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48.01 KB
- 文档页数:12
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全部内容。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理综(化学)考生注意:将试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S—32,Ba-137第Ⅰ卷:选择题(42分)一、选择题(该部分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B。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C。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2.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
2LN2和NO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N AB.1 mol C8H18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25N AC.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不同D.含0。
1 mol H2O2的水溶液跟MnO2充分作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
2N A3.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I-、Cl-、NO3-、Na+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2-、NO3-、HCO3-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O3-、Na+、ClO-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O32-+2H+===CO2↑+H2O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o\al(-,2)+4NH错误! +2H2OD.Cu溶于稀HNO3:3Cu+8H++2NO错误!===3Cu2++2NO↑+4H2O5.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6.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错误!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理综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第1-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 )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B 正确;C、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C错误;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反应热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A、此反应是吸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是个别物质能量的大小比较,故A错误;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进行,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不需要加热,故B错误;C、断裂化学键是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断键吸收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D、根据A选项的分析,故D错误。
3.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的ΔH分别是( )A. -571.6kJ·mol-1,-2221.5kJ·mol-1B. -241.3kJ·mol-1,-2013.8kJ·mol-1C. -285.8kJ·mol-1,-2013.8kJ·mol-1D. -285.8kJ·mol-1,-2 221.5kJ·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2H2(g)+O2(g)=2H2O(l)△H=-571.6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是2mol氢气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反应,燃烧热为-285.8kJ•mol-1,②2H2(l)+O2(l)=2H2O(g)△H=-482.6kJ•mol-1,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的是气体水,不是稳定氧化物,不能据此计算;③C3H8(l)+5O2(g)=3CO2(g)+4H2O(g)△H=-2013.8kJ•mol-1,反应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能据此计算;④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kJ•mol-1,是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热为燃烧热即为-2221.5kJ•mol-1;根据分析可知,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2221.5 kJ•mol-1,故选D。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其中,第19~21题有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其余为单选题。
)1.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染液D.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2.ATP和酶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C.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TP的作用没有专一性D.ATP的合成和分解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和释放不需要ATP的参与3.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A.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C.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 马的毛色中,栗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白马杂交,生出的若干匹马中,大量统计发现只有两种表现,为雌性栗色马和雄性白马且比例接近于1:1,据此可以判断()A.栗色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栗色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C.白色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白色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5.人类的并指(A)对正常指(a )为显性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并指患者(他的父母有一个是正常指)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成熟的生殖细胞A.①②④ B. 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6.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 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分)7.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8.如图所示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B.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9.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H+、Mg2+、Al3+、NH+4、Cl-、AlO-2。
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Mg2+、Al3+、NH+4B.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含AlCl3C.原溶液中Al3+与N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原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AlO-2、Cl-11.有关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12.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CH2OHCHOHCH3)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13.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
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④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 反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五、化学非选择题27.(11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 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Na 23 H 1 Cl 35.5 N 14S 32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8-2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在盛放浓硝酸的试剂瓶中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8.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立马用大量水泼灭B.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K 和Na 不能放回原试剂瓶D.加热液体的试管口能正对着自己或别人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B .等质量的O 2和O 3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 .等物质的量的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一定相等D .标准状况下,1molH 2的体积约为22.4L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蒸发B.蒸馏操作中冷凝管的冷却水应下进上出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浓硫酸的稀释可以在量筒中进行11.选择一种溶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溶剂应该具有的性质()A.