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考试(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16 KB
- 文档页数:2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1、(1) 跑 (2)到 (3)碰、撞 (4)断 (4分)2、(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3、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2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2、翻译句子。
(4分)(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答: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1、竞跑,赛跑想要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陋室铭》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唐文》唐代刘禹锡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2.__________________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韵。
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答案】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难度:偏难知识点:字形3.《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难度:中等知识点:诗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难度:中等知识点:诗5.《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短文二篇【经典永流传】闷歌行十二首(其十二)[宋]杨万里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锦书】【微赏】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少则两天,多则三月,风力减弱后,浪头自会平静下来。
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一课一赏·豁达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夕日欲颓(tuí)(2)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3)水中藻(zǎo)、荇(xìnɡ)交横2.晓词义(1)五色交辉交: 交相(2)五色交辉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4)晓雾将歇歇: 消散(5)夕日欲颓欲: 将要(6)夕日欲颓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7)沉鳞竞跃竞: 争相,争着(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9)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10)怀民亦未寝寝: 睡觉(1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12)相与步于中庭步: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13)相与步于中庭于: 在(1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15)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3.写句意(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省略句)译文: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默名句(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2)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常识(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
南朝齐梁(朝代)时思想家。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七下语文《17.短文两篇》期末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诗人________,选自《刘禹锡集》。
《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________,选自《周敦颐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_(3)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何:____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儒:______________(6)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_________(7)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____(8)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_______(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______________(10)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____(11)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____(12)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13)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____(14)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1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 妖:______________(16)香远益.清益:______________(17)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_____植:______________(1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_____________(19)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20)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莫名.其妙C.濯清涟而.不妖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获益.匪浅B.延年益.寿C.日益.发达D.良师益.友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6.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南北朝吴均的《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④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短文两篇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__yí__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有人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liàn)__练__达人情。
”开卷有(yì)__益__,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怡”指快乐,愉快,与心情有关,部首为“忄”旁。
注意不要因形辨音读作tái。
“练达”形容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注意“练”不要写作“炼”。
“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注意“益”不要写作“意”。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①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②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还能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③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就必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答案】去掉“都”或把“双升”改为“上升”。
(2)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还能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3)第③句是__条件__复句。
(从“并列”“选择”“转折”“条件”中选择恰当的填空)【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改语病、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及复句类型的判断。
(1)①句“都”与“双升”语义重复。
去掉“都”或把“双升”改为“上升”即可。
(2)②句“长知识”与“增技能”是两个表示并列的短语,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3)细读第③句可知,这句话中后半句是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的必要条件,所以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C)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
2.下面对《陋室铭》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通外直B. 香远益清/益习其声C.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过中不至/明道中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可爱者甚蕃(pān)惟吾德馨(xīn)B.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无案牍(dú)之劳形C.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ái)清涟而不妖D. 谈笑有鸿儒(rú) 陶后鲜(xiān)有闻5.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C. 濯清涟而不妖(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竖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艳)6.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 问女何所思B. 尝射于家圃C. 何陋之有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7.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 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练习
1.下列对句中价电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B.不蔓不枝.(枝茎)
C.宜.乎众矣(应当)
D.亭亭净植.(竖立)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无丝竹之乱.耳
B.有仙则名.
C.不蔓.不枝
D.不蔓不枝.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A项,“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是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
B.花之.隐逸者也/无丝竹之.乱耳
C.出淤泥而.不染/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C项,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项,从/自己。
B项,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更加/益处。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C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下列表达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莲,花之君子者也
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意的理解。
A项符合题干要求。
6.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A项“灵”,形容词作动词,神异;B项“上”,名词作动词,长上;C项“蔓”“枝”为名词作动词,生蔓草,长枝茎。
7.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D.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的字形。
A项唯——惟;C项藩——蕃;D项青——清。
8.下列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
题干中的“之”是放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B、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9.下列选项采用类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修辞。
A、B两项是对偶;D项是互文。
10.对《爱莲说》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爱莲之情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D.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花之君子——莲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非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