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A: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调节的机制B:达到A层要求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对人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完成时间】20分钟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基础:人体各个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机制: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稳态的恒定主要依赖_______________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稳态失调的原因:____________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_________出现障碍实例: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是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______和________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直接影响能量代谢;_______、_______等代谢废物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经过代谢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_________,会使_________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 的变化减弱)和___________在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原则:主要是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原则【材料用具】用具:4副防护手套、烧杯、量筒、彩色铅笔、PH 计或万能PH 试纸、镊子试剂:自来水、0.1mol/LHCl 、0.1mol/NaOH 、生物材料(肝脏匀浆、马铃薯匀浆、用5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方法步骤】分组并画记录表格:设计表格记录不同材料的PH 变化测自来水的变化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用两种生物材料重复步骤,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测酸对自来水PH 的影响测碱对自来水PH 的影响1.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溅出或洒落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并告诉老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阐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认识其对健康的影响。
4、养成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学习难点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的变化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有所波动,但一般不超过 1℃。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2、血浆酸碱度的变化血浆的 pH 通常在 735 745 之间,其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₃⁻/H₂CO₃、HPO₄²⁻/H₂PO₄⁻)有关。
3、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血糖、血脂、无机盐等,也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对体内外刺激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从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2)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抗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细胞的能量供应。
(2)温度、pH 等适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提供适宜的条件。
2、稳态失调会引起疾病(1)血糖平衡失调,可能导致低血糖或糖尿病。
(2)pH 失调,会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甚至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 pH 稳定的。
2、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自来水、缓冲液(如 Na₂HPO₄、KH₂PO₄等组成的溶液)、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等)。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三、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检查过关四、学习内容:(看书后填空)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不同而存在;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系统之间有功能联系五、互动探究探究一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经典回眸】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zzstepZZZ]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探究二内环境稳态失衡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经典回眸】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6、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七、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实现B、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D、机体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的催化速率加快B、细胞代谢失衡C、酸碱度上升D、体温过高或过低4、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5、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 血糖含量过高④ 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 1.2 内环境的稳态【学习目的】1.通过模型和建模的方法,能说明“内环境稳态”这一概念,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整体性,培养结构功能观、稳态观。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认同“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培养稳态观。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学习过程】第1课时内环境稳态新课引入:观察“血液生化检测化验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①每种成分的正常值不是一个定值,这说明了什么?②哪些成分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对人体有何影响?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内环境中的“HCO3—/ H2CO3”“HPO42—/H2PO4—”是怎样维持PH平衡的?为什么称之为“缓冲对”?②一个正常人一天多次测量体温,始终都是“37℃”吗?③一个正常人一天中“血糖含量”有什么变化规律?小结: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状态。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结合“图1-4”,分别说说正常“血糖含量”、“氧气含量”平衡有哪些器官和系统协调配合?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对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解决方法严重腹泻低血糖感冒发烧高原反应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举例说说内环境稳态(成分和理化性质)对细胞和机体有何重要意义?②结合必修1、必修2的相关内容,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稳态”(动态平衡)?小结:内环境稳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要条件。
【课堂演练】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2.从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结合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3.通过探究实验概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重难点击] 1.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2.人体血浆pH的调节。
1.填写图1中各部分液体的名称,并完善图2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2.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人体肝细胞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③→②→⑤→⑥(①细胞内液②循环系统③血浆④组织液⑤泌尿系统⑥体外)。
3.人体的调节系统除了免疫系统外,还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4.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人的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约为770kPa,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课堂导入十年前,家住阜阳市的悦悦因食用蛋白质含量少的劣质奶粉,成为“大头娃娃”事件的受害者,十年后,瘦弱单薄的她和当初浮肿虚胖的形象判若两人,悦悦摊开双手,两根食指却无法伸直。
为什么缺少蛋白质会导致水肿呢?内环境理化成分的稳定有什么意义呢?探究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合下面的材料,了解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
1.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请分析: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该人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含量超标,说明他可能患有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
可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下图为某正常人与其父母的体温日变化曲线图。
请分析回答:(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_℃,而且,人的体温随昼夜不同发生变化。
(2)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3)健康的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3篇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现在大家以前后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汇总交流各自的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3、将人体体温的日变化情况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4、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什么特点?生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不完全一致。
这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生2: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是相差幅度较小。
生3:人体体温的变化不受当地气温的变化所影响,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影响非常小。
生4:同一个人的体温白天比晚上高,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师:(总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人的体温具有差异,同一个人一天中的体温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一差异往往不超过1 ℃。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多媒体显示: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师: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生物材料在加酸或加碱后pH变化范围较小,这就证明了生物内环境的pH也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内环境的渗透压又如何呢?我们知道内环境中的渗透压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先了解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