易溶于水,且不与碘发生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12.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SO4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A.③②④②①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13.下列物质的提纯可行的是()A.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B.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SO2中的CO2C.滴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D.滴加适量KCl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AgNO327.(16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最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V 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B.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C.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部分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二、多选题3.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1 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6molNaOH反应C.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三、原理综合题4.某混合物 A,含有 KAl(SO4)2、Al2O3和 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提示:可为混合物)。
固体 B_________;沉淀 C__________;沉淀 D _________;(3)写出①、②反应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③较难操作,如何将实验方案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 理 综(理科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第1-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8.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9.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的ΔH 分别是( )B.-241.3 kJ ·mol -1,-2 013.8 kJ ·mol -1C.-285.8 kJ·mol-1,-2 013.8 kJ·mol-1D.-285.8 kJ·mol-1,-2 221.5 kJ·mol-110.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11.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1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M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13.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KOH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放电时电子在溶液中从正极向负极移动27.(16分)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晶体,设计了如下流程:已知:(1)常温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见下表。
2018届高三理综9月模拟试题(有答案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可用的化学相对原子量:C:12H:1N:14O:16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3、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C.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异养生物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B.在人体内,脂肪有贮存能量、调节代谢的功能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D.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5、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6、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试管(1)②③纤维素悬液222纤维素酶液111反应温度304050斐林试剂222砖红色深浅+++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8.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则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是()A.Fe3+、Cu2+B.Fe2+、Al3+C.Fe3+、Al3+D.Fe2+、Fe3+9.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B.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C.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部分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1.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计1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到18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9到21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乙酸和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4分)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20g二氧化硅中含有硅氧键的个数为4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 AD.28g乙烯和环丙烷中含有4N A个氢原子3.(4分)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系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1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发生反应生成4molH2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反应4.(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且它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X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X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由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YB.X 和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单质的氧化性:Y>ZD.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5.(4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H2,两个电极均为惰性电极,c 为阴离子交换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 为电源的正极B.工作时,OH﹣向左室迁移C.右室电极反应为:C2H5OH+H2O﹣4e﹣═CH3COO﹣+5H+D.生成H2和CH3COO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4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A.A B.B C.C D.D7.(4分)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说法错误的是()A.室温下,pH相同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B.向0.1 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的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C.pH=2的H2C2O4和pH=12的NaOH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2c(C2O42﹣)D.pH相同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HCO3溶液③NaClO溶液的溶液中c(Na+)的大小顺序是①>②>③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2分)8.(14分)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2018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数学(文)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全集R U =,集合{}022≤-∈=x x N x M ,{}12+==x y y A ,则()=⋂A C M U ( ) A.{}10≤≤x x B.{}1 C.{}10、 D.{}210、、 2.复数()211i iz -+=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3.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0log ,2=∈∃x R xB.1cos ,=∈∃x R xC.0,2>∈∀x R x D.02,>∈∀xR x4.设{}4,3,2,1,0,∈n m ,向量()2,1--=a ,()n m b ,=,则b a //的概率为( )A.252 B.253 C.203 D.51 5.若点()θtan 2,在直线12-=x y 上,则=-θθθ2sin 1cos sin ( ) A.2 B.3 C.4 D.66.曲线C :x x y ln =在点()e e M ,处的切线方程为( )A.e x y -=B.e x y +=C.e x y -=2D.e x y +=2 7.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 A.3,2,1===c b a B. 30,2,1=∠==A b aC.100,2,1=∠==A b a D. 451=∠==B c b , 8.