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强化AB练 2-19鉴赏诗歌的语言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7
(江西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19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江西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19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怪癖.(pì)绾.结(wǎn)汗流浃.背(jiā)莞.尔一笑(wǎn)B.胡诌.(zhōu)侪.辈(chái)佶.屈聱牙(jí) 咄.咄逼人(duō)C.考妣.(bǐ)市侩.(kuài)人才济.济(jì) 椎.心泣血(chuí)D.解.元(jiè) 辟.举(pì)掎.角之势(jǐ) 一哄.而散(hō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洽谈发详地匪夷所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笼络水蒸气豆蔻年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沉湎唱双簧一踏糊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努嘴高品味繁文缛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年我省将开始“智慧山东〞试点,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城区〞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________,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②“感动中国近年度人物〞用无悔的信念诠释忠诚、坚持、爱心,用实际行动 ________社会正能量,以人格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③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________人生的价值。
A.融合传达滋润B。
融合传递滋养C.融和传递滋润 D.融和传达滋养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救助机构对“跑站〞者很无奈,如果不予救助,可能遭投诉;如果给予救助,不但加剧了救助资源的紧张,而且还要背负“养懒汉〞的恶名。
B.3G 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的优惠活动,但感觉还是有些贵.C.《现代汉语词典》对“脉脉〞的释义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如‘含情脉脉’。
练案19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壮士心①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1934.1.11 注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彼时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中国社会正处于危急关头。
1.诗歌的第一节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一九二五2.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3.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二、强化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黄河落日李瑛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如血的残照里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一个字一个字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选自《新诗》2012年第3期)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
第八章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2.诗眼类型一炼字【答题技巧】“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
叠字最具声韵效果。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
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
专项对点练(十九)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毛滂①池上山寒欲雾。
竹暗小窗低户。
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
问陶令②、几时归去。
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
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
②陶令:指陶渊明。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一句。
推导流程:第一步:解读词句内涵。
根据语境,翻译出该句词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
第二步: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句运用了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第三步: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
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雨声借景抒情仕途失意的惆怅自主尝试:作者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
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
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与作者《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C.“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D.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的回味。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语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语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语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鉴赏诗歌的语言规范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答案:BD★(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高中语文总复习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9 古诗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技巧、特色及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鉴赏诗歌细节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
对比阅读。
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1 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技巧、特色及情及景之间的关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萎,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2)古入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考场错解] (1)有考生误认为“花自落…‘鸟空啼”为拟人。
(2)只空洞地说出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没有作具体分析,所以不能算全对。
[专家把脉] 对修辞手法的概念模糊不清。
在对诗的内容的分析没落实到具体的句子上,显得空洞,实际上有很多考生是心知肚明,却口不能言。
[对症下药] (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
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景情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都显示了山的静寂,从中更透露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考场错解] (1)答出了“不矛盾”但理由说得不对。
(2)有人认为是角度不同。
[专家把脉] 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也没有站在写作特色的高度去评价。
如果从语言运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去考虑,就会发现与前句的明显不同之处。
[对症下药] (1)不矛盾。
[A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清] 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③尽,空羡夥颐王④。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
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
③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
④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为低沉。
“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诗人又将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思之凄然。
尾联反衬出傅公命运之悲,而诗人对明太祖诛杀功臣的愤慨,亦暗含诗中。
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答案】“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愁绝”一词为全词之“眼”,请简要分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形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一样悲惨。
士兵征战边关,年复一年,归期渺茫。
他们看着边草渐渐变白枯干,深感青春消逝,年华老去。
在这僻远广袤的边地,浓重的乡思涌上了心头。
接下来词人的视角由边草转到白雪、明月。
雪晴、月明的宁静景象,让人联想到征人伫立在苍茫的雪中的形象以及那排解不尽的边愁和绵长悠远的思乡情怀。
(2)这首词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即重章叠句。
本词重叠运用“边草”、“明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
这种结构有利于吟诵和强化抒情。
【答案】(1)①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
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
②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
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2)这首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全词有两对叠句,即“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
通过反复歌咏,既强化了感情,又起到了创设意境的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
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晴游沧浪亭(北宋)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与词人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相比,诗中“弄”字有异曲同工之处,你认为其妙在何处?并分析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了春季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富有生活气息。
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
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生动传神。
不仅是洞庭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
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缥缈奇幻,充满浪漫色彩。
①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
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意象奇特。
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缥缈奇幻的画面。
如“湘君”“清梦”“星河”。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捣练子令①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①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制作过程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
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1)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可以归入______派。
(2)前人评论李煜词的特点,都说他不假雕琢,纯用白描。
请结合本词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婉约(2)李煜写词也是有雕琢的。
只是洗尽铅华,摆脱了尘俗的浓妆艳抹,使人不觉得其雕饰的痕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