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理快乐课堂--浅谈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42.86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实施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地理教师重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灵活实施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内涵,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同时针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的起点,联系教师自己的特色,依据课程标准,详细设计教学案例,多设计几套方案,以便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促使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现代地理观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和变化。
许多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在新课程中,地理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在新课程中,地理课程强调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利用。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研究地理现象时,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组织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探究、模拟演练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关注跨学科教学的融合。
新课程鼓励跨学科教学,要求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也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融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营造“快乐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摘要】“快乐地理课堂”是对快乐与有效地理教学的探讨,目的是让老师快乐施教,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和谐有效共生的地理课堂。
“快乐地理课堂”以“互动”为特征,小组探究为组织形式,竞赛闯关为渠道,最终实现地理知识由现在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延展,突出地理的生活性特征。
【关键词】快乐地理课堂有效地理教学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的呼声是要构建有效课堂,可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仍然可见加班加点抓学习,苦行僧式要成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是有效还是高耗?能否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有效课堂的目标,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自2008学年起我校开始“快乐课堂”教学的研究,经过实践,我觉得“快乐地理课堂”能有效的实现高效与快乐这对矛盾的统一。
让老师快乐施教,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和谐,有效,共生的教学效益。
一、“快乐地理课堂”的内涵“快乐地理课堂”是指充分激活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有效利用课室环境、人机环境、心理环境,让师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实现地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快乐地理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以高效为目标。
课堂教学由追求地理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快乐课堂是开放、有序、灵动的课堂。
一是追求课堂幸福指数,这是由课堂的开放程度,学生的思想自由度,心灵的愉悦度决定的,是对传统课堂革新。
二是追求知识构建能力指数,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因此快乐地理课堂以“互动”为特征,小组探究为组织形式,竞赛闯关为渠道,最终实现地理知识由现在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延展,突出地理的生活性特征。
二、“快乐地理课堂”有效地促进了地理课堂的变革常言道“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育改革的问题也集中在课堂上,揪住了课堂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浅谈如何打造快乐的地理课堂发布时间:2021-08-06T02:42:31.1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总第374期作者:乔坤祥[导读] 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快乐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山东省惠民县实验中学251700“教育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如何带领学生一起在紧迫的时间中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如何使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已经成为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使学生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快乐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快乐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
比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一个安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
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
因此,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
二、培养兴趣,创建快乐学习原动力。
1.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浅谈地理课堂之快乐学习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镇中心校王法桐内容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本,而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乐于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学习内容,打造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激情引趣,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挖掘知识魅力,引起思维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利用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地理课堂吸引力体验愉快正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本,而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乐于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学习内容,打造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呢?一、激情引趣,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1、精心设计地理课堂导语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而贴切的导入语,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我在教珠江三角洲时,从学生喜欢听的魔法故事开始导入:1992年,一位具有点石成金术的老人,用他手中的“魔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圈内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渔村,一下子变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同学们想知道这一神奇的变化发生在什么地方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珠江三角洲,了解这一片热土,领悟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导语一出,学生的眼睛发亮,情绪饱满,跃跃欲试,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2、让课堂语言更具趣味性、激励性为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要尽量讲求幽默风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
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概括为塘(唐)黄坝(巴);对回答问题卡壳的同学说:“没关系,请坐,继续努力,下节课期待你的精彩回答”等。
这些做法,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一、精心备好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诱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教师进入教室如何开一个好头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尽量多地设计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我在讲“日本”一节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从生活入手,说出经常见到的日本的一些著名的商品品牌。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列举,异常兴奋。
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日本的政治关系很紧张,可是为什么日本的产品在我国市场上还是随处可见呢?通过今天对“日本”的学习,我们就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了。
这样我就自然地引入课题。
在教学中,我都尽量多地设计,每节课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的参与,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并从中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从而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二、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紧贴生活,变枯燥为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处处留心皆学问”。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更应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找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让课堂融入生活,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比较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使地理课堂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因为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是只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
地理论文之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五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得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
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用好教材。
新课标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中任然必须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原始材料,只有抓住了教材,才能紧跟理念,达到教学目标。
新的“湘教版”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
活动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绝大多数“活动”包括了许多地理基础知识,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研讨。
由于条件的限制,个别“活动”不是很适合开展,但是可以换成一个同类的“活动”来开展。
地理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地理课本上的“活动”也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开展起来也比较容。
第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地理应用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地理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但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我们感到问题的症结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理论性较强,而联系实际不够,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对学生来说,这个“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现象和问题;能够借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例如,当我们在考虑何何地买房子等问题时,考虑的气候,地形,城市规划建设里的交通等等,就需要有获得、整理、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