学思想中有重要影响,也应用在医学、占卜、农业等方面。
它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作用是可以制作纸张,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印刷术的作用是可以大量复制书籍,促进了知识的传播;火药的作用是用于军事和烟火等方面;指南针的作用是用于航海和导航,对于地理和航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台词中最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依法治国,这样集权”2.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力,建议权威3.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这反映了他()A主张男尊女卑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迷信孔子的思想D主张“工商皆本”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C建立君主立宪D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1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提倡“重农抑商”B主张学习西方C反对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1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12.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三种”指()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13.《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景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1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15.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16.下列字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17.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8.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油画19.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画是指()A.《女史箴图》B.《清明上河图》C.《鹳鱼石斧图》D.《五子夺莲》》20.南宋胡寅曾评说某词作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繆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词作者应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21.中国古代文学表述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有()①多元兼容、雅俗共赏②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③逐渐平民化、世俗化④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2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3.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2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5.“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50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二、非选择题:50分,(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2分)26.(16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8分)。
(2)根据材料指出市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6分)28、(22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诗经》与《离骚》在创作方法上有哪些主要不同点?结合时代特征,简述汉赋的主要特色。
(12分)(2)试分别举两例,说明唐朝诗歌和明清小说中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作品。
(4分)(3)从阅读对象和内容变化等方面,归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原因。
(6分)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答案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ADDC 6-10 BABBD 11-15 CACCC 16-20 CDABC 21-25 BCAAB二、非选择题:50分,(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2分)26.(1)答案: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2分)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分)宋朝: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4 分)(2)答案: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 分)细弱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2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2分)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2分)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
(2分)(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27、(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6分,)(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6分)28、答案:(1)《诗经》中的很多内容都描写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具有现实主义风格;(4分)《离骚》则抒发了屈原的政治情怀,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分)特色:汉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使汉赋具有篇幅宏大,气势恢宏,辞藻华丽等特色。
(4分)(2)现实主义:杜甫“三吏”“三别”;(1分)“三言”“二拍”或《儒林外史》(1分)浪漫主义:李白《蜀道难》;(1分)《西游记》(1分)(3)趋势:阅读对象逐渐平民化;篇幅由中短篇向长篇发展;内容由描写想象到描写现实生活等。
(3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人民社会生活丰富,小说自身的发展。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