【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自主学习与点拨】一、内环境稳态【预习完成】1.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1、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某个固定值还是一个范围?2、人的体温从早到晚是一直不变吗?为什么?【练习巩固】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预习完成】1、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通过___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直接相关的系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调节的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是主要的方式。
【思考与交流】1.发烧有哪些症状?为什么要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如何变化?【练习巩固】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2、下列疾病或症状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A.发烧B.尿毒症C.色盲D.中暑3、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C.维持内环境水分稳定 D.维持内环境无机盐稳定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预习完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预习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内容,初步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预习内容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的定义: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0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③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9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O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 、 _______ 等都在适宜的范H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 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 _________ 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 __________ 。
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___ 。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探究案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0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戸只稳;4^的机制0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如生理意义。
学习过程探究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査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将体温变化悄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悄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4)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 ,不同__________ 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 ;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_ ,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 _________ 。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知识梳理、课前预习】一、稳态的调节的实例1、不同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____。
2、同体温一样,内环境的每一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机体的调节下,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稳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使各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3、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________________调节下,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的结果。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________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发现并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
三、稳态的调节失调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____。
5、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____________。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____________。
如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____,最终引起死亡。
四、稳态的调节的意义6、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_的重要保障。
人教版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①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②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重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难点: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看”—知识经纬“导”—自主预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不同而存在;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但一般不超过1℃。
(二)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借助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借助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扩散出来,经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
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然后经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才能通过的运输后,借助或、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
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使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来补充。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学习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稳态的调节机制。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稳态的调节的实例1、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思考:恒温动物的体温有何特点?2、同体温一样,内环境的每一种________和________ 在机体的调节下,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稳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使各个____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
思考: 何为稳态?其调节物质基础是什么?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3、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________调节下,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的结果。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调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____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发现并清除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
思考: 稳态的调节的机制是什么?三、稳态的调节失调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5、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________。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________。
如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__,最终引起死亡。
思考:常见的失调症有哪些?四、稳态的调节的意义6、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 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的重要保障。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思考:稳态的调节的意义?预习自测1、教材第11页基础题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阅读教材P7)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例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探究点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2、为什么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例4.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D.血浆中的K+减少了探究点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例5.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例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随堂检测】1.人体中小肠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常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2.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造成组织液积累C.淋巴液的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3.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需穿过几层膜结构()A.3层B.4层C.5层D.6层4.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课后练习案6.如图所示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的物质交换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d中, 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CO2的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
(4)a—b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b之间隔以,b—d之间隔以,b—c之间隔以,b的来源有 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
(5)试以简洁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具体而言,a与等系统有直接联系。
内环境与稳态导学案 参考答案答案:一.1 年龄 性别 不同 变化 37℃ 2.成分 理化特性 调节作用 器官 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二.1.基础 稳态失调 尿毒症 2.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系统 异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三.体温 酸碱度 催化 能量四.1—10 ABCDB11.⑴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3)d 、a a 、d能量酶++−→−++O H 12CO 6O H 6O 6O H C 22226126(4)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思考与讨论1参考答案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思考与讨论2参考答案1.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
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实验讨论题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
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