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517.50 KB
- 文档页数:102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 48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 %,优秀 / 人,占 /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100 %,优秀率达到 / %,班平均达到 /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 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 次,略批 / 次,查 /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 7次,相互听课 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 指导,或与 /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自己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找一找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说说它们的特点。
请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1.自主学习例1。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与问题,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单:(1)图中的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各部分呢?(3)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格(4)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收集学生交流的不同情况,备用。
2.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3.全班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介绍小组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成果。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反馈完善1.第2页练一练。
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你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6%与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9%的比较中你想到了什么?2.第5页练习一第1、2、3题。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
让学生结合其他几种干果在拼盘中所占的面积,估计它们各占拼盘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 48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 %,优秀 / 人,占 /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100 %,优秀率达到 / %,班平均达到 /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 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 次,略批 / 次,查 /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 7次,相互听课 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 •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 •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 .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 •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本班六(5)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全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内容如下一、扇形统计图二、圆柱和圆锥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四、比例面积的变化五、确定位置六、正比例和反比例大树有多高七、总复习(共32课时)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制定旅游计划绘制平面图课题扇形统计图课时数 1 课时总数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作出解释或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手记1、复习引新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观察这些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学生说一说。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提问观察这幅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先仔细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说说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我国陆地各种地形分布图情况,教师相机说明,图中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
学生可能提出可以看出各种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说,并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
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教师则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比较出来的,引导发现既可以根据每一位地形面积的扇形大小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每一种地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进行比较。
追问这样的统计图中,扇形大小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各个数量所占的百分数比)3.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与交流,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数量,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的数量;扇形统计图的数据表示的是每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4)单元考试7 次(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1、扇形统计图2、圆柱和圆锥3、解决问题的策略4、比例5、确定位置6、正比例和反比例7、总复习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1)教研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能力老师/ 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
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
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
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