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
- 格式:docx
- 大小:18.35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14.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优质课教案_4小学综合实践课关于遵守社会和学校规则的调查教学设计一、活动意义:学校生活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定的粗浅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规则,如班级制度,小学生守则,交通规则,国家法律等,他们觉得这些规则是应该遵守的。
但是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比较狭窄和肤浅,易受他人的影响,往往因人,因事而异。
三、教学目标: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社会学校生活中的规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调查的相关资料。
1、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懂得规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生活规则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调查与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学校中处处有规则,生活中需要规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难点:树立起规则在心中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
四、教学准备:师:课件一份生:课前调查社会和学校的规则和作用,做好记录。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玩一玩,懂规则师: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玩什么游戏?大家会玩这么多游戏,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摘樱桃”的游戏与大家分享,谁愿意参加。
2.进行无规则游戏(老师挑选班上一名个子高的同学,和一名矮的同学)师:我们三个摘樱桃,谁摘得最多谁就是获胜者,可以得到这个小奖品作为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一、活动意义:学校生活有规则,社会生活也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收集信息了解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如校规校纪、交通规则、公共文明行为准则等,增强遵规守纪意识。
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学校生活中的规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调查的相关资料。
三、活动内容: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了解学生平时爱做的游戏及规则;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规则方面的资料;及时捕捉、拍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关涉及规则的相片。
准备好相应的游戏用具。
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展调查活动──“学校规则面面观”1、图片、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这些都是有关什么的图片呢?(规则)(课件展示)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歌》。
2、出示调查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调查结果。
学校里有哪些规则?家庭中有哪些规则?社会中有哪些规则。
(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规则。
)1、教师出示调查的规则内容,和大家分享并齐读。
2、同学们对照行为规范表,想想自己哪些规则做得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出示课件,读一读,和大家分享老师调查的规则。
第二阶段:联系实际--“研究假设,提高认识。
1、同桌俩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来玩,思考怎样才能使游戏顺利公平地进行。
2、老师采访学生: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对大家有什么影响?幻灯片展示案例,加深学生印象。
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中宇小学李玲艳活动主题:今天,你自律了吗?活动年级:三年级活动背景:在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的调查后,我们了解社会规则有哪些,也体会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和不遵循规则的危害,找出了身边的“好榜样”,也发现了身边的“熊孩子”,遵守和不遵守的结果差别很多时候都是一念之差,而这起着关键作用的“一念”,就是能否自律,也就是在无人监督的前提下,主动去遵守各项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了这节“自律课”的出现,本次活动以体验活动为切入点,以绘本故事贯穿活动始末,从自律的定义到是否自律的判断,再到发现生活中如何自律地去遵守各项规则,自律为先,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为目标。
活动目的: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理解自律的定义2、体会违反规则,不自律的危害3、判断生活中的自律和不自律4、了解学校,家庭,公共场合中的规则,并引导同学们努力地自律去践行。
活动准备:红绿灯卡片,蛋糕,寻找并拍摄下孩子们身边做到自律与不自律行为的典型现象和典型代表。
(照片和视频)活动过程:一、体验活动导入1、询问季节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多万多白花开,美吗?这里也有一片绿草地,绿草地上也是朵朵白花开,这个景色还美吗?为什么?生:不美,因为操场上变得很脏很乱。
师:被废纸装点的操场确实不太好看。
今天我们就在操场上进行了这样的体验,我当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操场上瞬间就成了垃圾的海洋,你扔一张,他扔一张,就多了。
所以我们都不要做主动扔纸的人。
操场又在短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整洁,为什么?你来捡,他也捡,都来捡。
所以我们要做主动捡纸的人。
师:在这句话当中,哪个词更重要?为什么?生:主动。
师:捡纸很重要,是否主动捡纸更重要,因为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就会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大家能做到吗?生:能。
2、游戏——红灯停,绿灯行,引出自律定义师: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事,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
《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活动主题14。
教材分析: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我们时不时地还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有的学校出现踩踏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拒检票气哭乘务员,女子高铁堵门,在野生动物园随便下车……规则意识的缺失导致了闹剧的上演,影响了学校、社会的有序运行。
本次主题活动通过调查人们遵守学校、社会规则的现状,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规则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如此重要。
强化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学校、社会规则的意识。
懂得遵守规则是我们平安成长的温暖外衣。
学情分析:五年级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时期。
学生喜欢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活动带动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等。
应利用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学校、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积极探究的学习品质。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学校、社会、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规则现象,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全面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身边的规则入手,对探究其它规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微视频、情境教学、采访、调查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学生课前学校、社会规则调查,课堂规则游戏、规则案例等一系列的活动,提出提高人们规则意识的建议。
懂得规则既是约束人行为规范的制度,同时规则又是维护人生命安全的保护伞,我们既然给自己制定了规则,我们就有义务去维护它、遵守它!2.责任担当:通过学生在学校、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一、主题活动背景我们生活的城市,街头路口,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随处可见。
可是,调查了解发现,只有10%的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3%的学生才认识较多的交通标志。
数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三万名儿童因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第一杀手”。
“关爱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展示出他的魅力。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察”》,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的出行习惯,为交通安全筑起一道防御之墙。
二、主题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理解它们传递的信息。
知道国家设立交通标志,是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安全出行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理解它们传递的信息。
教学难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交通平安和自我护保意识。