函数()()⎪⎭⎫⎝⎛<>+=2,0sin πϕωϕωx x f 的最小正周期为π,若其图象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后关于y 轴对称,则( ) A.32πϕω==, B.62πϕω==, C.64πϕω==, D.62πϕω-==,9.如图所示,向量a OA =,b OB =,c OC =,A ,B ,C 在一条直线上,且CB AC 3-=则( )A .b a c 2321+-=B .b a c 2123-=C . b a c2+-= D .b a c 2+=10.已知2log 23log a am +=,3log 9log b b n -=,若n m <,则下列结论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10<<<a bB. a b <<<10C. 1>>b aD. b a <<<1011.定义域为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11+=+-x f x f ,且()11=-f ,则()=2017f ( ) A.2 B.1 C.-1 D.-212已知P 是圆()1122=+-y x 上异于坐标原点O 的任意一点,直线OP 的倾斜角为θ,若d OP =,则函数()θf d =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火箭班)可用的化学相对原子量:C:12 H:1 N:14 O:16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 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 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则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是()A. Fe3+、Cu2+B. Fe2+、Al3+C. Fe3+、Al3+D. Fe2+、Fe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铝排在铁的前面,所以铁和氯化铝不反应,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根据氧化性:Fe3+>Cu2+>Fe2+,还原性:Fe>Cu,所以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先发生2Fe3++Fe=3Fe2+,铁粉仍有剩余,溶液中三价铁离子无剩余,必还发生Cu2++Fe=Fe2++Cu,肯定有Fe2+且无Cu2+剩余,所以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是Fe2+、Al3+,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Fe3+、Cu2+的氧化能力大小的比较,明确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以及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铝排在铁的前面,所以铁和氯化铝不反应,根据三价铁离子、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先后顺序,从而确定溶液的成分;铁粉仍有剩余,一定有铜生成,溶液中三价铁离子和铜离子无剩余。
3.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铝和硫酸铵溶于水形成V 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假定含有Al2(SO4)3,(NH4)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反应顺序:开始滴加NaOH 发生为Al3++3OH-=Al(OH)3↓,沉淀逐渐增大,当Al3+沉淀完全时需加入6molOH-,生成Al(OH)3 2mol,达最大值;再发生NH4++OH-=NH3·H2O;NH4+完全反应时需2molOH-,该过程中沉淀氢氧化铝的量不变;最后继续加NaOH,发生反应Al(OH)3 +OH-=AlO2-+2H2O,直到2molAl(OH)3溶解,需再加入2molNaOH。
三段过程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mol:2mol:2mol=3:1:1,三阶段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3:1:1。
A、从图象可知,开始滴加NaOH,即生成沉淀,达最大后,(铝离子完全反应)继续加NaOH,铵根离子开始反应,沉淀不变,当铵根离子反应完毕,氢氧根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三阶段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3:1:1,图象A符合,故A正确;B、图为先与铵根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顺序错误,故B错误;C、未考虑铵根离子的反应、氢氧化铝溶解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相符,故C错误;D、三阶段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3:1:1,图中比例为2:1:3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铝化合物的性质及计算,难度比较大,理清整个反应顺序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当NH4+与Al3+同时存在时,OH-首先与Al3+反应,而NH4+与Al(OH)3同时存在,OH-首先与NH4+反应,这也是解题的难点。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B. 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C.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 部分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C【解析】A、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而除去,故A正确;B、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醇与水混溶,故可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故B正确;C、植物油不属于碳氢化合物,属于烃的衍生物,故C 错误;D、油脂中的烃基有饱和与不饱和之分,当烃基饱和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5. 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 1 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6molNaOH反应C. 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 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答案】BD【解析】A、由图可知,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和醚基三种含氧官能团,故A正确;B、分子中含有1个酯基,3个酚羟基,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苯环,1个酯基,3个酚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苯环和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五元里有两个碳是四面体结构,不可能共面,故D错误;故选BD。
6.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醇的共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答案】C【解析】—C2H5O的结构有—CH2—CH2OH;—CH(OH)—CH3;—CH3和—CH2OH,邻间对三种;共5种7.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B. 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 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D. 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加入HCl时,氧化铝、氧化铁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而二氧化硅不能溶解,因此要过滤除去;当向含有氯化铝、氯化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溶液,故应该过滤除去氢氧化铁沉淀。
正确。
B.在a、b中氯化铝、偏铝酸钠的铝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价,化合价相同,正确;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但是通入的氨气不一定要过量,错误;D.将氢氧化铝过滤、洗涤,然后灼烧氢氧化铝分解得到氧化铝,进行熔融状态的电解就可以产生Al。
正确。
考点:考查铝土矿冶炼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混合物的分离等物质的成分的确定等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又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 某混合物 A,含有 KAl(SO4)2、Al2O3和 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提示:可为混合物)。
固体 B_________;沉淀 C__________;沉淀 D _________;(3)写出①、②反应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③较难操作,如何将实验方案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Al2O3 (3). Al2O3和Fe2O3 (4). Fe2O3 (5). Al2O3+ 2OH -=2AlO2 -+H2O (6). Al3++3NH3·H2O=Al(OH)3↓+3NH4+ (7).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到沉淀完全(答案合理即可)【解析】由流程可知:Al2O3和Fe2O3不溶于水,沉淀C为Al2O3和Fe2O3,氧化铁不溶于碱,沉淀D为Fe2O3,反应②③中生成的沉淀为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反应②为KAl(SO4)2与氨水的反应,则溶液E中含有K2SO4、(NH4)2 SO4、NH3·H2O。
(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过滤;(2)固体 BAl2O3;沉淀CAl2O3和Fe2O3;沉淀 D Fe2O3;(3)①、②反应离子方程式①Al2O3+ 2OH -=2AlO2 -+H2O ②Al3++3NH3·H2O=Al(OH)3↓+3NH4+。
(4)NaAlO2中加HCl生成Al(OH)3沉淀,HCl的量难控制,故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到沉淀完全。
(答案合理即可)。
9.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
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②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假设d:根据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 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
实验Ⅱ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