三、活动策略学生在上下学路上,经常看到交通标志,但因缺乏认识往往忽略它们,更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收集图片、查找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完成调查报告等方式,从学生实际生活切入、设计“情境再现”、“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和探究中认识交通标志,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四、活动方案设计活动一:收集图片,交通标志小调查1.联系生活谈标志:生活中,有很多默默关心着我们的标志,你注意到了吗?2.揭示课题: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通警察”,日日夜夜,从不间断地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交通标志,认识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察”。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各种标志导入,让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为辨认交通标志做铺垫。
学校和社会遵守规则情况调查鸡西小学马庆春一、教材分析:生活中,除了家庭生活之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占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
《快乐的学校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涉及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和班集体活动等,其中包括帮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集体荣誉;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它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树立自信,学会感激。
这个单元的第四个的主题是《我们遵守规则》,这个主题包含了《学校生活有规则》、《规则是怎么来的》以及《我要守规则》这三个内容。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列举学生“跳绳”“下棋”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
此外,教材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值日生按时搞好卫生、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过马路时应看好信号灯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学生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定粗浅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师儿童品德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过许多规则,如班级制度、小学生守则、交通规则、国家法律等,他们觉得这些有明文规定的规则是应该遵守的。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习俗习惯,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或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履行规则,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不一样了。
许多学生对规则的认识还比较狭窄和肤浅,易受他人的影响,往往因人、因事而异。
学生能通过具体情境说出遵守规则的益处和不遵守规则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思路却比较窄,只限于交通规则及有关法律上。
《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教学设计一、活动意义:通过课前调查学校和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分享交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中需要规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
我们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二、活动目标:1.收集信息:了解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如校规校纪、交通规则、公共文明行为准则等,加强遵规守纪意识。
2.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学校生活中的规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调查的有关资料。
三、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关规则方面的资料;即时捕捉、拍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关涉及规则的相片。
准备好相对应的游戏用具。
四.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活动调查,学校规则学校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里面就有许多规则。
课前,老师请咱班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参加一项调查活动──“学校规则面面观”,调查咱们学校有哪些规则。
小记者们,先相互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吧。
第二环节:联系实际,提高理解1、老师让同学们对照行为规范表,想想自己哪些规则做得好,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让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来玩。
并让其思考怎样才能使游戏顺利、公平地实行?3、老师采访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校里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什么影响?4、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共享成果。
第三环节: 遵守规则,人人有责1、交流学生调查社会中不遵守规则,引发严重的事故和后果的实例。
2.你从这些实例中得到什么启示?3、联系自身,想一想你曾经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吗?你知道我们身边的同学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吗?4、让学生自己当回“规则小天使”,把他们的“温馨小提示”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或同学,提醒自己或同学今后要怎样守规则。
5、看了“规则小天使”对自己的提醒,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后要怎么做,进一步加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
《我们给自己订规则》
东丰县沙河小学吴文波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懂得规则的作用,初步学会制定规则。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给自己制定规则。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给自己制定规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和大家协商制定公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了解制定方法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做游戏前完成任务,你才能取得玩游戏的资格哟!活动一:小组游戏,发现冲突
小组游戏吗?我们玩一个夹球的游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玩。
(备注:把全班同学分为5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发三个小筐、若干小珠子和筷子。
教师不统一规定游戏的规则,让每个小组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预设1:游戏进行的井然有序
过渡:老师发现你们并没有马上开始游戏,你们在做什么?(我相信其它组也是在商量怎么玩,我相信所有同学在做游戏时都先制定游戏规则)那在制定规则时你们有没有遇到意见不一样的情况啊?我看你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板书:协商解决服从多数)
预设2: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矛盾
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性格不一样,出现想法是正常的,当我们在游戏中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可以协商解决,少数服从多数。
(板书:协商解决服从多数)
二:竞赛游戏,掌握方法
同学们刚才玩得那么开心,你们想不想继续我们刚才的游戏?我们来玩个夹球决赛,请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我们进行的决赛。
玩之前我们想一想定一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学生发表看法。
1.板书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在游戏中都提到了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服从多数,公平公正,其实这些就是我们给自己订规则的方法。
活动2:亲身参与体验,学会制定规则过渡:当然不光游戏有规则,我们学校也有规则,(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家看,这是什么?
2.出示班级存在的问题
过渡:老师让同看了学们填写的小调查,发现我们要成为好集体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脑出示学生找到的班级中的问题)。
预设:
(1)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一条公约,(也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或约定呢)?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学生说完后,教师总结,点击红色区域的地方,大屏幕切换到有关上学迟到方面的公约。
)
3.针对大屏幕出现的问题每个小组来商量制定公约。
过渡:那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制定,在制定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我们一定要像刚才一样协商解决、服从多数,而且制定的公约一定要公平合理,最后由组长负责填写表格。
4.小组制定,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学生举手表决,同意人数过半,将学生写的公约放到投影上。
6.电脑出示教师制定的班级公约。
三.知识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给自己订规则》,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请同学们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仿照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制定一份适合我们班级的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